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管下料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3548发布日期:2020-03-20 05:5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管下料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料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管下料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管材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使用的范围较广,主要用于运输生活用水、生活污水等众多领域,在塑料管材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塑料管材进行传送和下料,然而现有传统的的塑料管道下料工序,还是通过塑料管道自身的重力落到运输机构然后人工进行搬运下料,这种下料方式容易导致塑料管道接触运输机构时冲击较大,导致塑料管材容易损坏,严重的影响塑料管材的质量,降低了塑料管材的合格率,而且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管下料减震装置,通过弹簧的缓冲作用,以及结构的优化设计,实现减小塑料管从出料口掉落时产生猛烈撞击的声音,同时避免塑料管碰撞造成的磨损现象,此外,升降气缸和滑槽、滑板结构的设置,可实现自动下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管下料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阶梯式减震板、伸缩套杆、减速条以及升降气缸,所述支架的顶板表面倾斜设置,所述阶梯式减震板设置于支架顶板表面较高的一端,所述伸缩套杆固定连接于支架上,且伸缩套杆的顶部位于阶梯式减震板底面的盲孔内,所述阶梯式减震板底面和支架之间的伸缩套杆外围套设有弹簧,所述升降气缸固定连接于支架上,所述支架顶板表面较低一端设有位于滑槽内的挡板,所述挡板与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条设于阶梯式减震板与挡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阶梯式减震板上设有连续形阶梯结构,且连续形阶梯结构的过渡处均设有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盲孔对应设于阶梯式减震板的连续形阶梯结构底面,且孔径与伸缩套杆的直径大小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竖直方向的长度大于挡板竖直方向的。

进一步地,所减速条的数量为多个,均等距排列于支架上,且与所述支架长度方向呈垂直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塑料管下料减震装置,通过弹簧减震装置和结构优化的设计,以及升降气缸、滑槽、滑板的配合使用,可实现极大减小出料时塑料管掉落撞击的声音,且可避免塑料管在掉落时与支架产生刚性冲撞,降低人力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管下料减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支架;2、阶梯式减震板;3、伸缩套杆;4、弹簧;5、滑槽;6、挡板;7、升降气缸;8、盲孔;9、圆角;10、减速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和图2,一种塑料管下料减震装置,包括支架1、阶梯式减震板2、伸缩套杆3、减速条10以及升降气缸7,所述支架1的顶板表面倾斜设置,所述阶梯式减震板2设置于支架1顶板表面较高的一端,所述伸缩套杆3固定连接于支架1上,且伸缩套杆3的顶部位于阶梯式减震板2底面的盲孔8内,所述阶梯式减震板2底面和支架1之间的伸缩套杆3外围套设有弹簧4,所述升降气缸7固定连接于支架1上,所述支架1顶板表面较低一端设有位于滑槽5内的挡板6,所述挡板6与升降气缸7的活塞杆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条10设于阶梯式减震板2与挡板6之间。

所述阶梯式减震板2上设有连续形阶梯结构,且连续形阶梯结构的过渡处均设有圆角9,所述圆角9可防止塑料管掉落时产生磨损现象。

所述盲孔8对应设于阶梯式减震板2的连续形阶梯结构底面,且孔径与伸缩套杆3的直径大小相适应,刚好形成型面相配合的作用,所述盲孔8可以避免塑料管管掉落受到冲撞时穿过阶梯式减震板2,以致伸缩套杆3凸起,这样不但会阻挡塑料管向前运动,而且还能防止突然的撞击对塑料管表面造成的磨损。

所述滑槽5竖直方向的长度大于挡板6竖直方向的长度,这样能保证塑料管在下料时挡板6能缩进滑槽5内不被挡住而自然进入钻孔工序。

所减速条10的数量为多个,均等距排列于支架1上,且与所述支架1长度方向呈垂直关系,所述减速条10用于对从阶梯式减震板2落下来的塑料管起到减速作用,有利于减缓冲击力,使塑料管撞击滑板6时的力度变小,增加滑板6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塑料管制成从出料口出来时,刚好掉落在支架1上的阶梯式减震板2,在受到向下的重大冲撞情况下,阶梯式减震板2向下运动,同时伸缩套杆3和弹簧4往回缩,待塑料管通过阶梯式减震板2后,通过弹簧4的张力将阶梯式减震板2恢复到塑料管掉落之前的高度,当支架1上的塑料管放置满的时候,升降气缸7开始运作,驱动滑板6向下运动,塑料管失去阻力从而自动进入钻孔工序,支架1便可以再次放置塑料管。

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