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可变直径的织物元件的逃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7833发布日期:2018-06-05 17:5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采用可变直径的织物元件的逃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诸如绳或带的可变横截面的织物元件的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在各种作业活动中,出于安全原因,可能要求一个人在紧急情况下离开某个地点。例如,如果结构被削弱或由于高处发生火灾,撤离该地点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紧急绳降。要做到这一点,专业人员必须始终有他们的绳降设备在手。

EP 3056248专利申请描述了紧急情况下的绳降设备。绳降设备包括与绳索相连的自锁下降器,所述下降器允许沿着绳子进行绳降。

这种类型的设备的主要缺点是它的重量,因为用于绳降的绳索长度是重要的。例如,对于风能专业人员来说,必须有一根100米的绳索才能从风力涡轮机的顶部绳降。该设备可能重达几公斤。

绳降设备是对使用者专业活动必不可少的其他安全装置和工具的补充。因此,设备越轻,越受使用者的青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便且可靠的逃生系统,其允许紧急绳降。

为此目的,所述逃生系统包括:

-具有可变横截面的织物支撑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横截面并设置有第一端,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小于所述第一横截面的第二横截面并设置有第二端,

-下降器,其安装为从所述第一部分沿着所述织物支撑件滑动到所述第二部分并且被构造为在所述织物支撑件上施加制动力,

-至少一个制动器

安装为沿着所述织物支撑件滑动,

放置在所述下降器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距所述下降器一定距离处,以允许所述下降器独立于所述制动器移动,

能够在至少所述第二部分中平移,

构造为当所述制动器朝向所述第二端移动时,在所述织物支撑件上施加附加制动力,

构造成防止所述下降器在所述第二部分中单独移动。

优选地,织物支撑件件可以是绳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制动器可以初始地安装在所述织物支撑件的第二部分上,靠近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接合处。因此,在逃生期间,当所述下降器离开第一部分时,所述制动器立即动作而下降到所述第二部分。它也可以被构造为不能在所述第一部分中平移。制动器可以是具有至少两个孔的制动衬块,其具有与第二部分中的织物支撑件的形状互补的形状。

就下降器而言,所述下降器是可变强度制动装置,所述下降器被构造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静止在所述织物支撑件上。

逃生系统还可以包括附接到织物支撑件的第一端的固定装置。这使得逃生系统在紧急逃生时更容易锚定。

逃生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储存至少织物支撑件的第一部分的器件。

逃生系统可以这样构成,使得在下降过程中可以使下降器与制动器接触,或者下降器总是可以与制动器隔开一段距离。

在第一实施例中,下降器可以具有构造成将制动器保持在下降器外部的止挡件。止挡件可以是织物支撑件穿过的U形件。

当制动器与下降器保持一段距离时,制动器就可以附接到用于储存的器件上。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制动力和织物支撑件的第二部分中附加制动力的和可以大于或等于织物支撑件的第一部分中的制动力。这样,使用者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控制绳降以离开陡峭而危险的区域,然后在绳降垂直的时候均匀地下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更轻和可靠的逃生系统的逃生方法。

逃生的方法是优越的,因为该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前述实施例中的一个的逃生系统,所述下降器附接至使用者,所述织物支撑件的第一端被固定至锚定点;

-在第一部分中沿着所述织物支撑件移动所述下降器直到到达所述织物支撑件的第二部分,所述下降器独立于制动器移动,所述制动器布置在所述下降器和所述织物支撑件的第二端之间,

-当所述下降器沿着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第二端移动时,将所述下降器连接到所述制动器,以便增加额外的制动力。

附图说明

其他优点和特征将从以下对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更清楚明显,所述特定实施例仅用于非限制性示例目的,并且在附图中示出,其中图1和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逃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涉及一种逃生系统1,该逃生系统1包括织物支撑件2、下降器3和至少一个制动器4。

织物支撑件2有利地包括第一部分2a,其具有第一横截面并且设置有第一端部2b。织物支撑件2还包括第二部分2c,其具有比第一横截面小的第二横截面并且设置有第二端部2d。以有利的方式,横截面的差异至少等于15%,优选至少等于30%,有利地至少等于50%。例如,第二部分2c的横截面是第一部分2a的横截面的两倍。

织物支撑件2可以有利地具有圆形横截面,第一部分2a的横截面具有比第二部分2b的横截面更大的直径。

例如当逃生系统1用于风能时,织物支撑件件2的第一部分2a可以具有2m至20m之间的长度,而织物支撑件件2的第二部分2c可以达到100m长。

例如,织物支撑件可以是绳子或带子。例如,第一部分2a可以通过将织物支撑件2自身折叠而形成,以增加其横截面。可选地,第一部分2a可以是覆盖有护套的织物支撑件2的区域,以增加横截面值。为了直接调节其横截面,也可以调整织物支撑件的织法。

为了使逃生系统1尽可能小以免给使用者造成太大的负担,可使用例如构造成存储织物支撑件2的至少第二部分2c的存储袋的存储器件(未示出)。理想地,存储器件可以容纳整个逃生系统1。它们可以被构造为附接到使用者的背带(未示出)或附接到使用者,使得在紧急情况下逃生系统1总是在可触及的范围内。

当使用逃生系统1时,织物支撑件2可以牢固地附接到足够强的元件,以便在绳降期间支撑使用者的重量。可以在织物支撑件2的第一端2b处制作结。

可选地,逃生系统1可以配备有固定装置(未示出),该固定装置有利地附接到织物支撑件2的第一端部2b。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端部2b可以例如具有环形形状以便能够钩住固定装置。由于固定装置,逃生系统1可以快速附接,并且在紧急情况下允许更快的撤离。

无论逃生系统1是否配备有固定装置,织物支撑件的第一端都可以被认为是逃生系统1的锚定点。之后,包括织物支撑件2b的第一端2b的锚定点可以被视为逃生系统的顶部,而织物支撑件2d的第二端2d可以被视为逃生系统的底部。

下降器3滑动地安装在织物支撑件2上,并构造成在第二端部2d的方向上滑动。下降器3构造成在织物支撑件2上施加制动力,以限制执行绳降的人员的速度。

下降器可以有不同的制动强度。具有可变制动强度的下降器3意味着这样的下降器,其中使用者用手直接或多或少地阻挡织物支撑件2,以便调节下降器3的制动强度。以有利的方式,具有可变制动强度的下降器具有控制手柄,该控制手柄构造成限定摩擦力并由此限定制动强度。这样的实施例在织物支撑件的第一部分中是特别有利的,因为使用者通常必须在具有可变斜率的区域中移动,这意味着必须控制制动强度。

下降器3可以是自锁装置。自锁的意思是允许制动强度变化的下降器,制动强度由使用者通过作为下降器3的整体部分的控制手柄来控制。如果使用者不使用控制手柄,下降器3也能够完全减速以停止使用者的下滑。下降器3然后在织物支撑件2上静止。下降器3的这个实施例在图1和2中示出。

不管在逃生系统1中使用的下降器3的类型如何,下降器都通过紧固器件附接到使用者的背带(未示出)上。紧固器件或紧固件可以是例如钩环5(见图1和2)或快速连杆(quick link)。

根据附图中示出的特定实施例,逃生系统1可以具有单个制动器4。与下降器3一样,制动器4也沿着织物支架2滑动地安装,并且有利地位于下降器3和第二端2d之间。制动器构造成能够至少在织物支撑件2c的第二部分中移动。

制动器4的作用是在使用者绳降期间,即当制动器4朝向织物支撑件2的第二个2d端移动时,在织物支撑件2上施加额外的制动力。

为了便于开始绳降,制动器4首先被放置在距下降器3一定距离处,以允许下降器3独立于制动器4移动。在这种构造中,只有下降器3在织物支撑件2上施加制动力。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在开始绳降时,使用者经常必须在逃生装置1的锚定点与绳降的实际起点之间行走。因此,由于使用者尚未通过逃生系统1悬挂在空中,制动并不重要。

织物支撑件2的第一部分2a具有高线性重量,但是也具有高耐磨性。当织物支撑件2改变方向以开始绳降的垂直部分时,这在锚定点附近是特别有利的。

织物支架2的第二部分2c具有较低的线性重量,这对于减小逃生装置的总重量及其总体积是有利的。另一方面,耐磨性较低。因此,在织物支撑件2的垂直部分使用这种小的横截面是有利的,因为摩擦非常低。

下降器3施加在织物支撑件2上的制动力根据织物支撑件2的尺寸而变化。织物支撑的横截面越大,制动力就越高。因此,当下降器3到达织物支撑件2c的第二部分时,由下降器3施加的制动力减小。如果横截面差异非常大,例如比例为2时,下降器可能无法有效地控制绳降,并且最大制动位置不允许停止使用者。

而且,为了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制动器4有利地定位成防止下降器3单独在织物支撑件2的第二部分2c中移动。以此方式,从下降器3到达第二部分2c的那一刻起,使用者不仅被下降器3施加的制动力制动,而且还被制动器4施加的附加制动力制动。

由制动器4施加在织物支撑件上的附加制动力补偿了由下降器3施加的制动强度的降低。较窄的织物支撑件2、下降器3和制动器4的组合使得可以实现与宽织物支撑件2和下降器3的组合相同的强度和有效的制动。织物支撑件的第二部分2c比第一部分2a的宽度小以及使用制动器4的事实使得可以使逃生系统1比现有技术的装置轻得多,且同样可靠。

例如,制动器4可以构造成使得下降器3和制动器4在第二部分2c中滑动时的制动力和附加制动力的和大于或等于下降器在第一部分2a中时由下降器3施加的最大制动力。以此方式,使用者可以快速地从要撤离的区域逃生,并且在更安全的区域继续缓慢地绳降。

为了优化制动器4的操作,可以将其构造成定位在织物支撑件2的第一部分2a和第二部分2c之间的接合处。以此方式,它不会在下降器3施加最大的力的区域(即第一部分2a)施加额外的制动力。在该构造中,制动器4通过在由下降器3施加的制动力较低的区域,即第二部分2c中施加额外的制动力来辅助制动。

为了防止制动器4在织物支撑件2的第一部分2a中施加额外的制动力,制动器4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其不可能移动到织物支撑件2的第一部分2a中。为了实现这一点,制动器4的结构例如可以适应成不能移动到第一部分2a。

为此目的,制动器4例如可以是具有至少两个孔的制动衬块,其具有与第二部分2c中的织物支撑件2的形状互补的形状。制动器4的这个特定实施例在图1和2中示出。在这样的构造中,制动器4可以沿着织物支撑件2的第二部分2c滑动,并且被锁定在第一部分2a和第二部分2c之间的接合处。制动器4可以由其他实施例形成,其中制动器4包括由织物支撑件2滑动的摩擦区域分开的至少两个孔。例如附加的下降器、保护装置、摩擦下降器。

在织物支撑件2是圆形横截面的绳索的特定情况下,制动器4可以是设置有两个孔的衬垫,该两个孔防止绳索在第一部分(大直径部分)中通过并且允许绳索在第二部分(小直径部分)中通过。

制动器4相对于下降器3的布置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考虑。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动器4可以滑动地安装在织物支撑件2上,并且相对于背带(未示出)自由移动。可选地,制动器4可以滑动地安装在织物支撑件上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到背带。

当制动器4相对于背带自由移动时,下降器3和制动器4可能在绳降期间接触。当制动器4太小而不能用手握住时尤其如此,例如当制动器4是如图1和2所示的制动衬块时。

为了避免下降器3和制动器4的缠绕,下降器3可以配备有止挡件3a,该止挡件将制动器4阻挡在下降器3的外部。这确保了在绳降期间逃生系统1的最佳操作。

例如,止挡件3a可以是U形部件,其末端固定到下降器3,从而形成织物支撑件2可以滑动通过的环。该实施例在图2中示出。这种构造允许下降器3和制动器4以施加制动力和附加制动力的方式操作。

在绳降开始时,并且当下降器3仍然处于织物支撑件2的第一部分2a中时,尽管由下降器3施加制动力,但使用者仍可以获得速度。而且,当下降器3与制动器4接触时,由制动器4施加在织物支撑件2上的附加制动力被附加到由织物支撑件2上的下降器3施加的制动力上。

如果制动器4足够大以便手持,则制动器4可以相对于背带自由移动,而不会与下降器3接触。在此,放置在制动器4和第一端2b之间的标记可以向使用者发出信号,告诉使用者他必须减速他的绳降,以便在制动器4与下降器3接触之前用手拿起制动器4。

还可以提供一种逃生系统的实施方式,其中制动器4足够大以用作使用者可以坐或站的鞍座或平台。当使用者不需要将逃生系统1与其余的设备一起携带时,可以考虑这种实施例,例如,当逃生系统被预防性地放置在高风险区域中,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时。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制动器4可以连接到背带。例如,制动器可以直接固定在背带上,或者如果逃生系统1装有储存器件,则可以借助于织物支撑件2的储存器件将制动器固定在背带上。为了将制动器4附接至线束,制动器4可以具有孔,例如皮带、钩环或快速连杆的紧固元件可以穿过该孔。

逃生系统1还可以包含与上述制动器4具有类似特性的多个制动器。通过使用多个制动器,可以增加额外的制动力。可以想象,例如,安装在逃生系统上的制动器的数量取决于使用者的体重。例如,较重的人将能够使用具有多个制动器的逃生系统,而较轻的人将能够使用具有单个制动器4的逃生系统1。

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诸如上述的逃生系统1的逃生方法。

为了在紧急情况下离开高空作业场所,第一步是将逃生系统1附接到足够强度的元件,以便在滑动期间支撑使用者的体重。

然后必须将织物支撑件2张紧,使得使用者可以坐在背带中并开始滑动。这可能不会在附接逃生系统1后立即发生。如果使用者必须跨越对象,例如,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他或她必须首先步行到达他或她可以使用逃生系统1拉紧使用者和使他或她自己悬挂的区域。

使用者然后可以通过控制下降器3施加在织物支撑件上的制动力沿着织物支撑件2朝向第二端2d滑动。

如果制动器4相对于线束可移动地安装,并且制动器可能与下降器3接触,例如,如果它太小而不能正确地握在手中,则使用者可以通过靠近制动器4而有利地使绳降减速,以避免可能使他不舒服并且不利于设备的强烈冲击。制动可以通过织物支撑件上存在的标记来触发,该标记表示制动器4的存在。

当下降器3和制动器4接触时,使用者可以继续绳降到织物支撑件2的第二端2d。

如果逃生系统被构造成使得下降器3和制动器4不接触,则使用者可以向下执行整个绳降直到织物支撑件2的第二端。例如,当使用者可以一只手拿住下降器而另一只手拿住制动器4时,或者当制动器4足够大时,使得使用者可以坐在上面或使他的脚与其保持一定距离时,这是可行的。

以上提出的逃生系统1由于织物支撑件2的可变截面而比现有技术装置轻得多,并且由于在织物支撑件2最窄的区域同时使用下降器3和制动器4,所以它同样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