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的活塞座压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8721发布日期:2018-08-10 20:4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高压注射器活塞座组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快速的活塞座压装机。



背景技术:

医疗设备中往往需要用到塑料的高压注射器,高压注射器在组装时,要将活塞座装入高压注射器针筒筒体内一定位置,而为了满足医疗使用,设计时,活塞与外套(针筒)内壁是过盈配合,活塞压缩变形而才有密封性能。那么这样就面临一个组装难题:用手工组装,需要用力压入,时常会发生装配不到位、同一批次装配位置不一致、甚至有倾斜的问题。如何提高了工作效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是我们在实际生产中面临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活塞座压装机,本实用新型装置解决了高压注射器装配效率低且合格低的问题,装配效率提高到800支/小时,合格率提高到99%以上,且能适用于不同型号的高压注射器的装配。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快速的活塞座压装机,包括操作台、导向柱、活动板、压紧气缸、针筒上模、针筒夹紧装置、针筒下模,固定板垂直固定在固定平台上,固定板顶端设有固定顶板,固定平台与固定顶板之间设有两根平行的导向柱,导向柱上从上之下依次设有活动板、针筒上模和筒夹紧装置,活动板的活动板位置调节丝杆连接活动板和固定顶板,活动板上设有压紧气缸,压紧气缸的气缸行程调节丝杆端部穿过活动板连接在针筒上模上,针筒上模的导向移动块活动连接在导向柱上,针筒下模固定在固定平台上,针筒下模位于针筒上模下方。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平台底部设有四个水平调节螺栓。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顶板在所述活动板上的投影面积为所述活动板的投影面积的1/2~1/3。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顶板上设有所述压紧气缸的让位槽。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针筒上模的固定中心、所述针筒夹紧装置的夹紧中心和所述针筒下模的固定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将高压注射器的活塞和针筒快速组装在一起,气缸行程调节丝杆能准确控制活塞停留的位置,活动板能有效降低装配过程中抖动,可以避免装配的倾斜,活动板的位置可以通过活动板位置调节丝杆的调整,可以适用于更多产品型号的生产,装配后高压注射器压力稳定,且装配效率从500支/小时提高到800支/小时,产品合格率从90%提升到99%以上,降低装配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快速的活塞座压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操作台;2、导向柱;3、活动板;4、压紧气缸;5、针筒上模;6、针筒夹紧装置;7、针筒下模;101、固定平台;102、固定板;103、固定顶板;104、水平调节螺栓;301、活动板位置调节丝杆;401、气缸行程调节丝杆;501、导向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快速的活塞座压装机,包括操作台1、导向柱2、活动板3、压紧气缸4、针筒上模5、针筒夹紧装置6、针筒下模7,固定板102垂直固定在固定平台101上,固定板102顶端设有固定顶板103,固定平台101与固定顶板103之间设有两根平行的导向柱2,导向柱2上从上之下依次设有活动板3、针筒上模5和筒夹紧装置6,活动板3的活动板位置调节丝杆301连接活动板3和固定顶板103,活动板3上设有压紧气缸4,压紧气缸4的气缸行程调节丝杆401端部穿过活动板3连接在针筒上模5上,针筒上模5的导向移动块501活动连接在导向柱2上,针筒下模7固定在固定平台101上,针筒下模7位于针筒上模5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平台101底部设有四个水平调节螺栓104,用于避免针筒锥头部位装入针筒内时倾斜,提高装配的一致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顶板103在所述活动板3上的投影面积为所述活动板3的投影面积的1/2~1/3,固定顶板103用于固定导向柱3和活动板位置调节丝杆301,并保持装配过程的稳定性,所述固定顶板103上设有所述压紧气缸4的让位槽,用于在大行程时,留有足够让位空间,同时也具有卡紧压紧气缸4的作用,避免压紧气缸4在移动过程中抖动,提高该设备的装配的稳定性,避免装配误差。

本实施例中,所述针筒上模5的固定中心、所述针筒夹紧装置6的夹紧中心和所述针筒下模7的固定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避免装配倾斜。

装配过程:针筒上模5连接在导向柱2上,并连接在压紧气缸4的气缸行程调节丝杆401上,针筒夹紧装置6固定在导向柱上,针筒下模7固定在固定平台4上,将活塞座固定在针筒下模7上,针筒筒体固定在针筒夹紧装置6,针筒锥头部位顶住针筒上模5,启动压紧气缸4,下压即实现对高压注射器的装配,可实现快速和高效的组装。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