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支架生产用取放料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9322发布日期:2020-09-11 22:47阅读:85来源:国知局
风扇支架生产用取放料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支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扇支架生产用取放料机械手。



背景技术:

目前,在风扇支架生产过程中,对于风扇支架的取放料是通过人工来完成的,这样一来,不仅存在风扇支架取放料效率低的缺点,且存在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和企业人工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支架生产用取放料机械手,其通过采用机械化的方式来实现对风扇支架的取放,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风扇支架的取放效率,且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能够节省企业的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支架生产用取放料机械手,包括机械手本体、连接板、横梁、第一支撑板和若干块第二支撑板,连接板的上端面中部与机械手本体的输出端固定,横梁通过若干根支撑臂与连接板固定,若干块第二支撑板沿横梁的延伸方向分布,每块第二支撑板朝向横梁的一端均与横梁的下端面固定,每块第二支撑板远离横梁一端的下表面上均固定有用于吸取风扇支架的电磁铁,第一支撑板位于其中两块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一支撑板朝向横梁的一端与横梁的下端面固定,第一支撑板远离横梁一端的下表面上固定有接近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支架生产用取放料机械手,其中,若干根支撑臂沿横梁的延伸方向分布,每根支撑臂的其中一端均通过螺栓与连接板的下端面固定,每根支撑臂的另一端均通过螺栓与横梁的上端面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支撑臂能够可靠地与横梁和连接板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支架生产用取放料机械手,其中,第一支撑板朝向横梁的一端设置有沿第一支撑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腰型孔,第一支撑板通过穿设在第一腰型孔中的螺栓组件与横梁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一支撑板能够相对横梁移动,即螺栓组件能够在第一腰型孔中滑动,这样一来,即可调整接近传感器相对于横梁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支架生产用取放料机械手,其中,每块第二支撑板朝向横梁的一端均设置有两道呈平行设置的第二腰型孔,每道第二腰型孔均沿第二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每块第二支撑板朝向横梁的一端均通过穿设在第二腰型孔中的螺栓组件与横梁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二支撑板能够相对横梁移动,即螺栓组件能够在第二腰型孔中滑动,这样一来,即可调整电磁铁相对于横梁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机械化的方式来实现对风扇支架的取放,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风扇支架的取放效率,且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能够节省企业的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

本技术:
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掉机械手本体本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支架生产用取放料机械手,包括机械手本体1、连接板2、横梁3、第一支撑板4和若干块第二支撑板5,连接板2的上端面中部与机械手本体1的输出端固定,横梁3通过若干根支撑臂6与连接板2固定,若干块第二支撑板5沿横梁3的延伸方向分布,每块第二支撑板5朝向横梁3的一端均与横梁3的下端面固定,每块第二支撑板5远离横梁3一端的下表面上均固定有用于吸取风扇支架的电磁铁7,第一支撑板4位于其中两块第二支撑板5之间,第一支撑板4朝向横梁3的一端与横梁3的下端面固定,第一支撑板4远离横梁3一端的下表面上固定有接近传感器8;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机械化的方式来实现对风扇支架的取放,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风扇支架的取放效率,且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能够节省企业的人工成本。

若干根支撑臂6沿横梁3的延伸方向分布,每根支撑臂6的其中一端均通过螺栓与连接板2的下端面固定,每根支撑臂6的另一端均通过螺栓与横梁3的上端面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支撑臂能够可靠地与横梁和连接板固定在一起。

第一支撑板4朝向横梁3的一端设置有沿第一支撑板4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腰型孔41,第一支撑板4通过穿设在第一腰型孔41中的螺栓组件与横梁3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一支撑板能够相对横梁移动,即螺栓组件能够在第一腰型孔中滑动,这样一来,即可调整接近传感器相对于横梁的位置。

每块第二支撑板5朝向横梁3的一端均设置有两道呈平行设置的第二腰型孔51,每道第二腰型孔51均沿第二支撑板5的长度方向延伸,每块第二支撑板5朝向横梁3的一端均通过穿设在第二腰型孔51中的螺栓组件与横梁3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二支撑板能够相对横梁移动,即螺栓组件能够在第二腰型孔中滑动,这样一来,即可调整电磁铁相对于横梁的位置。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机械手本体、电磁铁和接近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当本实用新型需要对风扇支架进行转移时,首先机械手本体将电磁铁和接近传感器移动到风扇支架的上方,当接近传感器靠近并检测到风扇支架后,电磁铁能够吸取风扇支架,接着机械手本体将风扇支架转移到指定位置上,然后电磁铁释放风扇支架,从而实现了对风扇支架的转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风扇支架生产用取放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手本体(1)、连接板(2)、横梁(3)、第一支撑板(4)和若干块第二支撑板(5),所述连接板(2)的上端面中部与机械手本体(1)的输出端固定,所述横梁(3)通过若干根支撑臂(6)与连接板(2)固定,若干块第二支撑板(5)沿横梁(3)的延伸方向分布,每块第二支撑板(5)朝向横梁(3)的一端均与横梁(3)的下端面固定,每块第二支撑板(5)远离横梁(3)一端的下表面上均固定有用于吸取风扇支架的电磁铁(7),所述第一支撑板(4)位于其中两块第二支撑板(5)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4)朝向横梁(3)的一端与横梁(3)的下端面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板(4)远离横梁(3)一端的下表面上固定有接近传感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支架生产用取放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若干根支撑臂(6)沿横梁(3)的延伸方向分布,每根支撑臂(6)的其中一端均通过螺栓与连接板(2)的下端面固定,每根支撑臂(6)的另一端均通过螺栓与横梁(3)的上端面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支架生产用取放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朝向横梁(3)的一端设置有沿第一支撑板(4)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腰型孔(41),所述第一支撑板(4)通过穿设在第一腰型孔(41)中的螺栓组件与横梁(3)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支架生产用取放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每块第二支撑板(5)朝向横梁(3)的一端均设置有两道呈平行设置的第二腰型孔(51),每道第二腰型孔(51)均沿第二支撑板(5)的长度方向延伸,每块第二支撑板(5)朝向横梁(3)的一端均通过穿设在第二腰型孔(51)中的螺栓组件与横梁(3)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风扇支架生产用取放料机械手,包括机械手本体、连接板、横梁、第一支撑板和若干块第二支撑板,连接板的上端面中部与机械手本体的输出端固定,横梁通过若干根支撑臂与连接板固定,若干块第二支撑板沿横梁的延伸方向分布,每块第二支撑板朝向横梁的一端均与横梁的下端面固定,每块第二支撑板远离横梁一端的下表面上均固定有用于吸取风扇支架的电磁铁,第一支撑板位于其中两块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一支撑板朝向横梁的一端与横梁的下端面固定,第一支撑板远离横梁一端的下表面上固定有接近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提高风扇支架的取放效率,且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能够节省企业的人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湖;谌联华;朱统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复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9
技术公布日:2020.09.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