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8997发布日期:2019-07-19 22:5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特开2014-122542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自动开闭装置,其具备使车辆的侧门自动开闭的门开闭驱动部、设置在侧门的静电电容传感器、以及根据静电电容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驱动门开闭驱动部的控制部。例如在利用者从侧门的外侧将手靠近静电电容传感器的情况下,该自动开闭装置使侧门进行开闭动作。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那样的自动开闭装置中,静电电容传感器有时会搭载于设置在侧门的上端部的胶条中。在该情况下,若为了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而朝车辆外侧扩展静电电容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则隔着窗玻璃而与胶条相对的范围即落座于侧门的侧方的座位上的利用者的手能够到的范围有可能成为静电电容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因此,上述那样的自动开闭装置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有可能将来自车辆内侧的操作检测为来自车辆外侧的操作。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地检测来自车辆外侧的操作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

以下记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作用效果。

解决上述问题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具备传感器电极,所述传感器电极设置在具有窗开口部的车门上,具有静电电容因检测对象靠近而变大的检测范围,所述传感器电极具有外侧电极和内侧电极,所述外侧电极具有朝车辆外侧扩展的检测范围,所述内侧电极具有朝车辆内侧扩展的检测范围,所述外侧电极及所述内侧电极相互在电上独立。

通常,车辆的窗开口部被窗玻璃占据而不会被金属等导体占据。因此,上述构成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以下记作“检测装置”)中,随着朝车辆外侧扩展外侧电极的检测范围,该检测范围容易经由窗开口部也朝车辆内侧扩展。即,在利用者从车辆外侧将身体的一部分(以下记作“手”)靠近检测装置的情况以及利用者从车辆内侧将手靠近检测装置的情况下,外侧电极中的静电电容有可能会以相同方式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在上述构成中,外侧电极的检测范围设定在车辆外侧,内侧电极的检测范围设定在车辆内侧。因此,在利用者从车辆内侧将手靠近检测装置的情况下,相比于利用者从车辆外侧将手靠近检测装置的情况而言,内侧电极中的静电电容容易发生变化。此外,由于外侧电极及内侧电极相互在电上独立,因此,各电极中的静电电容因利用者的手对各电极的接近而各自发生变化。因而,上述构成的检测装置可以根据内侧电极中的静电电容来判别利用者是否是从车辆外侧将手靠近检测装置。如此,检测装置能够准确地检测来自车辆外侧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为设置有图1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的车门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图1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图1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5为说明图1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中控制电路为了检测第一操作而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为说明图1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中控制电路为了检测第二操作而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为说明图1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中控制电路为了检测第三操作而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a及图8b为表示图1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中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时间图,图8a表示利用者进行第一操作的情况,图8b表示利用者从车辆内侧将身体的一部分靠近检测装置的情况。

图9a及图9b为表示图1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中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时间图,图9a表示利用者进行第二操作的情况,图9b表示利用者从车辆内侧对检测装置进行相当于第二操作的操作的情况。

图10为设置有比较例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的车门的剖视图。

图11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12为说明图11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中控制电路为了检测第一操作而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3为说明图11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中控制电路为了检测第二操作而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4为说明图11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中控制电路为了检测第三操作而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5a及图15b为表示图11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中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时间图,图15a表示利用者进行第一操作的情况,图15b表示利用者从车辆内侧将身体的一部分靠近检测装置的情况。

图16a及图16b为表示图11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中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时间图,图16a表示利用者进行第二操作的情况,图16b表示利用者从车辆内侧对检测装置进行相当于第二操作的操作的情况。

图17为表示第一变更例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18a及图18b为表示第二变更例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车辆

2车身

2a开口

3车门

4门主体

4a窗开口部

5窗玻璃

6门锁

10门ecu

11门驱动单元(促动器的一例)

12门锁驱动单元

21门外板

22门内板

23门饰板

30、40、50、60检测装置

30a框体

31、41第一电极(传感器电极的一例)

32、42第二电极(传感器电极及外侧电极的一例)

33、43第三电极(传感器电极的一例)

34、44、54、64第四电极(传感器电极及内侧电极的一例)

65第五电极

35连结部

36、36a、66屏蔽板

37检测电路

38、48控制电路(控制部的一例)

a1~a4检测范围

39、69基板

c1第一静电电容

c2第二静电电容

c3第三静电电容

cth判定值

te1~te3经过时间

tth1~tth3判定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考附图,一边对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以下也简称为“检测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汽车等车辆1的车身2的侧部形成有开口2a。此外,在车身2的侧部搭载有随着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而对开口2a进行开闭的滑动式车门3。该车门3具有构成其下部的大致袋状的门主体4和将形成于门主体4的窗开口部4a挡住的窗玻璃5。并且,在门主体4设置有对处于关闭状态的车门3进行上锁解锁的门锁6。

在车门3中,例如在门主体4中设置有门驱动单元11。该门驱动单元11例如是以电动马达等电驱动源为主体而构成,经由适当的门驱动机构而与车身2以机械方式相连,从而对车门3进行开闭驱动。此外,在车门3中例如邻接于门锁6而设置有门锁驱动单元12。该门锁驱动单元12例如是以电动马达等电驱动源为主体而构成,经由适当的门锁驱动机构而与门锁6以机械方式相连,从而对该门锁6进行上锁解锁驱动。在这一点上,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门驱动单元11相当于“促动器”的一例。

门驱动单元11及门锁驱动单元12均与由微型计算机等构成的门ecu10电连接在一起,由该门ecu10分别驱动控制。在从电子钥匙(携带机)以及后文叙述的检测装置30输入了打开动作指令信号的情况下,门ecu10驱动门驱动单元11而使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此外,在从电子钥匙(携带机)及检测装置30输入了关闭动作指令信号的情况下,门ecu10驱动门驱动单元11而使车门3进行关闭动作。

如图2所示,门主体4例如通过将由金属板构成的大致盘状的门外板21及门内板22的开口端彼此嵌装而成形为大致袋状。此外,在门内板22安装有形成车辆1的室内的外观的门饰板23。并且,在门内板22与门饰板23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的上部即窗开口部4a的边缘配置有检测来自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车辆外侧)的利用者的操作的检测装置30。

接着,对检测装置3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及图4所示,检测装置30具备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第三电极33及第四电极34、将第三电极33及第四电极34电连结的连结部35、以及由导体构成的屏蔽板36。此外,检测装置30具备连接于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第三电极33及第四电极34的检测电路37、向门ecu10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电路38、供检测装置30的结构构件贴装的基板39、以及收容检测装置30的结构构件的框体30a。

如图1及图2所示,检测装置30设置在车辆1的室内,详细而言,设置在窗开口部4a的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车辆内侧)。因此,检测装置30经由窗玻璃5(窗开口部4a)而露出于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车辆外侧)。如图3所示,检测装置30(框体30a)呈长条状且大致长方体状。框体30a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比车门3的窗玻璃5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

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第三电极33及第四电极34呈大致矩形板状。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与板厚方向正交的面的面积相等,第四电极34的与板厚方向正交的面的面积比其他电极31、32、33小。此外,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以朝向同一方向(第一方向d1)的状态在框体30a的长边方向上空出间隔而配置。另一方面,第四电极34以朝向与其他电极31、32、33所朝方向(第一方向d1)不同的方向(第二方向d2)的状态在与框体30a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第一电极31及第二电极32相邻配置。

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相互电独立,第四电极34经由连结部35而与第三电极33电连接。换句话说,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第三电极33及第四电极34中的第三电极33及第四电极34相互呈相同电位。此外,屏蔽板36以与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相对的方式覆盖框体30a的一侧面。

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第三电极33及第四电极34与接近各电极31~34的检测对象一起形成模拟电容器。因此,检测对象越靠近各电极31~34,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第三电极33及第四电极34的由与检测对象的关系决定的静电电容越升高。在之后的说明中,也将电极中产生电场的范围且是静电电容因检测对象靠近而发生变化的范围称为“检测范围”。进而,在对各电极31~34中的任意电极进行说明时将符号省略。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用于判定检测对象接近了各电极31~34这一情况的“判定值cth”。即,在电极中,若静电电容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则认为检测对象接近了该电极,若静电电容小于判定值cth,则认为检测对象未接近该电极。在之后的说明中,也将这种通过电极与检测对象的位置关系求出的静电电容简称为“电极中的静电电容”。

并且,在检测装置30已安装在车辆1中的状态下,第一电极31位于车辆1的最前侧(关闭方向dc的前侧),第三电极33位于车辆1的最后侧(打开方向do的前侧),第二电极32位于第一电极31及第三电极33之间。此外,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板厚方向与车辆1的宽度方向一致,第四电极34的板厚方向与车辆1的上下方向一致。因此,第四电极34在与车门3的开闭方向正交的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与第一电极31及第二电极32相邻配置。进而,如图2所示,在从车辆1的前后方向观察检测装置30的情况下,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车辆1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或者宽度)la比第四电极34的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或者宽度)lb长。

此外,在检测装置30中,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配置在车辆外侧,第四电极34配置在车辆1的高度方向上的上侧(车辆上侧),屏蔽板36配置在车辆内侧。再者,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相比于第四电极34配置在外侧。

其结果是,如图2所示,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分别具有朝车辆1的宽度方向外侧扩展的检测范围a1、a2、a3,第四电极34具有朝车辆1的上侧扩展的检测范围a4。此处,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检测范围a1、a2、a3不仅朝车辆外侧扩展还朝车辆内侧扩展,第四电极34的检测范围a4不仅朝车辆内侧扩展还朝车辆外侧扩展。因此,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检测范围a1、a2、a3与第四电极34的检测范围a4局部重叠。

此外,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检测范围a1、a2、a3朝车辆外侧的扩展程度比朝车辆内侧的扩展程度大,第四电极34的检测范围a4朝车辆内侧的扩展程度比朝车辆外侧的扩展程度大。另一方面,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各自的面积比第四电极34大,且与导体的屏蔽板36分离而配置,由于这一点,因此具有比第四电极34大的检测范围。再者,在图2中,窗玻璃5(窗开口部4a)对车辆内侧与车辆外侧进行划分。

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第三电极33及第四电极34相当于“传感器电极”的一例。此外,第二电极32相当于具有朝车辆外侧扩展的检测范围a2的“外侧电极”的一例,第四电极34相当于具有朝车辆内侧扩展的检测范围a4的“内侧电极”的一例。

如图4所示,检测电路37与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分别直接地连接,并经由第三电极33而与第四电极34间接地连接。检测电路37对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第四电极34)输出振荡信号,由此,使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第三电极33(第四电极34)输出与它们的静电电容相应的信号。并且,检测电路37对从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第三电极33(第四电极34)输出的信号分别进行a/d(模拟/数字)转换,并将所得信号输出至控制电路38。

控制电路38基于从检测电路37输出的信号来执行各种运算处理,并将与其结果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至门ecu10。详细而言,控制电路38基于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第三电极33(第四电极34)中的静电电容,将用于使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的打开动作指令信号输出至门ecu10,或者将用于使车门3进行关闭动作的关闭动作指令信号输出至门ecu10。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38相当于“控制部”的一例。

下面,对控制电路38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第三电极33(第四电极34)中的静电电容以满足特定条件的方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检测装置30的控制电路38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及关闭动作指令信号。

详细而言,在整个规定的判定时间内维持检测对象靠近第二电极32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电路38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或者输出关闭动作指令信号。即,在第二电极32中的静电电容在整个判定时间内成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控制电路38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或者输出关闭动作指令信号。

此外,在检测对象所靠近的电极按照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顺序变化的情况下,控制电路38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即,在静电电容成为判定值cth以上的电极按照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顺序变化的情况下,控制电路38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

进一步,在检测对象所靠近的电极按照第三电极33、第二电极32及第一电极31的顺序变化的情况下,控制电路38对门ecu10输出关闭动作指令信号。即,在静电电容成为判定值cth以上的电极按照第三电极33、第二电极32及第一电极31的顺序变化的情况下,控制电路38向门ecu10输出关闭动作指令信号。

再者,在检测装置30中,检测对象为利用者的手、胳膊等身体的一部分。在之后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设定利用者用手来操作检测装置30。进而,也将利用者从车辆外侧在整个判定时间内将手靠近第二电极32的操作称为“第一操作”。此外,也将使利用者从车辆外侧将手靠近的电极按照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顺序变化的操作称为“第二操作”。进而,也将使利用者从车辆外侧将手靠近的电极按照第三电极33、第二电极32及第一电极31的顺序变化的操作称为“第三操作”。第一操作中的利用者的手的移动方向为沿着车辆1的宽度方向的方向,第二操作及第三操作中的利用者的手的移动方向为车辆1的前后方向(打开方向do或关闭方向dc)。

另外,在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检测范围a1~a3扩展至车辆内侧的检测装置30中,不仅在利用者进行第一操作的情况下,在利用者从车辆内侧将身体的一部分靠近检测装置30的情况下,第二电极32中的静电电容也可能成为判定值cth以上。例如,在利用者将胳膊放在门饰板23的上表面、利用者用手抓住门饰板23的上部以及利用者将身体靠在门饰板23上等情况下,第二电极32中的静电电容有可能在整个判定时间内成为判定值cth以上。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30中,第四电极34的检测范围a4比其他电极31、32、33的检测范围a1~a3小,而且设定在车辆内侧。因此,在检测对象从车辆内侧靠近检测装置30的情况下,相比于检测对象从车辆外侧靠近的情况而言,第四电极34中的静电电容容易变大。详细而言,在检测对象从车辆内侧靠近检测装置30的情况下,第四电极34中的静电电容相对于第一电极31及第二电极32中的静电电容的比例容易变大,在检测对象从车辆外侧靠近的情况下,第四电极34中的静电电容相对于第一电极31及第二电极32中的静电电容的比例容易变小。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38基于第四电极34中的静电电容,进行利用者是否从车辆外侧操作检测装置30的判定,即是否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或关闭动作指令信号的判定。

详细而言,控制电路38在检测第一操作时,即便在第二电极32中的静电电容在整个判定时间内成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在该判定时间内,在将第四电极34中的静电电容乘以系数fc而得的值成为第二电极32的静电电容以上时,也不会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或关闭动作指令信号。此处,系数fc是比1大的值,优选预先基于试验等来决定。

同样地,控制电路38在检测第二操作时,在第一电极31中的静电电容成为判定值cth以上时,在将第四电极34中的静电电容乘以系数fc而得的值成为第一电极31中的静电电容以上的情况下,不会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因此,即便使利用者从车辆内侧将手靠近的电极按照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顺序变化,检测装置30也不会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

另一方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38在检测第三操作时,不会设想利用者的身体的一部分从车辆内侧靠近检测装置30这一情况。其原因在于,在车门3处于全开位置的情况下,车门3与车室之间存在车身2,检测装置30的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检测范围a1~a3延伸小于车辆内侧。

再者,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三电极33与第四电极34电连接,因此,第三电极33中的静电电容在检测对象接近第四电极34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控制电路38利用第三电极33中的第三静电电容代替第四电极34中的静电电容来进行上述判定。

接着,参考图5所示的流程图,对控制电路38为了检测第一操作而执行的处理的内容进行说明。本处理是在车门3位于全开位置或全闭位置的情况下按照规定的每一控制循环来执行的。

如图5所示,控制电路38判定第二电极32中的静电电容即第二静电电容c2是否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11)。在第二静电电容c2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11:否),即,在利用者的手未靠近第二电极32的情况下,控制电路38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第二静电电容c2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1:是),即,在利用者的手靠近了第二电极32的情况下,控制电路38判定将第四电极34(第三电极33)中的静电电容即第三静电电容c3乘以系数fc而得的值是否为第二静电电容c2以上(步骤s12)。在第三静电电容c3与系数fc的积为第二静电电容c2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2:是),控制电路38结束本处理。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三静电电容c3与系数fc的积成为第二静电电容c2以上,因此判断为利用者的身体的一部分从车辆内侧靠近检测装置30。

另一方面,在第三静电电容c3与系数fc的积小于第二静电电容c2的情况下(步骤s12:否),控制电路38判定从步骤s11最初作出肯定判定起到步骤s12作出否定判定为止的第一经过时间te1是否已成为第一判定时间tth1以上(步骤s13)。在第一经过时间te1小于第一判定时间tth1的情况下(步骤s13:否),控制电路38将该处理转移至先前的步骤s11。

另一方面,在第一经过时间te1成为第一判定时间tth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3:是),即,在利用者的手从车辆外侧靠近第二电极32的状态在整个第一判定时间tth1内持续的情况下,控制电路38判定车门3是否处于全闭位置(步骤s14)。在车门3处于全闭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14:是),控制电路38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步骤s15),并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车门3处于全开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14:否),控制电路38向门ecu10输出关闭动作指令信号(步骤s16),并结束本处理。

接着,参考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控制电路38为了检测第二操作而执行的处理的内容进行说明。本处理是在车门3没有位于全开位置的情况下按照规定的每一控制循环来执行的处理。

如图6所示,控制电路38判定第一电极31中的静电电容即第一静电电容c1是否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21)。在第一静电电容c1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21:否),控制电路38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第一静电电容c1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1:是),认为利用者的手靠近了第一电极31,控制电路38判定将第三静电电容c3乘以系数fc而得的值是否为第一静电电容c1以上(步骤s22)。

在第三静电电容c3与系数fc的积为第一静电电容c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2:是),控制电路38结束本处理。该情况下,由于第三静电电容c3与系数fc的积成为第一静电电容c1以上,因此判断为利用者的身体的一部分从车辆内侧靠近检测装置30。

另一方面,在第三静电电容c3与系数fc的积小于第一静电电容c1的情况下(步骤s22:否),控制电路38判定第二静电电容c2是否已成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23)。

在第二静电电容c2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23:否),控制电路38再次执行步骤s23的处理。另一方面,在第二静电电容c2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3:是),认为利用者的手靠近了第二电极32,控制电路38判定第三静电电容c3是否已成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24)。

在第三静电电容c3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24:否),控制电路38再次执行步骤s24的处理。另一方面,在第三静电电容c3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4:是),认为利用者的手靠近了第三电极33,控制电路38判定从步骤s21作出肯定判定起到步骤s24作出肯定判定为止的第二经过时间te2是否为第二判定时间tth2以上(步骤s25)。该步骤s25是用于判定是否在第二判定时间tth2以内正常地进行了第二操作的处理。

在第二经过时间te2为第二判定时间tth2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5:否),认为进行了不正常的操作,控制电路38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第二经过时间te2小于第二判定时间tth2的情况下(步骤25:是),控制电路38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步骤s26)。其后,控制电路38结束本处理。

接着,参考图7所示的流程图,对控制电路38为了检测第三操作而执行的处理的内容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控制电路38判定第三电极33中的静电电容即第三静电电容c3是否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31)。在第三静电电容c3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31:否),控制电路38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第三静电电容c3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31:是),认为利用者的手靠近了第三电极33,控制电路38判定第二静电电容c2是否已成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32)。

在第二静电电容c2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32:否),控制电路38再次执行步骤s32的处理。另一方面,在第二静电电容c2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32:是),认为利用者的手靠近了第二电极32,控制电路38判定第一静电电容c1是否已成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33)。

在第一静电电容c1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33:否),控制电路38再次执行步骤s33的处理。另一方面,在第一静电电容c1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33:是),认为利用者的手靠近了第一电极31,判定从步骤s31作出肯定判定起到步骤s33作出肯定判定为止的第三经过时间te3是否为第三判定时间tth3以上(步骤s34)。该步骤s34是用于判定是否在第三判定时间tth3以内正常地进行了第三操作的处理。

在第三经过时间te3为第三判定时间tth3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34:否),认为进行了不正常的操作,控制电路38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第三经过时间te3小于第三判定时间tth3的情况下(步骤34:是),控制电路38向门ecu10输出关闭动作指令信号(步骤s35)。其后,控制电路38结束本处理。

再者,在图6及图7所示的流程图中,第二判定时间tth2及第三判定时间tth3根据基于检测装置30的大小等设想的利用者的操作速度来决定即可。

接着,参考图8a及图8b所示的时间图,对利用者进行第一操作的情况和利用者从车辆内侧将胳膊放在门饰板23的上表面的情况下的第二静电电容c2及第三静电电容c3的变化进行说明。此外,图8a及图8b中,将作为第三静电电容c3与系数fc的积的静电电容记载为“加权第三静电电容c3'”。再者,在图8a及图8b所示的时间图中,车门3位于全闭位置。

如图8a所示,在利用者进行第一操作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刻t1,利用者的手开始进入第二电极32及第四电极34的检测范围a2、a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32的检测范围a2比第四电极34的检测范围a4大,而且设定在车辆外侧。因此,在利用者的手从车辆外侧逐渐靠近检测装置30的第一时刻t1之后,第二静电电容c2的斜率成为比第三静电电容c3的斜率陡峭的斜率。

并且,在利用者的手正在靠近第二电极32的第二时刻t2,第二静电电容c2成为判定值cth以上。然后,当在第三时刻t3利用者的手与第二电极32的间隔大致维持恒定时,在第三时刻t3之后,第二静电电容c2及第三静电电容c3几乎不变化。

并且,当达到从第二时刻t2起经过了第一判定时间tth1的第四时刻t4时,使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的条件成立。其原因在于,在第二时刻t2到第四时刻t4的期间内,第二静电电容c2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另一方面,加权第三静电电容c3'没有成为第二静电电容c2以上。

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在利用者将胳膊放在门饰板23的上表面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刻t11,利用者的胳膊开始进入第二电极32及第四电极34的检测范围a2、a4。此处,在图8b所示的情况下,相比于图8a所示的情况而言,利用者的手容易靠近第四电极34。因此,在第一时刻t11之后,第三静电电容c3的斜率成为比图8a所示的情况陡峭的斜率。

并且,在利用者的胳膊正在靠近门饰板23的上表面的第二时刻t12,第二静电电容c2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在其后的第三时刻t13,第三静电电容c3成为判定值cth以上。然后,在第四时刻t14,利用者的胳膊接触门饰板23的上表面,利用者的胳膊与第二电极32及第四电极34的间隔大致维持恒定。其结果是,在第四时刻t14之后,第二静电电容c2及第三静电电容c3几乎不变化。

不过,在图8b所示的情况下,即便达到从第二静电电容c2成为判定值cth以上的第二时刻t12起经过了第一判定时间tth1的第五时刻t15,使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的条件也不成立。其原因在于,在第二时刻t12到第五时刻t15的期间内,虽然第二静电电容c2成为判定值cth以上,但加权第三静电电容c3'成为第二静电电容c2以上。

接着,参考图9a及图9b所示的时间图,对利用者进行第二操作的情况和利用者从车辆内侧进行相当于第二操作的操作的情况下的第一静电电容c1、第二静电电容c2、第三静电电容c3及加权第三静电电容c3'的变化进行说明。再者,所谓从车辆内侧进行的“相当于第二操作的操作”是指,使利用者从车辆内侧将手靠近的电极按照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顺序变化的操作。

如图9a所示,在利用者进行第二操作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刻t21,利用者的手开始进入第一电极31及第四电极34的检测范围a1、a4。因此,在第一时刻t21之后,第一静电电容c1及第三静电电容c3逐渐变大。

并且,在利用者的手正在靠近第一电极31的中心部的第二时刻t22,第一静电电容c1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其后,在利用者的手最接近第一电极31的中心部的第三时刻t23,第一静电电容c1达到最大值。因此,在第三时刻t23之后,第一静电电容c1逐渐变小。然后,当达到第四时刻t24时,利用者的手开始进入第二电极32的检测范围a2。因此,在第四时刻t24之后,第二静电电容c2逐渐变大。

并且,在利用者的手正在靠近第二电极32的中心部的第五时刻t25,第二静电电容c2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其后,在利用者的手最接近第二电极32的中心部的第六时刻t26,第二静电电容c2达到最大值。因此,在第六时刻t26之后,第二静电电容c2逐渐变小。

此外,在第六时刻t26之后的第7时刻t27,利用者的手开始进入第三电极33的检测范围a3。并且,在利用者的手正在靠近第三电极33的中心部的第8时刻t28,第三静电电容c3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再者,在第7时刻t27的前后,利用者的手在第三电极33的检测范围a3以及第四电极34的检测范围a4的重叠范围内移动。

如以上所说明,在图9a所示的情况下,在第二时刻t22、第五时刻t25及第8时刻t28,第一静电电容c1、第二静电电容c2及第三静电电容c3成为判定值cth以上。进而,在第一静电电容c1成为判定值cth以上的第二时刻t22,加权第三静电电容c3'没有成为第一静电电容c1以上。因而,在利用者进行第二操作的情况下,在第8时刻t28,使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的条件成立。

相对于此,如图9b所示,在利用者从车辆内侧进行相当于第二操作的操作的情况下,与图9a所示的情况一样,第一静电电容c1从第一时刻t31起逐渐变大,在第二时刻t32,第一静电电容c1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并且,第二静电电容c2从第三时刻t33起逐渐变大,在第四时刻t34,第二静电电容c2成为判定值cth以上。

另一方面,不同于图9a所示的情况,在第一时刻t31之后,第三静电电容c3变大。即,在利用者从车辆内侧进行相当于第二操作的操作的情况下,利用者的手比利用者进行第二操作时靠近第四电极34,因此,在第一静电电容c1及第二静电电容c2发生变化的期间内,第三静电电容c3变大。

因而,在图9b所示的情况下,在第一静电电容c1成为判定值cth以上的第二时刻t32,加权第三静电电容c3'成为第一静电电容c1以上。因此,在利用者从车辆内侧进行相当于第二操作的操作的情况下,使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的条件不成立。

根据以上说明过的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1)能够基于具有朝车辆内侧扩展的检测范围a4的第四电极34中的静电电容,判别利用者是否从车辆外侧将手靠近检测装置30。如此,检测装置30能够准确地检测来自车辆外侧的操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允许第四电极(内侧电极)34的检测范围a4的一部分与第二电极(外侧电极)32的检测范围a2的一部分发生重叠,因此,检测装置30不易产生设计上的制约。详细而言,在检测装置30中,无需为了防止检测范围a4与检测范围a2发生重叠而远离第二电极32来配置第四电极34或者在第四电极34及第二电极32之间配置电屏障。

(2)由于使第四电极34的检测范围a4小于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各检测范围a1、a2、a3,因此,第四电极34的检测范围a4不易扩展至车辆外侧。因此,在利用者从车辆1的内侧将手靠近检测装置30的情况和利用者从车辆外侧将手靠近检测装置30的情况下,第四电极34中的静电电容(第三静电电容c3)容易产生差。其结果是,检测装置30能够更准确地检测来自车辆外侧的操作。

(3)由于使第四电极34的面积小于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各自的面积,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第四电极34的检测范围a4小于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各检测范围a1~a3。

(4)由于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将第二电极32及第四电极34相邻配置,因此,在利用者将手靠近检测装置30时,在利用者的手与第二电极32的间隔缩短的同时,利用者的手与第四电极34的间隔也缩短。换句话说,利用者的手不会仅靠近第二电极32或者仅靠近第四电极34。因此,在利用者为了进行第一操作而从车辆外侧将手靠近检测装置30的情况下,第二静电电容c2容易变高,第四电极34中的静电电容(第三静电电容c3)容易变小。另一方面,在利用者从车辆内侧将手靠近检测装置30的情况下,第四电极34中的静电电容(第三静电电容c3)容易变高,第二静电电容c2容易变小。其结果是,在利用者进行第一操作时,第二静电电容c2及第四电极34中的静电电容(第三静电电容c3)容易产生差。因此,检测装置30能够高精度地判别是否从车辆外侧进行了操作。

(5)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利用者可以通过第一操作、第二操作及第三操作对车门3进行开闭动作。在这样操作中,在通过第一操作使车门3进行开闭动作的情况下,检测装置30能够基于第四电极34中的静电电容来判别利用者是否从车辆外侧进行了操作。进而,由于第四电极34与第三电极33电连接,因此,与使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第三电极33及第四电极34相互电独立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单地构成检测装置30。

(6)在车门3的开闭方向上,第四电极34的配置范围与第一电极31及第二电极32的配置范围重叠。因此,在利用者通过第二操作使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时,检测装置30能够基于第四电极34中的静电电容来判别利用者是否从车辆外侧进行了操作。进而,由于第四电极34与第三电极33电连接,因此,与使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第三电极33及第四电极34相互电独立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单地构成检测装置30。

(7)根据像图10所示那样以封堵框体30a的上部的方式设置有屏蔽板36a的比较例的检测装置100,能够抑制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各检测范围a1~a3朝车辆内侧扩展。不过,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附近存在导体的屏蔽板36,因此,有因车辆外侧的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寄生电容变大而导致各检测范围a1~a3变小的担忧。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解决这一点。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考附图,一边对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30相比,第二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40在电极的配置以及控制电路的处理内容上不一样。因此,在之后的说明中,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构成相关的说明。

如图11所示,检测装置40具有作为外侧电极的一例的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及第三电极43、作为内侧电极的一例的第四电极44、以及控制电路48。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及第三电极43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大致相同的方式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四电极34相比,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四电极44的不同点在于,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与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及第三电极43相邻配置以及相对于第三电极43电独立。

详细而言,在车门3的开闭方向上,第四电极44的长度与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及第三电极43的合计长度大致相等。此外,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第三电极43及第四电极44相互独立地连接于检测电路37。因此,控制电路48基于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第三电极43及第四电极44中的静电电容,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及关闭动作指令信号。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四电极44的检测范围a4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设定为相比于其他电极的检测范围a1~a3朝车辆内侧扩展。因此,在检测对象从车辆内侧靠近检测装置40的情况下,相比于检测对象从车辆外侧靠近的情况,第四电极44中的静电电容容易变大。详细而言,在检测对象从车辆内侧靠近检测装置40的情况下,第四电极44中的静电电容容易变大,在检测对象从车辆外侧靠近的情况下,第四电极44中的静电电容容易变小。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48基于第四电极44中的静电电容来进行利用者是否从车辆外侧操作检测装置40的判定,即是否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或关闭动作指令信号的判定。

详细而言,控制电路48在检测第一操作时,即便在第二电极42中的静电电容在整个判定时间(第一判定时间tth1)内成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在该判定时间内,在第四电极44中的静电电容成为判定值cth以上时,也不会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或关闭动作指令信号。因此,即便利用者从车辆内侧将手靠近第二电极42,检测装置40也不会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或关闭动作指令信号。

此外,控制电路48在检测第二操作时,在静电电容成为判定值cth以上的电极按照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及第三电极43的顺序切换的期间,在第四电极44中的静电电容成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不会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因此,即便使利用者从车辆内侧将手靠近的电极按照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及第三电极43的顺序变化,检测装置40也不会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

进而,控制电路48在检测第三操作时,在静电电容成为判定值cth以上的电极按照第三电极43、第二电极42及第一电极41的顺序切换的期间,在第四电极44中的静电电容成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不会向门ecu10输出关闭动作指令信号。因此,即便使利用者从车辆内侧将手靠近的电极按照第三电极43、第二电极42及第一电极41的顺序变化,检测装置40也不会向门ecu10输出关闭动作指令信号。

接着,参考图12所示的流程图,对控制电路48为了检测第一操作而执行的处理的内容进行说明。本处理是在车门3位于全开位置或全闭位置的情况下按照规定的每一控制循环来执行的。

如图12所示,控制电路48判定第二电极42中的静电电容即第二静电电容c2是否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41)。在第二静电电容c2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41:否),控制电路48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第二静电电容c2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41:是),控制电路48判定第四电极44中的静电电容即第四静电电容c4是否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42)。在第四静电电容c4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42:是),控制电路48结束本处理。该情况下,由于第四静电电容c4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因此判断为利用者的身体的一部分从车辆内侧靠近检测装置40。

另一方面,在第四静电电容c4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42:否),控制电路48判定从步骤s41最初作出肯定判定起的第一经过时间te1是否已成为第一判定时间tth1以上(步骤s43)。在第一经过时间te1小于第一判定时间tth1的情况下(步骤s43:否),控制电路48将该处理转移至先前的步骤s41。

另一方面,在第一经过时间te1成为第一判定时间tth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43:是),即,在利用者的手从车辆外侧靠近第二电极42的状态在整个第一判定时间tth1内持续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8判定车门3是否处于全闭位置(步骤s44)。在车门3处于全闭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44:是),控制电路48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步骤s45),并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车门3处于全开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44:否),控制电路48向门ecu10输出关闭动作指令信号(步骤s46),并结束本处理。

接着,参考图13所示的流程图,对控制电路48为了检测第二操作而执行的处理的内容进行说明。本处理是在车门3没有位于全开位置的情况下按照规定的每一控制循环而执行的处理。

如图13所示,控制电路48判定第四静电电容c4是否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51)。在第四静电电容c4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51:是),控制电路48结束本处理。该情况下,由于第四静电电容c4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因此判断为利用者的手从车辆内侧靠近检测装置40。

另一方面,在第四静电电容c4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51:否),控制电路48判定第一静电电容c1是否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52)。在第一静电电容c1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52:否),控制电路48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第一静电电容c1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52:是),控制电路48判定第四静电电容c4是否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53)。

在第四静电电容c4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53:是),控制电路48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第四静电电容c4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53:否),控制电路48判定第二静电电容c2是否已成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54)。

在第二静电电容c2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54:否),控制电路48将该处理转移至先前的步骤s53。另一方面,在第二静电电容c2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54:是),控制电路48判定第四静电电容c4是否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55)。

在第四静电电容c4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55:是),控制电路48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第四静电电容c4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55:否),控制电路48判定第三静电电容c3是否已成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56)。

在第三静电电容c3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56:否),控制电路48将该处理转移至先前的步骤s55。另一方面,在第三静电电容c3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56:是),控制电路48判定从步骤s52作出肯定判定起到步骤s56作出肯定判定为止的第二经过时间te2是否为第二判定时间tth2以上(步骤s57)。

在第二经过时间te2为第二判定时间tth2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57:否),控制电路48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第二经过时间te2小于第二判定时间tth2的情况下(步骤s57:是),控制电路48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步骤s58)。其后,控制电路48结束本处理。

接着,参考图14所示的流程图,对控制电路48为了检测第三操作而执行的处理的内容进行说明。本处理是在车门3没有位于全闭位置的情况下按照规定的每一控制循环而执行的处理。

如图14所示,控制电路48判定第四静电电容c4是否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61)。在第四静电电容c4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61:是),控制电路48结束本处理。在该情况下,由于第四静电电容c4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因此判断为利用者的手从车辆内侧靠近检测装置40。

另一方面,在第四静电电容c4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61:否),控制电路48判定第三静电电容c3是否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62)。在第三静电电容c3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62:否),控制电路48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第三静电电容c3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62:是),控制电路48判定第四静电电容c4是否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63)。

在第四静电电容c4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63:是),控制电路48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第四静电电容c4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63:否),控制电路48判定第二静电电容c2是否已成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64)。

在第二静电电容c2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64:否),控制电路48将该处理转移至先前的步骤s63。另一方面,在第二静电电容c2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64:是),控制电路48判定第四静电电容c4是否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65)。

在第四静电电容c4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65:是),控制电路48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第四静电电容c4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65:否),控制电路48判定第一静电电容c1是否已成为判定值cth以上(步骤s66)。

在第一静电电容c1小于判定值cth的情况下(步骤s66:否),控制电路48将该处理转移至先前的步骤s65。另一方面,在第一静电电容c1为判定值c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66:是),控制电路48判定从步骤s62作出肯定判定起到步骤s66作出肯定判定为止的第三经过时间te3是否为第三判定时间tth3以上(步骤s67)。

在第三经过时间te3为第三判定时间tth3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67:否),控制电路48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第三经过时间te3小于第三判定时间tth3的情况下(步骤s67:是),控制电路48向门ecu10输出关闭动作指令信号(步骤s68)。其后,控制电路48结束本处理。

接着,参考图15a及图15b所示的时间图,对利用者进行第一操作的情况和利用者从车辆内侧将胳膊放在门饰板23的上表面的情况下的第二静电电容c2及第四静电电容c4的变化进行说明。再者,在图15a及图15b所示的时间图中,车门3位于全闭位置。

如图15a所示,在利用者进行第一操作的情况下,利用者的手从车辆外侧靠近检测装置40,因此,各电极的静电电容以如下方式变化。即,在利用者的手正在靠近检测装置40的第一时刻t41,第二静电电容c2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在利用者的手结束靠近检测装置40的第二时刻t42,第二静电电容c2大致不变化。并且,当达到从第一时刻t41起经过了第一判定时间tth1的第三时刻t43时,使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的条件成立。其原因在于,在第一时刻t41到第三时刻t43的期间内,第二静电电容c2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另一方面,第四静电电容c4没有成为判定值cth以上。

另一方面,如图15b所示,在利用者将胳膊放在门饰板23的上表面的情况下,利用者的手从车辆内侧靠近检测装置40,因此,各电极的静电电容以如下方式变化。即,在利用者的手正在靠近检测装置40的第一时刻t51,第二静电电容c2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在利用者的胳膊放在门饰板23的上表面的第三时刻t53,第二静电电容c2不再变化。不过,在图15b所示的情况下,即便达到从第一时刻t51起经过了第一判定时间tth1的第四时刻t54,使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的条件也不成立。其原因在于,在第一时刻t51及第三时刻t53之间的第二时刻t52,第四静电电容c4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即,在第二时刻t52到第四时刻t54的期间内,第二静电电容c2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另一方面,第四静电电容c4成为判定值cth以上。

接着,参考图16a及图16b所示的时间图,对利用者进行第二操作的情况和利用者从车辆内侧进行相当于第二操作的操作的情况下的第一静电电容c1、第二静电电容c2、第三静电电容c3及第四静电电容c4的变化进行说明。

如图16a所示,在利用者进行第二操作的情况下,利用者的手从车辆外侧靠近检测装置40,因此,各电极的静电电容以如下方式变化。即,由于利用者的手所靠近的电极按照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及第三电极43的顺序变化,因此,在第一时刻t61,第一静电电容c1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在第二时刻t62,第二静电电容c2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在第三时刻t63,第三静电电容c3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利用者的手靠近第四电极44的检测范围a4比靠近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及第三电极43的检测范围a1、a2、a3困难,因此,在第一时刻t61到第三时刻t63的期间内,第四静电电容c4没有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因而,在利用者进行第二操作的情况下,在第三时刻t63,使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的条件成立。

相对于此,如图16b所示,在利用者从车辆内侧进行相当于第二操作的操作的情况下,利用者的手从车辆内侧靠近检测装置40,因此,各电极的静电电容以如下方式变化。即,由于利用者的手所靠近的电极按照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及第三电极43的顺序变化,因此,在第一时刻t71,第一静电电容c1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在第三时刻t73,第二静电电容c2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在第四时刻t74,第三静电电容c3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利用者的手靠近第四电极44的检测范围a4比靠近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及第三电极43的检测范围a1、a2、a3容易,因此,在第一时刻t71及第三时刻t73之间的第二时刻t72,第四静电电容c4成为判定值cth以上。因而,在利用者从车辆内侧进行相当于第二操作的操作的情况下,使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的条件不成立。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除了能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1)~(4)、(7)同等的效果以外,还能获得以下所示的作用效果。

(8)利用者可以通过第一操作、第二操作及第三操作使车门3进行开闭动作。并且,不论在进行哪一操作的情况下,检测装置40都能基于第四电极34中的第四静电电容c4的大小来判别该操作是否是从车辆外侧进行的。

本实施方式能以如下方式加以变更来实施。本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更例可以在技术上不发生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来实施。

·用于判定检测对象是否接近了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及第三电极43的静电电容的判定值cth也可为与用于判定检测对象是否接近了第四电极44的静电电容的判定值cth不一样的值。例如,也可使后一判定值cth小于前一判定值cth。

·第三电极33与第四电极34也可不通过连结部35连接。例如,第三电极33与第四电极34也可通过共享与检测电路37连接的端子而电连接。

·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第三电极33及第四电极34的形状也可适当加以变更。例如,电极31~34也可由线束等线状的导体构成,也可由网状的导体构成。

·也可以使第四电极34的面积与其他电极31、32、33相等,也可使第四电极34的面积比其他电极31、32、33大。在该情况下,优选以第四电极34的检测范围a4变得比其他电极31、32、33的各检测范围a1~a3小的方式变更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第三电极33、第四电极34及屏蔽板36的配置。

·作为内侧电极的第四电极34的检测范围a4也可比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外侧电极)及第三电极33的各检测范围a1~a3大。但在该情况下,第四电极34的车辆外侧的检测范围a4优选比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车辆外侧的各检测范围a1~a3小。此外,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及第三电极33的车辆内侧的各检测范围a1~a3优选比第四电极34的车辆内侧的检测范围a4小。

·第二电极32的检测范围a2以及第四电极34的检测范围a4也可设定为不重叠。

·判定值cth的大小适当变更即可。例如,判定值cth也可为用于判定检测对象与电极的接触的判定值。

·在车门3处于全开位置及全闭位置之间的位置的情况下,检测装置30、40在检测到第二操作时可以使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也可以使车门3进行关闭动作。

·检测装置30、40也可配置在门饰板23的上部。

·检测装置30、40也可配置在车门3的车辆外侧。例如,在车门3具备防水用的门胶条的情况下,也可将检测装置30、40设置在门胶条的内部。在该情况下,检测装置30、40设置在窗开口部4a(窗玻璃5)的车辆外侧。

·检测装置30、40的配置也可以在经由窗开口部4a而露出于车辆外侧的区域内适当变更。例如,检测装置30、40可以沿窗开口部4a的上端配置,也可以沿窗开口部4a的前端或后端配置。如此,检测装置30、40设置在窗开口部4a的边缘即可。

·第二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40也可像图17、图18a及图18b所示的检测装置50、60那样变更。再者,在图17、图18a及图18b中,为了使得说明容易理解,图示了与框体30a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检测装置50、60的剖面。

·如图17所示,检测装置50也可以具有从车辆上侧覆盖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第三电极43及基板39的第四电极54。通过该结构的检测装置50,也能基于作为内侧电极的第四电极54中的静电电容来获得与第二实施方式同等的效果。

·如图18a及图18b所示,检测装置60也可以具有供检测装置60的结构构件贴装的基板69、设置在基板69的车辆上侧的第四电极64、设置在基板69的车辆内侧的第五电极65、以及配置在第一电极41~第三电极43与第五电极65之间的屏蔽板66。第五电极65也可以设为贴装在基板69的表面的印刷线路。此外,在将基板69构成为层叠基板的情况下,屏蔽板66也可呈膜状贴装在与贴装第五电极65那一层不同的别的层。进而,在检测装置60中,优选以屏蔽板66不会对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及第三电极43的检测范围产生影响的方式限制屏蔽板66的大小。通过该结构的检测装置60,也能基于作为内侧电极的第四电极64及第五电极65中的静电电容来获得与第二实施方式同等的效果。

·检测装置30、40也可以不具备第一电极31、41及第三电极33、43。即,检测装置30、40只要为至少能够检测第一操作的结构即可。

·检测装置40也可以不具备第一电极41。在该情况下,检测装置40优选在静电电容成为判定值cth以上的电极按照第二电极42及第三电极43的顺序变化的情况下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在静电电容成为判定值cth以上的电极按照第三电极43及第二电极42的顺序变化的情况下输出关闭动作指令信号。在检测装置30中也是一样的。

·检测装置40也可以在第一电极41及第二电极42之间进一步具备一个以上的电极,也可在第二电极42及第三电极43之间进一步具备一个以上的电极。在该情况下,检测装置40优选在静电电容成为判定值cth以上的电极按照第一电极41到第三电极43的顺序变化的情况下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在静电电容成为判定值cth以上的电极按照第三电极43到第一电极41的顺序变化的情况下输出关闭动作指令信号。在检测装置30中也是一样的。

·检测装置30也可以设为不具备第四电极34而不检测第一操作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检测装置30优选具备: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与第一电极31相邻配置的第五电极、与第三电极33相邻配置的第六电极。并且,在检测装置30中,第五电极及第六电极优选与第二电极32电连接。根据该结构,检测装置30能够基于第五电极及第六电极中的静电电容(第二静电电容c2)来判别是否进行了来自车辆外侧的第二操作及第三操作。

·车门3也可不为滑动门。车门3也可以是通过促动器的驱动进行开闭动作的转门。在将车门3设为转门的情况下,转门的车辆1的宽度方向是转门处于全闭位置时的车辆1的宽度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