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滑台机器人涂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6621发布日期:2018-12-22 08:2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滑台机器人涂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涂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滑台机器人涂胶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汽车工业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涂胶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粘接技术在汽车制造上的应用,不仅可以起到增强汽车结构、紧固防锈、隔热减振和内外装饰的作用,还能够代替某些部件的焊接、铆接等传统工艺,实现相同或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简化生产工序,优化产品结构。使用涂胶机器人可以降低废品率和产品成本,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工人误操作带来的残次零件风险等。

但是,目前在汽车制造过程中许多工件需要先进行涂胶再总成焊接,当涂胶工件数量较多、尺寸较小时,物料周转费事费力,且周转过程中易出现污染胶的情况,且在焊接时还存在着单工位机器人涂胶存在机器人利用率低,机器人闲置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双滑台机器人涂胶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双滑台机器人涂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滑台机器人涂胶系统,包括第一气动滑台和第二气动滑台,所述第一气动滑台和第二气动滑台的下端均设有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气动滑台和第二气动滑台之间设有自动涂胶机构,所述自动涂胶机构的上端设有第一胶枪和第二胶枪,所述第一气动滑台和第二气动滑台的上端均设有四个滑块,且同一侧的两个滑块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滑块的上端共同固定有一个移动板,且位于第一气动滑台上两个移动板的上端均固定有第一涂胶夹具,且位于第二气动滑台上两个移动板的上端均固定有第二涂胶夹具,所述第一气动滑台的一侧设有第一点焊站,所述第二气动滑台的一侧设有第二点焊站,所述第一点焊站和第二点焊站的相对一侧均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气动滑台的一端贯穿其中一个第一开口并延伸至第一点焊站内,所述第二点焊站的一端贯穿另一个第一开口并延伸至第二点焊站内,所述第一点焊站和第二点焊站一侧均设有第二开口。

优选地,所述自动涂胶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气动滑台和第二气动滑台之间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上端固定有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的上端固定有涂胶机器人,所述承载台的一侧设有双泵涂胶机构,且双泵涂胶机构位于第一点焊站和第二点焊站之间,所述双泵涂胶机构的一端固定在涂胶机器人上,所述第一胶枪和第二胶枪的一端均安装在双泵涂胶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涂胶夹具和第二涂胶夹具上均设有四个通孔,与第一涂胶夹具和第二涂胶夹具对应的移动板的上端设有四个螺纹盲孔,所述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的一端延伸至螺纹盲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涂胶夹具和第二涂胶夹具的下端均设有两个夹具安装定位孔,位于第一涂胶夹具和第二涂胶夹具对应的移动板的上端均安装有两个夹具安装定位销,且夹具安装定位销的上端延伸至夹具安装定位孔内。

优选地,所述承载板的四角均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贯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下端均固定有支撑块。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等间距固定在第一气动滑台和第二气动滑台下端的三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均固定有垫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动滑台和第二气动滑台的下端均焊接在支撑架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涂胶夹具和第二涂胶夹具均采用q234普通碳素结构钢制成。

优选地,所述移动板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滑块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动滑台和第二气动滑台的工作滑台采用a6063s-t5铝合金材质制成。

本发明中,在使用时第一点焊站和第二点焊站内的工人分别将待涂胶工件放置在第一涂胶夹具和第二涂胶夹具上,两个夹具随两个气动滑台移动部分移至涂胶机器人一侧,涂胶机器人旋转至左侧对第一涂胶夹具上的待涂胶工件进行涂胶,完成后移至右侧并对第二涂胶夹具上的待涂胶工件进行涂胶,此时第一气动滑台带动第一涂胶夹具移至第一点焊站,位于第一点焊站的工人取下涂胶工件用于第一点焊站焊接,随后重新将待涂胶工件放置在第一涂胶夹具上,此时右侧第二涂胶夹具上工件已完成涂胶并移至右侧第二点焊站内,涂胶机器人再次对左侧第一涂胶夹具上的工件进行涂胶,依次循环,在涂胶过程中,机器人交替使用第一胶枪和第二胶枪,实现对不同工件涂覆2种胶的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双滑台输送方式进行机器人涂胶操作,节省了物料周转的速度,提高涂胶效率;

2、涂胶夹具通过夹具安装定位销及螺钉进行拆卸与安装,使本系统具备对多种产品涂胶的功能,提高系统的利用率;

3、涂胶机器人交替对位于左右气动滑台上的夹具上的工件进行涂胶,并将完成涂胶的工件移动至涂胶系统两侧的点焊站内作为待加工物料,结构紧凑,省去物料周转过程,方便工人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根据需要对多种产品进行涂胶,提高系统的利用率,同时还实现不同工件涂覆两种胶的功能,采用双滑台输送方式进行机器人涂胶操作,节省了物料周转的速度,方便工人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滑台机器人涂胶系统的气动滑台和涂胶机器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滑台机器人涂胶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滑台机器人涂胶系统的移动板安装结构图。

图中:1第一点焊站、2第一涂胶夹具、3第一气动滑台、4承载板、5涂胶机器人、6双泵涂胶机构、7第二气动滑台、8第二涂胶夹具、9第二点焊站、10第一胶枪、11移动板、12支撑架、13垫块、14承载台、15第二胶枪、16滑块、17螺纹盲孔、18夹具安装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双滑台机器人涂胶系统,包括第一气动滑台3和第二气动滑台7,不仅有良好的刚性和重复定位精度的功能,还有用途广和耐腐蚀性的优点,第一气动滑台3和第二气动滑台7的下端均设有支撑装置,第一气动滑台3和第二气动滑台7之间设有自动涂胶机构,利用涂胶机器人5进行涂胶,涂胶机器人5为abb涂胶机器人,手臂有较大的运动空间,并可做复杂的轨迹运动,其腕部一般有2-3个自由度,可灵活运动,能够稳定的自动涂胶,自动涂胶机构的上端设有第一胶枪10和第二胶枪15,用于对不同工件涂覆两种胶;

第一气动滑台3和第二气动滑台7的上端均设有四个滑块16,且同一侧的两个滑块16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滑块16的上端共同固定有一个移动板11,且位于第一气动滑台3上两个移动板11的上端均固定有第一涂胶夹具2,且位于第二气动滑台7上两个移动板11的上端均固定有第二涂胶夹具8,能够对待涂胶工件进行稳定的夹持和固定,第一气动滑台3的一侧设有第一点焊站1,第二气动滑台7的一侧设有第二点焊站9,第一点焊站1和第二点焊站9的相对一侧均设有第一开口,第一气动滑台3的一端贯穿其中一个第一开口并延伸至第一点焊站1内,第二点焊站9的一端贯穿另一个第一开口并延伸至第二点焊站9内,两个点焊站和涂胶机器人交替工作省去物料周转过程,第一点焊站1和第二点焊站9一侧均设有第二开口,在加工过程中方便工作人员通过第二开口进行加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中,自动涂胶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气动滑台3和第二气动滑台7之间的承载板4,承载板4的上端固定有承载台14,承载台14的上端固定有涂胶机器人5,承载台14的一侧设有双泵涂胶机构6,且双泵涂胶机构6位于第一点焊站1和第二点焊站9之间,双泵涂胶机构6的一端固定在涂胶机器人5上,涂胶机器人5带动双泵涂胶机构6进行涂胶作业,第一胶枪10和第二胶枪15的一端均安装在双泵涂胶机构6上,第一涂胶夹具2和第二涂胶夹具8上均设有四个通孔,与第一涂胶夹具2和第二涂胶夹具8对应的移动板11的上端设有四个螺纹盲孔17,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一螺钉,第一螺钉的一端延伸至螺纹盲孔17内,方便安装拆卸涂胶夹具,能够适应不同种类的工件;

第一涂胶夹具2和第二涂胶夹具8的下端均设有两个夹具安装定位孔,位于第一涂胶夹具2和第二涂胶夹具8对应的移动板11的上端均安装有两个夹具安装定位销18,且夹具安装定位销18的上端延伸至夹具安装定位孔内,对涂胶夹具进行准确安装定位,保证安装的精确性,承载板4的四角均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贯穿设有螺杆,螺杆的下端均固定有支撑块,支撑装置包括等间距固定在第一气动滑台3和第二气动滑台7下端的三个支撑架12,支撑架12的下端均固定有垫块13,第一气动滑台3和第二气动滑台7的下端均焊接在支撑架12的上端,第一涂胶夹具2和第二涂胶夹具8均采用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制成,耐腐蚀,刚度大,移动板11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滑块16上,第一气动滑台3和第二气动滑台7的工作滑台采用a6063s-t5铝合金材质制成,高刚性、高精度、价格低、体积小、重量轻、铝合金结构应用广泛。

本发明中,在使用时,第一点焊站1和第二点焊站9内的工人分别将待涂胶工件放置在第一涂胶夹具2和第二涂胶夹具8上,两个夹具随两个气动滑台移动部分移至涂胶机器人5一侧,涂胶机器人5旋转至左侧对第一涂胶夹具2上的待涂胶工件进行涂胶,完成后移至右侧并对第二涂胶夹具8上的待涂胶工件进行涂胶,此时第一气动滑台3带动第一涂胶夹具2移至第一点焊站1,位于第一点焊站1的工人取下涂胶工件用于第一点焊站1焊接,随后重新将待涂胶工件放置在第一涂胶夹具2上,此时右侧第二涂胶夹具8上工件已完成涂胶并移至右侧第二点焊站9内,涂胶机器人5再次对左侧第一涂胶夹具2上的工件进行涂胶,依次循环,在涂胶过程中,机器人交替使用第一胶枪10和第二胶枪15,实现对不同工件涂覆2种胶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输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