驱动组件及尾门撑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554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驱动组件及尾门撑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驱动组件及尾门撑杆。



背景技术:

汽车尾门的开启传统是由驾乘者解锁后,需要手动开启尾门然后通过气动撑杆进行辅助实现的,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汽车尾门的开启一般都是采用电动撑杆实现的,电动撑杆一般均是通过马达带动,为了将马达的动力传递至丝杆组件,需要将马达和丝杆组件之间通过减速器和联轴器进行连接,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联轴器与减速器之间的装配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组件及尾门撑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联轴器与减速器之间的装配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与所述驱动件相连接的减速器和丝杆组件,所述减速器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具有与所述丝杆组件相连接的输出套筒,所述减速器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端设置有供所述输出套筒穿过的端盖,所述端盖的内部具有套设于所述输出套筒上的轴承组件,所述端盖远离所述减速器的一侧设有连接所述减速器和所述丝杆组件的花介组件,所述输出套筒穿过所述端盖经所述花介组件与所述丝杆组件相连接,所述花介组件包括与所述端盖相扣合的第一花介以及与所述第一花介相扣合的第二花介。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套筒包括对所述轴承组件进行限位的限位部和用于连接所述丝杆组件的连接筒部,所述连接筒部的内壁设置有若干齿槽。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输出套筒上且靠近所述驱动件一侧的第一轴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远离所述驱动件一侧的第二轴承和与所述限位部相结合对所述第二轴承进行限位的第一卡簧。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外缘远离所述减速器的一端具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花介包括花介体和位于所述花介体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环状凸缘,所述环状凸缘包括若干与所述第一凹槽卡合的第一凸起部和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两侧且与所述端盖外缘相抵接的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凸缘远离所述端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花介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具有容纳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第二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靠近所述减速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减速器上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限位凸起的限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组件包括与所述输出套筒固定连接的丝杆、套设于所述丝杆外侧的丝杆套筒、环设于所述丝杆套筒外侧的弹簧以及设于所述弹簧外侧的保护套,所述丝杆套筒靠近所述减速器的一端设有限定所述弹簧位置的弧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外侧套设有与所述第二花介相连接的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远离所述丝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轴承的内侧与所述丝杆之间套设有隔离套筒,所述隔离套筒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丝杆套筒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门撑杆,包括如上所述的驱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及尾门撑杆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及尾门撑杆中减速器将驱动件产生的动能降低转速并增加转矩,从而通过输出套筒将转动动能传递给丝杆组件,输出套筒和丝杆组件之间通过花介组件相连接,通过第一花介与端盖的卡合、轴承组件套设在丝杆组件上且通过第二花介将第一花介和丝杆组件相连接,连接方式简单且连接稳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丝杆组件和驱动护管未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其中,丝杆组件未示;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花介组件和第三轴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输出套筒和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输出套筒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输出套筒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其中,丝杆组件和驱动护管未示;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尾门撑杆的爆炸分解结构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驱动件;2-减速器;3-端盖;4-花介组件;5-丝杆组件;6-驱动护管;11-限位凸起;21-输出套筒;22-限位槽;23-行星轮组;24-罩壳;231-行星轮轴;211-限位部;212-连接筒部;213-齿槽;31-轴承组件;32-第一凹槽;311-第一轴承;312-第二轴承;313-第一卡簧;41-第一花介;42-第二花介;411-花介体;412-环状凸缘;4121-第一凸起部;4122-连接部;4123-第二凸起部;421-第二凹槽;51-丝杆;52-丝杆套筒;53-弹簧;54-保护套;55-第三轴承;56-第二卡簧;57-隔离套筒;521-弧形槽;522-锥形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进行说明。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1、与驱动件1相连接的减速器2和丝杆组件5,减速器2远离驱动件1的一端具有与丝杆组件5相连接的输出套筒21,减速器2远离驱动件1的一端设置有供输出套筒21穿过的端盖3,端盖3的内部具有套设于输出套筒21上的轴承组件31,端盖3远离减速器2的一侧设有连接减速器2和丝杆组件5的花介组件4,输出套筒21穿过端盖3经花介组件4与丝杆组件5相连接,花介组件4包括与端盖3相扣合的第一花介41以及与第一花介41相扣合的第二花介4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驱动组件中减速器2将驱动件1产生的动能降低转速并增加转矩,从而通过输出套筒21将转动动能传递给丝杆组件5,输出套筒21和丝杆组件5之间通过花介组件4相连接,通过第一花介41与端盖3的卡合、轴承组件31套设在丝杆组件5上通过第二花介42将第一花介41和丝杆组件5相连接,连接方式简单且连接稳固。

具体的,端盖3位于减速器2远离驱动件1的一端,且端盖3中间开设有供输出套筒21穿出的通孔,第一花介41套设在该端盖3的外侧且与端盖3相卡合,第二花介42设置在第一花介41远离端盖3的一端,且也与第一花介41相卡合,轴承组件31设置在端盖3的内部,且与丝杆组件5相连接,从而降低丝杆组件5和端盖3之间的摩擦,驱动组件的外侧套设有驱动护管6。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输出套筒21包括对轴承组件31进行限位的限位部211和用于连接丝杆组件5的连接筒部212,连接筒部212的内壁设置有若干齿槽213。具体的,减速器2的一侧设置有行星轮组23和设在行星轮组23外侧的罩壳24,减速器2的输出轴上套设有太阳轮(图未示),限位部211靠近驱动件1的一端设置有行星轮轴231,行星轮轴231上套设有与太阳轮相啮合的行星轮(图未示),通过行星轮组23的减速器2实现增加转矩,驱动件1的输出轴的转动传递给输出套筒21,轴承组件31套设在连接筒部212上,有效的避免端盖3和连接筒部212之间发生摩擦。丝杆组件5穿设在连接筒部212的内部,从而将输出套筒21的转动传递给丝杆组件5。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轴承组件31包括套设于输出套筒21上且靠近驱动件1一侧的第一轴承311、设于第一轴承311远离驱动件1一侧的第二轴承312和与限位部211相结合对第二轴承312进行限位的第一卡簧313。具体的,连接筒部212的外侧套设有2个轴承,能够保证输出套筒21在转动时的稳定性,避免发生振动产生噪音,且第一轴承311的一侧通过限位部211进行限位,第二轴承312的一侧通过第一卡环进行限位,两侧同时对第一轴承311和第二轴承312进行限位,能够保证第一轴承311和第二轴承312不会发生位移。

进一步地,参阅图3及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端盖3的外缘远离减速器2的一端具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凹槽32,第一花介41包括花介体411和位于花介体411靠近端盖3的一端环状凸缘412,环状凸缘412包括若干与第一凹槽32卡合的第一凸起部4121和设于第一凸起部4121两侧且与端盖3外缘相抵接的连接部4122。具体的,第一花介41为环形的连接部4122和环状凸缘412一体成型的,环状凸缘412远离连接部4122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凸起部4121,在第一凸起部4121的两侧形成有连接部4122,且连接部4122和第一凸起部4121之间形成有间隙,且连接部4122的厚度小于第一凸起部4121的厚度。端盖3外缘的第一凹槽32为倒“U”形的凹槽,且第一凸起部4121的形状也为倒“U”形的凸起,倒“U”形的凹槽和凸起能够在对端盖3和环状凸缘412进行限位的基础上防止磨损。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2以及第一凸起部4121的形状还可以为方形和弧形等形状,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及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环状凸缘412远离端盖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部4123,第二花介42靠近端盖3的一端具有容纳第二凸起部4123的第二凹槽421。具体的,第二凸起部4123设置在环状凸缘412远离端盖3的一侧,且第二凸起部4123为形成于连接部4122外侧的凸起,第二凸起部4123和第二凹槽421相结合用于将第一花介41和第二花介42相连接,且对第一花介41和第二花介42的相对位置实现限位,第二花介42套设在丝杆组件5的外侧,能够对丝杆组件5起到遮挡作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驱动件1靠近减速器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起11,减速器2上设置有用于卡合限位凸起11的限位槽22。驱动件1带动设于驱动件1轴端的输出轴的快速转动,再通过减速器2将输出轴的转速降低,从而再将该转动动能输出,为了保证驱动件1和减速器2之间的稳定连接,在驱动件1上设置限位凸起11,且在限速器上设置于限位凸起11匹配的凹槽能够保证驱动件1和减速器2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的滑动,保证驱动件1和减速器2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阅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丝杆组件5包括与输出套筒21固定连接的丝杆51、套设于丝杆51外侧的丝杆套筒52、环设于丝杆套筒52外侧的弹簧53以及设于弹簧53外侧的保护套54,丝杆套筒52靠近减速器2的一端设有限定弹簧53位置的弧形槽521。具体的,丝杆51的一端穿设于输出套筒21内,输出套筒21带动丝杆51的转动,丝杆51的转动带动丝杆51和丝杆套筒52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从而实现弹簧53的伸缩,在弧形槽521能够对弹簧53的最大伸缩量进行限位,保护套54用于将弹簧53等组件套设在保护套54的内部,避免外部的装置对其产生损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及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丝杆51外侧套设有与第二花介42相连接的第三轴承55,第三轴承55远离丝杆5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簧56。具体的,第三轴承55设置在第二花介42的内侧,避免了隔离套筒57和第二花介42之间的摩擦,有效的降低了丝杆51的磨损。通过在第三轴承55和第一花介41之间设置第二卡簧56能够有效的对第一花介41和第三轴承55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第三轴承55发生位移。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三轴承55的内侧与丝杆51之间套设有隔离套筒57,隔离套筒57远离驱动件1的一端与丝杆套筒52相抵接。具体的,隔离套筒57直接套设在丝杆51的外侧,用于对丝杆51的外表面进行保护,且隔离套筒57在靠近丝杆套筒52的一端的孔径较大,能够避免轴承磨损产生的灰尘进入到丝杆套筒52的内部。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还可以不设置隔离套筒57,此时第三轴承55直接套设在丝杆51上,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丝杆套筒52靠近输出套筒21的一端为锥形套筒522。通过锥形套筒522能够将弹簧53的一端固定在锥形套筒522的较细端,从而方便对弹簧53进行限位,同时也能够与锥形套筒522相结合有效的对丝杆51进行保护,避免轴承磨损产生的灰尘进入到丝杆套筒52的内部。

请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尾门撑杆,尾门撑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尾门撑杆,采用了减速器2将驱动件1产生的动能降低转速并增加转矩,从而通过输出套筒21将转动动能传递给丝杆组件5,输出套筒21和丝杆组件5之间通过花介组件4相连接,通过第一花介41与端盖3的卡合、轴承组件31套设在丝杆组件5上且通过第二花介42将第一花介41和丝杆组件5相连接,连接方式简单且连接稳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