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切模激光淬火刀口间隙快速调整间隙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4659发布日期:2019-04-09 21:31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切模激光淬火刀口间隙快速调整间隙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冲切模激光淬火刀口间隙快速调整间隙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LFT/GMT冲切模具在对产品进切除废边时,产品会因为上模刀口的切边和下模刀口的切边之间存在间隙产生毛边,而现有的处理方法是通过更换刀口进行减少毛边的产生的,更换步骤繁琐,造成浪费,并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冲切模激光淬火刀口间隙快速调整间隙的结构,通过下模刀口上设有与切边位置平行的调节凹槽,调节凹槽中设有校定敲块,校定敲块通过敲击调节凹槽调节下模刀口切边的位置减少上模刀口上的切边和下模刀口上的切边的距离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冲切模激光淬火刀口间隙快速调整间隙的结构,所述冲切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模腔的四周设有上模刀口,所述下模的模腔的四周设有下模刀口,所述下模刀口的切边和上模刀口的切边相切,所述下模刀口上设有与切边位置平行的调节凹槽,调节凹槽中设有校定敲块,所述校定敲块通过敲击调节凹槽调节下模刀口切边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凹槽与下模刀口的切边距离为3-5mm,所述调节凹槽为U型凹槽,其竖直侧壁高度为2mm;底部为半圆形,其半径为2-3mm。

进一步的,所述校定敲块为U型敲块,所述校定敲块的高度大于调节凹槽的高度,所述校定敲块底部的半圆半径比调节凹槽底部半圆半径大0.5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具结构,通过对下模刀口上设有调节凹槽,所述调节凹槽的位置使下模刀口的切边位置通过敲击进行调节,所述校定敲块底部为半圆型,使校定敲块更加便于对下模刀口的切边进行敲击矫形,校定敲块底部的半圆半径比调节凹槽底部半圆半径大0.5mm,使校定敲块通过通过人工敲击,切边位置均匀外移,使下模刀口切边的偏移量变为可控偏移,使下模刀口切边和上模刀口切边之间的间隙为零,防止切除废料时,导致毛边的产生,间隙冲切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方便调节间隙,减少毛边的产生,降低企业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和下模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3的B-B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模刀口位置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校定敲块结构放大图。

1、冲头 6、固定座 9、异形冲头 10、固定板 11、废料盒 14、导套压板 15、导套 16、导柱 17、浮动模导套压板 18、浮动模导柱压板 19、浮动模导套 20、浮动模导柱 30、弹簧 31、油缸 33、定距螺丝 35、上模刀口 36、上模镶件 41、下模刀口 411、调节凹槽 412、校定敲块 42、下模镶件 48、分切刀 49、下模定位镶件 54、接头 55、接近感应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到图7所示的一种冲切模激光淬火刀口间隙快速调整间隙的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模腔四周分别设有多个冲头1、上模刀口35、上模镶件36,所述上模的两侧部分别设有多根导柱16和定距螺丝33,所述定距螺丝33上套接有弹簧30,所述上模的模腔一侧部还设有多个油缸31;所述下模的模腔内设有多个下模镶件42和下模定位镶件49,所述下模的模腔两端部分别设有分切刀48,所述下模的两侧部分别设有多根导套15,所述导套15分别与所述导柱16适配连接,所述下模的模腔四周设有所述下模的模腔的四周设有下模刀口41,所述下模刀口的切边41和上模刀口的切边相切,所述下模刀口41上设有与切边位置平行的调节凹槽411,调节凹槽411中设有校定敲块412,所述校定敲块412通过敲击调节凹槽411调节下模刀口41切边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凹槽411与下模刀口41的切边距离为3-5mm,所述调节凹槽411为U型凹槽,其竖直侧壁高度为2mm;底部为半圆形,其半径为2-3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校定敲块412为U型敲块,所述校定敲块412的高度大于调节凹槽411的高度,所述校定敲块412底部的半圆半径比调节凹槽411底部半圆半径大0.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个冲头1通过冲头固定座6与上模固定连接,分布在产品模腔四周的冲头1可以使被加工材料发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成品或者半成品。冲头1通过冲头固定座6与上模固定连接可以提高冲头的稳定性,连接稳固。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的模腔其中一端设有异形冲头9,所述异形冲头9通过冲头固定板10与上模固定连接。异形冲头9辅助冲头1使被加工材料发生分离或塑性变形,而异形冲头9通过冲头固定板10与上模固定连接,同样是可以提高冲头的稳定性,连接稳固。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的侧部还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废料盒11。本实施例中的废料盒11可以收集切下来额产品边缘的废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套15通过导套压板14与下模固定连接,可以提高导套15连接额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内还设有相互适配的浮动模导套19和浮动模导柱20,所述浮动模导套19还连接有浮动模导套压板17,所述浮动模导柱20还连接有浮动模导柱压板18。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30采用聚氨酯弹簧,弹簧长度为100-150mm。单个弹簧的承受力乘以弹簧总数就可以得到弹簧总力(N),弹簧总力(N)除以模块的边界周长(mm)要大于等于1才可以实现正常弹出,满足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油缸31处设有接头54,所述油缸31通过接头54与控制模块连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油缸动作,从而控制开模或者合模。

本实施例中,所述油缸31上部还设有接近感应开关55,用于检测上模与下模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具结构,通过对下模刀口上设有调节凹槽,所述调节凹槽的位置使下模刀口的切边位置通过敲击进行调节,所述校定敲块412底部为半圆型,使校定敲块412更加便于对下模刀口的切边进行敲击矫形,校定敲块412底部的半圆半径比调节凹槽底部半圆半径大0.5mm,使校定敲块412通过通过人工敲击,切边位置均匀外移,使下模刀口切边的偏移量变为可控偏移,使下模刀口切边和上模刀口切边之间的间隙为零,防止切除废料时,导致毛边的产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