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支撑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2404发布日期:2019-07-06 10:50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支撑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抹辅助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支撑工装。



背景技术:

车身在进入喷涂或电泳工序之前,一般通过使用专用支撑支架,保证四门两盖与车身之间的间隙,以便操作。由于不同的车型结构也不相同,因此针对特定的车型需要特定的专用支撑支架。

目前,在整车的喷涂或电泳过程中,一般是通过专用支撑支架将机盖与车身隔开,以便实现对整车进行喷涂或电泳。然而,专用支撑支架与车身之间的支撑接触为面接触,从而在整车喷涂或电泳完成后,车身上用于与专用支撑支架面接触的部分会存在喷涂或电泳不良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支撑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撑支架,会使得车身在喷涂或电泳过程中,出现喷涂或电泳不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支撑支架,用于撑开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一个,所述辅助支撑工装具有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设置有锥形部;

所述支撑脚用于插接定位到所述第一部件上,且通过所述锥形部与所述第一部件相适配,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用于推抵所述第二部件。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通过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所在的第一平面的第一侧,且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之间具有横向距离。

可选的,所述辅助支撑工装还具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二侧,且所述限位机构的末端的朝向与所述支撑脚的末端的朝向相同。

可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根“L”形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包括横部和竖部,所述横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连接,所述竖部的朝向与所述支撑脚的朝向相同。

可选的,两根所述限位杆之间设置有加强杆。

可选的,所述加强杆设置在两根所述限位杆的横部之间。

可选的,所述限位杆和所述加强杆均采用直径为5~7毫米的钢筋制成,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加强杆焊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为多点支撑机构。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为V形支撑架。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件为车辆机身,所述第二部件为车辆机盖。

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支撑工装,通过将第一支撑机构与第一部件之间的支撑接触,由传统的面接触设计为线接触;以及将第二支撑机构与第二部件的之间的支撑接触,由传统的面接触设置为多点接触,从而有效改善第一部件或者第二部件上的漆膜或者电泳层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支撑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支撑工装,用于撑开第一部件(未图示)和第二部件(未图示)中的一个,所述辅助支撑工装具有第一支撑机构10和第二支撑机构20,所述第一支撑机构10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脚11,所述支撑脚11设置有锥形部12;

其中,在所述辅助支撑工装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隔开时,所述支撑脚11可以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上的插接孔(未图示)与第一部件相插接,且所述锥形部12的锥面还可以与所述插接孔的边缘线接触,所述第二支撑机构20用于推抵所述第二部件,以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隔开。

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进行喷漆或者电泳的过程中,为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喷漆或者电泳充分,可以通过辅助支撑工装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隔开,比如通过辅助支撑工装将第二部件从第一部件上撑开,以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隔开来。而且,为保护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上漆膜或者电泳层的完整性,尤其是第一部件上漆膜或者电泳层的完整性,可以将第一支撑机构10与第一部件之间的支撑接触,由传统的面接触设计为线接触;以及将第二支撑机构20与第二部件的之间的支撑接触,由传统的面接触设置为多点接触。

具体的,第一部件可以是车辆机身,第二部件可以是车辆机盖,辅助支撑工装用于车辆骨架在喷涂或者电泳过程中,将车辆机身和车辆机盖分隔开来,以对车辆机身和车辆机盖进行充分的喷涂或者电泳。

其中,第一支撑机构10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脚11,且支撑脚11上设置有锥形部12,支撑脚11可以通过设置于第一部件上的插接孔与第一部件相插接,这样锥形部12的锥面就可以与插接孔的边缘形成线接触连接,从而使第一部件和第一支撑脚11之间形成线接触支撑,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面接触支撑,可以有效降低第一支撑脚11与第一部件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有效提升第一部件上的漆膜和电泳层的完整性。

其中,为使辅助支撑工装能够在第一部件上保持良好的稳定性,第一支撑结构10的支撑脚1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一般优选为2个。

其中,第二支撑机构20与第二部件之间可以形成多点支撑,从而降低第二支撑机构20与第二部件的接触面积。具体的,第二支撑机构20可以是“V”形支架,也可以是“W”形支架,只要能够形成与第二部件之间的多点支撑结构即可。但是为追求支撑的平稳性以及漆膜、电泳层的完整性,支撑点的数量不宜较多,一般优选为两个,在保持平稳性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支撑点的数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机构20优选为“V”形支架。而且,“V”形的第二支撑机构20,还可以与第二部件上的限位结构抵接,从而防止第二部件在喷漆或者电泳过程中发生滑动。

其中,第二支撑机构20通过一连接件30设置于第一支撑机构10所在的第一平面的第一侧,且第二支撑机构20与第一支撑机构10之间具有横向距离,从而方便当第二部件被支撑起来的时候,第二支撑机构20还能够对第二部件形成支撑。连接件30可以采用直径为8毫米左右的钢筋材料制成,只要能够满足第一支撑机构10和第二支撑机构20之间的结构强度即可。且第一支撑机构10、连接件30及第二支撑机构20之间可以采用焊接固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平面为第一支撑机构10的支撑脚11所在的平面。

比如,在第一支撑机构10包括两个支撑脚11的情况下,第一平面为两个支撑脚11所构成的平面。

由于第二支撑机构20与第一支撑机构10之间具有横向距离,未避免辅助支撑工装在支撑的过程中发生侧翻的现象,辅助支撑工装还具有限位机构40,限位机构40可以与设置在第一部件上的挡板(未图示)之间构成限位,以防止辅助支撑工装发生侧翻。其中,限位机构40设置于第一平面的第二侧,且限位机构40的末端的朝向与支撑脚11的末端的朝向相同。

具体如图1所示,限位机构40为“L”形限位杆,并包括横部41和竖部 42,横部41与第一支撑机构10连接,竖部42的朝向与支撑脚11的朝向相同,以构成对辅助支撑工装的限位,防止辅助支撑工装发生侧翻。

而且,为防止限位机构40由于受力过大而产生变形,可以在限位机构40 上设置加强杆50。当“L”形限位杆的数量为一根的情况下,加强杆50可以设置的限位杆的弯折位;而当“L”形限位杆的数量为两根或者多跟时,加强杆50可以设置在相邻两根限位杆的横部41之间,以形成对限位杆的结构的加强左右,避免限位杆出现变形的问题。

其中,限位机构40(限位杆)和加强杆50均可以采用直径为5~7毫米的钢筋或者钢管制成,还可以采用其他硬质金属材料制成,比如合金管等,只要能够满足限位机构40的结构强度即可。由于直径为6毫米的钢筋具有强度高,用料适中的特征,因此,限位机构40(限位杆)和加强杆50均优选为直径为 6毫米的钢筋制成。

进一步的,为保证限位机构40和加强杆50之间的结构强度,限位机构 40和加强杆50之间采用焊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限位机构40和加强杆50之间还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等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