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微型扭矩螺丝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9815发布日期:2018-09-04 23:11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医用微型扭矩螺丝刀。



背景技术:

目前,在神经外科临床手术中,有源植入的医疗器械一般分为刺激器和电极两大部分,但这两个部分是分离的,所以会存在两者之间的一个连接问题。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的手术中,如果使用非力矩的螺丝刀锁紧电极和导线等部件时,往往会因为无法控制输出扭矩的大小而导致连接部件损坏或锁不紧,轻则影响手术的质量,重则导致手术的失败。另外如果力矩螺丝刀输出扭矩不稳定,或者刀头选材、尺寸等不合理,也会导致手术的失败。

市面上拥有的扭矩螺丝刀在安装时需要通过旋转的方式进行扭矩的调节,安装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医用微型扭矩螺丝刀,在不需要进行扭矩调整的情况下可进行扭矩螺丝刀的简易安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微型扭矩螺丝刀包括手柄和螺丝刀旋杆,手柄设有空腔,手柄的前端设有连通空腔的圆孔,后端设有后盖;空腔内设有可沿手柄轴向移动的第一棘轮以及与空腔旋转配合的第二棘轮,第一棘轮与第二棘轮同轴且通过端面棘齿相互啮合;第一棘轮通过弹性部件安装在空腔内,第一棘轮与空腔间设有防转动平面;螺丝刀旋杆的杆头穿过圆孔,杆尾固定在第二棘轮的中心。

上述技术方案中,扭矩螺丝刀在拧刺激器上的锁紧螺钉的过程中,当未拧紧时,弹性部件带动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一起转动,从而带动刺激器上的锁紧螺钉慢慢锁紧;当锁紧螺钉达到所需力矩时,第二棘轮会和刺激器上的锁紧螺钉保持静止状态,而此时若手术人员继续旋转扭矩螺丝刀,第二棘轮会顶起第一棘轮,使第一棘轮在随手柄转动的过程中沿轴向移动,而第二棘轮不转动;当手柄转过一个棘轮齿后,第一棘轮又会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恢复至原来位置,并撞击第二棘轮,发出“咔”的脆响。第一棘轮与空腔之间的防转动平面可以是一个平面,也可以是多边形的多个平面。在整个扭矩螺丝刀装配过程中,安装人员只需要按照规定的安装流程进行安装,并不需要进行扭矩的调整,即可完成扭矩螺丝刀的装配。从而改善了螺丝刀的出厂安装方式,增加生产效率。

具体的方案为弹性部件包括固定座、连接在固定座上的张紧柱以及套设在张紧柱上的弹簧,第一棘轮与张紧柱的端部固定,弹簧的一端抵住第一棘轮。

更具体的方案为固定座抵接在后盖上,固定座上设有外圆面、内圆面、外端面、内端面。张紧柱的端部设有外圆面、台阶面,张紧柱穿过固定座后张紧柱的台阶面与固定座的内端面卡住,弹簧的一端抵住固定座的外端面。张紧柱可在固定座内沿轴向自由运动,弹簧抵住固定座外端面使张紧柱台阶面与固定座上的内端面扣住,形成一卡合结构。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第一棘轮设有带内螺纹的孔,张紧柱的端部与该孔配合,并设有与孔内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该连接方式可方便拆卸。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第二棘轮上设有一环形凸台,空腔内设有与凸台卡紧并对第二棘轮进行轴向固定的螺母。螺母可限制第二棘轮在轴向的移动,但第二棘轮可相对内腔进行旋转。

更具体的方案为螺母与凸台间设有第一垫圈,凸台与空腔端部间设有第二垫圈。螺丝刀旋杆、第二棘轮、第一垫圈以及第二垫圈共同构成了旋转结构,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的直径均大于凸台的直径,减小了第二棘轮与内腔之间的摩擦;第一垫圈减小了第二棘轮与螺母之间的摩擦。

更具体的方案为第二垫圈为杯子状,杯子的底部设有穿过螺丝刀旋杆的小孔。第二棘轮的端部套接在杯子状的第二垫圈内。可防止第二棘轮的端部与内腔发生摩擦。

优选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采用PTFE材料,进一步起到减小摩擦阻力的作用,方便第二棘轮与手柄间的相对旋转。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旋杆与第二棘轮配合的一端的端面为多边形,第二棘轮设有与该端配合的多边形槽。也可采用过盈配合,旋杆的端面为圆形,第二棘轮设置与旋杆配合的圆孔。还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两者连接到一起。

优选的方案为手柄的前端设有沿螺丝刀旋杆轴向延伸的一段。对旋杆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型扭矩螺丝刀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结构在手柄内腔中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性部件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性部件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棘轮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棘轮与手柄配合的截面图。

其中:1、手柄;2、后盖;3、第二棘轮;31、螺母;32、第一垫圈;33、第二垫圈;4、第一棘轮;41、防转动平面;42、弹簧;43、固定座;44、张紧柱;5、螺丝刀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7,本实施例的医用微型扭矩螺丝刀包括手柄1、螺丝刀旋杆5、第一棘轮4和第二棘轮3。手柄1设有空腔,手柄1的前端设有连通空腔的圆孔,后端设有后盖2。第一棘轮4和第二棘轮3同轴安装在手柄1的空腔内且通过端面棘齿相互啮合。第一棘轮4可沿手柄1的轴向移动,且与后盖2间设有弹性部件。螺丝刀旋杆5的杆头穿过圆孔,杆尾固定在第二棘轮3的中心。第二棘轮3可相对手柄1的空腔旋转。在第一棘轮4与空腔间设有如图7所示的防转动平面41。

弹性部件包括固定座43、连接在固定座43上的张紧柱44以及套设在张紧柱44上的弹簧42,第一棘轮4与张紧柱44的端部固定,弹簧的一端抵住第一棘轮4。固定座43抵接在后盖2上,固定座43上设有外圆面、内圆面、外端面、内端面。张紧柱44的端部设有外圆面、台阶面,张紧柱44穿过固定座43后张紧柱44的台阶面与固定座43的内端面卡住,弹簧42的一端抵住固定座43的外端面。张紧柱44可在固定座43内沿轴向自由运动,弹簧42抵住固定座43外端面使张紧柱44台阶面与固定座43上的内端面扣住,形成一卡合结构。第一棘轮4设有带内螺纹的孔,张紧柱44的端部与该孔配合,并设有与孔内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第二棘轮3上设有一环形凸台,空腔内设有与凸台卡紧并对第二棘轮3进行轴向固定的螺母31。螺母31与凸台间设有第一垫圈32,凸台与空腔端部间设有第二垫圈33。第二垫圈33为杯子状,杯子的底部设有穿过螺丝刀旋杆5的小孔。螺丝刀旋杆5、第二棘轮3、第一垫圈32以及第二垫圈33共同构成了旋转结构。

本实施例的旋杆5与第二棘轮3配合的一端端面为多边形,第二棘轮设有与该端配合的多边形槽,也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旋杆的端面也可以为圆形,第二棘轮设置与旋杆配合的圆孔。还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两者连接到一起。手柄1的前端设有沿螺丝刀旋杆5轴向延伸的一段,对螺丝刀旋杆5起到保护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医用微型扭矩螺丝刀的安装方式如下:

(1)旋转结构的安装,首先将第二垫圈33放入手柄1的空腔内,然后将安装好的螺丝刀旋杆5和第二棘轮3放入空腔内,随后将第一垫圈32放入空腔内,最后,将螺母31旋入手柄1内并锁紧。

其中第一垫圈32和第二垫圈33采用PTFE材料,起到尽可能减小摩擦阻力的作用,使整个旋转结构可以在手柄1的空腔内顺滑转动。

(2)弹性部件的安装,首先将张紧柱44套入固定座43;然后将弹簧42套入张紧柱44;最后将张紧柱44旋紧在第一棘轮4上。对应的,本实用新型可包括不同规格的弹簧来实现不同款式的扭矩螺丝刀的装配。

在进行扭矩螺丝刀总装配时,只需将旋转结构和弹性部件装入手柄1的内腔中,将后盖2旋入手柄1并拧紧即可。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扭矩螺丝刀在拧刺激器上的锁紧螺钉的过程中,当未拧紧时,弹性部件带动第一棘轮4和第二棘轮3一起转动,从而带动刺激器上的锁紧螺钉慢慢锁紧;当锁紧螺钉达到所需力矩时,第二棘轮3会和刺激器上的锁紧螺钉保持静止状态,而此时若手术人员继续旋转扭矩螺丝刀,第二棘轮3会顶起第一棘轮4,使第一棘轮4在随手柄转动的过程中沿轴向移动,而第二棘轮不转动;当手柄1转过一个棘轮齿后,第一棘轮4又会在弹簧42的作用下恢复至原来位置,并撞击第二棘轮3,发出“咔”的脆响。在整个扭矩螺丝刀装配过程中,安装人员只需要按照规定的安装流程进行安装,并不需要进行扭矩的调整,即可完成扭矩螺丝刀的装配。从而改善了螺丝刀的出厂安装方式,增加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棘轮原理、弹簧原理、轴类转动原理相结合,完成扭矩螺丝刀的设计与安装,从而帮助手术人员完成锁紧螺钉在规定扭矩情况下锁紧,减小了手术的风险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举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