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拆结构、防拆锁扣组件和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5802发布日期:2021-01-15 11:54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拆结构、防拆锁扣组件和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扣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拆结构、防拆锁扣组件和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定位技术的发展,在人员、物资管理的场景中应用定位设备越来越多。

通常情况下,需要将定位设备(如定位标签、定位手表等)固定在待监控人员或物资上,通过检测该定位设备的位置信息从而获取待监控人员或物资的位置。因此,定位设备在待监控人员或物资上的稳固性尤为重要,定位设备通常通过锁扣将连接件固定在待人员身体(如手腕等部位)或物资上,并且为了防止定位设备被人私自拆除或恶意拆毁,锁扣上设有防拆结构。

但是,现有的防拆结构可通过其他开锁工具(如曲别针等)插入锁孔达到解锁位置后,接触并挤压锁舌将防拆结构打开。因此,现有的防拆结构极易被待监控人员或他人私自打开,防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拆结构、防拆锁扣组件和穿戴设备,以解决现有的防拆结构极易被待监控人员或他人私自打开,防拆效果较差。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拆结构,包括第一锁固件和第二锁固件;

所述第一锁固件的表面设有锁孔,所述锁孔包括与所述解锁件的解锁主体相适配的第一通孔及与所述伸出部相适配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锁固件内设有接合部件和止挡部件,所述接合部件正对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接合部件与所述解锁件的解锁主体相适配,所述止挡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通孔靠近解锁位置的一侧;

若所述解锁件穿过所述锁孔与所述接合部件相接合并受到与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力旋转时,所述解锁件沿受力方向旋转至解锁位置,使所述第一锁固件与所述第二锁固件解除所述锁止状态,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第二通孔向所述止挡部件靠近的方向;

若所述解锁件穿过所述锁孔与所述接合部件相接合并受到第一方向的力旋转时,所述止挡部件将止挡限位所述解锁件。

具体地,所述解锁主体和所述接合部件为圆柱结构,所述解锁主体内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接合部件的空腔。

具体地,所述第一锁固件内设有活动机构,所述第二锁固件设有锁止机构,所述活动机构与所述锁止机构能够配合形成锁止状态。

具体地,所述活动机构包括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一抵持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抵持部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固件连接;

所述锁止机构上与所述第一抵持部件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抵持部件抵接的凹陷;

所述接合部件和所述止挡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锁固件上;所述第一抵持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接合部件和所述止挡部件运动;

当所述伸出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至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伸出部件推动所述第一抵持部件沿向远离所述锁位机构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一抵持部件压缩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后从所述凹陷内脱出。

具体地,所述活动机构包括第二弹性部件和第二抵持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持部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固件连接;

所述第二抵持部件上设有第一卡接部件;所述锁止机构为与所述第一卡接部件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件;

所述接合部件和所述止挡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锁固件上;所述第二抵持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接合部件和所述止挡部件运动;

当所述伸出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至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伸出部件推动所述第二抵持部件沿向远离所述第二卡接部件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二抵持部件压缩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后所述第一卡接部件与所述第二卡接部件脱离。

具体地,所述第一抵持部件为开设有第一开口的板状结构;

所述接合部件和所述止挡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

所述伸出部件能够在所述第一开口内旋转至所述解锁位置并与所述第一开口的靠近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侧壁相抵。

具体地,所述解锁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旋转至解锁位置所旋转的角度大于180°。

具体地,所述第一锁固件的外表面上设有旋转标识,所述旋转标识所指示的方向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贯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接合部件形成的缝隙的宽度小于或等于0.75mm,所述第二通孔的缝隙宽度小于或等于1.5mm;所述解锁件插入锁孔后,第一通孔与解锁件之间的间隙小于0.15mm,第二通孔与解锁件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0.25mm。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拆锁扣组件,用于锁固可分离的第一被连接件和第二被连接件,包括上述的防拆结构,所述第一被连接件上设有用于配合锁固的第三通孔。

具体地,所述第一锁固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锁固件上与所述锁止机构相对的一端铰接并在铰接处形成用于所述第一被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被连接件伸入的间隙;

所述第一被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被连接件的一端分别与设备本体相对的两侧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被连接件的远离所述设备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锁固件或所述第二锁固件连接。

具体地,所述防拆锁扣组件还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锁固件和/或所述第二锁固件外部的柱状结构,所述锁止机构和所述柱状结构之间的距离与两个所述第三通孔之间的距离相同。

具体地,所述第二被连接件上具有与所述柱状结构和/或所述锁止机构相配合的第四通孔。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上述的防拆锁扣组件、第一被连接件和第二被连接件;

所述设备本体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被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被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被连接件的另一端为待锁固部分,所述第二被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拆锁扣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被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被连接件上设有用于被锁固的通孔,所述设备本体包括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拆结构、防拆锁扣组件和穿戴设备,利用接合部件防止其他开锁工具通过第一通孔进入到第一锁固机构内;并且如其他开锁工具由第二通孔伸入到第一锁固机构内,则止挡部件可止挡限位该解锁工具,使该解锁工具无法达到解锁位置。因此,即使在其他开锁工具伸入至锁孔内也无法将防拆结构打开,有效避免防拆结构被待监控人员或他人私自打开的情况发生,提高防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锁扣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锁固件内的活动机构在解锁件位于解锁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解锁件的结构图;

图5为第一锁固件内第一抵持部件与接合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锁扣组件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锁固件内的活动机构在解锁件位于解锁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a为锁孔与接合部件的位置关系图;

图8b为锁孔与上盖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为防拆锁扣组件的结构图;

图10为柱状结构的结构图;

图11为上盖上插有解锁件的示意图;

图12为第一锁固件内的活动机构在解锁件位于解锁位置时的侧视图。

其中,1-第一锁固件,11-壳体,111-盖板,112-底板,12-锁孔,121-第一通孔,122-第二通孔,13-止挡部件,14-第二开口,15-接合部件,15a-缝隙宽度,15b-缝隙宽度,16-旋转标识,2-活动机构,21-第一抵持部件,22-第一弹性部件,23-第一开口,24-第二抵持部件,25-第一卡接部,26-第二弹性部件,3-解锁件,31-解锁主体,311空腔,32-伸出部,4-第二锁固件,5-锁止机构,51-凹陷,6-第一被连接件,7-第二被连接件,8-柱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方面,如图1、图3、图4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拆结构,包括第一锁固件1和第二锁固件4;第一锁固件1的表面设有锁孔12,锁孔12包括与解锁主体31相适配的第一通孔121及与解锁件3的伸出部32相适配的第二通孔122;第一锁固件1内设有接合部件15和止挡部件13,接合部件15正对第一通孔121,接合部件15与解锁件3的解锁主体31相适配,止挡部件13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通孔122靠近解锁位置的一侧;若解锁件3穿过锁孔12与接合部件15相接合并受到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旋转时,解锁件3沿受力方向旋转至解锁位置,使第一锁固件1与第二锁固件4解除锁止状态,第一方向为从第二通孔122向止挡部件13靠近的方向;若解锁件3穿过锁孔12与接合部件15相接合并受到第一方向的力旋转时,止挡部件13将止挡限位解锁件3。

在本实施例中,解锁件3包括解锁主体31及与解锁主体31侧壁底部连接的伸出部32,将解锁件3穿过锁孔12与接合部件15相接合后,操作者若对解锁件施加与第一方向相反的力,则解锁件3沿着受力方向旋转至解锁位置,使第一锁固件1与第二锁固件4解除锁止状态;操作者若对解锁件施加第一方向的力时,止挡部件13将止挡限位解锁件3,也就是说,解锁件3无法达到解锁位置解除第一锁固件1与第二所固件4的锁止状态。这样对于其他解锁工具而言,其穿过锁孔12的第一通孔121无法与接合部件15相接合,即接合部件15对于其他解锁工具起到遮挡限位的作用,使其无法由第一通孔121进入到第一锁固件1内进行解锁。其中,锁孔12与接合件15配合形成仅容解锁件3通过的缝隙,如图10所示,特别是第一通孔121和接合件15之间的缝隙的宽度小于0.25mm,例如为0.15mm,第二通孔的122截面略大,例如0.25mm,但是其他解锁工具,例如l形铁线,其从第二通孔122进入锁孔12后,由于止挡部件13能够在解锁件3在沿第一方向(即从第二通孔122向止挡部件13靠近的方向)旋转时,会对解锁件3造成止挡限位,因此,在l形的铁线在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止挡部件也会对其造成止挡限位,也就是说l形铁线无法沿第一方向旋转至解锁位置来实现解锁,那么l形的铁线只能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而在旋转至于第二通孔相垂直的位置时,则会受到接合部件13的止挡限位而无法继续旋转,也就是说l形铁线也无法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至解锁位置实现解锁。因此,其他解锁工具也无法由第二通孔122进入第一锁固部件内实现解锁。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公开的防拆机构能够有效避免防拆结构被待监控人员或他人私自打开的情况发生,提高防拆效果。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解锁主体31和接合部件15为圆柱结构,解锁主体31内设有用于容置接合部件15的空腔311。

利用解锁主体31的空腔311,将解锁主体31扣合在接合部件15上,即可完成解锁主体31与接合部件15的连接;完成解锁后,将解锁主体31直接取下即可,这样不仅简化解锁主体31与接合部件15的结构,方便制作,而且方便操作,提高解锁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锁固件1内设有活动机构2,第二锁固件4设有锁止机构5,活动机构2与锁止机构5能够配合形成锁止状态。

具体地,对于活动机构2与锁止机构5的一种实现方式,如图1、图3和图6所示活动机构2包括第一弹性部件22和第一抵持部件21,第一弹性部件22的一端与第一抵持部件21连接,第一弹性部件22的另一端与第一锁固件1连接;锁止机构5上与第一抵持部件2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与第一抵持部件21抵接的凹陷51;接合部件15和止挡部件13固定连接在第一锁固件1上;第一抵持部件21能够相对于接合部件15和止挡部件13运动;当伸出部32件沿受到与第一方向相反的力旋转至解锁位置时,伸出部32件推动第一抵持部件21沿向远离锁位机构的方向移动,使第一抵持部件21压缩第一弹性部件22后从凹陷51内脱出。

在本实施例中,当锁止机构5达到锁止位置的过程中时,锁止机构5对第一抵持部件21相接触,并对第一抵持部件21有作用力,第一抵持部件21因作用力而产生移动,使第一弹性部件22产生压缩形变;在锁止机构5达到锁止位置时,第一弹性部件22因压缩形变而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第一抵持部件21的前端伸入至凹陷51内,也就是锁止结构达到锁止位置时,活动机构2才能与锁止机构5锁止配合。在解锁件3的伸出部32受到与第一方向相反的力旋转至解锁位置时,第一抵持部件21受到伸出部32的推动力,第一抵持部件21沿远离锁止机构5的方向移动,第一抵持部件21对第一弹性部件22产生压力,使第一弹性部件22压缩形变,从而使第一抵持部件21从凹陷51内脱出,进而可将锁止机构5移动至其他位置,从而使第一锁固件1和第二锁固件4分离,即将防拆结构打开。由此可以看出,利用第一弹性部件22可以使锁止机构5达到锁止位置的过程中,自动与活动机构2配合由解锁状态切换至锁止状态,从而方便使用者操作。其中,第一抵持部件21靠近锁止机构5的一端由下至上逐渐增长,形成尖端,以使第一抵持部件21准确锁止在锁止机构5的凹陷51内。

其中,第一锁固件1为用于容置活动机构2、接合部件15和止挡部件13的壳体11,具体而言,锁固件包括盖板111和与盖板111相扣合的底板112,盖板111和底板112扣合形成该壳体11,壳体11上设置有第二开口14,锁止机构5可通过第二开口14进入到第一锁固件5内达到锁止位置;止挡部件13固定在盖板111或底板112上与从第二通孔122远离锁止机构5的一侧到解锁位置之间所形成的区域相对应的位置上,锁孔12设置在盖板111上,第一开口14和接合部件15设置在底板112上,或者,锁孔12设置在底板112上,第一开口14和接合部件15设置在盖板111上。解锁件3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力旋转至解锁位置所旋转的角度大于180°。

对于活动机构2与锁止机构5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如图7、图8a和图9所示,活动机构2包括第二弹性部件26和第二抵持部件24,第二弹性部件2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持部件24连接,第二弹性部件26的另一端与第一锁固件1连接;第二抵持部件24上设有第一卡接部件25;锁止机构5为与第一卡接部件25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件;接合部件15和止挡部件13固定连接在第一锁固件1上;第二抵持部件24能够相对于接合部件15和止挡部件13运动;当伸出部32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至所述解锁位置时,伸出部32推动第二抵持部件24沿向远离第一卡接部件25的方向移动,使第二抵持部件24压缩第二弹性部件26后第一卡接部件25与所述第二卡接部件脱离。

其中,第一卡接部件25可为卡钩,第二卡接部件可为与卡钩相适配的卡槽,当然,第一卡接部件25可为卡槽,第二卡接部件可为与卡槽相适配的卡钩。具体地,当第一卡接部件25达到锁止位置的过程中时,第二卡接部件对第一卡接部件25有作用力,第一卡接部件25因作用力而产生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抵持部件24使第一弹性部件22产生压缩形变;在第二卡接部件达到锁止位置时,第二弹性部件26因压缩形变而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第一抵持部件21,以使第二抵持部件24带动第一卡接部件25与第二卡接部件卡合形成锁止状态。在解锁件3的伸出部32受到与第一方向相反的力旋转至解锁位置时,第二抵持部件24受到伸出部32的推动力,第二抵持部件24沿远离第二卡接部件的方向移动,第二抵持部件24对第二弹性部件26产生压力,使第二弹性部件26压缩形变,从而使第一卡接部件25与第二卡接部件脱离,进而可将锁止机构5移动至其他位置,从而使第一锁固件1和第二锁固件4分离,即将防拆结构打开。

其中,第一锁固件1为用于容置活动机构2、接合部件15和止挡部件13的壳体11,具体而言,锁固件包括盖板111和与盖板111相扣合的底板112,盖板111和底板112扣合形成该壳体11,壳体11上设置有第二开口14,第二卡接部件可通过第二开口14进入到第一锁固件5内达到锁止位置,也可将第二卡接部件从第二开口14伸出;止挡部件13固定在盖板111或底板112上与从第二通孔122远离锁止机构5的一侧到解锁位置之间所形成的区域相对应的位置上,锁孔12设置在盖板111上,第二开口14和接合部件15设置在底板112上,或者,锁孔12设置在底板112上,第二开口14和接合部件15设置在盖板111上。解锁件3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力旋转至解锁位置所旋转的角度大于180°。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抵持部件21为开设有第一开口23的板状结构;接合部件15和止挡部件13位于第一开口23内;伸出部32件能够在第一开口23内旋转至解锁位置并与第一开口23的靠近第一弹性部件22的侧壁相抵。

第一抵持部件21上的第一开口23设置既可保证在第一抵持部件21运动的过程中,避免接合部件15和止挡部件13的阻碍,又可实现在伸出部32件旋转至解锁位置时,对第一抵持部件21产生推动力,以达到解锁的目的,并且接合部件15和止挡部件13位于第一开口23内,节约空间,从而可减小第一锁固件1的整体体积,提供该防拆机构的适用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锁固件1的外表面上设有旋转标识16,旋转标识16所指示的方向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操作者可根据旋转标识16的指示方向旋转解锁件3,方便操作者操作。

第二方面,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拆锁扣组件,用于锁固可分离的第一被连接件6和第二被连接件7,包括上述的防拆结构,第一被连接件6上设有用于配合锁固的第三通孔,第一通孔121与第二通孔122相贯通。如图8a、8b所示,第一通孔121与接合部形成的缝隙的宽度15a小于或等于0.75mm,第二通孔122的缝隙宽度15b小于或等于1.5mm。如图11、12所示,当解锁件插入锁孔12后,第一通孔与解锁件之间的间隙小于0.15mm,第二通孔与解锁件之间的间隙小于0.25mm。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锁固件1的一端与第二锁固件4上与锁止机构5相对的一端铰接并在铰接处形成用于第一被连接件6和第二被连接件7伸入的间隙;第一被连接件6和第二被连接件7的一端分别与设备本体相对的两侧固定连接,其中第二被连接件7的远离设备本体的一端与第一锁固件1或第二锁固件4连接。

将锁止机构5穿过第三通孔后达到锁止位置与活动机构相配合形成锁止状态即可完成第一被连接件6和第二被连接件7的锁固,方便操作。

通过铰接的方式,既可保证第一锁固件1与第二锁固件4对第一被连接件6和第二被连接件7的锁固和解锁,又防止第一锁固件1与第二锁固件4的整体分离,从而避免散件容易丢失的风险,特别是在特殊使用场景(例如监狱人员、幼儿园儿童或精神病人的监测场景)中,散件的存在,会增大人身安全风险。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拆锁扣组件结构简单,并且有效的解决了散件安装不变,安全风险高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8a所示,防拆锁扣组件还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锁固件1和/或第二锁固件4外部的柱状结构8,锁止机构5和柱状结构8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第三通孔之间的距离相同。

柱状结构8可仅设在第一锁固件1,或仅设置在第二锁固件4,或同时设置在第一锁固件1和第二锁固件4上。在具体使用中,柱状结构8穿过第一被连接件6和第二被连接件7上设的通孔以辅助锁止机构5对第一被连接件6和第二被连接件7进行固定,提高锁固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被连接件7上具有与柱状结构8和/或锁止机构5相配合的第四通孔。

第二被连接件7上可设有与柱状结构8相配合的第四通孔,或者第二被连接件7上仅设有与锁止机构5相配合的第四通孔,或者第二被连接件7上同时设有与柱状结构8和锁止机构5相配合的第四通孔。对于第二被连接件7同与其连接的第一锁固件1或第二锁固件4因外力等受损断裂后,利用柱状结构8和/或锁止机构5穿过第四通孔还可以实现第一被连接件6和第二被连接件7之间的锁固,避免第二被连接件7固定连接的一端脱落,导致锁止结构失效的情况发生,以延长使用寿命。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上述的防拆锁扣组件、第一被连接件6和第二被连接件7;设备本体相对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被连接件6和第二被连接件7的一端连接;第一被连接件6的另一端为待锁固部分,第二被连接件7的另一端与防拆锁扣组件连接,第一被连接件6和/或第二被连接件7上设有用于被锁固的通孔,设备本体包括监测装置。

其中,可仅在第一被连接件6上设有用于被锁固的通孔,或仅在第二被连接件7上设有用于被锁固的通孔,或同时在第一被连接件6和第二被连接件7上均设有用于被锁固的通孔,具体锁固的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赘述。监测装置是位于设备本体内的智能设备主板,第一被连接件6和第二被连接件7与设备本体的外壳一体成型。穿戴设备为各种常见的穿戴设备,包括不限于手环、手边、脚环等。

由于穿戴设备中,第一被连接件6和第二被连接件7具有较好的柔软度,如采用硬度较低的塑料制成,提高使用人员的舒适度。而防拆锁扣具有较强的刚度,如采用硬度较高的塑料制成,减少被破坏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拆结构、防拆锁扣组件和穿戴设备,利用接合部件15防止其他开锁工具通过第一通孔121进入到第一锁固机构内;并且如其他开锁工具由第二通孔122伸入到第一锁固机构内,则位于第二通孔122远离锁止机构5的一侧与解锁位置之间的止挡部件13可止挡限位该解锁工具,使该解锁工具无法达到解锁位置。因此,即使在其他开锁工具伸入至锁孔12内也无法将防拆结构打开,有效避免防拆结构被待监控人员或他人私自打开的情况发生,提高防拆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