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方位可调钢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99329发布日期:2021-03-17 00:50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方位可调钢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印刷后道模切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方位可调钢模。



背景技术:

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塑料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随着印刷后道模切加工工艺技术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印刷工艺逐于多样化,客户对印刷生产用印材种类要求多品化,从而不断持续开发市场、更好的满足市场客户需求。

然而,在生产印刷过程中针对生产不同的印刷工艺和不同的印刷生产设备的重复多色套印,加上印材本身特性不一致,导致印刷后产品的伸缩率不一致,可控性难度随之加大。印刷后产品放置在钢模上裁切时,传统的钢膜结构远远不能适应客户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方位可调钢模,能够适应伸缩率不一致、可控性难度大的印刷后产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方位可调钢模,包括固定底板、固定在固定底板上的第一模块板、分布在第一模块板左右两侧的第二模块板、分布在第一模块板上侧的第三模块板、以及分布在第三模块板左右两侧的第四模块板,所述第二模块板可左右移动地安装于固定底板,所述第三模块板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固定底板,所述第四模块板可左右移动且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固定底板;所述第一模块板、第二模块板、第三模块板、以及第四模块板上都固定安装有一模板支撑架,每个模板支撑架上都固定有切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模块板通过至少一组第一调节组件可左右移动地安装于固定底板;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第二模块板上的第一开口槽、左右延伸且固定于固定底板的第一调节导杆、以及两个螺纹连接在第一调节导杆外周的第一旋转螺母,所述第二模块板可左右移动地套设在第一调节导杆上,两个第一旋转螺母都位于第一开口槽中,两个第一旋转螺母分别与第一开口槽的左槽壁和右槽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模块板通过至少一组第二调节组件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固定底板;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第三模块板上的第二开口槽、上下延伸且固定于固定底板的第二调节导杆、以及两个螺纹连接在第二调节导杆外周的第二旋转螺母,所述第三模块板可上下移动地套设在第二调节导杆上,两个第二旋转螺母都位于第二开口槽中,两个第二旋转螺母分别与第二开口槽的上槽壁和下槽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模块板通过至少一组第三调节组件可左右移动地安装于固定底板、以及通过至少一组第四调节组件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固定底板;

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第四模块板上的第三开口槽、开设在第四模块板且与第三开口槽连通的第一腰形槽、左右延伸且固定于固定底板的第三调节导杆、以及两个螺纹连接在第三调节导杆外周的第三旋转螺母,所述第一腰形槽的截面上下延伸,所述第三调节导杆可相对移动地穿设在第一腰形槽中,两个第三旋转螺母都位于第三开口槽中,两个第三旋转螺母分别与第三开口槽的左槽壁和右槽壁抵接;

所述第四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第四模块板上的第四开口槽、开设在第四模块板且与第四开口槽连通的第二腰形槽、上下延伸且固定于固定底板的第四调节导杆、以及两个螺纹连接在第四调节导杆外周的第四旋转螺母,所述第二腰形槽的截面左右延伸,所述第四调节导杆可相对移动地穿设在第二腰形槽中,两个第四旋转螺母都位于第四开口槽中,两个第四旋转螺母分别与第四开口槽的上槽壁和下槽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板上开设有凹陷的扶手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板上固设有平衡条。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槽。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支撑架的材质为合金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支撑架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切刀固定嵌入在安装槽中。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多方位可调钢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多方位可调钢模中,两块第二模块板、一块第三模块板、以及两块第四模块板构成五个可调区域,五个可调区域环布在第一模块板的外周,实现钢模的多方位可调节,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伸缩率不一致、可控性难度大的印刷后产品的成型工艺,满足印刷后道模切加工工艺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多方位可调钢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多方位可调钢模用于烟盒的印刷后道模切加工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第一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第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第三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第四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固定底板

11扶手部

12平衡条

13定位孔槽

21第一模块板

22第二模块板

23第三模块板

24第四模块板

30模板支撑架

40第一调节组件

41第一开口槽

42第一调节导杆

43第一旋转螺母

44第一筋条部

50第二调节组件

51第二开口槽

52第二调节导杆

53第二旋转螺母

54第二筋条部

60第三调节组件

61第三开口槽

62第三调节导杆

63第三旋转螺母

64第三筋条部

70第四调节组件

71第四开口槽

72第四调节导杆

73第四旋转螺母

74第四筋条部

80弹簧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方位可调钢模,用于印刷后道模切加工,使印刷后产品成型。即:将印刷后产品放置在多方位可调钢模上,使印刷后产品与多方位可调钢模互相压贴,完成对印刷后产品的切割。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涉及的多方位可调钢模包括固定底板10、固定在固定底板10上的第一模块板21、分布在第一模块板21左右两侧的第二模块板22、分布在第一模块板21上侧的第三模块板23、以及分布在第三模块板23左右两侧的第四模块板24,两块第四模块板24也同时分布在两块第二模块板22的上侧。第二模块板22可左右移动地安装于固定底板10,第三模块板23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固定底板10,第四模块板24可左右移动且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固定底板10。第一模块板21、第二模块板22、第三模块板23、以及第四模块板24都设置在固定底板10的同一表面上;为便于叙述,将固定底板10设置有第一模块板21、第二模块板22、第三模块板23、以及第四模块板24的表面定义为前表面。第一模块板21、第二模块板22、第三模块板23、以及第四模块板24的前表面上都固定安装有一模板支撑架30,每个模板支撑架30的前表面上都固定有切刀。因此,第一模块板21、第二模块板22、第三模块板23、以及第四模块板24构成多方位可调钢模的六个裁切区。

上述多方位可调钢模使用时被安装在印刷设备的指定位置处,印刷后产品被输送至多方位可调钢模处、并被多方位可调钢模上的切刀裁切,实现印刷成型。特别地,本申请涉及的多方位可调钢模中,第一模块板21为固定式结构,两块左右对称的第二模块板22为左右移动式结构,一块第三模块板23为上下移动式结构,两块左右对称的第四模块板24为左右和上下移动式结构,故两块第二模块板22、一块第三模块板23、以及两块第四模块板24构成五个可调区域,五个可调区域环布在第一模块板21的外周,使钢模上安装有切刀的五个模板支撑架30的位置能够根据印刷后产品的变形进行随机调节,实现多局度多方位的可调节。随着五个可调区域的不同调节,裁切范围较大,能够使切刀的位置精确到印刷后产品上的裁切位,最终使得多方位可调钢模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伸缩率不一致、可控性难度大的印刷后产品的成型工艺,由此满足印刷后道模切加工工艺的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多方位可调钢模用于烟盒的印刷后道模切加工;此时,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模块板21区域内的切刀能够裁切出3个烟盒,每个第二模块板22区域内的切刀能够裁切出3个烟盒,第三模块板23区域内的切刀能够裁切出2个烟盒,每个第四模块板24区域内的切刀能够裁切出2个烟盒,故多方位可调钢模一次裁切印刷后产品,能够裁切出15个烟盒。根据印刷后产品的变形情况,调整多方位可调钢模上两块第二模块板22、一块第三模块板23、以及两块第四模块板24的位置,能够调整五个可调区域内切刀的位置,由此提高烟盒的裁切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底板10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固定底板10前侧面上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凹陷的扶手部11,扶手部11也可以前后贯穿固定底板10,便于多方位可调钢模拆装时的操作,提高多方位可调钢模抓取替换时的便捷度。固定底板10前侧面下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定位孔槽13,该定位孔槽13为四边形设计,能够方便地稳定将多方位可调钢模安装在印刷设备中。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底板10的前侧面上固设有三条左右延伸的平衡条12,其中两条平衡条12分布在扶手部11的左右两侧,另一条平衡条12分布在扶手部11的下侧,但三条平衡条12都分布在六个裁切区的上侧。因此,在裁切烟盒时,多方位可调钢模在裁切区会受压,二平衡条12可平衡该压力,能够避免多方位可调钢模发生翘起的现象,由此增加多方位可调钢模使用时的稳定性,使整个版面的整体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较优地,模板支撑架30的材质为3毫米的合金钢板,由此提高模板支撑架30的结构强度,能够很大程度地减轻生产过程中模板支撑架30的疲劳强度,进而增加多方位可调钢模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费用,进而节约加工印刷的成本。另外,模板支撑架30与切刀的连接方式为:模板支撑架30上开设有安装槽,切刀固定嵌入在安装槽中。另外,每块模板支撑架30都为两侧各有10°的可摆动空间,即模板支撑架30相对于第一模块板21、第二模块板22、第三模块板23、以及第四模块板24都为可摆动结构,模板支撑架30微调0.1°摆动角度后获取的可调间隙为1毫米,由此增加版面平整度和牢度,使得版面调节更加灵活,可节约空间,更加符合印刷版面图的变化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模块板22通过三组第一调节组件40可左右移动地安装于固定底板10,两组第一调节组件40分布在第二模块板22远离第一模板的外端侧,一组第一调节组件40分布在第二模块板22靠近第一模板的内端侧。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每组第一调节组件40包括开设在第二模块板22上的第一开口槽41、左右延伸且固定于固定底板10的第一调节导杆42、以及两个螺纹连接在第一调节导杆42外周的第一旋转螺母43,第二模块板22可左右移动地套设在第一调节导杆42上,两个第一旋转螺母43都位于第一开口槽41中,两个第一旋转螺母43分别与第一开口槽41的左槽壁和右槽壁抵接,第一开口槽41为第二模块板22上的凹陷结构。需要向左调节第二模块板22时,旋松第一调节组件40中右侧的第一旋转螺母43,转动第一调节组件40中左侧的第一旋转螺母43,第一旋转螺母43转动时会向左移动,通过第一旋转螺母43与第一开口槽41的左槽壁的抵接带动第二模块板22一起向左移动;调节结束后,拧紧第一调节组件40中的第一旋转螺母43即可。同理,需要向右调节第二模块板22时,旋松第一调节组件40中左侧的第一旋转螺母43,转动第一调节组件40中右侧的第一旋转螺母43即可。较优地,第二模块板22在第一开口槽41中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筋条部44,第一调节导杆42上套设有分布在第一筋条部44左右两侧的弹簧垫80,弹簧垫80作用于第一旋转螺母43。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模块板23通过三组第二调节组件50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固定底板10,两组第二调节组件50分布在第三模块板23的上端,一组第二调节组件50分布在第三模块板23的下端。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每组第二调节组件50包括开设在第三模块板23上的第二开口槽51、上下延伸且固定于固定底板10的第二调节导杆52、以及两个螺纹连接在第二调节导杆52外周的第二旋转螺母53,第三模块板23可上下移动地套设在第二调节导杆52上,两个第二旋转螺母53都位于第二开口槽51中,两个第二旋转螺母53分别与第二开口槽51的上槽壁和下槽壁抵接,第二开口槽51为第三模块板23上的凹陷结构。需要向上调节第三模块板23时,旋松第二调节组件50中下侧的第二旋转螺母53,转动第二调节组件50中上侧的第二旋转螺母53,第二旋转螺母53转动时会向上移动,通过第二旋转螺母53与第二开口槽51的上槽壁的抵接带动第三模块板23一起向上移动;调节结束后,拧紧第二调节组件50中的第二旋转螺母53即可。同理,需要向下调节第三模块板23时,旋松第二调节组件50中上侧的第二旋转螺母53,转动第二调节组件50中下侧的第二旋转螺母53即可。较优地,第三模块板23在第二开口槽51中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二筋条部54,第二调节导杆52上套设有分布在第二筋条部54上下两侧的弹簧垫80,弹簧垫80作用于第二旋转螺母53。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四模块板24通过三组第三调节组件60可左右移动地安装于固定底板10、以及通过三组第四调节组件70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固定底板10;两组第三调节组件60分布在第四模块板24远离第三模板的外端侧,一组第三调节组件60分布在第四模块板24靠近第三模板的内端侧;两组第四调节组件70分布在第四模块板24的上端,一组第四调节组件70分布在第四模块板24的下端。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每组第三调节组件60包括开设在第四模块板24上的第三开口槽61、开设在第四模块板24且与第三开口槽61连通的第一腰形槽、左右延伸且固定于固定底板10的第三调节导杆62、以及两个螺纹连接在第三调节导杆62外周的第三旋转螺母63,第一腰形槽的截面上下延伸,第三调节导杆62可相对移动地穿设在第一腰形槽中,两个第三旋转螺母63都位于第三开口槽61中,两个第三旋转螺母63分别与第三开口槽61的左槽壁和右槽壁抵接。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每组第四调节组件70包括开设在第四模块板24上的第四开口槽71、开设在第四模块板24且与第四开口槽71连通的第二腰形槽、上下延伸且固定于固定底板10的第四调节导杆72、以及两个螺纹连接在第四调节导杆72外周的第四旋转螺母73,第二腰形槽的截面左右延伸,第四调节导杆72可相对移动地穿设在第二腰形槽中,两个第四旋转螺母73都位于第四开口槽71中,两个第四旋转螺母73分别与第四开口槽71的上槽壁和下槽壁抵接。

需要向左调节第四模块板24时,旋松第三调节组件60中右侧的第三旋转螺母63,转动第三调节组件60中左侧的第三旋转螺母63,第三旋转螺母63转动时会向左移动,通过第三旋转螺母63与第三开口槽61的左槽壁的抵接带动第四模块板24一起向左移动;调节结束后,拧紧第三调节组件60中的第三旋转螺母63即可。同理,需要向右调节第四模块板24时,旋松第三调节组件60中左侧的第三旋转螺母63,转动第三调节组件60中右侧的第三旋转螺母63即可。第四模块板24左右移动调节时,第四调节组件70中的第二腰形槽相对于第四调节导杆72左右滑移,由此避免产生干涉。需要向上调节第四模块板24时,旋松第四调节组件70中下侧的第四旋转螺母73,转动第四调节组件70中上侧的第四旋转螺母73,第四旋转螺母73转动时会向上移动,通过第四旋转螺母73与第四开口槽71的上槽壁的抵接带动第四模块板24一起向上移动;调节结束后,拧紧第四调节组件70中的第四旋转螺母73即可。同理,需要向下调节第四模块板24时,旋松第四调节组件70中上侧的第四旋转螺母73,转动第四调节组件70中下侧的第四旋转螺母73即可。第四模块板24上下移动调节时,第三调节组件60中的第一腰形槽相对于第三调节导杆62上下滑移,由此避免产生干涉。较优地,第四模块板24在第三开口槽61中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三筋条部64、在第四开口槽71中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四筋条部74;第三调节导杆62上套设有分布在第三筋条部64左右两侧的弹簧垫80,弹簧垫80作用于第三旋转螺母63;第四调节导杆72上套设有分布在第四筋条部74上下两侧的弹簧垫80,弹簧垫80作用于第四旋转螺母73。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