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须边织带织机用切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4410发布日期:2019-11-12 23:57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须边织带织机用切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带编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须边织带织机用切带装置。



背景技术:

织带通常由经纱、纬纱按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其广泛应用于服装以及体育防护和医疗绷扎等方面。市面上不缺各种各类的装饰性织物,其中絮絮边花、长短流苏、睫毛效果花边等类型织物琳琅满目,而消费者对织物要求越来越高,除了一定的实用性还要讲求外观,因此一定的装饰及花俏效果不得不持续去创新。但基于市面上做到上述效果的织物基本都是无弹性的,我们为了确保其应用的范围更广,开发了一系列有弹性效果的须边织物,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现有的带有须边的织带,属于一种新型边花,相对个性化,市场上非常少见。要制作类似效果的织带需要用到织带机。现有技术中的织带机一般都包括机台、编织机构、输送出带机构,所述输出送带机构都是由若干位于编织机构后端的出带压辊组成,所述若干出带压辊均转动地枢接于机台上,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带动若干出带压辊转动并将编织好的织带通过压辊输出,这是编织织带的常规方式。而要想做出有须边的织带,可采用整幅加工、切割成型的方式加工制造,先在织带机上织出宽幅的织带,加工完成后再采用切割装置对其进行切割,因为后期切割比较重要,往往需要人手工裁剪或者需要购置特殊的切割装置,增加了生产成本,导致生产效率也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须边织带织机用切带装置,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须边织带织机用切带装置,所述切带装置设置在织机的编织机构和出带机构之间;所述切带装置包括两支撑座,所述两支撑座固定在编织机构和出带机构之间;切刀带动轴,所述切刀带动轴的两端穿过所述支撑座并与出带压辊平行,且切刀带动轴与织机的驱动机构传动连接;若干切刀,所述若干切刀通过装夹环可拆卸地安装到切刀带动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须边织带织机用切带装置,通过在织机上设置特殊的切带装置,织带总成在编制好后,在出带之前对其进行切割。切带装置设置在编织机构和出带机构之间,这样在织机的出带压辊的压制和定位下,切刀能准确无误的对准露纬部份,在切割过程中无须用额外的压辊对其进行定位,这样一来即简化了切带装置,且也能避免切割的时候移位或者切割不对称,提高了生产效率。切带装置与织机的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保证切带过程的同步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切刀带动轴的一端固接有一带轮,所述带轮通过皮带与织机的驱动机构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带轮通过皮带与织机的机器手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切刀为圆形切刀。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边须边织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织带双须边效果切割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织带单须边效果切割方法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单层须边织带侧面效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层须边织带侧面效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双层须边织带另一种切割侧面效果示意图。

图中:1、织机;2、出带压棍;3、切割装置;31、支撑座;32、切刀;33、带轮;34、皮带;35、切刀带动轴;4、机器手轮;5、织带总成;51、织带本体;52、须边;53、辅助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切带装置3是装在织机上的,位于织机的编织机构(图中未示出)和出带机构之间。所述切带装置3包括两支撑座31、切刀带动轴35和若干切刀32,所述两支撑座31固定在编织机构(图中未示出)和出带机构之间。所述切刀带动轴的两端穿过所述支撑座31并与出带压辊2 平行,且切刀带动轴35与织机的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若干切刀32通过装夹环可拆卸地安装到切刀带动轴35上,装夹环的类型有许多,具体能实现切刀32在切刀带动轴35上可以自由调节位置,装夹环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优选的,所述切刀32为圆形切刀,所述切刀带动轴35的一端固接有一带轮33,所述带轮33通过皮带34与织机1的驱动机构连接。织机的驱动机构,具体为位于织机一侧的机器手轮4,该机器手轮4切一皮带槽,机器手轮4和带轮33通过皮带34传动连接。这样,织机的马达带动机器手轮转动,进而通过皮带带动切到转动,对织带进行切割。这样可以实现出带与切割同步进行。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须边织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须边织带,包括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的织带本体51,所述织带本体的纬纱沿织带本体的一侧或两侧延伸形成须边52。所述须边织带的生产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具体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割方法示意图。

a、形成须边织带总成:在织机上一体编织出须边织带总成,所述须边织带总成包括若干分织带,所述各分织带之间仅通过纬纱并排连接;

b、对编织好的织带总成切割:沿各分织带的连接中心使用上述切带装置对纬纱进行切割;

c、出机、分离:收集并分离切割好的分织带,即须边织带。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且切带装置可以应用于一边具有须边或者双边具有须边效果的织带的切割,对于双边都有须边的织带而言,织带总成5包括若干分织带,分织带中包括位于中间的织带本体51和位于织带本体51两侧的辅助带53构成,所述辅助带53为织带总成两侧最边缘处的分织带,而织带本体51的数量可以根据机器情况等需要设置。如图3所示,图示展示的就是织带本体51具有两条的情况,两条织带本体51中间通过纬纱并排连接,而辅助带53则分别连接在两条织带本体51的一侧。切割的时候对准织带的露纬区52进行切割。单边具有须边效果的织带原理与上类似,即织带本体51只需一侧具有辅助带53即可,如图 4所示。

具体的,所述辅助带53的宽度为分织带宽度的1/3-1/2。辅助带53身用料不能太少,纱线过于少会导致切带切割的时候移位或者切割不对称。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切带装置也可用于须边织带为单层织带,或者双层织带的切割。织带本体51主带身的织物一般没有太多的限制,可以是单层织物也可以是双层织物,如图5和图6所示,图5分别展示了单层织物和双层织物的侧面效果图,图6中双层织物中间加了一层连位,图7中展示须边织带为双层织物,但是只有一层须边的侧面效果图。由此而见带身的变化是多样的。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切带装置也可用于须边织带为弹性织带或无弹性织带的切割。实现无弹性的窄条织带切割起来相对容易,而我们最大的卖点是窄条织带还带有弹性,适用于身体不同的部位或者多个行业领域。

另外,所述须边织带的须边采用金属纱线或者花式线。这样能确保织物落带或者经染整处理须边不会被压倒或者解决压折恢复不了的问题。所述织带本体侧边边缘处采用纱罗织法,且该位置的经纱为低熔点纱与粗根相绞合。织带须边通过特殊织法处理能保证织带临近露纬部分的纱线不会散出来,使得的须边更加美观耐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须边织带织机用切带装置,切带装置设置在编织机构和出带机构之间,能保证切带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另外,该切带装置对织带种类没有限制,不止可以切割单层织带,也可以对双层织带进行切割。不管是无弹性织带或者弹性织带都能使用本切带装置进行切割。本实用新型切带装置,在出带之前进行切割,保证切带过程的准确性、同步性和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