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门锁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5293发布日期:2019-09-20 21:06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门锁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门锁扣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汽车背门锁扣固定到车身上后,通过车身侧的活动螺母板或可变形的螺母板来吸收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尺寸公差,保证与背门锁的匹配精度。汽车行驶过程中,背门总成Y向无限位存在一定的窜动,通常在锁扣两侧增加限位块来解决窜动问题。

如图1所示,一种现有汽车背门锁扣结构,包括背门锁杆11,背门锁扣本体12,左限位块13和右限位块14。汽车背门锁扣通过锁孔123与车身固定,车身侧需增加活动的螺母板或可变形的螺母板来吸收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尺寸公差,以确保与背门锁的匹配精度。左限位块13和右限位块14的限位面与背门锁侧面匹配限制背门总成Y向窜动。但是现有的汽车背门锁扣结构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车身侧需额外增加活动的螺母板或可变形的螺母板来吸收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尺寸公差,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第二:限位块左右不能通用,增加了成本。第三:锁扣本身外露较多,感知质量较差。第四:固定锁扣的螺栓外露,与锁扣不同色,感知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产品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背门锁扣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背门锁扣结构,包括背门锁扣本体、背门锁杆、背门锁扣护套,所述背门锁扣护套的两侧都设有限位块,所述背门锁扣本体与背门锁杆固定连接,所述背门锁扣本体与背门锁扣护套可拆卸连接,所述背门锁扣本体的两侧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为Y方向的长方形孔。

背门锁扣本体设有通孔,所述背门锁扣本体与背门锁杆通过通孔固定在一起。

通孔位于背门锁扣本体的中部。

背门锁扣护套的两侧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限位块固定在第一安装孔内。

背门锁扣本体设有卡槽,所述限位块设有卡柱,所述卡槽与卡柱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背门锁扣结构自身带吸收尺寸公差的第二安装孔结构,减少了车身侧的零件数量,降低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背门锁扣护套的两侧都设有限位块的结构一样,可以通用,降低成本,避免了工人装错的风险;增加背门锁扣护套,既美化了外观也提升了产品档次。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除去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背门锁扣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到图4所示,一种背门锁扣结构,包括背门锁扣本体21、背门锁杆 22、背门锁扣护套23,所述背门锁扣护套23的两侧都设有限位块24,所述背门锁扣本体21与背门锁杆22固定连接,所述背门锁扣本体21与背门锁扣护套 23可拆卸连接,所述背门锁扣本体21的两侧设有第二安装孔212,所述第二安装孔212为Y方向的长方形孔。所述背门锁扣本体21设有通孔211,所述背门锁扣本体21与背门锁杆22通过通孔211固定在一起。所述通孔211位于背门锁扣本体21的中部。所述背门锁扣护套23的两侧设有第一安装孔231,所述限位块24固定在第一安装孔231内。所述背门锁扣本体21设有卡槽213,所述限位块24设有卡柱241,所述卡槽213与卡柱241相配合。

背门锁扣结构通过第二安装孔212与车身侧连接,因第二安装孔212是Y 向长方形孔,吸收制造过程中的尺寸公差,保证与背门锁匹配精度。限位块24 的限位面与背门锁侧面匹配,限制背门锁扣Y向窜动。

本实用新型的背门锁扣结构自身带吸收尺寸公差的第二安装孔结构,减少了车身侧的零件数量,降低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背门锁扣护套的两侧都设有限位块的结构一样,可以通用,降低成本,避免了工人装错的风险;增加背门锁扣护套,既美化了外观也提升了产品档次。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总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