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的导向滑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5764发布日期:2018-08-10 19:17阅读:8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的局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铰链的导向滑槽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3所示,现有的铰链包括用于将铰链固定安装于门板之上的第一基片200,以及用于微调位置的第一滑动片100,第一滑动片100通过第一翻孔120和偏心螺栓与第一基片200连接;偏心螺栓头部设于第一滑动片100外侧,尾部穿过第一滑动片100与第一基片200的第一偏心螺栓连接孔211连接。安装的时候第一基片200中部通过螺钉穿入第一螺丝孔212固定于门板上,然后用调整偏心螺栓,在第一翻孔120和第一限位槽231的限位作用下使第一滑动片100与第一基片200相对水平移动,使铰链可以在门板上调整至理想位置。设置在第一滑动片100中部的第一通槽110水平设置,令第一螺丝孔212在活动过程中有足够的对应空间。

但是在调整时,施力的第一偏心螺栓连接孔211与第一限位槽231之间具有较大的力矩,导致第一翻孔120容易与第一限位槽231卡住。具体为第一基片200包括上片210和下片230,上片210与下片230通过连接片220连接;上片210上部设置第一偏心螺栓连接孔211,下片230左右两端设置第一限位槽231。导致了偏心螺栓在调整第一滑动片100与第一基片200位置时,水平移动方向与第一偏心螺栓连接孔211-第一限位槽231连线之间形成较大的角度,从而在第一限位槽231对第一翻孔120限位时产生了较大的力矩。力矩的作用使第一翻孔120与第一限位槽231相对位移的时候产生垂直分量作用力容易卡住边缘,使第一滑动片100与第一基片200的位置调节不顺畅。力矩较大还产生另外一个技术缺陷,就是容易产生使第一滑动片100、第一基片200相互排斥的应力,导致第一翻孔120很容易脱离出第一限位槽231。脱轨后的铰链对于没有技术水平的一般用户来说无法复原,大大影响了用户感受和带来了安装困难,尤其在偏心螺栓转动较快时问题更为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链的导向滑槽结构,使位置调整更加流畅不会卡住和不会脱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铰链的导向滑槽结构,包括第二滑动片和配套使用的第二基片;所述的第二基片通过偏心螺栓连接孔与偏心螺栓的调节与第二滑动片水平相对运动;所述的第二偏心螺栓连接孔设置在第二基片上部的一侧;其特征在于,第二基片上部远离偏心螺栓连接孔的另一侧设置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水平中轴与第二偏心螺栓连接孔中心处于同一直线;所述的第二滑动片在第二限位槽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翻孔;所述的第二限位槽用于对第二翻孔限位,槽宽略大于第二翻孔外径;第二翻孔向第二限位槽方向外翻并延伸进第二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铰链的导向滑槽结构,第二滑动片和第二基片配套使用,偏心螺栓头部设置在第二滑动片外侧,尾部穿过第二滑动片后连接第二偏心螺栓连接孔。安装的时候通过螺丝旋入第二螺丝孔后将第二基片与门板固定,然后通过调节偏心螺栓,同时在第二翻孔与第二限位槽的限位作用下,第二滑动片与第二基片发生相对水平位移。由于第二限位槽的水平中轴与第二偏心螺栓连接孔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因此在移动的时候第二限位槽与第二偏心螺栓连接孔的连线在移动方向上不会形成力矩。从而消去了第二限位槽与第二翻孔在垂直方向上的额外作用力,使两者的滑行更加流畅平顺,不会出现卡顿现象。由于没有了卡顿等突发的应力,进一步避免了第二滑动片与第二基片受力脱离的问题。

所述的第二滑动片在靠近第二翻孔的顶端设置向下凹陷的防脱片;所述的防脱片用于阻挡第二基片脱离第二滑动片。

所述的第二滑动片在第二基片下边缘对应的位置设置向上延伸的承托片;所述的承托片用于承托第二基片重量和防止第二基片脱离第二滑动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第一基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第一滑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第一基片和第一滑动片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基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滑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第二基片和第二滑动片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标记:100-第一滑动片、110-第一通槽、120-第一翻孔;

200-第一基片、210-上片、211-第一偏心螺栓连接孔、212-第一螺丝孔、220-连接片、230-下片、231-第一限位槽;

300-第二滑动片、310-第二通槽、320-第二翻孔、330-承托片、340-防脱片;

400-第二基片、410-第二螺丝孔、420-第二偏心螺栓连接孔、430-第二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铰链的导向滑槽结构,包括第二滑动片300和配套使用的第二基片400;所述的第二基片400通过第二偏心螺栓连接孔420的调节与第二滑动片300水平相对运动;所述的第二偏心螺栓连接孔420设置在第二基片400上部的一侧。在第二基片400中部左右两侧各设置第二螺丝孔410,第二基片400上部远离第二偏心螺栓连接孔420的另一侧设置第二限位槽430。所述的第二限位槽430水平中轴与第二偏心螺栓连接孔420中心处于同一直线。

所述的第二滑动片300在第二限位槽430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翻孔320、在第二螺丝孔410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通槽310。所述的第二限位槽430用于对第二翻孔320限位,槽宽略大于第二翻孔320外径;第二翻孔320向第二限位槽430方向外翻并延伸进第二限位槽430。第二通槽310水平方向延伸,在调整第二滑动片300与第二基片400相对位置的时候给第二螺丝孔410有足够的对应空间。偏心螺栓头部设置在第二滑动片300外侧,尾部穿过第二滑动片300后连接第二偏心螺栓连接孔420。

安装的时候通过螺丝旋入第二螺丝孔410后将第二基片400与门板固定,然后通过调节偏心螺栓,同时在第二翻孔320与第二限位槽430的限位作用下,第二滑动片300与第二基片400发生相对水平位移。由于第二限位槽430的水平中轴与第二偏心螺栓连接孔420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因此在移动的时候第二限位槽430与第二偏心螺栓连接孔420的连线在移动方向上不会形成力矩。从而消去了第二限位槽430与第二翻孔320在垂直方向上的额外作用力,使两者的滑行更加流畅平顺,不会出现卡顿现象。由于没有了卡顿等突发的应力,进一步避免了第二滑动片300与第二基片400受力脱离的问题。用户在安装和校正的过程都非常方便,不管用何种速度调整偏心螺栓都不会出现脱轨等现象,对于没有任何技术水平的用户来说都没有任何困难。

为了避免在一些非正常的安装位置,或者不是完全平整的安装门板上,外部带来的调整阻力导致脱轨。可分别在第二滑动片300靠近第二翻孔320的顶端设置向下凹陷的防脱片340或在第二基片400下边缘对应的位置设置向上延伸的承托片330。所述的防脱片340可为条状片层结构,设置在靠近第二基片400的一侧,两端连接第二滑动片300上端部,然后中部向下凹陷延伸。防脱片340的侧边缘与第二滑动片300直接具有空隙,所述的空隙可以插入第二基片400上边缘。第二基片400可在空隙内左右移动而被限制远离第二滑动片300的方向。所述的承托片330可为根部连接第二滑动片300、头部向上延伸的片层结构,承托片330与第二滑动片300之间设置间隙,所述的间隙可以插入第二基片400下边缘。第二基片400可在间隙内左右移动而被限制远离第二滑动片300的方向,同时承托片330对第二基片400的承托作用可以减少第二限位槽430与第二翻孔320之间的垂直方向重力分量,减少第二限位槽430与第二翻孔320之间的磨差力。

所述的承托片330和防脱片340在具体结构上可以镜像对调设置,所起作用相似。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