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式救援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6539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式救援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轮式救援机器人,属于紧急救援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生活或工作中出现了各种智能机器,例如智能扫地机、智能煮菜机以及出现在餐馆里的智能机器人等。这些智能化机器设备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降低了人们的劳动成本,逐渐被人们接受。特别是对于一些突发情况的救援现场(例如火灾、爆炸、坍塌、地震等),由于救援现场复杂而又恶劣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因此,在提高救援效率的同时还能减少因救援工作带来的巨大损失与伤害,目前机器人逐渐被应用在很多紧急救援的工作上。

目前市场的救援机器人各有各的特点,例如授权公告号为20645565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救援机器人,包括车体和机械手,所述机械手设置于车体的上部,车体的下部设置有行走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车体上的轮轴、以及设置在轮轴上的两个左侧驱动轮和两个右侧驱动轮,左侧驱动轮与右侧驱动轮均为偏心轮;所述机械手包括机械臂、机械手控制器和两个抓手夹,每个抓手夹上设有一个连接机构,每个连接机构上连接有两个舵机,每个连接机构上连接的两个舵机通过Y型电线与机械手控制器电连接;在车体的下部还具有遥控接收器。该种结构的救援机器人的行走机构为轮式具有行走速率快的特点,但其用于抓取工作的机械手设置在机架的上方,整机占用空间大,转弯、调头等灵活性低;此外无其机械手误防护设施,在抓取、搬运物品时易出现滑落情况,大大影响救援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灵活、抓取牢固的轮式救援机器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轮式救援机器人,包括机架、行走机构、抓取机构、控制模块、遥控器和用于供电的电源,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下方的转轴和用于驱动转轴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承与转轴轴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行走轮;所述控制模块安装在机架上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遥控器连接,其中所述抓取机构安装在机架的前端,包括升降舵机、机械手、U形支架和L形托举板,所述升降舵机安装在机架上且升降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U形支架相连接,所述机械手的非抓取端固定在U形支架上,所述L形托举板的竖直端固定在U形支架的侧部、其水平端与机械手相平行设置且设于机械手的下方,在机械手的非抓取端安装有用于控制机械手抓取工作的机械手舵机。

上述方案中,所述机械手可以包括支撑架、上固定板、两根销轴、两片上钳爪和两片与上钳爪相对应设置的下钳爪,所述上固定板的一端端部固定在U形支架的侧部上,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上固定板相固接、其另一端固装有与上固定板相平行的下固定板,所述上钳爪铰装在上固定板上,所述下钳爪铰装在下固定板上,每一根销轴的一端与上钳爪连接、其另一端与对应的下钳爪连接,且每一根销轴均与机械手舵机的输出轴连接。

上述方案中,为了提高上钳爪和下钳爪抓取时的同步性和机械手的牢固性,可在同一侧上的上钳爪与下钳爪之间设有一撑杆,所述撑杆的顶端铰装在上钳爪上、其底端铰装在下钳爪上。

上述方案中,为了提高机器人整体的灵活性,所述机械手的长度最好是车架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上述方案中,沿顺时针方向,所述U形支架绕升降舵机的输出轴可进行0°~100°的转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源通过降压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升降舵机、机械手舵机和电机的供电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结构的机器人将作为抓取机构的机械手安装在机架的前端,在机械爪的正下方安装一L形托举板,这样可以牢牢地托住机械手上的目标抓取物,不会出现因为机械手抓取松动而出现目标抓取物掉落的情况,有效减少了机器人的抓取故障率,结构简单;

2、通过设置的U形支架将机械手安装在机架的前端,并在升降舵机的驱动下实现机械手整体的提升或下降,具有结构简单、转动灵活轻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轮式排爆救援机器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轮式排爆救援机器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轮式排爆救援机器人的控制框图。

图中标号为:1、机架,2、行走轮,3、电机,4、电源,5、控制模块,6-1、上钳爪,6-2、下钳爪,7、撑杆,8、上固定板,9、L形托举板,10、机械手舵机,11、U形支架,12、升降舵机,13、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轮式救援机器人,包括机架1、行走机构、抓取机构、控制模块5、遥控器和电源4。所述电源4为22V锂电池。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1下方的转轴和用于驱动转轴的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轴承与转轴轴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行走轮2。所述控制模块5安装在机架1上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遥控器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5选用型号为STM32F103系列的单片机。所述电机3为JGB37-3525直流无刷减速电机。

所述抓取机构安装在机架1的前端,包括升降舵机12、机械手、U形支架11和L形托举板9。所述升降舵机12安装在机架1上且升降舵机12的输出轴与所述U形支架11相连接。所述机械手的非抓取端固定在U形支架11上。沿顺时针方向,所述U形支架11绕升降舵机12的输出轴可进行0°~100°的转动,这样使得本结构的机器人在转弯和移动时更加灵活。所述L形托举板9的竖直端固定在U形支架11的侧部、其水平端与机械手相平行设置且设于机械手的下方。为了能够适应不同场合的应用,可将所述L形托举板9的竖直端设计成可调节高度的结构。即将L形托举板9上的竖直端设计成2块设有相同通孔的板块,并配有用于将两个板块拧紧在一起的螺栓和螺母。使用时,将其中一块板材固定在U形支架11上、另一块板材作为高度活动调节板,其下端与L形托举板9的水平端固接、而其上端通过螺栓、螺母与固定在U形支架11上的板材相连接。

在机械手的非抓取端安装有用于控制机械手抓取工作的机械手舵机10。

本实施例中,可将机械手的长度设置成是车架的长度的二分之一。进一步地,所述机械手包括支撑架13、上固定板8、两根销轴、两片上钳爪6-1和两片与上钳爪6-1相对应设置的下钳爪6-2。所述上固定板8的一端端部固定在U形支架11的侧部上,所述支撑架13的一端与上固定板8相固接、其另一端固装有与上固定板8相平行的下固定板。所述上钳爪6-1铰装在上固定板8上,所述下钳爪6-2铰装在下固定板上。且在同一侧上的上钳爪6-1与下钳爪6-2之间设有一撑杆7。即所述撑杆7的顶端铰装在上钳爪6-1上、其底端铰装在下钳爪6-2上。每一根销轴的一端与上钳爪6-1连接、其另一端与对应的下钳爪6-2连接,且每一根销轴均与机械手舵机10的输出轴连接。即通过机械手舵机10对销轴的驱动,实现机械手的张合、抓取目标物的工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4通过降压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5、升降舵机12、机械手舵机10和电机3的供电端连接。所述降压模块具体为LM2596降压模块,将22V电压降压为5V电压和12V电压,其中5V电压给控制模块5、升降舵机12和机械手舵机10进行供电,而12V电压给电机3供电。

当然,所述机器人还应设有相应的探测和传感器。

以上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