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门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0049发布日期:2019-09-29 16:2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门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吸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空气门吸。



背景技术:

门在打开时为了防止门受外力影响随意转动,通常的门的背面下部与墙面之间设置门吸,目前的门吸主要通过磁铁吸力将吸座和吸柱两个部件吸合在一起从而将门固定住,在吸合时如门旋转的速度较快时,吸座和吸柱之间发出撞击的响声,而且也容易损坏门吸影响门吸的使用寿命。为解决这个问题,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门吸件中加入如弹簧等缓冲部件,通过缓冲部件的形变消化门体碰撞的冲量,达到静音的效果。

授权公告号为CN20334740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橡胶房门缓冲装置,包含墙面镶嵌底座、半球形橡胶缓冲囊、复位弹簧、橡胶吸盘、进出气道,所述的墙面镶嵌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半球形橡胶缓冲囊,半球形橡胶缓冲囊的内部设置有多根复位弹簧,半球形橡胶缓冲囊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吸盘,橡胶吸盘的中间设置有进出气道,进出气道连通橡胶吸盘和半球形橡胶缓冲囊。

上述门吸能够较好地吸收门体的冲击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门体最终稳定的位置及受到的吸力随门体的冲击力大小变化,不能满足稳定的使用要求,且缓冲囊质软,当冲击力较大时复位弹簧的大量势能仍能快速释放,会导致门体挣脱反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空气门吸,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门吸件缓速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空气门吸,包括座体和与所述座体轴向滑动连接的碰撞部,所述碰撞部与座体之间设有轴向布置的缓冲弹簧,其特征在于,该碰撞部与座体之间具有行程腔,所述行程腔的侧壁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气道,所述气道的外端延伸至该行程腔的外侧壁表面。

座体固定在墙面或门体上,碰撞部滑动连接在座体上,一般碰撞部上还会设置磁铁,当门吸工作时,碰撞部受到撞击向后滑动,从而带动缓冲弹簧压缩并吸收冲量,从而实现缓冲效果,缓冲后磁铁产生吸力使门体位置固定。通过在碰撞部与座体之间设置供缓冲弹簧压缩的行程腔,并在行程腔的侧壁上开设外端延伸至行程腔的外侧壁表面的气道,气道的径向相对行程腔的尺寸来讲比较微小,气道可以是孔也可以是缝隙类型的通道,这样当缓冲弹簧受到压缩时同时压缩行程腔的空间,行程腔内的气压增加将空气从气道排出,当冲量吸收完毕后缓冲弹簧带动碰撞部复位,在此过程中外界的空气只能慢慢从气道进入行程腔内,这样碰撞部会慢慢复位,避免复位过快导致门体弹开而不能固定位置,设置气道的外端延伸至该行程腔的外侧壁表面,这样保证碰撞部在滑动过程中气道不会被外部结构封堵,保证门吸工作稳定。

在上述的一种空气门吸中,所述气道的内端位于行程腔的顶端周边或底端周边。通过将气道的内端设置于行程腔的顶端或底端的周边,这样即使当碰撞部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使其滑动位移较大,也不易将气道的内端封堵,从而保障门吸稳定工作。

在上述的一种空气门吸中,所述碰撞部的底部具有凹腔,所述座体滑动插设于所述凹腔内且在两者之间形成所述行程腔,该座体的外周面具有环形的挡沿,所述挡沿的外周面与所述凹腔的内侧壁相配合,该凹腔的内缘具有环形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内缘与所述座体的外周面相配合。通过在碰撞部的底部设置凹腔,这样凹腔与座体的端面之间形成行程腔,座体外周面设置挡沿与凹腔内缘的限位部限位配合,保证碰撞部不会脱离,进一步设置限位部的内缘与座体的外周面相配合,这样在保证碰撞部滑动方向稳定的条件下提高了两者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能更好地限制复位过程中行程腔的进气速度。

在上述的一种空气门吸中,所述座体的端面具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缓冲弹簧的定位槽,该座体的端面还设有缓冲垫。通过在座体的端面设置定位槽,这样缓冲弹簧设置在定位槽内能保证其径向位置稳定,进一步在座体的端面设置缓冲垫,这样当碰撞部受到的冲击较大使过量压缩缓冲弹簧且与座体接触时,缓冲垫能够与碰撞部接触并吸收冲量,避免刚性碰撞。

在上述的一种空气门吸中,所述座体的端面具有凹腔,所述碰撞部滑动插设于所述凹腔内且在两者之间形成所述行程腔,该碰撞部的外周面具有环形的挡沿,所述挡沿的外周面与所述凹腔的内侧壁相配合,该凹腔的内缘具有环形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内缘与所述碰撞部的外周面相配合。作为另一种方案,通过在座体的端面设置凹腔,这样座体端面的凹腔与碰撞部的底部之间形成行程腔,碰撞部的外周面设置挡沿与凹腔内缘的限位部限位配合,保证碰撞部不会脱离,进一步设置限位部的内缘与碰撞部的外周面相配合,这样在保证碰撞部滑动方向稳定的条件下提高了两者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能更好地限制复位过程中行程腔的进气速度。

在上述的一种空气门吸中,所述碰撞部的底部具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缓冲弹簧的定位槽,所述凹腔的底面还设有缓冲柱。通过在碰撞部的底部设置定位槽,这样缓冲弹簧设置在定位槽内能保证其径向位置稳定,进一步在凹腔的底面设置缓冲柱,这样当碰撞块受到较大冲量时,碰撞部能提前与缓冲柱接触并二次缓冲,避免弹簧压缩到底产生刚性碰撞。

在上述的一种空气门吸中,所述挡沿的外周面沿周向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嵌设有O型密封圈。通过在挡沿的外周面沿周向开设密封槽且在密封槽内嵌设有型密封圈,这样提高了行程腔的密封效果,保证缓速复位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空气门吸中,所述限位部的内缘面沿周向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嵌设有O型密封圈。通过在限位部的内缘面沿周向开密封槽且在密封槽内嵌设有O型密封圈,这样提高了行程腔的密封效果,保证缓速复位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空气门吸中,所述挡沿与限位部之间设有同轴心布置的弹性圈。通过在挡沿与限位部之间设置弹性圈,这样碰撞块在复位到位时会与弹性圈接触,从而避免刚性碰撞,此外弹性圈与O型密封圈配合能形成迷宫密封,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空气门吸中,所述座体(1)及碰撞部(2)为工程塑料件、橡胶件或金属件。工程塑料质量轻且强度高,橡胶件吸振性好,金属件刚度更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空气门吸通过在碰撞部与座体之间设置供缓冲弹簧压缩的行程腔,并在行程腔的侧壁上开设外端延伸至行程腔的外侧壁表面的气道,这样当缓冲弹簧受到压缩时同时压缩行程腔的空间,行程腔内的气压增加将空气从气道排出,当冲量吸收完毕后缓冲弹簧带动碰撞部复位,在此过程中外界的空气只能慢慢从气道进入行程腔内,这样碰撞部会慢慢复位,避免复位过快导致门体弹开而不能固定位置。

2、本空气门吸通过将气道的内端设置于行程腔的底部周边,这样即使当碰撞部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使其滑动位移较大,也不易将气道的内端封堵,从而保障门吸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座体;2、碰撞部;3、缓冲弹簧;4、行程腔;5、气道;6、凹腔;7、挡沿;8、限位部;9、定位槽;10、缓冲垫; 11、缓冲柱;12、密封槽;13、O型密封圈;14、弹性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空气门吸包括座体1和与座体1轴向滑动连接的碰撞部2,碰撞部2呈球状,碰撞部2与座体1之间设有轴向布置的缓冲弹簧3,碰撞部2与座体1之间具有行程腔4,行程腔4的侧壁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气道5,气道5呈孔状,气道5 的径向相对行程腔4的尺寸来讲比较微小,气道5的外端延伸至行程腔4的外侧壁表面。座体1固定在墙面或门体上,碰撞部2 滑动连接在座体1上,一般碰撞部2上还会设置磁铁,座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采用方形或椭圆形也可以,当门吸工作时,碰撞部2受到撞击向后滑动,从而带动缓冲弹簧3压缩并吸收冲量,从而实现缓冲效果,缓冲后磁铁产生吸力使门体位置固定。通过在碰撞部2与座体1之间设置供缓冲弹簧3压缩的行程腔4,并在行程腔4的侧壁上开设外端延伸至行程腔4的外侧壁表面的气道5,这样当缓冲弹簧3受到压缩时同时压缩行程腔4的空间,行程腔4内的气压增加将空气从气道5排出,当冲量吸收完毕后缓冲弹簧3带动碰撞部2复位,在此过程中外界的空气只能慢慢从气道5进入行程腔4内,这样碰撞部2会慢慢复位,避免复位过快导致门体弹开而不能固定位置,设置气道5的外端延伸至行程腔4的外侧壁表面,这样保证碰撞部2在滑动过程中气道5不会被外部结构封堵,保证门吸工作稳定。进一步来讲,气道5的内端位于行程腔4的底部周边。通过将气道5的内端设置于行程腔4的底部周边,这样即使当碰撞部2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使其滑动位移较大,也不易将气道5的内端封堵,从而保障门吸稳定工作。

如图2、图3所示,碰撞部2的底部具有凹腔6,座体1滑动插设于凹腔6内且在两者之间形成行程腔4,座体1的外周面具有环形的挡沿7,挡沿7的外周面与凹腔6的内侧壁相配合,凹腔6的内缘具有环形的限位部8,限位部8的内缘与座体1的外周面相配合。通过在碰撞部2的底部设置凹腔6,这样凹腔6与座体1的端面之间形成行程腔4,座体1外周面设置挡沿7与凹腔6内缘的限位部8限位配合,保证碰撞部2不会脱离,进一步设置限位部8的内缘与座体1的外周面相配合,这样在保证碰撞部2滑动方向稳定的条件下提高了两者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能更好地限制复位过程中行程腔4的进气速度。球状的碰撞部2可采用上下半球相螺接的方式扣合,这样能实现便捷装配,在装配完成后,在两半球之间的间隙填充胶水密封。进一步来讲,座体1 的端面具有用于径向定位缓冲弹簧3的定位槽9,座体1的端面还设有缓冲垫10。通过在座体1的端面设置定位槽9,这样缓冲弹簧3设置在定位槽9内能保证其径向位置稳定,进一步在座体 1的端面设置缓冲垫10,缓冲垫10可采用硅胶材质,这样当碰撞部2受到的冲击较大使过量压缩缓冲弹簧3且与座体1接触时,缓冲垫10能够与碰撞部2接触并吸收冲量,避免刚性碰撞。

如图3所示,挡沿7的外周面沿周向开设有密封槽12,密封槽12内嵌设有O型密封圈13。通过在挡沿7的外周面沿周向开设密封槽12且在密封槽12内嵌设有型密封圈,这样提高了行程腔4的密封效果,保证缓速复位效果。限位部8的内缘面沿周向开设有密封槽12,密封槽12内嵌设有O型密封圈13。通过在限位部8的内缘面沿周向开密封槽12且在密封槽12内嵌设有O型密封圈13,这样提高了行程腔4的密封效果,保证缓速复位效果。挡沿7与限位部8之间设有同轴心布置的弹性圈14。通过在挡沿 7与限位部8之间设置弹性圈14,这样碰撞块在复位到位时会与弹性圈14接触,从而避免刚性碰撞,此外弹性圈14与O型密封圈13配合能形成迷宫密封,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座体1的端面具有凹腔6,碰撞部2滑动插设于凹腔6 内且在两者之间形成行程腔4,碰撞部2的外周面具有环形的挡沿7,挡沿7的外周面与凹腔6的内侧壁相配合,凹腔6的内缘具有环形的限位部8,限位部8的内缘与碰撞部2的外周面相配合。通过在座体1的端面设置凹腔6,这样座体1端面的凹腔6 与碰撞部2的底部之间形成行程腔4,碰撞部2的外周面设置挡沿7与凹腔6内缘的限位部8限位配合,保证碰撞部2不会脱离,进一步设置限位部8的内缘与碰撞部2的外周面相配合,这样在保证碰撞部2滑动方向稳定的条件下提高了两者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能更好地限制复位过程中行程腔4的进气速度。碰撞部2的底部具有用于径向定位缓冲弹簧3的定位槽9,凹腔6的底面还设有缓冲柱11。通过在碰撞部2的底部设置定位槽9,这样缓冲弹簧3设置在定位槽9内能保证其径向位置稳定,进一步在凹腔 6的底面设置缓冲柱11,缓冲柱11为橡胶件,这样当碰撞块受到较大冲量时,碰撞部2能提前与缓冲柱11接触并二次缓冲,避免弹簧压缩到底产生刚性碰撞。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中的空气门吸组合使用,两种空气门吸分别用于安装在墙面和门体上,进一步实现缓速复位效果,且保证门体的最终位置稳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