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集电环的拆卸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5487发布日期:2018-11-13 21:58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集电环的拆卸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拆卸工装,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集电环的拆卸工装。



背景技术:

集电环可以用在任何既要求连续旋转又需要从固定位置到旋转位置传输电源和信号的机电系统中,能够提高机电系统性能,简化结构,避免导线在旋转过程中造成扭伤。通常情况下,发电机组的工作环境狭小,而目前尚无专用于集电环的拆卸工装,导致集电环的拆卸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集电环的拆卸工装,使用便捷且结构简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集电环的拆卸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和螺栓,所述工装本体为一圆盘,所述圆盘上设有多个沿圆盘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具有内螺纹,所述螺栓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螺栓的外径与设于集电环的导孔的内径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圆盘的中心设有定位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孔一一对应的固定槽,所述螺栓的端部与固定槽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圆盘的边缘设有一对互相对称的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设有长槽且长槽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子槽,所述子槽与人体的手指轮廓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螺栓穿设于圆盘的固定孔并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进行固定,将螺栓的端部嵌入设于集电环的导孔内,通过转动圆盘带动螺栓绕圆盘的中轴线转动,进而带动集电环转动将集电环拆卸,使用便捷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集电环的拆卸工装的装配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圆盘;2、螺栓;3、固定孔;4、定位孔;5、集电环;6、导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将螺栓2穿设于圆盘1的固定孔3并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进行固定,将螺栓2的端部嵌入设于集电环5的导孔6内。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集电环的拆卸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和螺栓2,所述工装本体为一圆盘1,所述圆盘1上设有多个沿圆盘1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固定孔3,所述固定孔3具有内螺纹,所述螺栓2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螺栓2的外径与设于集电环5的导孔6的内径相适配。

从上述描述可知,将螺栓2穿设于圆盘1的固定孔3并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进行固定,将螺栓2的端部嵌入设于集电环5的导孔6内,通过转动圆盘1带动螺栓2绕圆盘1的中轴线转动,进而带动集电环5转动将集电环5拆卸,使用便捷且结构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圆盘1的中心设有定位孔4。

从上述描述可知,定位孔4能够用于千斤顶等起重设备的定位。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孔3一一对应的固定槽,所述螺栓2的端部与固定槽相适配。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固定盘将螺栓2的端部进一步固定,能够防止螺栓2晃动扭转,提升拆卸工装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圆盘1的边缘设有一对互相对称的把手。

从上述描述可知,把手便于圆盘1的转动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设有长槽且长槽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子槽,所述子槽与人体的手指轮廓相适配。

从上述描述可知,把手设有长槽且长槽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子槽,便于握持,子槽与人体的手指轮廓相适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用于集电环的拆卸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和螺栓2,所述工装本体为一圆盘1,所述圆盘1的边缘设有一对互相对称的把手,所述把手设有长槽且长槽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子槽,所述子槽与人体的手指轮廓相适配,所述圆盘1的中心设有定位孔4,所述圆盘1上设有六个沿圆盘1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固定孔3,每个固定孔3内均穿设有所述螺栓2,所述固定孔3具有内螺纹,所述螺栓2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螺栓2的外径与设于集电环5的导孔6的内径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用于集电环的拆卸工装,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特征:还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孔3一一对应的固定槽,所述螺栓2的端部与固定槽相适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集电环的拆卸工装,将螺栓2穿设于圆盘1的固定孔3并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进行固定,将螺栓2的端部嵌入设于集电环5的导孔6内,通过转动圆盘1带动螺栓2绕圆盘1的中轴线转动,进而带动集电环5转动将集电环5拆卸,使用便捷且结构简单,定位孔4能够用于千斤顶等起重设备的定位,通过固定盘将螺栓2的端部进一步固定,能够防止螺栓2晃动扭转,提升拆卸工装的结构稳定性,把手便于圆盘1的转动操作,把手设有长槽且长槽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子槽,便于握持,子槽与人体的手指轮廓相适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