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陆空安防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1804发布日期:2018-09-28 19:5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巡逻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陆空安防机器人。



背景技术:

针对地面巡逻机器人巡逻空间有限,行走障碍大,无人机工作时间短的无法防御恶劣天气的情况,现有市场上出现需要陆空安防机器人,其根本时底面巡逻机器人与无人机的结合;通过各类传感器实现无人机起飞控制,同时利用GPRS定位,红外或激光对准装置,实现路径规划。但是现有的陆空安防机器人其结构不够优化,为了显示定位的准确性,一般都是将无人机装置于巡逻机器人外侧或顶部,因此,其抗损坏能力不强,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陆空安防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陆空安防机器人结构设计不够优化,抗损坏能力不强,故障率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陆空安防机器人,包括底面巡逻机器人,无人机,所述巡逻机器人顶部安装有全景相机;所述巡逻机器人机身内壁安装有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连接无人机放置台,所述无人机放置台上设有用于无人机充电的充电电极槽,定位对准装置;正对平移机构的巡逻机器人机身表面安装有舱门,所述舱门通过滑块安装于导杆上,所述舱门上端与电机的外壳铰接,且电机安装在丝杆上,所述丝杆固定于平移机构上方的巡逻机器人机身内壁。

作为优选,所述平移机构由驱动电机、丝杆机构与导轨构成,所述无人机放置台通过滑块安装于导轨上,并与丝杆机构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对准装置采用红外或激光对准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巡逻机器人内设有GPRS定位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巡逻机器人内还安装有若干用于检测舱门以及无人机放置台移动到位的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设计合理,顶部可安装全景摄像头,功能强大,无人机不易遭到破坏,故障率低,使用长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舱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停放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舱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陆空安防机器人,包括底面巡逻机器人1,无人机2,所述巡逻机器人1顶部安装有全景相机3;所述巡逻机器人1机身内壁安装有平移机构4,所述平移机构4连接无人机放置台5,所述无人机放置台5上设有用于无人机充电的充电电极槽,定位对准装置;正对平移机构4的巡逻机器人1机身表面安装有舱门6,所述舱门6通过滑块安装于导杆8上,所述舱门6上端与电机9的外壳铰接,且电机9安装在丝杆7上,所述丝杆7固定于平移机构4上方的巡逻机器人1机身内壁。

所述平移机构4由驱动电机、丝杆机构与导轨构成,所述无人机放置台5通过滑块安装于导轨上,并与丝杆机构连接;所述定位对准装置采用激光对准装置;所述巡逻机器人1内设有GPRS定位装置;所述巡逻机器人1内还安装有若干用于检测舱门6以及无人机放置台5移动到位的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放置台5位于巡逻机器人1机身内,巡逻机器人1顶部安装有全景相机3,合理优化其结构,丰富功能,同时能防止无人机2受损;所述巡逻机器人1内还安装有若干用于检测舱门6以及无人机放置台5移动到位的传感器,使用时,巡逻机器人1遇阻或者人为控制无人机2飞出时,电机9在丝杆7上向后移动,带动舱门6上行打开(舱门在巡逻机器人1内,避免对无人机2飞回产生干扰),此时,平移机构4驱动无人机放置台5伸出巡逻机器人1,无人机2准备飞出;飞回到位后,平移机构4驱动无人机放置台5收入巡逻机器人1,关闭舱门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