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折治具及包含该翻折治具的翻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5256发布日期:2020-09-23 01:2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折治具及包含该翻折治具的翻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翻折治具及包含该翻折治具的翻折装置。



背景技术:

翻折治具经常运用于精密加工,操作员按照需求在翻折治具上将工件进行翻折。

目前的翻折治具,多是人手工摆放工件,翻折出来的工件往往因为装夹定位不准而导致废弃,并且手工装夹定位效率较慢,因此发明一种装夹定位准确的翻折治具具有实用性和必要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解决翻折治装夹定位工件准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翻折治具,包括:

本体板,所述本体板用于放置工件;所述本体板上设置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用于挡住工件的前端,所述第二挡块用于挡住工件的后端;

推块,所述推块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本体板的左端,所述推块可向右推动工件,所述本体板的左端作为基准端,所述推块可紧贴该基准端。

有益效果:在一些实际的翻折工件的工作过程中,往往是将工件放置在治具上直接进行翻折,导致工件翻折后对位不准确,影响加工质量;现在利用推块将工件推动到加工位置,使工件翻折后对位准确,减少废品率,同时利用弹性件连接所述推块和本体板,使得推块在推动工件后,可以自动复位,以便下一次翻折工作。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设置有多个吸孔,所述多个吸孔用于吸附工件。所述多个吸孔可使工件在翻折的过程中不会轻易掉落,减少工作失误。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相对的一端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两两相对,形成可以防止工件翻滚的沟槽,同时使工件定位准确。

优选的,所述本体板上还设置有弹性检测针,工件可压下所述弹性检测针。所述弹性件检测针用于检测工件的存在与否。

优选的,还包括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用于推动所述推块向右移,所述推动件是为了模拟人手的推动动作,将所述推块往右推动,继而推块可将工件向右推动以装夹定位。

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台,所述本体板和所述安装台铰接,所述本体板可在安装台上转动,所述本体板用于翻折工件,本体板和安装台铰接是为了实现翻折的动作。

优选的,所述本体板包括装夹板和翻转板,所述装夹板和所述翻转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翻转板和所述安装台铰接,所述装夹板用于装夹定位工件,所述翻转板用于翻折工件。装夹板和翻转板可拆卸是为了便于更换不同的装夹板,不同的装夹板可以装夹不同的工件,装夹板可拆卸能够节约成本,而且足够方便。

优选的,所述翻转板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连接有翻折动力件,所述转轴和所述安装台铰接,所述翻折动力件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翻折动力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齿条和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条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齿轮齿条驱动旋转的方式简单直接,且传递动力大、寿命长、工作平稳、可靠性高还能保证恒定的传动比,能传递任意夹角两轴间的运动。

一种翻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一种翻折治具,还包括压针和第二治具,所述压针用于按压工件的折弯处,所述第二治具设置在安装台上,所述第二治具用于装夹翻折后的工件,所述本体板用于将工件的被翻折段翻折到所述第二治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包含本实施例的一种翻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装夹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折动力装置和翻转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装夹板的横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5所示,一种翻折治具,包括本体板2,本体板2用于放置工件;本体板2上设置有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第一挡块211用于挡住工件的前端,第二挡块212用于挡住工件的后端;推块213,推块213通过弹性件216连接本体板2的左端,推块213可向右推动工件,本体板2的左端作为基准端,推块213可紧贴该基准端。在一些实际的翻折工件的工作过程中,往往是将工件放置在治具上直接进行翻折,导致工件翻折后对位不准确,影响加工质量;现在利用推块213将工件推动到加工位置,使工件翻折后对位准确,减少废品率,同时利用弹性件216连接推块213和本体板2,使得推块213在推动工件后,可以自动复位,以便下一次翻折工作。可以理解的是,本体板2的左端作为基准端,推块213可紧贴该基准端,基准端的选取是相对于推块213而言,当推块213紧贴基准端的时候,表示工件装夹定位完成。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的作用是为了挡住工件的前端和后端,因此挡块可以设置成多个也可以设置成一个;设置成多个挡块时,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可以对称设置,也可以错开设置;设置成一个挡块时,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的长度要适合所要加工的工件长度。

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之间设置有多个吸孔214,多个吸孔214用于吸附工件。多个吸孔可使工件在翻折的过程中不会轻易掉落,减少工作失误。应理解的是,多个吸孔214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其目的是为了吸附工件,因此为了达到吸附工件的目的,在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之间还可以针对工件的材料设置电磁铁或者在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之间设置单一的长条状吸孔。

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相对的一端设置有斜面217,斜面217两两相对,形成可以防止工件翻滚的沟槽,同时使工件定位准确。

本体板2上还设置有弹性检测针215,工件可压下弹性检测针215,弹性件检测针215用于检测工件的存在与否,弹性检测针215下端连接有压簧,当弹性检测针215被压下时,即检测工件存在;当弹性检测针215被松开时,即检测工件不存在。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弹性检测针215是优选的实施例,因为弹性检测针215造价便宜,节约成本,然而为了达到检测工件存在的目的,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比如:在本体板2上设置成像检测装置,利用成像检测装置来检测工件上的特征部位,这种方式也可以检测工件的存在与否;还可以在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之间设置光学传感器,当工件放置在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之间时会遮挡光学传感器接收的光线,光学传感器可以检测工件存在。

还包括推动件3,推动件3设置在安装台1的左端或者设置在本体板2的左端,推动件3设置在安装台上时,推动件3不随本体板2翻转;推动件3设置在本体板2上的方式是:本体板2的左端连接支架,推动件3设置在支架上。推动件3用于推动推块213向右移,推动件3是为了模拟人手的推动动作,将推块213往右推动,继而推块213可将工件向右推动以装夹定位。可以理解的是,推动件3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液压缸。

还包括安装台1,本体板2和安装台1铰接,本体板2可在安装台1上转动,本体板2用于翻折工件,本体板2和安装台1铰接是为了实现翻折的动作。

本体板2包括装夹板21和翻转板22,装夹板21和翻转板22可拆卸连接,翻转板22和安装台1铰接,装夹板21用于装夹定位工件,翻转板22用于翻折工件。装夹板21和翻转板22可拆卸是为了便于更换不同的装夹板21,不同的装夹板21可以装夹不同的工件,装夹板可拆卸能够节约成本,而且足够方便;其中装夹板21和翻转板22之间可以使用螺栓螺母连接,也可以使用卡扣连接,这两种连接方式均可以实现可拆卸的目的。

翻转板22连接有转轴221,转轴221连接有翻折动力件222,转轴221和安装台1铰接,翻折动力件222用于驱动转轴221转动。

翻折动力件222包括齿轮222a和齿条222b,齿轮222a设置在转轴221上,齿条222b和齿轮222a啮合,齿条222b用于驱动转轴221转动,齿轮齿条驱动旋转的方式简单直接,且传递动力大、寿命长、工作平稳、可靠性高还能保证恒定的传动比,能传递任意夹角两轴间的运动。应理解的是,齿条222b虽然可以驱动齿轮222a转动,但是为了达到自动化的目的,与齿条222b连接的还有其他动力输出装置,该动力输出装置可以是气缸或者液压缸。可以理解的是,齿轮齿条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为了实现翻转,还可以利用电机连接转轴221,电机的转动可带动本体板2翻转。

一种翻折装置,包括一种翻折治具,还包括压针224和第二治具8,压针224用于按压工件的折弯处,第二治具8设置在安装台1上,第二治具8用于装夹翻折后的工件,本体板2用于将工件的被翻折段翻折到第二治具8上。压针224连接有滑移动力件,滑移动力件设置在本体板2上或者转轴221上,滑移动力件可以驱使压针224接近或者远离工件,压针224接近工件,可以将工件压住,工件可以绕压针224翻折;压针224的作用在于限定工件的翻折位置。其中滑移动力件可以是气缸、液压缸或者连杆机构。

第二治具8上设置有第二吸孔81,第二吸孔81用于吸附工件的被翻折段,第二治具8还包括设置在本体板2前端的第一压块5,设置在本体板2后端的第二压块4,设置在安装台1上的第三压块6,第一压块5和第二压块4均可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移动,第一压块5向上移动再向后移动到工件被翻折段的上端,然后向下移动以压紧工件被翻折段;第二压块4向上移动再向前移动,然后向下移动以压紧工件的翻折位置;第三压紧块6包括压头62和连接压头62的尾部61,尾部61设置成齿轮状,尾部61交接在本体板2上并和第二齿条7啮合,第二齿条7用于驱动尾部61转动,尾部61转动可以带动压头62压紧或松开工件。第三压紧块6用于压紧工件被翻折段的中部;第一压块5、第二压块4和第三压块6使翻折后的工件定型。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压块5和第二压块4的动力来源在于连接在压块上的气缸或者液压缸;第三压块6虽然是靠第二齿条7驱动尾部61旋转实现压紧或松开的过程,但是为了达到自动化的目的,第二齿条7可以连接气缸或者液压缸等驱动装置。其中被翻折段指工件随本体板翻折的一段,折弯处指工件开始弯折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吸孔214和第二吸孔81的吸力来源于设置在多个吸孔214或第二吸孔81下端的真空泵。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关于工件定位和翻折具有一个联锁过程,该连锁过程是由本体板2,弹性检测针215、推块213、推动件3、多个吸孔214、齿轮222a、齿条222b、压针224、气缸或者液压缸等各个部件之间通过电性连接,并通过设定在控制器中的程序来实现的,具体过程如下:

当工件放置在本体板2上时,设置在本体板2上的弹性检测针215被压下,弹性检测针215检测到工件已经放置,随即将这一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发出指令,使推动件3推动推块213向右移,推块213向右移触碰到工件时将工件向右推动,当推块213的右端面接触到本体板的左端时即表示定位完成,定位完成后,控制器立即向设置在本体板上的多个吸孔214和滑移动力件发出指令,使吸孔214立即吸附工件,滑移动力件驱动压针224压紧工件的折弯处。

完成工件的定位后,控制器发出指令,使连接齿条222b的动力装置开始动作,动力装置驱动齿条222b运动,齿条222b带动齿轮222a旋转,从而带动本体板2翻折,本体板2翻折,带动工件绕压针224翻折,当工件翻折到接近第二治具8的时候,第二治具8上的第二吸孔将工件从本体板2上吸附下来,同时本体板2上的吸孔214放开工件;当工件被吸附到第二治具上时,第一压块5和第三压块6均开始动作压紧工件的翻折段,第二压块4同时动作以压紧工件的翻折位置。

产品、物料等,并非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产品、物料等在权利中的引入,是为了说明结构和/或功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