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门、百叶窗或等同物的铰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80267发布日期:2018-12-22 09:2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用于门、百叶窗或等同物的铰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一般涉及闭合和/或控制用于门、百叶窗或类似的闭合元件的铰链,特别涉及一种在开启和/或闭合时用于旋转移动和/或控制闭合元件的铰链装置,所述闭合元件可以是门、百叶窗或等同物,所述铰链装置锚固在固定支撑结构上,例如墙或框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铰链一般包括可移动元件,通常固定于铰接在固定元件上的门、百叶窗或等同物上,固定元件通常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或固定在墙和/或地板上。

从文献us7305797,us2004/206007和ep1997994的铰链可知,闭合装置确保百叶窗返回到闭合位置的动作是无可争议的。从文献ep0407150的闭门器可知,其包括液压阻尼装置以缓冲闭合装置的动作。

所有这些已知的装置很多体积都较大,因而不甚美观。此外,它们不能调整门的闭合速度和/或调整闩锁闭合,或无论如何无法实现简单快速的调整。

另外,这种已知的装置机构零件数量较多,从而导致难以制造进而带来较高的成本,并且它们需要频繁的维护。

其他现有技术的铰链可以从文献gb19477、us1423784、gb401858、wo03/067011、us2009/241289、ep0255781、wo2008/50989、ep2241708、cn101705775、gb1516622、us20110041285、wo200713776、wo200636044、wo2006025663和us20040250377获知。

从文献gb396673、wo2011/141880和ep0215264的液压铰链可知,液压回路至少部分地包含在铰链的封闭盖中。

这些已知的铰链可以在尺寸和/或可靠性和/或性能方面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性能好、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的铰链装置来至少部分地克服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常容易制造的液压铰链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常安全的液压铰链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的液压铰链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铰链装置,在开启和/或闭合与其连接的门时,该液压铰链装置确保门的移动受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最少数量零件的液压铰链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极易安装的液压铰链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铰链装置,该液压铰链装置可以安装在具有左右开口的闭合元件上。

在下文中会更详细说明的这些以及其他目的,均可以通过具有本文描述和/或权利要求和/或示出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铰链装置来实现。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由从属权利要求限定。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铰链装置1的一些优选但非排他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更多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铰链装置1在附图的帮助下示出为非限制性示例,其中:

图1a是处于开门位置的铰链装置1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b是沿图1a中的平面ib-ib的截面图;

图1c是图1b的一些细节的放大视图;

图2a是处于另一个开门位置的铰链装置1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b是沿图2a中的平面iib-iib的截面图;

图2c是图2b的一些细节的放大视图;

图3a是处于关门位置的铰链装置1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b是沿图3a中的平面iiib-iiib的截面图;

图3c是图3b的一些细节的放大视图;

图4是封闭盖27的实施例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上述附图,铰链装置1特别适用于旋转移动和/或控制闭合元件d,例如门、百叶窗、闸门或等同物,所述铰链装置可锚固到固定支撑结构s,例如墙和/或门或窗的框架和/或支撑柱和/或地板。

铰链装置1可以是液压型的。根据配置,特别是是否设有弹性对抗装置40,铰链装置1可以只在与其连接的闭合元件d开启和/或闭合时进行控制,或允许其闭合,并将其闭合元件d从打开位置自动关闭。

在后一种情况下,弹性装置40可包括具有相对高负载的推力弹簧。然而,即使设有弹性装置40,弹性装置40也可包括具有相对低负载的反作用弹簧,其负载不允许自动关闭的动作。

通常,铰链装置1可包括锚固到固定支撑结构s的固定元件10和锚固到闭合元件d的可移动元件11。

优选地,铰链装置1可以根据专利申请pct/ib2012/051707,pct/ib2013/059120,pct/ib2013/059121和vi2013a000245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教导来配置,所有这些都是本案申请人的专利申请。

特别地,在优选但非排他的实施例中,铰链装置1的固定元件10和可移动元件11可包括铰链主体18,铰链主体18具有相应的第一管状半壳12和第二管状半壳13,它们相互连接,以在例如图2a和图6a中示出的开启位置和例如图la和图5a中示出的闭合位置之间围绕纵轴x旋转。

适当地,固定元件10和可移动元件11可包括分别连接到第一管状半壳12和第二管状半壳13的相应的第一紧固翼14和第二紧固翼15,以将固定支撑结构s锚固到闭合元件d。

优选地,铰链装置1可以配置为“阿鲁巴(anuba)”型铰链。

更具体地,铰链装置1可以根据专利申请pct/ib2011/051688,pct/ib2012/051707,pct/ib2013/059120,pct/ib2013/059121和/或pct/ib2014/065078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教导至少部分地制造。

有利地,除了紧固翼14、15外,铰链装置1的所有其他部件都可以设置在第一管状半壳12和第二管状半壳13之内。

特别地,固定的第一管状半壳12可包括限定x轴的工作室20和在工作室20中滑动的柱塞构件30。合适地,工作室20可以通过插入第一管状半壳12中的封闭盖27在底部封闭。

应当理解,固定和可移动元件的旋转轴线和柱塞构件的滑动轴线之间可以平行、垂直或重合,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此外,固定的第一管状半壳12可包括工作流体,通常为油,作用在柱塞构件30上以液压对抗其作用。此外,优选地,第一管状半壳12可包括弹性对抗装置40,例如压缩螺旋弹簧41,其作用在柱塞构件30上。

合适地,枢轴50设置在工作室20的外部并与其同轴,枢轴50可以有利地用作致动器。

如下文所述,在图1a至图3b所示的优选但非排他的实施例中,枢轴50可以由对应于铰链主体18的内壁83实现的支撑部分84支撑。

枢轴50的端部51优选地以可移除的方式允许枢轴50和可动的第二管状半壳13之间同轴连接,使第二管状半壳13和枢轴50在第二管状半壳13开启和闭合位置之间一体旋转。

合适地,柱塞构件30和枢轴50之间可通过细长圆柱形元件60可操作地连接,使得枢轴50围绕x轴的旋转对应于柱塞构件30沿其x轴的滑动,反之亦然。

由此,细长圆柱形元件60可包括第一端部61和第二端部62,第一端部61与柱塞构件30相互连接;第二端部62可在枢轴50的管状主体52内滑动。

细长圆柱形元件60和柱塞构件30之间的连接可以使这些元件成为一体,从而它们可以限定可沿x轴移动的滑块。

因此,细长圆柱形元件60可以与柱塞构件30一体地沿x轴滑动。合适地,细长圆柱形元件60和枢轴50可以相互伸缩地连接。

此外,取决于衬套80的引导凸轮槽81的构造,具有相应柱塞构件30的圆柱形细长元件60可以或不可以旋转锁扣于工作室20中,以避免在其沿x轴滑动时围绕x轴旋转。

因此,柱塞构件30可沿x轴,在接近枢轴50的终点位置和远离枢轴50的终点位置之间滑动。所述接近枢轴50的终点位置对应第二管状半壳13的开启位置,而所述远离枢轴50的终点位置对应第二管状半壳13的闭合位置;或所述接近枢轴50的终点位置对应第二管状半壳13的闭合位置,而所述远离枢轴50的终点位置对应第二管状半壳13的开启位置。

为了允许柱塞构件30和枢轴50之间相互移动,枢轴50的管状主体52可包括至少一对相同且相互形成180°角度分开的凹槽70'、70”,每个凹槽包括至少一个围绕x轴的螺旋部分。凹槽70'、70”可以连通以限定单一的穿行致动器元件72。

合适地,所述至少一个螺旋部分可以具有任何倾斜度,可以分别在右侧和左侧。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螺旋部分可以围绕x轴形成至少90°,更优选地围绕x轴形成至少180°。

在优选但非排他实施例中,每个凹槽70'、70”可以由单个螺旋部分组成,其可以具有恒定的倾斜度或螺旋间距。

适当地,致动器元件72可以在两端封闭,以便限定封闭路径,该封闭路径具有两个阻塞端点,供插头73在其中滑过,闭合路径由凹槽70'、70”限定。

无论其位置或构造如何,围绕x轴旋转的致动器穿行元件72允许枢轴50和柱塞构件30之间相互移动。

为了引导这种旋转,可提供同轴设置在枢轴50的管状主体52外部的管状引导衬套80。引导衬套80可包括一对相互形成180°角度分开的凸轮槽81。

尽管在附图中所示的优选但非排他的实施例中,引导衬套80与第一管状半壳12是整体的,但应理解的是,这些部件也可以是两个连接在一起的分开的部件,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为了允许枢轴50、细长元件60和引导衬套80之间相互连接,细长元件60的第二端部62可包括插头73,插头73插入穿行致动器元件72和凸轮槽81中,在其中滑动。

因此,插头73的长度允许其实现这种功能。因此,当穿行致动器元件72旋转时,插头73由穿行致动器元件72移动并由凸轮槽81引导。

无论凸轮槽81是什么形状,凸轮槽81可以在两端封闭,以便限定具有两个端部止动点的封闭通道,以使插头73从中滑动。

为了使运动部件之间的摩擦最小化,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抗摩擦元件,例如环形轴承110,其置于枢轴50和衬套80的支撑部分84之间。

事实上,如上所述,由于上述结构,插头73被向下拉,从而拖动枢轴50,使得枢轴以最小的摩擦在轴承110上绕x轴旋转。

此外,可以再多设置至少一个抗摩擦元件,例如另一个环形轴承112,设置在衬套80和第二管状半壳13之间,使得第二管状半壳13在轴承112上围绕x轴旋转。

因此,轴承112位于衬套80的上部,使得枢轴50在围绕x轴旋转时不受闭合元件的重量影响。

此外,优选地,衬套80和第二管状半壳13可以相互有空间关系,当第二管状半壳13连接到衬套80时,第二管状半壳13与第一管状半壳12保持间隔开,例如数十分之一毫米的距离。

如上所述,铰链装置1可包括工作流体,例如油。

有利地,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密封元件22以防止其溢出,例如一个或多个o形环。

柱塞构件30可以将工作室20分成至少两个可变容积隔室23、24,它们之间流体连通并且优选地相邻。适当地,当设有弹性对抗装置40时,弹性对抗装置40可以插入第一可变容积隔室23中。

在第一优选但非排他的实施例中,弹性对抗装置40可设置在枢轴50和柱塞构件30之间。例如,弹性对抗装置40可包括装配在细长元件60上的弹簧。

为了允许工作流体在第一可变容积隔室23和第二可变容积隔室24之间通过,柱塞构件30可包括穿行开口31和第一阀装置,第一阀装置可包括盘33,其以最小间隙插入在合适的壳体34中,以沿x轴轴向移动。盘33-壳体34的组合限定止回阀32,以拦截工作流体。

取决于安装止回阀的方向,止回阀在闭合元件d开启或闭合时开启,从而在闭合元件d开启时允许工作液体在第一可变容积隔室23和第二可变容积隔室24之间连通,并且在闭合元件d关闭时防止工作液体回流,或者,在闭合元件d关闭时允许工作液体在第一可变容积隔室23和第二可变容积隔室24之间连通,以及在闭合元件d开启时防止工作液体回流。

为了在闭合元件d开启或关闭时控制工作液体在第一可变容积隔室23和第二可变容积隔室24之间的回流,可以设有合适的液压回路100。

适当地,柱塞构件30可以包括或包含圆柱形主体,该圆柱形主体密封地插入工作室20中并面向工作室20内侧壁25。

此外,液压回路100可包括穿过封闭盖27的管道120,管道120包括与第二可变容积隔室24流体连通的开口121和与第一可变容积隔室23流体连通的开口122。

此外,液压回路100还可包括穿过封闭盖27的另外的管道150和130,以使第一可变容积隔室23和第二可变容积隔室24流体连通。

适当地,封闭盖27可进一步包括作用于管道130上的过压阀装置140,当所述工作室20中的压力pc超过预定阈值pt时选择性地开启。

为了保护安装铰链装置1的闭合元件d的完整性,可以校准阈值pt,以避免闭合元件d在用户强行打开和/或关闭时松开。实际上,与过压阀装置140配合的管道130限定铰链装置1的过压阀。

适当地,过压阀装置140可以根据国际申请pct/ib2015/057625的教导制造,在此作为参考咨询。

另一方面,调节元件170可以插入管道150中,调节元件170具有与其管道150相互作用的端部171和可由使用者从外面操作以调节通过其中的工作流体的通道截面的端部172。

适当地,调节元件170可以根据国际申请pct/ib2015/057625的教导制造,在此作为参考咨询。更具体地,调节元件170可以调节闭合元件d的关闭/打开速度。

应理解,虽然附图示出了包括三个管道120,130和150的封闭盖27的实施例,但封闭盖27也可仅包括管道120,或者仅包括管道120和管道130或150中的一个,或其他管道,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在优选但非排他的实施例中,封闭盖27可包括在工作室20内延伸的细长管状壁28。在这种情况下,液压回路100可包括工作室20和封闭盖27的细长管状壁28之间的管状间隙29。

适当地,柱塞构件30可以密封地插入细长管状壁28中,而细长管状壁28可以以预定的公差插入工作室20中,以便限定管状间隙29。

优选地,细长管状壁28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大于柱塞构件的行程,因此,第二可变容积隔室24限定在细长管状壁28内。更具体地,第二可变容积隔室24可具有由柱塞构件30限定的顶壁,由封闭盖27限定的下壁和由封闭盖27的细长管状壁28限定的侧壁。

优选地,细长管状壁28可以与封闭盖27一体地连接,使得在铰链主体18拧紧的封闭盖27限定了液压回路100。实际上,液压回路100仅包括工作室20和细长管状壁28之间的腔29以及管道120,130和150。

由于柱塞构件30和细长管状壁28彼此密封地插入,并且工作室20和细长管状壁28限定腔29,腔29-管道120组合、腔29-管道130组合和腔29-管道150组合限定各自独立的液压回路。

在优选但非排他的实施例中,当工作室20被加压时,例如在门打开时,止回阀32打开以使工作流体从第一可变容积隔室23流到第二可变容积隔室24。另一方面,在门关闭时,止回阀32关闭,使工作流体从第二可变容积隔室24进入管道120,130和150。

应当理解,止回阀32也可以相反地操作,或甚至不存在,因此油可以相对于前述的方式相反地从一个可变容积隔室流到另一个可变容积隔室,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在上述情况下,特别是参考管道120,开口121限定来自第二可变容积隔室24的工作流体的入口,而开口122限定管道120的出口。显然,穿过出口122的工作流体通过管腔29返回并流入第一可变容积隔室23。

工作流体通过开口121的通道可以是选择性的,也就是说,它仅在某些条件出现时发生。

由此,可以提供第二阀装置200,与开口121相互作用以使其保持常闭。

更具体地,第二阀装置200可包括塞子210,塞子210插入管道120的扩大部分123中,扩大部分123限定容纳塞子210的座。对应这个座123,可以设置通孔124',其中塞子210可以密封地插入。

在优选但非排他实施例中,塞子210可以包括细长主体211,细长主体211具有成形中心部分212,该中心部分212可连接到座123的相应的反形部分124以封闭开口121。

此外,细长主体211可包括第一端部213,当成形部分212关闭开口121时,第一端部213可布置在第二可变容积隔室24中。

此外,细长主体211可包括与第一端部213相对的端部214,端部214包括可接收密封o形环21的环形突起215。端部214可以抵靠弹簧201。

适当地,塞子210和柱塞构件30可以处于空间关系中,从而在柱塞构件30的行程的第一部分,例如对应于柱塞构件30闭合时行程的第一步,塞子210和柱塞构件30保持相互间隔开(图1c),并且在柱塞构件30的行程的第二部分,柱塞构件30作用在塞子210的第一端部213上以打开开口121(图2c-3c)。

这引起第二可变容积隔室24中的工作流体突然流动,使得闭合元件d朝向闭合位置移动。

当然,通过适当地确定第二阀装置200和柱塞构件30的尺寸,可以调节开口121打开的位置,并因此调节从闭合元件d移动到闭合位置的角位置。

由于这些特征,可以以简单且实用的方式获得闭合元件的闩锁,而不会刺穿铰链主体。因此,可以获得直径和长度都很小的极小体积的铰链。

优选地,可以提供作用在弹簧201上的调节颗粒202,以允许操作者调节弹簧201的预载荷,并因此调节其弹力。

在优选但非排他的实施例中,细长主体211可在内部包括通道217,以在开口121闭合时通过管道120保持第一可变容积隔室23和第二可变容积隔室24流体连通。

通道217可包括在第一端部213处的端口218,其与所述第二可变容积隔室24流体连通,并且包括端口219,与座123流体连通。

通道217允许塞子210保持压靠开口121。事实上,当开口121关闭时,作用在下端部分214上的压力实际上大于作用在上端部分213上的压力。因此,工作流体的压力使开口121保持关闭,直到柱塞构件30撞击塞子210,从而打开开口121。在这种情况下,弹簧201可以是恢复弹簧,只要柱塞构件30的动作完成,弹簧201就可使塞子210向后移动抵靠开口121。

应当理解,在塞子210没有内通道的实施例中,塞子210可以通过弹簧201弹性地压靠在开口121上。在这种情况下,弹簧201可以是推力弹簧。

有利地,调节元件103可以插入管道120中,调节元件103具有端部104和端部105,端部104优选为与管道120相互作用的截锥形状,端部105可由使用者从外部操作以调节通过其中的工作流体的横截面。

因此,调节元件103可以调节闭合元件d朝向闭合位置闩锁的强度。

尽管在附图中,两个调节元件103和170基本上平行于x轴,但是它们也可以基本垂直于x轴,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因此,调节元件103可调节闭合元件d的关闭或打开速度,而调节元件170可调节闭合元件d向关闭或打开位置闩锁的力量。

而且,管道130,120,150也可以相互错位。

这允许两个调节元件103、170、过压阀装置140和第二阀装置200处于极小的空间中。

对于前述内容,由于过压阀装置140,封闭盖27可以允许获得极其安全的铰链装置,并且由于调节元件103、170,在速度和闩锁方面都易于调节,需要非常小的空间。

封闭盖27和相应的细长管状壁28易于制造并且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制造。

而且,由于上述特征,可以获得体积非常小的铰链。

以上描述清楚表明本发明实现了其目的。

本发明可以有许多修改和变化,所有修改和变化都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中表达的发明构思内。所有细节可以由其他技术上等效的元件代替,并且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而不同,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