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及具有所述铰链的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727319阅读:来源:国知局
离第二组件14的第一转轴142以使第二组件14相对于第一组件12转动时带动连接片18移动从而拉伸主弹簧16。
[0039]请参阅图1、图6及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阻尼器壳体200呈矩形,阻尼器主体202呈圆柱形,阻尼器壳体200恰好收容于第一组件12内,阻尼器壳体200通过第一定位销30与第二定位销32固定在第一组件12内,阻尼器主体202与阻尼器壳体200的形状配合以使阻尼器主体202能在阻尼器壳体200中滑动。阻尼器壳体200包括第三端2000及与第三端2000相对的第四端2002,第三端2000形成有用于伸缩杆204通过的U型通槽2004,伸缩杆204的末端与连接组件22通过螺纹销28固定。阻尼器主体202位于阻尼器壳体200内,阻尼器主体202在初始位置时,即阻尼器主体202的一端与第四端2002紧贴,连接伸缩杆204的阻尼器主体202的另一端与第三端2000之间存在一段间隙,该间隙的轴向长度为阻尼器主体202的可滑动行程。复位弹簧206套设在伸缩杆204上且卡在阻尼器壳体200的第三端2000,即复位弹簧206位于第三端2000与阻尼器主体202之间。其中,阻尼器主体202采用液压阻尼器。
[0040]如此,阻尼器主体202可在阻尼器壳体200内以一定形成往复滑动,且阻尼器壳体200通过第一定位销30与第二定位销32将阻尼器壳体200固定在第一组件12内,便于安装与拆卸。
[0041]请参阅图1、图6及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阻尼器壳体200包括连接第三端2000及第四端2002的顶面2006、与连接片18紧贴且相对的第一侧2008a及第二侧2008b,自第一侧2008a与第二侧2008b向上延伸形成有凸台2008c,凸台2008c与顶面2006接合,凸台2008c与壳体12的侧壁128贴近,连接片18在凸台2008c的下方且在凸台2008c的导向作用下沿主弹簧16的伸缩方向运动。阻尼器壳体200还包括呈开口状的开口端2008d,顶面2006与开口端2008d相对。
[0042]如此,连接片18在阻尼器壳体200的凸台2008c的限位及导向作用下,连接片18仅沿主弹簧16的伸缩方向运动。
[0043]请参阅图1、图2及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22包括与伸缩杆204固定连接的连接体220及设置在连接体220上的从动轮222,连接体220与连接片18通过滑动设置在导槽124内的第三转轴24连接,连接体220上形成有固定轴2200,从动轮222呈圆环状且套设在固定轴2200中,从动轮222保持与凸轮部140接触。从动轮222可以以第三转轴24为轴心旋转,从而保证从动轮222与凸轮部140始终保持接触。连接体220包括第三侧2202、与第三侧2202相对的第四侧2204及垂直于第三侧2202与第四侧2204并位于第三侧2202与第四侧2204之间的挡面2206,第三侧2202与第四侧2204之间形成有固定轴2200,挡面2206的中间开设有与伸缩杆204配合的孔2208,伸缩杆204恰好通过孔2208,安装在伸缩杆204上的螺纹销28卡在挡面2206上。其中,连接体220为一体成型,凸轮部140具有适合与从动轮222作多种接触的凹进和凸出的部分。
[0044]如此,连接片18与连接组件22通过第三转轴24相连接且第三转轴24滑动设置在导槽124内,连接片18带动第三转轴24在导槽124内滑动。
[0045]请参阅图9及图10,第一组件12设置在下拉门上,第二组件14设置在本体上,铰链10工作时,第二组件14的位置恒定不变,第一组件12能以第一转轴142为轴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同步带动连接在第二组件14上的连接片18运动,从而能拉伸连接在连接片18上主弹簧16,在主弹簧16和阻尼器组件20的作用下,下拉门可以实现自动缓慢关门的效果O
[0046]具体地,铰链10从nl到n2为平衡段,从n2到n3为临界段,从n3到n4为缓关段。当第二组件14相对于第一组件12处于nl位置时,铰链10的张角达到最大,下拉门打开的角度达到最大。当第二组件14相对于第一组件12处于n4位置时,铰链10的张角达到最小,门体处于闭合状态。
[0047]当第二组件14相对于第一组件12处于nl位置时,连接片18带动第三转轴24到达第一端点1240,阻尼器主体202与第四端2002存在一段间隙,连接片18拉伸主弹簧16使得主弹簧16处于拉伸状态,主弹簧16的拉紧力与铰链10的负载重量相平衡。当铰链10处于a角度内,即铰链10从nl到n2的平衡段内,由于主弹簧16的拉紧力与铰链10的负载重量相平衡,下拉门可在该范围内任意位置静止不动,此时关闭下拉门需要人为外力。
[0048]当第二组件14相对于第一组件12处于n2位置时,主弹簧16的拉紧力大于铰链10的负载重量。当铰链10处于b角度时,即铰链10从n2到n3的临界段内,与主弹簧16连接的连接片18向主弹簧16的方向滑动,阻尼器主体202向阻尼器壳体200的第四端2002滑动,即铰链10能自动带动下拉门朝关闭方向快速转动,此时下拉门可自动关闭,无须外力。
[0049]当第二组件14相对于第一组件12处于n3位置时,主弹簧16的拉紧力大于铰链10的负载重量,阻尼器主体202滑至阻尼器壳体200的第四端2002,复位弹簧206由压缩状态恢复为自然状态。当铰链10处于C角度时,即铰链10从n3到n4的缓关段,与主弹簧16连接的连接片18继续向主弹簧16的方向滑动,伸缩杆204开始向阻尼器主体202内压缩,阻尼器主体202产生反向缓冲作用力,减缓铰链10带动门体转动的速度,下拉门以缓慢且均匀的速度旋转,此时能实现下拉门自动关闭同时不快速弹回,而是平缓关闭。
[0050]当第二组件14相对于第一组件12处于n4位置时,铰链10的张角达到最小,门体处于闭合状态。此时,主弹簧16、锁紧弹簧26及复位弹簧206均处于自然状态。
[0051]当铰链10因外力作用(通常为人为施加的力)由n4位置打开到c角度的范围内的任意位置,阻尼器主体202向第二组件14方向滑动,复位弹簧206会给阻尼器主体202一个阻力使阻尼器主体202内的液压油复位,撤销外力后,由于主弹簧16的拉紧力大于铰链10的负载重量,下拉门会向主弹簧16的方向旋转,即下拉门仍会以缓慢且均匀的速度关闭,即铰链10仍会回到n4位置。
[0052]下拉门在打开的过程中,即铰链10从n4位置转动到nl位置的过程中,主弹簧16由初始状态拉伸,锁紧弹簧26压缩,由于伸缩杆204带动阻尼器主体202向第一端120滑动,复位弹簧206也压缩,随后复位弹簧206的反弹力使得伸缩杆204从阻尼器主体202内抽出,即阻尼器主体202复位,复位弹簧206也恢复到自然状态。
[0053]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平衡段,铰链10处于nl?n2的位置,此时主弹簧16产生的拉紧力与铰链10的负载重量相平衡,下拉门可在a角度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停顿。其中,对应平衡段下拉门可转动的范围为50°?70°,即a角度的范围可为50°?70°。
[0054]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临界段,铰链10处于n2?n3的位置,此时主弹簧16产生的拉紧力大于铰链10的负载重量,铰链10可在b角度范围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