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轮拆装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1387发布日期:2019-11-06 00:2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飞轮拆装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飞轮拆装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汽车给人们的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在汽车的零件中,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驶提供了动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发动机,发动机至少包括飞轮壳、设置在所述飞轮壳上的曲轴轮及安装孔,飞轮安装在飞轮壳上,且曲轴轮与所述飞轮啮合,安装孔内固设有打气泵。在拆装发动机时,需要对飞轮上的固定螺栓进行拆装,为保证固定螺栓的顺利拆装,需要对飞轮进行位置固定,防止其进行转动。通过使用撬棍将飞轮卡紧在飞轮壳,以限制飞轮的转动,从而对飞轮上的固定螺栓进行拆装。在拧紧或拧松螺栓飞轮上的螺栓时,由于力矩较大,极易导致撬棍滑脱,使整个操作过程存在较大的危险性,且容易损坏发动机的零部件。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飞轮拆装辅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当中,对飞轮上的固定螺栓拆装时,固定飞轮时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轮拆装辅助装置,用于在拆装飞轮上的固定螺栓件时,限制所述飞轮的转动,所述飞轮固定在飞轮壳上,所述飞轮壳至少包括曲轴轮及安装孔,所述曲轴轮与所述飞轮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拆装辅助装置包括安装板以及固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齿轮,所述安装板上均匀设有若干减重孔以及定位孔,所述减重孔呈环形布置,当在拆装飞轮上的固定螺栓件时,所述安装板固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齿轮与所述曲轴轮齿接,以限制所述飞轮的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需要对飞轮进行拆装时,将安装孔内设有的打气泵拆卸,并将飞轮拆装辅助装置的安装板安装在安装孔内,此时齿轮与曲轴轮啮合。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飞轮拆装辅助装置将与之啮合的曲轴轮进行固定,曲轴轮进一步将与之啮合的飞轮固定,以避免在拧飞轮上固定螺栓件时,飞轮进行转动。通过将飞轮拆装辅助装置固定至飞轮壳上,从而避免了飞轮在拆装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此外,通过均匀设置的减重孔,在减轻飞轮定位辅助装置重量的同时不改变其重心的位置,便于安装。而且通过设有的定位孔,便于安装板与飞轮壳进行定位安装。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飞轮壳上设有凹槽,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齿轮的一侧设有若干卡接块,所述飞轮壳上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卡接块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块上设有凹陷,所述卡槽内设有弹片,当卡接块安装至卡槽内时,所述弹片与所述凹陷卡接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齿轮的一侧设有第一磁吸部,所述飞轮壳上设有第二磁吸部,当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时,所述第一磁吸部与所述第二磁吸部相互吸引。进一步地,所述飞轮壳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磁吸部及所述第二磁吸部。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齿轮的一侧设有手柄,所述手柄便于抓取所述飞轮拆装辅助装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飞轮拆装辅助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飞轮拆装辅助装置与飞轮壳的配合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飞轮拆装辅助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飞轮拆装辅助装置与飞轮壳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出的飞轮拆装辅助装置中的卡接块与卡槽的配合示意图。安装板10齿轮11定位孔12手柄13减重孔14卡接块15凹陷151第一磁吸部16飞轮壳20卡槽21弹片211第二磁吸部22飞轮30曲轴轮4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个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在拧紧或拧松螺栓飞轮上的螺栓时,由于力矩较大,极易导致撬棍滑脱,使整个操作过程存在较大的危险性,且容易损坏发动机的零部件。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飞轮拆装辅助装置,通过固定住曲轴轮进而固定住与曲轴啮合的飞轮,从而避免了拆卸安装发动机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参阅图1至图2,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飞轮拆装辅助装置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飞轮拆装辅助装置与曲轴轮及飞轮的配合示意图。飞轮拆装辅助装置包括安装板10以及齿轮11。飞轮拆装辅助装置用于在拆装飞轮30上的固定螺栓件时,限制飞轮30的转动,飞轮30固定在飞轮壳20上,飞轮壳20至少包括曲轴轮40及安装孔(未图示),曲轴轮40与飞轮30啮合,齿轮11设置在安装板10上,安装板10均匀设有6个减重孔14,减重孔14呈环形布置,当在拆装飞轮30上的固定螺栓件时,安装板10固设于安装孔内,且齿轮11与曲轴轮40齿接,以限制飞轮30的转动。可以理解的,当需要对飞轮30进行拆卸及安装时,将安装孔内设有的打气泵拆卸,并将飞轮拆装辅助装置的安装板10安装在安装孔内,此时齿轮11与曲轴轮40啮合。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飞轮拆装辅助装置将与之啮合的曲轴轮40进行固定,曲轴轮40进一步将与之啮合的飞轮30固定,以避免在拧飞轮30上螺栓时,飞轮30进行转动。通过将飞轮拆装辅助装置固定至飞轮壳20上,避免了飞轮在拆装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此外,通过均匀设置的减重孔14,在减轻飞轮定位辅助装置重量的同时不改变其重心的位置,便于其安装。在其它本实施例中,减重孔的数量可为6以外的任意数。为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安装板10上设有定位孔12,安装板10通过定位孔12与飞轮壳20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双头螺栓将安装板10固定至飞轮壳20上。将飞轮拆装辅助装置安装至飞轮壳20上时,先将双头螺栓固定至飞轮壳20上的螺孔内,再将定位孔12插入至双头螺栓的另一端,并用螺帽将安装板10固定,从而完成安装过程。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的数量为3,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为2、4及4以上。进一步地,安装板10的横截面为多边形,飞轮壳20上设有凹槽,安装板10安装在凹槽内。具体地,凹槽的形状与安装板10的横截面形状相适应,以使安装板10能安放在凹槽内。通过将安装板10的横截面设置为多边形,以限制安装板10在凹槽内进行转动。进一步地,安装板10远离齿轮11的一侧设有手柄13,手柄13便于抓取定位飞轮拆装辅助装置。在安装过程中,为便于操作员拿取飞轮拆装辅助装置,在安装板10上设置手柄13。请参阅图3与图4,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飞轮拆装辅助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飞轮拆装辅助装置中与飞轮壳20的配合示意图。其具体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的内容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安装板10朝向齿轮11的一侧设有若干卡接块15,飞轮壳20上设有若干卡槽21,卡接块15与卡槽21卡接配合。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飞轮拆装辅助装置中的卡接块15与卡槽21配合示意图。卡接块15上设有凹陷151,卡槽21内设有弹片22,当卡接块15安装至卡槽21内时,弹片22与凹陷151卡接配合。具体地,弹片22的形状为弧形,且凹陷151的形状与弹片22相匹配.为便于飞轮拆装辅助装置安装至飞轮壳20上,将飞轮拆装辅助装置与飞轮壳20的连接方式该为卡接。因此,安装时,仅需将卡接块15与卡槽21对准,便可将安装板10安装至飞轮壳20上,安装过程简单便捷。为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安装板10朝向齿轮11的一侧设有第一磁吸部16,飞轮壳20上设有第二磁吸部22,当安装板10安装在安装孔内时,第一磁吸部16与第二磁吸部22相互吸引。具体地,第一磁吸部16和第二磁吸部22均为铁磁性材料,且相互吸引。通过第一磁吸部16和第二磁吸部22相互吸引,增强安装板10与飞轮壳20之间的连接,从而便于飞轮的拆卸。请参阅图5,所示为此外,为使安装板10与飞轮壳20贴合紧密,在飞轮壳20上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纳第一磁吸部16及第二磁吸部22。因此,当飞轮拆装辅助装置安装在飞轮壳20上时,第一磁吸部16与第二磁吸部22均位于容纳槽内且安装板10与飞轮壳20贴合紧密,以增加安装板10与飞轮壳2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加固安装板10与飞轮壳20的连接关系。在其它实施例,若飞轮壳20为铁磁性材料,仅需在安装板10上设有一磁吸部,磁吸部与飞轮壳20相互吸引。因此,可将容纳槽设置在安装板10上,磁吸部设置在容纳槽内。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