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7796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救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专利提供一种水下救援装置的结构,通过该结构可是落水人员快速自救,或为救援人员提供救援设备,属于机械气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下救援装置较少,未能有较好的产品能够有效救援落水人员。仅存的少数救援装置(如CN201520951074.3)未能很好地考虑气罐的封闭性,存在漏气风险,导致产品失效。同时,气囊和携带的设计也缺乏合理性(如CN201521143590.X)。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的水下救援装置,性能可靠,能快速救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水下救援装置,除了能够提供巨大浮力救援以外,还具有方便携带的手柄,以及可当做安全锤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下救援装置,包括筒体外壳、中环、套筒以及设于套筒内可上下滑动的活塞,所述筒体外壳上端为开口,所述套筒包括上套筒和下套筒,所述下套筒设于筒体外壳内底部,所述下套筒底部缩径形成贯穿到筒体外壳底部外的通孔,活塞底部设有活塞杆,活塞杆通过通孔伸到筒体外壳底部外;所述中环固定设于上套筒外周,中环外周与筒体外壳内壁固定相连,上套筒和下套筒内径一样且同轴设置,上套筒和下套筒之间不相接触且留有可供气体通过的缝隙,所述套筒外部和筒体外壳以及中环之间形成密闭的充气室,所述活塞顶部外周设有凹槽形的半圈凹螺纹,上套筒内壁设有与半圈凹螺纹匹配的半圈凸螺纹,所述上套筒顶部设有与之固定相连的气囊,所述充气室内充满压缩空气;当活塞的半圈凹螺纹与上套筒内壁上的半圈凹螺纹拧和时,上套筒和下套筒之间的缝隙位于活塞中部,通过活塞将套筒内部空间和充气室隔离,当将活塞拧松拉到下套筒内时,活塞顶部低于上套筒和下套筒之间的缝隙,充气室内压缩空气通过上套筒和下套筒之间的缝隙进入套筒内部空间,然后将气囊充满空气,为救援装置提供巨大浮力。

作为改进,所述活塞的外圆周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一圈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凹槽内均设有O型密封圈。

作为改进,所述活塞杆底部设有与之垂直的把手。

作为改进,所述筒体外壳与中环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装置。

作为改进,所述中环与上套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装置。

作为改进,所述筒体外壳外部设有便于携带的手柄。

作为改进,所述筒体外壳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筒体外壳底部下方设有尖型的安全锤。

作为改进,所述筒体外壳顶部设有一层将中环、套筒和气囊密封在内的塑料薄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外形似茶杯,体积小;具有手柄,易手持携带,底部把手易操作。

本装置将气囊设计成锥形,充气后上浮时减小水的阻力,上升速度更快。

本装置具有手柄和安全锤,兼具车窗安全锤的功能,能为驾车落水的人员破窗自救。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之前装置剖面图。

图2为活塞顶部半圈凹螺纹与套筒内壁半圈凸螺纹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使用之后装置剖面图。

1-筒体外壳,2-中环,3-上套筒,4-气囊,5-塑料薄膜,6-O型密封圈,7-活塞,8-活塞杆,9-把手,10-充气室,11-半圈凹螺纹,12-半圈凸螺纹,13-安全锤,14-手柄,15-下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1和图2一种水下救援装置,包括筒体外壳1、中环2、套筒以及设于套筒内可上下滑动的活塞7,所述筒体外壳1上端为开口,所述套筒包括上套筒3和下套筒15,所述下套筒15设于筒体外壳1内底部,下套筒15底部缩径形成贯穿到筒体外壳1底部外的通孔,活塞7底部设有活塞杆8,活塞杆8通过通孔伸到筒体外壳1底部外,所述活塞杆8底部设有与之垂直的把手9;所述中环2固定设于上套筒3上端外周,中环2外周与筒体外壳1内壁固定相连,上套筒3和下套筒15内径一样且同轴设置,上套筒3和下套筒15之间不相接触且留有可供气体通过的缝隙,所述套筒外部和筒体外壳1以及中环2之间形成密闭的充气室10,所述活塞7顶部外周设有凹槽形的半圈凹螺纹11,上套筒3内壁上设有与半圈凹螺纹11匹配的半圈凸螺纹12,所述上套筒3顶部设有与之固定相连的气囊4,所述充气室10内充满压缩空气;当活塞7的半圈凹螺纹11与上套筒3内壁上的半圈凹螺纹11拧和时,上套筒3和下套筒15之间的缝隙位于活塞7中部,通过活塞7将套筒内部空间和充气室10隔离,当将活塞7拧松拉到下套筒15内时,活塞7顶部低于上套筒3和下套筒15之间的缝隙,充气室10内压缩空气通过上套筒3和下套筒15之间的缝隙进入套筒内部空间,然后将气囊4充满空气,为救援装置提供巨大浮力。

所述活塞7的外圆周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一圈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凹槽内均设有O型密封圈6。

所述筒体外壳1与中环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为密封橡胶。

所述中环2与上套筒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为密封橡胶。

所述筒体外壳1外部设有便于携带的手柄14。

所述筒体外壳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筒体外壳1底部下方设有尖型的安全锤13。

所述筒体外壳1顶部设有一层将中环2、套筒和气囊4密封在内的塑料薄膜5。

当在水下需要救援时,转动把手9,通过活塞7底部的活塞杆8将活塞7拧松,然后往下拉,充气室10内的高压空气随即通过上套筒3和下套筒15之间的缝隙进入套筒内,然后将气囊4充满空气,为救援装置提供巨大浮力,将人带至水面。筒体外壳1设有手柄14可以很方便的携带,筒体外壳1底部尖型的安全锤13在需要时可以当做安全锤使用,实现了多用途功能,极大提高了救援的可能性。

如图1所示,在正常情况下,活塞7与上套筒3之间通过半圈凹螺纹11和半圈图螺纹锁紧,防止高压气体推动活塞7滑动,筒体外壳1,中环2,套筒之间的空气部分构成充气室10;充气室10内储存高压空气 。此时通过上套筒3和下套筒15之间的缝隙位于活塞7中部,由于活塞7的堵塞,高压空气不能通过套筒内进入到气囊4中,气囊4为空瘪状态,封装于塑料薄膜5之中。

如图3所示,在落水的危机情况下,人为转动把手9(活塞杆8)180度,并拉下把手9,由于活塞7向下移动,打开了通过上套筒3和下套筒15之间的缝隙,高压气体通过套筒充入气囊4,气囊4胀大,瞬间冲破塑料薄膜5。气囊4在水中产生的浮力,快速将落水人员带至水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