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主撑架的限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8856发布日期:2018-06-05 20:22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主撑架的限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整车装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主撑架的限位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提高装配效率,两轮摩托车一般在装配线装配完成,为避免摩托车倾倒和方便装配,通常是使用主撑架和后轮进行支撑,主撑架一般包括两个支撑脚,其中一个支撑脚设置有用于脚踩的踏杆。

然而,这样只能使摩托车竖立在装配线上,并没有使摩托车得到固定,当装配工装配时,容易使摩托车摆动,摩托车有从装配线掉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摩托车主撑架的限位工装,可以对摩托车的主撑架进行限位和固定,避免摩托车从装配线上掉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摩托车主撑架的限位工装,包括支撑主撑架的底板、与底板一侧铰接的第一限位板、设置于底板背向第一限位板一侧的第二限位板、将底板和第一限位板连接固定的第一连杆,底板、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限制主撑架移动的限位空腔,第二限位板与底板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第二限位板设置有容置主撑架上支撑脚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一限位板。

优选的,第二限位板的数量为两个,第二限位板呈L形,第二限位板的一端朝第一限位板一侧延伸。

优选的,第一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销,第一连杆设置有连接第一销的第一勾部,第一连杆背向第一勾部的一端与底板铰接。

优选的,第一限位板背向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容置主撑架的支撑脚的第一开口和能够延伸主撑架上踏杆上方的第一限位部。

优选的,第一限位板设置于底板沿装配线移动方向的一侧,第一限位板与底板的夹角小于90°,第一限位板与底板的夹角大于60°。

优选的,第一限位板朝向第二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能够与主撑架抵接的第二胶块。

优选的,第二胶块设置有容置主撑架的第二凹槽。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主撑架的底板、设置于底板一侧第一限位板、设置于底板背向第一限位板一侧的第二限位板形成限制主撑架移动的限位空腔,进而限制摩托车的移动,避免摩托车从装配线掉落;还通过使第一限位板与底板铰接,设置将第一限位板和底板连接的第一连杆,可以方便的使摩托车的主撑架进入限位工装或从限位工装取出。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摩托车主撑架的限位工装;

图2为图1中第二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二限位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一限位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摩托车主撑架的限位工装,包括支撑主撑架7的底板3、与底板3一侧铰接的第一限位板1、设置于底板3背向第一限位板1一侧的第二限位板2、将底板3和第一限位板1连接固定的第一连杆4,底板3、第一限位板1、第二限位板2之间形成限制主撑架7移动的限位空腔,第二限位板2与底板3通过螺栓连接。

为满足使用,限位工装设置在装配线的机架5上的输送带6上。

设置支撑主撑架7的底板3、设置于底板3一侧第一限位板1、设置于底板3背向第一限位板1一侧的第二限位板2形成限制主撑架7移动的限位空腔,进而限制摩托车的移动,避免摩托车从装配线掉落;还通过使第一限位板1与底板3铰接,设置将第一限位板1和底板3连接的第一连杆4,可以方便的使摩托车的主撑架7进入限位工装或从限位工装取出。

第二限位板2的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为限制摩托车沿第二限位板2移动,第二限位板2设置有容置主撑架7上支撑脚的第二开口21,第二开口21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一限位板1。

主撑架7的支撑脚位于第二开口21内,第一限位板1限制支撑脚从第二开口21脱离,进而使主撑架7不能移动,进而使摩托车固定。

第二限位板2的实施例二:由于不同摩托车的主撑架7设置会有不同,设置第二开口21可能会使限位工装需要进行更换,不能通用,为此,如图3所示,第二限位板2的数量为两个,第二限位板2呈L形,第二限位板2的一端朝第一限位板1一侧延伸。

这样可以使限位工装得到通用,减少限位工装的数量,降低成本。

对于第一连杆4与第一限位板1的连接结构,可以使第一限位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销11,第一连杆4设置有连接第一销11的第一勾部41,第一连杆4背向第一勾部41的一端与底板3铰接。

这样可以方便的使第一连杆4与第一限位板1连接,使第一限位板1起到限位作用。

第一限位板1的实施例一:在第二限位板2设置第二开口21和将第二限位板2设置成L形,虽然可以限制支撑脚的移动,但并不能限制摩托车的左右倾倒,为解决这一问题,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板1背向底板3的一侧设置有容置主撑架7的支撑脚的第一开口12。

第一开口12与支撑脚的中部或顶部连接,有力的防止摩托车左右倾倒。

第一限位板1还可以设置有延伸主撑架7上踏杆上方的第一限位部13,进而限制主撑架7向前倾倒。

第一限位板1的实施例二:当然,也可以使第一限位板1表面与主撑架7表面贴合,防止主撑架7向摩托车前方倾倒,优选的,第一限位板1设置于底板3沿装配线移动方向的一侧,第一限位板1与底板3的夹角小于90°,第一限位板1与底板3的夹角大于60°。

这样可以尽可能增加第一限位板1与主撑架7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为避免第一限位板1与主撑架7接触产生磨损,第一限位板1朝向第二限位板2的一侧设置有能够与主撑架7抵接的第二胶块14。

第二胶块14的设置对第一限位板1与主撑架7的接触进行缓冲,避免主撑架7上油漆磨损。

更进一步的,第二胶块14设置有容置主撑架7的第二凹槽15,以防止主撑架7偏离。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