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倾斜面的大锤锤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9094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有倾斜面的大锤锤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工工具,适用于钳工以及其他手工作业。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使用双水平面结构的大锤。这种大锤的两个工作面相对于锤孔轴心线是相互平行的平面并且与锤孔轴心线对称。人们使用这种大锤槌击平面物时,锤头往往是倾斜某一角度,并且只有一个工作平面的一部分--上部与被槌击物的平面接触,这样就容易把被槌击平面打出凹坑和伤痕造成废次品,这是人们所不希望的事情。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操作时,人的身高、地面和被槌击物几乎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所以槌击时,大锤的工作面总是与水平面倾斜某一角度(假设被槌击物的平面是水平放置的)。有经验的操作人员,为了减轻或消除在被槌击物的平面上产生凹坑和伤痕,采取下蹲操作的方式,这种方式常给操作人员增加劳动强度并带来许多不便。
本实用新型是对上述大锤存在的不足而进行的改进设计,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倾斜面的大锤锤头。操作时,大锤工作平面与被槌击物的平面基本平行接触,以保证被槌击物平面的平整而不产生凹坑和伤痕。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由锤体(1)、锤孔(2)和锤体上的两个工作面所组成,其特点是锤体(1)上的一个工作面(3)与锤孔(2)的轴心线有一夹角ψ,另一个工作面(4)与锤孔(2)的轴心线平行。夹角ψ的优选值范围是ψ=8~14°。锤孔(2)是带有斜梢的孔,纵向断面的孔呈等腰梯形,横断面的孔呈平键形。锤体(1)中部有一个通孔(5)与锤孔(2)垂直。
下面以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述。


图1是一种带有倾斜面的大锤锤头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沿
图1A-A剖面示意图。
一种带有倾斜面的大锤锤头是由锤体(1)、锤孔(2)和锤体上的两个工作面所组成,特点是锤体(1)上的一个工作面(3)与锤孔(2)的轴心线有一夹角ψ,另一个工作面(4)与锤孔(2)的轴心线平行。锤头上的工作面(3)、(4)都是平面。夹角ψ的优选值范围是ψ=8~14°。为了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也就是为了让操作人员稍加弯腰就可以使大锤的倾斜工作面与被槌击物的平面全部平行接触,经过实践认为ψ=8~14°。较为合适。锤孔(2)是带有斜梢的孔,纵向断面的孔呈等腰梯形,横向断面的孔呈平键形。锤体(1)的中部有一个通孔(5)与锤孔(2)垂直,其作用是当锤把装入锤孔(2)紧固后,沿通孔(5)再钉入与通孔(5)相配的钉子以固结锤体(1)和锤把,防止在使用大锤时,锤头松动飞离造成不幸。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能够提高被槌击物平面的平整质量,同时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轻疲劳。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倾斜面的大锤锤头是由锤体(1)、锤孔(2)和锤体上的两个工作面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一个工作面(3)与锤孔(2)的轴心线有一夹角ψ,另一个工作面(4)与锤孔(2)的轴心线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锤锤头,其特征在于夹角ψ的优选值范围是ψ=8~1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锤锤头,其特征在于锤体(1)的中部有一个与锤孔(2)垂直的通孔(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工工具,适用于钳工以及其他手工作业。它是由锤体(1)、锤孔(2)和锤体上的两个工作面所组成,特点是一个工作面(3)与锤孔(2)的轴心线有一夹角ψ,另一个工作面(4)与锤孔(2)的轴心线平行。夹角ψ的优选值范围是ψ=8~14°。锤体(1)的中部有一个与锤孔(2)垂直的通孔(5)。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能够提高被捶击物平面的平整质量,同时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B25D1/00GK2138015SQ92216880
公开日1993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29日
发明者谢茂昌 申请人:谢茂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