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装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8721发布日期:2020-02-11 10:21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可拆装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装机器人。



背景技术:

教育机器人由于其玩中学的特点,可以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若在众多中小学学校得以推广,教育机器人将走入学校,并与电脑普及校园一样,将成为大热的趋势,机器人教育也将成为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新课程。

一般来说,现有的机器人多以套装的成品出现,以玩乐为主,缺乏合理、简单可行的教育理念。且结构上通常较为复杂,用户难以把握机器人的机械开发设计,从而难以激发用户对机器人的开发热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拆装便捷的可拆装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装机器人,包括:机身和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机身的多个组装模块;多个所述组装模块包括主控模块、驱动模块以及电池模块,所述驱动模块以及所述电池模块均通过连接线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所述机身设有用于装设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容置腔以及用于装设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与所述第一容置腔重叠设置。

可选地,所述机身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部和后部,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均设于所述后部;

所述第一容置腔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上方,以使所述主控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装设在所述机身时,所述电池模块位于所述主控模块的下方;

所述主控模块在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电池模块在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安装方向大致垂直。

可选地,所述可拆装机器人还包括与所述机身翻转连接的盖体,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机身翻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开口处于开放状态,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机身翻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开口处于关闭状态。

可选地,所述机身还包括设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之间的中部,所述中部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扩展模块;

多个所述组装模块包括所述扩展模块,所述扩展模块包括云台、夹持装置、射击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机身还包括设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之间的中部,所述中部与所述后部之间设有通槽,以引导由所述前部、所述中部和/或所述后部伸出的连接线至所述主控模块;

所述中部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内布设有至少部分所述连接线。

可选地,所述内腔的底部设有底部开口,且所述底部开口处设有可拆卸连接的盖板,所述盖板形成为所述中部的底盖;

所述内腔的顶部设有顶部开口,所述顶部开口用于引导所述可拆装机器人的扩展模块的连接线由所述内腔至所述主控模块。

可选地,所述机身还包括设于所述前部与所述后部之间的中部,所述中部与所述前部可拆卸地转动连接;

所述中部远离所述后部的一端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中部设有转轴,所述前部枢接于所述转轴,且所述前部部分位于所述收纳槽内。

可选地,所述收纳槽中沿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的相对两侧设有侧部开口,所述前部的相对两端分别由所述侧部开口延伸至所述收纳槽的外部,所述侧部开口与所述前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限定所述前部相对于所述中部的转动自由度。

可选地,所述机身的底部设有可拆卸式的底板,所述底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下方,且设有用于与外部电源相配合的充电接口。

可选地,所述机身的侧部设有用于装设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三容置腔,所述驱动模块部分装设于所述第三容置腔内;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的驱动组件以及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机身移动;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至少部分装设于所述第三容置腔。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电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装设于所述第三容置腔,所述驱动电机装设于所述电机安装座,所述移动件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设有第一安装接口,所述移动件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接口;所述第一安装接口用于兼容至少两种类型的移动件;

所述电机安装座设有第二安装接口,所述驱动电机装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接口;所述第二安装接口用于兼容至少两种类型的电机。

可选地,所述驱动电机的类型包括有刷电机和无刷电机;

在所述驱动电机为所述有刷电机时,所述有刷电机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一减速电机电调,所述减速电机电调设于所述机身,且与多个所述有刷电机分别连接。

可选地,多个所述组装模块还包括装甲模块,所述装甲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且用于形成所述机身的至少部分外壳;

所述装甲模块包括装甲盖和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设于所述装甲盖的内侧,并用于检测所述装甲板受到的外部撞击,所述装甲盖用于形成所述机身的至少部分外壳。

可选地,所述装甲模块包括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机身的前部的第一装甲模块,所述第一装甲模块包括第一装甲盖和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设于所述第一装甲盖的内侧,所述第一装甲盖用于形成所述机身的前部外壳;

所述装甲模块包括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机身的后部的第二装甲模块,所述第二装甲模块包括第二装甲盖和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设于所述第二装甲盖的内侧,所述第二装甲盖用于形成所述机身的后部外壳,所述第二装甲盖的一端与所述机身翻转连接,在所述第二装甲盖相对于所述机身翻转至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开口处于开放状态,在所述第二装甲盖相对于所述机身翻转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开口处于关闭状态;

所述装甲模块包括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机身的两侧的第三装甲模块,所述第三装甲模块包括第三装甲盖和第三检测模块,所述第三检测模块设于所述第三装甲盖的内侧,所述第三装甲盖用于形成所述机身的侧部外壳。

可选地,所述机身包括中框和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中框的中框盖,所述第二容置腔形成于所述中框,所述第一容置腔形成于所述中框盖;

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之间夹设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用于将所述电池模块弹出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弹出机构。

可选地,所述弹出机构包括触发件和与所述触发件传动连接的弹性组件,所述触发件设于所述机身的外壁,所述弹性组件用于在所述触发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电池模块弹出所述第二容置腔。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为模块化设计,通过将组装模块可拆卸地连接在机身,拆装便捷,可以拼装成整体的机器人,也可以拆装成散件便于携带,且各个模块的功能清晰,位置布局合理,有利于帮助学习并快速了解机器人的构造。同时,通过叠置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可以将主控模块和电池模块在一个空间方向上收纳在机身内部,合理利用了机身自身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可拆装机器人的结构的合理布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除去装甲模块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除去装甲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的机身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的机身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拆装便捷的可拆装机器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可拆装机器人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装机器人100,例如地面机器人(机器人赛车)、空中机器人或水上机器人等,用于机器人的教育开发,通过模块化的可拆装设计以及自编程设计,加强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地面机器人进行举例说明,例如可遥控车辆。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100也可以用于与其它机器人进行比赛等。

可拆装机器人100包括:机身10和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机身10的多个组装模块。多个所述组装模块包括主控模块20、驱动模块30以及电池模块40,所述驱动模块30以及所述电池模块40均通过连接线与所述主控模块20连接。电池模块40用于对主控模块20以及其它相应的组装模块供电,主控模块20用于控制驱动模块30以及其它相应的组装模块执行相应的操作,驱动模块30用于驱动机身1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主控模块20可以包括微处理器,例如单片机,通过主控模块20,可以进行自编程,即对可拆装机器人100进行不同控制实现的编程设计。

其中,机身10以及多个组装模块均可以为模块化设计,不同的组装模块可拆卸地连接在机身10上,实现模块化的拆装效果。各组装模块之间可以相互独立,有利于实现机器人的拆装便携,且每个组装模块分别具有其特点功能,则不仅可以拼装成整体的机器人,并且可以替换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实现机器人的功能替换或加持。

其中,所述机身10设有用于装设所述主控模块20的第一容置腔11以及用于装设所述电池模块40的第二容置腔12,所述第二容置腔12与所述第一容置腔11重叠设置。可以理解的,第二容置腔12与第一容置腔11重叠设置,既可以是指第二容置腔12与第一容置腔11沿机身10的高度方向重叠设置,也可以是指沿机身10的长度方向重叠设置。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拆装机器人100为模块化设计,通过将组装模块可拆卸地连接在机身10,拆装便捷,可以拼装成整体的机器人,也可以拆装成散件便于携带,增加可玩性和教育性,且各个模块的功能清晰,位置布局合理,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工程机械,模块化编程能力的学习兴趣,增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同时,在结构上通过叠置第一容置腔11和第二容置腔12,可以将主控模块20和电池模块40在一个空间方向上收纳在机身10内部,合理利用了机身10自身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减小机器人的整体结构以及结构的合理布局,节约成本。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身1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部101和后部102,所述第一容置腔1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12均设于所述机身10的后部102。以机器人的前进方向作为参照基准,前部101指的是沿前进方向位于机身10前端的部分,后部102指的是沿前进方向位于机身10后端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腔11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2的上方,即相当于第二容置腔12与第一容置腔11沿机身10的高度方向重叠设置,以使所述主控模块20和所述电池模块40装设在所述机身10时,所述电池模块40位于所述主控模块20的下方。这样可以减小主控模块20和电池模块40占用机身10的横向空间(即长度方向的空间),以缩短可拆装机器人100的宽度尺寸,进而美化可拆装机器人100的外观,以及利于可拆装机器人100的重心位置与驱动模块30之间的相对位置设计而优化驱动模块30的驱动性能。当然,在其他例子中,第一容置腔11和第二容置腔12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参见图6和图7所示,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身10的中部103包括对接的中座体和中上盖,机身10的后部102包括对接的后座体和后上盖,中座体和后座体形成为一体成型的中框106,中上盖和后上盖形成为一体成型的中框盖107,也即机身10包括中框106和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中框106上方的中框盖107,所述第二容置腔12形成于所述中框106,所述第一容置腔11形成于所述中框盖107,前部101可以与中框106、中框盖107连接。其中,中框106可以采用塑料材质,中框盖107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减轻机器人的整体重量。此外,中框盖107也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更换使用。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控模块20在所述第一容置腔11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电池模块40在所述第二容置腔12的安装方向大致垂直。将主控模块20和电池模块40从两个不同方向安装到机身10,可以实现对主控模块20和电池模块40单独进行拆装,而不会相互造成干扰。可选地,所述主控模块20的顶面可以设置用于与各个组装模块连接的多个接口21,多个所述接口21线性分布。每组装模块通过连接线一一对应地与一个接口21相连,所述主控模块20在第一容置腔11的安装方向可以自上而下安装,便于将各个组装模块通过连接线连接到主控模块20。每个组装模块都可以随时拆卸,也不会影响到连接线的走线排布。此外,电池模块40在第二容置腔12的安装方向可以自机身10的后部102朝前部101的方向设置,以避开第一容置腔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模块20在所述第一容置腔11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电池模块40在所述第二容置腔12的安装方向垂直。具体地,第一容置腔11和第二容置腔12都具有开口,第一容置腔11的开口开设于机身10的顶部,使得主控模块20能够沿机身10的高度方向自第一容置腔11的开口安装到第一容置腔11。第二容置腔12的开口开设于机身10的后端部,使得电池模块40能够沿机身10的长度方向自第二容置腔12的开口安装到第二容置腔12。当然,在其他例子中,第一容置腔11和第二容置腔12的开口方向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置腔1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12之间夹设形成有容置空间15,所述容置空间15内设有用于将所述电池模块40弹出所述第二容置腔12的弹出机构。具体地,所述弹出机构包括触发件161和与所述触发件161传动连接的弹性组件162,所述触发件161设于所述机身10的外壁,可以设在中框106的后侧壁。所述弹性组件162用于在所述触发件161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电池模块40弹出所述第二容置腔12。具体地,但用户按压触发件161,触发件161能够驱动弹性组件162沿远离前部101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电池模块40沿远离前部101的方向移动,以实现将电池模块40弹出第二容置腔12。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拆装机器人100还包括与所述机身10翻转连接的盖体13,在所述盖体13相对于所述机身10翻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容置腔11的开口处于开放状态。在所述盖体13相对于所述机身10翻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容置腔11的开口处于关闭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3与机身10的后部102翻转连接,盖体13可以将主控模块20遮盖并隐藏在机身10内,外观上不会露出主控模块20,既起到整体美观的效果,又可以对主控模块2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选地,盖体13的翻转轴向可以沿机身10的宽度方向设置,类似于汽车后备箱的翻转方式,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从结构和技术上都容易实现。

进一步地,第一容置腔11的开口开设于机身10的顶部,盖体13的一侧端部与机身10的后部102的顶部翻转连接,盖体13相对于机身10翻转至第二位置时,盖体13的另一侧端部将第一容置腔11的开口完全封盖,进而将主控模块20遮盖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置腔11的开口开设于中框盖107的顶部。上述盖体13的一侧端部与机身10的中框盖107的顶部翻转连接,盖体13相对于机身10的中框盖107翻转至第二位置时,盖体13的另一侧端部将第一容置腔11的开口完全封盖,进而将主控模块20遮盖住。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组装模块都可以通过连接线与主控模块20连接。所述机身10还包括设于所述前部101和所述后部102之间的中部103,所述中部103设有内腔104,所述内腔104内布设有部分组装模块的连接线。位于机身10前部101和中部103的组装模块的连接线可以穿过内腔104与主控模块20连接,位于机身10后部102的组装模块则可以直接连接至主控模块20。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103与所述后部102之间设有通槽,以引导由所述前部101、所述中部103和/或所述后部102伸出的连接线至所述主控模块20,以实现主控模块20与各个组装模块保持连接。也即,通槽用于连通内腔104与第一容置腔11,在中部103与后部102为一体化设计时,第一容置腔11与内腔104相邻,且两者之间设有隔板,通槽即设于该隔板上,该隔板可以为第一容置腔11的侧壁或为内腔104的侧壁。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部103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扩展模块,扩展模块可以增加机器人相应的功能。合理利用机身的中部103的空间,搭配扩展模块使用,可以增加机器人的可玩性、竞技性以及教育性。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组装模块包括所述扩展模块,所述扩展模块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云台、夹持装置(例如机械抓手等)、射击装置(例如水弹枪等)中的至少一种。例如,扩展模块是云台时,可以在云台上搭载任意负载,使机器人具有云台(如增稳以及角度调整功能)以及负载(如相机的摄像功能)的相应功能。扩展模块采用夹持装置时,可以使机器人具有抓取功能。扩展模块采用射击装置时,可以使机器人具有射击功能。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腔104的顶部设有顶部开口105,所述顶部开口105用于引导所述可拆装机器人100的扩展模块的连接线由所述内腔104至所述主控模块20。其中,内腔104的底部设有底部开口,由于内腔104的顶部需要起到承载扩展模块的作用,顶部开口105小于底部开口的尺寸,同时,内腔104的顶部能够隔离内腔104内的连接线与扩展模块,避免了两者之间的干扰,也有利于从内腔104的底部排查连接线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腔104的底部开口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容置腔11的开口方向相反,且该底部开口处设有可拆卸连接的盖板,所述盖板形成为所述中部103的底盖,以与外界隔离并起到保护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内腔104的底部开口可以开设于中框106的底部,盖板可拆卸地连接在底部开口处,形成为中框106的底盖,以与外界隔离并起到保护作用。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部103与所述前部101可拆卸地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机身10的前部101可以包括前桥机构,可以起到调节机器人平衡的作用。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部103远离所述后部102的一端设有收纳槽1031,所述收纳槽1031的中部103设有转轴1032,所述前部101枢接于所述转轴1032,且所述前部101部分位于所述收纳槽1031内。所述转轴1032部分凸出于所述前部101,当前部101安装到转轴1032后,转轴1032凸出于前部101的部分可以设置轴固定盖1033,将轴固定盖1033与所述收纳槽1031固定连接,进而将前部101沿机身10的长度方向相对中部103的位置固定,前部101仍可以通过转轴1032相对中部103转动。

具体的,收纳槽1031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端板1034与下端板1035,前部101包括收容槽,收纳槽1031的上端板1034可以至少部分收容在收容槽内,且收容槽的底部设有转轴孔,转轴1032可以穿过转轴孔,以与前部101转动连接。其中,收纳槽1031的上端板1034与收容槽的顶部、底部之间可以具有间隙,且内腔104靠近前部101的一端设有对应的开口,以方便位于机身10前部101的组装模块的连接线从该间隙进入内腔104内。在本实施例中,收纳槽1031由中框106和中框盖107配合形成,设于中框106靠近前部101的端部,中框106位于上端板1034与下端板1035之间的前壁设有用于固定转轴1032的轴固定件1036。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纳槽1031中沿所述转轴1032的径向方向的相对两侧设有侧部开口,侧部开口可以由上述说明的上端板1034与下端板1035配合形成,所述前部101的相对两端(即收容槽中与侧部开口的开口方向相对应的两端)分别由所述侧部开口延伸至所述收纳槽1031的外部,所述侧部开口与所述前部101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限定所述前部101相对于所述中部103的转动自由度,也即,收纳槽1031的上端板1034与收容槽的顶部、底部之间可以具有间隙,收容槽的底部与收纳槽1031的上端板1034、下端板1035之间可以具有间隙。在本实施例中,侧部开口与前部101之间的间隙可以允许前部101相对中部103转动的角度在±15°范围内,前部101相对中部103转动时,可以在该间隙的角度范围内转动,保证机器人通过颠簸路面时,可以保证机身的平衡。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身10的底部设有可拆卸式的底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2的下方,且所述底板设有用于与外部电源相配合的充电接口。当电池模块40电量不足时,可以通过该充电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进而对电池模块40充电。底板可以作为充电桩模块使用,也可以替换为普通装饰件。需要说明的是,电池模块40既可以通过充电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实现充电,也可以将电池模块40从机身10的第二容置腔12内取出单独进行充电。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身10的侧部设有用于装设所述驱动模块30的第三容置腔14,所述驱动模块30部分装设于所述第三容置腔14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容置腔14设于机身10的中部103。可以理解,机身10的侧部可以为机身10四周的区域,具体可以包括前部101的前侧以及左右侧、中部103的左右侧、后部102的后侧以及左右侧。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模块30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20连接的驱动组件以及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移动件31,所述移动件31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机身10移动。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至少部分装设于所述第三容置腔1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电机安装座33,所述电机安装座33装设于所述第三容置腔14,所述驱动电机装设于所述电机安装座33,所述移动件31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其中,驱动电机可以为有刷电机34,或无刷电机32。具体的,在驱动电机为有刷电机34时,驱动组件还可以包括独立设置的减速电机电调35,所述减速电机电调35可以设于机身,例如装设在内腔104中,可选的,减速电机电调35的数量为一个,且一个减速电机电调35可以与多个有刷电机34连接,从而实现一个减速电机电调35对多个有刷电机34的控制,并由减速电机电调35与主控模块20连接,而实现各个有刷电机34与主控模块20的连接,有利于减少主控模块20的接口数量,减少了连接线的数量,避免了不同连接线之间的缠绕与杂乱布局。在驱动电机为无刷电机32时,可选的,可以不设置上述减速电机电调35在内腔104中,而可以在各个无刷电机32中集成设计各自的电调,并分别由各个无刷电机32引出连接线与主控模块20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32设有第一安装接口,所述移动件31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接口,所述第一安装接口用于兼容至少两种类型的移动件31,可以替换不同的功能模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31的类型包括麦克纳姆轮、橡胶轮以及履带轮。所述电机安装座33设有第二安装接口,所述驱动电机32装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接口,所述第二安装接口用于兼容至少两种类型的电机,可以替换不同的功能模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32的类型包括有刷电机和无刷电机。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模块30的数量为四个,对称布置于所述机身10的两侧。所述机身10的前部101与其中两个所述驱动模块30中的所述移动件31保持传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机身10的前部101包括前桥机构,可以根据两个驱动模块30的传动件的位置情况调节机身10的平衡,保证机器人通过颠簸路面时,可以四轮着地。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组装模块还包括装甲模块,所述装甲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20连接,且用于形成所述机身10的至少部分外壳。进一步地,所述装甲模块包括装甲盖和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设于所述装甲盖的内侧,并用于检测所述装甲板受到的外部撞击,所述装甲盖用于形成所述机身10的至少部分外壳。检测模块可以通过连接线与主控模块20电性连接,当检测模块检测到装甲模块受到外界撞击,可以向主控模块20发送信号,以提醒用户对应位置的装甲模块受到撞击,能够及时对装甲模块进行更换,以免机身10受到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装甲模块包括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机身10的前部101的所述第一装甲模块、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机身10的后部102的所述第二装甲模块以及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机身10的两侧的第三装甲模块,全方向实现对机身10的保护。具体的,第三装甲模块安装于机身10的中部103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装甲模块包括第一装甲盖51和第一检测模块52,所述第一检测模块52设于所述第一装甲盖51的内侧,所述第一装甲盖51用于形成所述机身10的前部101外壳。所述第二装甲模块包括第二装甲盖53和第二检测模块54,所述第二检测模块54设于所述第二装甲盖53的内侧,所述第二装甲盖53用于形成所述机身10的后部102外壳。所述第三装甲模块包括第三装甲盖55和第三检测模块56,所述第三检测模块56设于所述第三装甲盖55的内侧,所述第三装甲盖55用于形成所述机身10的侧部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甲盖51的前部101设有可拆卸式的缓冲结构57,当机身10受到外部撞击时可以进一步对机身10起到保护作用。可选地,所述缓冲结构57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可拆卸式的车灯结构58,提高机器人的可玩性和功能性。可选地,缓冲结构57可以设置在第一装甲盖51相对与机器人的前进方向上的前部,机器人行进过程中,可以对机器人的机身10起到保护作用。可选地,至少缓冲结构57可以为由弹性材料制备。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装甲盖53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2的开口一侧并遮盖所述第二容置腔12。所述第二装甲盖53的一端与所述机身10翻转连接,在所述第二装甲盖53相对于所述机身10翻转至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容置腔12的开口处于开放状态,在所述第二装甲盖53相对于所述机身10翻转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容置腔12的开口处于关闭状态。第二装甲盖53可以将电池模块40遮盖并隐藏在机身10内,从外观上不会露出电池模块40,既起到整体美观的效果,又可以对电池模块4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选地,第二装甲盖53的翻转轴向可以沿机身10的宽度方向设置,类似于汽车后备箱的翻转方式,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从结构和技术上都容易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置腔12的开口开设于机身10的后端部,第二装甲盖53的一侧端部与机身10的后端部翻转连接,第二装甲盖53相对于机身10翻转至第四位置时,第二装甲盖53的另一侧端部将第二容置腔12的开口完全封盖,进而将电池模块40遮盖住。如此,第二装甲盖53既可以作为机器人的部分外壳,还可以作为遮盖第二容置腔12的盖体,以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美化机器人的外观。由此可知,第二容置腔12的位置以及开口方向可以结合装甲模块,达到机器人结构上的优化以及合理布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置腔12的开口开设于中框盖107的后侧壁。上述第二装甲盖53的一侧端部与机身10的中框盖107翻转连接,第二装甲盖53相对于机身10的中框盖107翻转至第四位置时,第二装甲盖53的另一侧端部将第二容置腔12的开口完全封盖,进而将电池模块40遮盖住。

本实用新型的可拆装机器人100,作为赛车机器人在比赛中使用时,驱动模块30可以驱动机身10移动,电池模块40可以对主控模块20以及机器人的其他用电部件提供电能,装甲模块可以对机身10起到保护作用,扩展模块可以根据实际功能需要额外设置,主控模块20可以与不同的组装模块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以实现用户指令,主控模块20还可以与一控制终端进行信息交互,以通过该控制终端进行用户指令的传输以及各组装模块的信息采集、操作结果的反馈。不同的组装模块可拆卸地连接在机身10上,实现模块化的拆装效果。各组装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有利于实现机器人的拆装便携,且每个组装模块具有其特点功能,则不仅可以拼装成整体的机器人,并且可以替换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实现机器人的功能替换或加持。

其中,机身10的前部101以及后部102的两侧安装有驱动模块30,机身10的前部101安装有第一装甲模块,机身10的后部102安装有第二装甲模块,机身10的中部103安装有第三装甲模块,机身10的前部101与中部103转动连接,中部103设有扩展模块,后部102则设有电池模块40以及主控模块20,以满足各个组装模块的位置分配的合理性。

进一步的,在结构上通过叠置第一容置腔11和第二容置腔12,可以将主控模块20和电池模块40在一个空间方向上收纳在机身10内部,合理利用了机身10自身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减小机器人的整体结构以及结构的合理布局,节约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专利文件披露的内容包含受版权保护的材料。该版权为版权所有人所有。版权所有人不反对任何人复制专利与商标局的官方记录和档案中所存在的该专利文件或者该专利披露。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