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向扳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7604发布日期:2018-11-02 22:4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扳手,尤其是指一种换向扳手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技术中的一种换向扳手结构,请配合参阅图9所示,扳手50于一端组装有一旋转件60,且该旋转件60能于扳手50端进行旋转,借此扳动螺帽或螺栓进行锁紧与旋松的作业,该旋转件60的外缘设置有一齿环61,且该齿环61一侧对应齿合有一棘轮件70,而该棘轮件70能活动于扳手50内部的第一槽室51,该棘轮件70于齿合旋转件60的另一端面形成有一弧面71,另外该扳手50于第一槽室51处相通有第二槽室52,由该第二槽室52装设有一控制块80,且该控制块80开设有一插孔81,并于插孔81处装设有一弹簧82,并于弹簧82顶端套设有一抵套83,使抵套83受弹簧82的顶推而抵触于棘轮件70的弧面71处,借由控制块80控制抵套83选择将棘轮件70顶设于第一槽室51的不同侧,即能产生有单向驱动的扳动效果。

详观上述已知技术结构不难发觉其尚存有些许不足之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一、该棘轮件70与控制块80之间夹设有弹簧82与抵套83,且该抵套83一端受到弹簧82的顶推,而抵套83的另一端滑动抵压于棘轮件70的弧面71,当棘轮件70于扳手50进行扳动而产生震动或于控制块80进行切换时,该抵套83一端滑移于棘轮件70的弧面71,且另一端将侧向磨擦于控制块80的插孔81,使抵套83与弹簧82容易由插孔81处弹出或产生变形,并会形成阻力而降低其操作稳定性,且明显有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

二、该扳手50的组装步骤是先将控制块80装设于第二槽室52处,并先进行控制块80的扣合固定,限制控制块80仅能进行旋转操作,再进一步由第一槽室51端将弹簧82置入插孔81内,且于弹簧82顶端套设该抵套83,由于第一槽室51的开口朝向旋转件60方向,将不易进行安装弹簧82的动作,该弹簧82与抵套83的体积较小,容易于组装过程发生掉落或遗失的情况,更会进一步提高其组装难度,使其有不易组装与构件过多的缺失。

三、该棘轮件70与控制块80之间夹设有弹簧82与抵套83,且该抵套83一端受到弹簧82的顶推,而抵套83的另一端滑动抵压于棘轮件70的弧面71,于棘轮件70作动情况下,该抵套83能推压弹簧82进行伸缩,因此于棘轮件70与控制块80之间将保持有棘轮件70的活动空间,使得抵套83与弹簧82过度凸伸于插孔81外,会降低抵套83与弹簧82的定位效果。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实具有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种换向扳手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向扳手结构,其包含:一扳手本体、一控制件、一掣齿件以及一棘轮件,该扳手本体具有一第一工作部以及一第二工作部,该第一工作部设有一装设孔以及一控制孔,该装设孔与该控制孔间相通设有一弧形掣齿槽,该控制件具有一柄部以及一轴柱,该轴柱径向设有一阶状的穿设孔,并以该轴柱组设于该控制孔内,该掣齿件容设于该弧形掣齿槽内,该掣齿件的一端面对该装设孔形成一弧形齿部,另一端则面对该控制孔形成一内凹弧槽,该内凹弧槽是通过一轴栓连接一连动轴,该连动轴还套有一弹性件,并将该弹性件随着该连动轴组设于该穿设孔内,该棘轮件容设于该第一工作部的装设孔内,该棘轮件外缘形成一环齿部,并通过该环齿部与该掣齿件的弧形齿部啮合作动,而该棘轮件的内径则形成一工具孔,借由上述结构,以构成一种换向扳手结构。

较佳地,该连动轴前端形成一圆头部,该圆头部设有一贯穿孔以供该轴栓穿接。

较佳地,该第一工作部的装设孔内缘设有一固定环槽,该棘轮件外缘凹设有一限位环槽,该限位环槽嵌设一C形扣件,再以该C形扣件结合于该固定环槽内,借此将该棘轮件限制于该装设孔内。

较佳地,该扳手本体于该控制孔上端扩设有限位槽,用以限制该控制件的柄部,且该限位槽具有一开口,并于该开口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挡部以及一第二挡部。

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一)、该掣齿件是由内凹弧槽通过一轴栓连接一连动轴,再以该连动轴套设一弹性件并组入该控制件于轴柱的穿设孔内,使控制件切换操作时,能确实通过连动轴连动该掣齿件,同时通过轴栓形成一连动支点,提升掣齿件位移作动的顺畅度,更让弹性件能确实伸缩于该穿设孔内,避免变形或弹出的故障情况,进而具有稳定操作与增加结构啮合强度的功效,以提高其耐用性。

(二)、该掣齿件经由连动轴穿套一弹性件,组合时直接再由连动轴将该弹性件限制于该穿设孔内,即可完成该掣齿件以及控制件的连结状态,有效简化该扳手本体的组装步骤,同时降低结构组装时间及人力成本,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顺时针转动形成空转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逆时针转动并连动棘轮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扳转调整控制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顺时针转动并连动棘齿件的示意图。

图9为已知技术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的符号标记:

10 扳手本体;11 第一工作部;12 第二工作部;13 装设孔;131 固定环槽;14 控制孔;141 限位槽;142 开口;15 掣齿槽;20 控制件;21 柄部;22 轴柱;23 穿设孔;30 掣齿件;31 弧形齿部;32 内凹弧槽;321 轴栓;33 连动轴;331 圆头部;332 贯穿孔;34 弹性件;40 棘轮件;41 环齿部;42 工具孔;43 限位环槽;44 C形扣件;

已知技术中的符号标记:

50 扳手;51 第一槽室;52 第二槽室;60 旋转件;61 齿环;70 棘轮件;71 弧面;80 控制块;81 插孔;82 弹簧;83 抵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配合图式详述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向扳手结构,其包含:一扳手本体10、一控制件20、一掣齿件30以及一棘轮件40,该扳手本体10具有一第一工作部11以及一第二工作部12,该第一工作部11设有一装设孔13以及一控制孔14,该装设孔13与该控制孔14间相通设有一弧形掣齿槽15,该装设孔13内缘设有一固定环槽131,而该控制孔14上端扩设有限位槽141,该限位槽141具有一开口142,该控制件20具有一柄部21以及一轴柱22,该轴柱22径向设有一阶状的穿设孔23,并以该轴柱22组设于该控制孔14内,该掣齿件30容设于该弧形掣齿槽15内,其一端是面对该装设孔13形成一弧形齿部31,另一端则面对该控制孔14形成一内凹弧槽32,该内凹弧槽32是通过一轴栓321连接一连动轴33,该连动轴33前端形成一圆头部331,该圆头部331设有一贯穿孔332以供该轴栓321穿接,且该连动轴33还套有一弹性件34,并将该弹性件34随着该连动轴33组设于该穿设孔23内,该棘轮件40容设于该第一工作部11的装设孔13内,该棘轮件40外缘形成一环齿部41,并通过该环齿部41与该掣齿件30的弧形齿部31啮合作动,而该棘轮件40的内径则形成一工具孔42,该棘轮件40外缘凹设有一限位环槽43,该限位环槽43嵌设一C形扣件44。

其结构的组成,再请参阅图2、3、4所示,该扳手本体10分别由该控制孔14、掣齿槽15以及装设孔13安装该控制件20、掣齿件30以及棘轮件40,其中,该控制件20是以轴柱22穿设于该控制孔14内,并将该柄部21限制于该限位槽141且穿出开口142外,该掣齿件30的内凹弧槽32是以一轴栓321连接一连动轴33,该连动轴33是套有一弹性件34,再以该连动轴33面对控制孔14将掣齿件30通过装设孔13置入该掣齿槽15内,同时将该连动轴33连带该弹性件34穿设于该控制件20位于轴柱22的穿设孔23内,并通过弹性件34达到该连动轴33弹性伸缩,而该弧形齿部31则面对该装设孔13,最后再将该棘轮件40组入该装设孔13内,利用一C形扣件44卡掣于该限位环槽43以及固定环槽131间,借此将该棘轮件40限制于该装设孔13内,以完成一种换向扳手结构。

其结构实际使用的状态,续请参阅图5、6所示,该扳手本体10是由棘轮件40的工具孔42接合螺锁单元,并经由扳手本体10的扳转作动达到螺锁单元的锁紧、松脱状态,首先通过该控制件20切控该掣齿件30与该棘轮件40间的卡抵掣动方向,当掣齿件30经由该控制件20扳转作动而抵靠于掣齿槽15的顺时针方向时,同时通过该连动轴33以及弹性件34顺时针方向推抵该掣齿件30,当扳手本体10顺时针转动时,由于该扳手本体10的作动方向与该弹性件34推抵方向相同,使该棘轮件40能沿着该弹性件34方向而将该掣齿件30推回,导致该掣齿件30的弧形齿部31无法有效咬合该棘轮件40的环齿部41,形成空转状态,反之,将该扳手本体10逆时针转动时,请同时参阅图6所示,因该掣齿件30的连动轴33受弹性件34推抵方向与该扳手本体10的作动方向相反,使该掣齿件30无法被推回而将弧形齿部31确实咬合该棘轮件40的环齿部41,进而带动该棘轮件40转动并达到螺锁单元的扭转作动,借此形成扳手本体10逆时针单向扭转的驱动状态。

其次,将该控制件20往另一方向扳动时,再请参阅图7、8所示,该掣齿件30则经由该控制件20扳转作动而抵靠于掣齿槽15的逆时针方向,同时通过该连动轴33以及弹性件34逆时针方向推抵该掣齿件30,当扳手本体10逆时针转动时,由于该扳手本体10的作动方向与弹性件34推抵方向相同,使该棘轮件40能沿着该弹性件34方向而将该掣齿件30推回,导致该掣齿件30的弧形齿部31无法有效咬合该棘轮件40的环齿部41,形成空转状态,反之,将该扳手本体10顺时针转动时,因该掣齿件30的连动轴33受弹性件34推抵方向与该扳手本体10的作动方向相反,使该掣齿件30无法被推回而将弧形齿部31确实咬合该棘轮件40的环齿部41,进而带动该棘轮件40转动并达到螺锁单元的扭转作动,借此形成扳手本体10顺时针单向扭转的驱动状态。

借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一)该掣齿件30是由内凹弧槽32通过一轴栓321连接一连动轴33,再以该连动轴33套设一弹性件34并组入该控制件20于轴柱22的穿设孔23内,使控制件20切换操作时,能确实通过连动轴33连动该掣齿件30,同时通过轴栓321形成一连动支点,提升掣齿件30位移作动的顺畅度,更让弹性件34能确实伸缩于该穿设孔23内,避免变形或弹出的故障情况,进而具有稳定操作与增加结构啮合强度的功效,以提高其耐用性;(二)该掣齿件30是经由连动轴33穿套一弹性件34,组合时直接再由连动轴33将该弹性件34限制于该穿设孔23内,即可完成该掣齿件30以及控制件20的连结状态,有效简化该扳手本体10的组装步骤,同时降低结构组装时间及人力成本,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