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用手套箱的扣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2836发布日期:2019-03-22 21:03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用手套箱的扣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用手套箱的扣手装置。



背景技术:

手套箱作为汽车内饰的功能件,驾驶者要求手套箱要具备良好的质量、外观性能、均匀的开启力度、可靠的疲劳寿命等,目前手套箱开锁时一般采用扣手装置,其使用频繁,长期使用时容易出现异响、失效等问题,可靠性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车用手套箱的扣手装置,其可靠性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车用手套箱的扣手装置,包括可固定于车用手套箱的固定座和可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的扣手部件,所述固定座设置有多个螺丝安装孔,所述扣手部件包括扣手件和顶盖,所述扣手件包括扣板和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一体连接于所述扣板的底部且靠近于所述扣板的后端,所述连接框架套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扣板前端的底部设置有斜面结构;所述顶盖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于所述扣板的顶部,所述扣板的底部一体设置有位于所述连接框架内的解锁拨杆;

所述固定座设置有用于供所述解锁拨杆穿过的孔位,所述扣手件与所述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复位金属弹片,所述复位金属弹片包括与所述固定座连接的弹片下段、弹性抵顶于所述扣手件底部的弹片上段和一体连接于所述弹片上段与弹片下段之间的弹片中段,所述固定座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弹片下段插入的定位孔,所述弹片下段一体设置有弹性定位舌,所述弹性定位舌抵顶于所述定位孔的侧壁;

所述连接框架的两相对侧壁设置有圆弧形的转动导向槽,所述固定座的两侧设置有圆弧形的导向凸起部,所述导向凸起部伸入所述转动导向槽;

所述扣板的底部或/和所述固定座的顶部设置弹性缓冲件。

可选地,所述解锁拨杆的表面贴附有缓冲层。

可选地,所述缓冲层为绒布层。

可选地,所述顶盖与所述扣板之间设置有卡扣结构。

可选地,所述扣板呈直角梯形状,且所述扣板的四个角均设置有圆角。

可选地,所述扣手件和顶盖均为塑料件。

可选地,所述固定座为塑料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用手套箱的扣手装置,其可以避免异响,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失效,用户体验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用手套箱的扣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用手套箱的扣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用手套箱的扣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用手套箱的扣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用手套箱的扣手装置中复位金属弹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用手套箱的扣手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用手套箱的扣手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用手套箱的扣手装置中固定座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用手套箱的扣手装置,包括扣手部件1和可固定于车用手套箱盖的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设置有多个螺丝安装孔201,固定座2可以通过螺丝固定于手套箱的箱盖等处。所述扣手部件1包括扣手件11和顶盖12,所述扣手件11包括一体成型的扣板111和连接框架112,所述连接框架112一体连接于所述扣板111的底部且靠近于所述扣板111的后端,所述连接框架112套于所述固定座2,连接框架112内侧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13,避免开启阻力过大。所述扣板111前端的底部设置有斜面结构114,以便于用户将手伸至扣板111前端的底部;所述顶盖12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于所述扣板111的顶部,所述扣板111的底部一体设置有位于所述连接框架112内的解锁拨杆115;当用户扳动扣手件11时,解锁拨杆115随之动作并触动手套箱的解锁机构,从而可以打开手套箱。

所述固定座2设置有用于供所述解锁拨杆115穿过的孔位202,孔位202尺寸大于解锁拨杆115的尺寸,且可以使解锁拨杆115在一定范围内摆动。所述扣手件11与所述固定座2之间设置有复位金属弹片3,复位金属弹片3可以使扣手部件1稳定地保持于锁定状态,只有用户扳动扣手部件1,方才使复位金属弹片3进一步变形而使扣手部件1处于解锁状态。所述复位金属弹片3包括与所述固定座2连接的弹片下段31、弹性抵顶于所述扣手件11底部的弹片上段33和一体连接于所述弹片上段33与弹片下段31之间的弹片中段32,即复位金属弹片3处于预紧状态,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扣手部件1与固定座2之间不易产生相对撞击,避免异响。所述固定座2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弹片下段31插入的定位孔203,所述弹片下段31一体设置有弹性定位舌34,弹性定位舌34可以在冲压成型时通过切舌工艺形成。所述弹性定位舌34抵顶于所述定位孔203的侧壁,可以避免复位金属弹片3与固定座2之间松动而产生异响,可靠性佳;所述弹性定位舌34的下端一体连接于所述弹片下段31,且所述弹性定位舌34相对所述弹片下段31倾斜设置,便于将弹片下段31向下插入定位孔203;所述弹片中段32呈弧状,弹性效果佳。弹性定位舌34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有两个,弹片下段31和弹性定位舌34分别抵于定位孔203的两个相对的内壁。具体地,复位金属弹片3也可以一体嵌设于固定座2,即通过镶嵌注塑成型的方式将弹片下段31嵌于固定座2。具体地,扣板111底部对应于弹片上段33设置有限位斜面116,弹片上段33的前端设置有弧形折弯部,弧形折弯部与限位斜面116相切,以得到更佳的弹力,扣手件11可以及时自动复位,且不增加产品的体积,产品体积小巧。

所述连接框架112的两相对侧壁设置有圆弧形的转动导向槽117,所述固定座2的两侧设置有圆弧形的导向凸起部211,所述导向凸起部211伸入所述转动导向槽117;与常规的圆形转轴转动结构相比,本案中采用圆弧形的弧形滑动导向结构,接触面积大、承载力强、不易断裂,扣手部件1可以可靠地滑动,且可以避免异响,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失效,用户体验佳。

具体地,导向凸起部211的一端设置有斜切面,以便于将导向凸起部211卡于转动导向槽117。

具体地,所述扣板111的底部或/和所述固定座2的顶部设置弹性缓冲件4,当用户解锁后松开扣板111时,在弹性缓冲件4的作用下,扣手部件1不会直接撞击固定座2,进一步避免了异响,用户体验佳。

本实施例中,弹性缓冲件4为胶塞。固定座2的上端设置有胶塞孔204,胶塞的下部可以伸入胶塞孔204中。且胶塞的侧面设置有倒扣结构,防止胶塞脱落。胶塞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胶塞的顶面可以与扣板111的底板相接触并具有0.5mm的预压缩量。

具体地,所述固定座2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槽205和定位柱206,可以套于相应的定位凸起结构和定位凹腔。固定座2的底部还可以贴设有减震胶垫。

具体地,所述解锁拨杆115的表面贴附有缓冲层,以防止解锁拨杆115与锁杆等其它部件直接撞击而产生异响。

具体地,所述缓冲层为绒布层或硅胶层。

具体地,所述顶盖12与所述扣板111之间设置有卡扣结构,无需采用螺丝连接,产品表面外观一致性佳。

具体地,所述扣板111呈直角梯形状,且所述扣板111的四个角均设置有圆角,扣板111的前端呈弧状向上翘曲,使用舒适性佳。

具体地,所述扣手件11和顶盖12均为塑料件。

具体地,所述固定座2为塑料件。

具体地,解锁拨杆115的两侧一体成型有纵向加强筋。

具体地,所述连接框架112的两相对侧壁还设置有多个弧形加强筋118,弧形加强筋118设置有多个,各弧形加强筋118位于转动导向槽117的上方和下方,各弧形加强筋118与转动导向槽117对应的圆心相同,连接框架112的结构强度高,即使长期频繁使用也不会失效。所述弧形加强筋118的两端还一体连接于所述扣板111的底部,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结构强度和可靠性。

具体地,所述连接框架112的两相对侧壁还设置有多个波浪形加强筋119和纵横相交的横向加强筋、竖向加强筋。

可选地,可以在顶盖12或扣板111的前端的表面可以设置有指示氛围灯,指示氛围灯可为LED灯,以使用户可以在光线较差时可准确打开手套箱,安全可靠性更佳。

具体地,扣手件11可以设置有多个位于螺丝安装孔201上方的避空孔,避空孔可位于顶盖12的下方,以拆装固定座2。

具体地,顶盖12的下方一体成型有至少两个十字定位柱121,十字定位柱121的断面呈十字形。固定座2的上方对应设置有圆孔207,十字定位柱121伸入圆孔207内,顶盖12定位效果佳。十字定位柱121的前端可以设置有导向斜面或导向弧面。

具体地,所述固定座2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孔208,所述顶盖12的底部一体成型有至少两个倒扣钩122,所述倒扣钩122卡于所述限位孔208中,且至少两个所述倒扣钩122朝向不同。所述倒扣钩122和限位孔208均靠近于所述扣板111的后端设置,且所述连接框架112对应扣板111的后端处设置为缺口,即便用使用工具作用于倒扣钩122使倒扣钩122脱离限位孔208。顶盖12底部靠近前端处设置有插合结构123,固定座2顶部靠近前端处对应设置有横向插槽,插合结构123可以插于横向插槽实现纵向定位。

可选地,也可以固定座2上安装顶杆和用于驱动顶杆升降的驱动电机或气囊,可以通过电动的方式使扣手部件1动作而开启手套箱。具体应用中,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触发开关可以设置于顶盖12或扣板111的前端,触发开关可以为触摸式或声控式等,其自动化程度高。

可选地,孔位202内可以设置有环形气囊,环形气囊的侧壁为多层橡胶,且环形气囊外侧套设有耐磨织物层。孔位202内壁贴附有绒布层。环形气囊可套于解锁拨杆115,解锁拨杆115的外侧包覆有绒布层。当用户松开扣手件11时,扣手件11可以在气囊的作用下缓慢复位,防止冲击过大而产生异响,用户体验佳。环形气囊的内部可以通过两个隔壁分隔为两个气室,两个气室分别位于解锁拨杆115的前后两个方向,两个隔壁分别设置有连通孔,使两个气室相互连通。连通孔的直径小于1.5毫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用手套箱,其具有上述的扣手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