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隔离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充换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522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电池隔离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充换电站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隔离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充换电站。



背景技术:

当前各大汽车厂商为电动汽车提供补能的方案主要分为充电方案和电池更换方案。相对于充电方案,电池更换方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完成电动汽车的电能补给,而且不会对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电池更换方案通常需要在专门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内进行。充换电站一般包括用于储藏以及对亏电电池进行电能补给的储能单元(电池仓)和用于运送电池的换电机器人。电池仓内储存有一定数量的动力电池,由于动力电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动力电池的热失控),如不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或者采取的措施不当,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周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常解决上述安全隐患的方法是将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与正常状态的动力电池隔离开。如采用顶部带有存沙箱的动力电池消防箱,通过用沙子掩埋动力电池的方式将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与正常状态的动力电池隔离开。不过在将动力电池隔离的过程中,需要首先手动开启消防箱的前面板,将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通过前面板放入消防箱内;然后手动开启存沙箱的侧盖板,存沙箱内的沙子由于重力的作用流入消防箱内将动力电池掩埋,从而起到隔离的效果。但前述的动力电池消防箱存在的缺陷是:由于消防箱的前面板以及存沙箱的侧盖板均需人工开启,在动力电池处于异常状态的紧急情况下,一旦开启不及时,很可能由于动力电池没有被及时掩埋而造成事故。也就是说,动力电池消防箱由于使用步骤繁琐造成其存在效率低、安全性差的缺陷。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电池隔离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动力电池消防箱在使用时存在的效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隔离装置,所述电池隔离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漏沙板,该漏沙板将所述箱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具有电池入口,该电池入口允许所述动力电池进入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电池隔离装置还包括落沙机构,所述落沙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并且在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的过程中,所述落沙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漏沙板移动,且该移动能够使储存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隔离沙流入所述第二腔体。

在上述电池隔离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落沙机构包括:隔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靠近所述漏沙板的一侧,并且所述隔板能够相对于所述漏沙板移动;导向轮,其设置于所述箱体;第一绳结构,其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一绳结构的第二端绕过所述导向轮后与所述隔板相连接;在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动力电池能够推动所述第一绳结构,该推动能够使所述第一绳结构拉动所述隔板相对于所述漏沙板移动。

在上述电池隔离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漏沙板上开设有若干漏沙孔,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漏沙孔对应的隔板孔,在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漏沙孔与对应的所述隔板孔能够以至少部分对准的方式形成允许所述隔离沙流入所述第二腔体的通道。

在上述电池隔离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在远离所述漏沙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滑轮,对应地,所述第二腔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若干个滑轮匹配的第一滑道,并且在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隔板通过所述若干个滑轮在所述第一滑道上的移动相对所述漏沙板移动。

在上述电池隔离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隔离装置还包括挡沙门,对应地,所述箱体在设置有所述电池入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道,并且在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的情形下,所述挡沙门能够以在所述第二滑道上移动的方式到达能够封闭所述电池入口的位置。

在上述电池隔离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落沙机构还包括第二绳结构和插销,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插销匹配的销套,其中,所述第二绳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隔板相连接,所述第二绳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插销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并且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插销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销套,并使所述挡沙门处于所述电池入口为打开状态的位置;在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绳结构能够拉动所述插销远离所述销套,进而使所述挡沙门能够沿所述第二滑道移动,且通过该移动能够封闭所述电池入口。

在上述电池隔离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隔离装置还包括电池辊道,所述电池辊道允许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到达所述目标位置。

在上述电池隔离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辊道包括斜面以及设置于所述斜面的若干组无动力辊筒,并且所述动力电池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所述斜面移动,该移动能够使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到达所述目标位置。

在上述电池隔离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若干个辅助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电池隔离装置的充换电站,该充换电站包括换电机器人,所述充换电站还包括,电池输送装置,其能够将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移动至所述电池入口。

在上述充换电站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输送装置包括承载平台和驱动机构,其中,所述承载平台用于承载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并且所述换电机器人能够将所述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移动至所述承载平台;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使所述动力电池沿所述承载平台移动至所述电池入口。

在上述充换电站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为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上的若干组动力辊筒。

在上述充换电站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充换电站还设置有电池出口,且该电池出口与所述电池入口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充换电站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出口上设置有单向门,所述单向门能够封闭所述电池出口,并且该封闭仅允许所述动力电池沿所述电池出口至所述电池入口的方向移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电池隔离装置包括箱体和落沙机构,箱体内设置有漏沙板,漏沙板将箱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第二腔体的一侧具有允许动力电池进入第二腔体并到达目标位置的电池入口。在动力电池到达目标位置的过程中,落沙机构能够相对漏沙板的移动使存储于第一腔体的隔离沙流入第二腔体,进而能够将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掩埋。动力电池在到达目标位置的过程中,能够使落沙机构相对漏沙板移动,该移动使第一腔体的隔离沙流入第二腔体。由于落沙机构的开启均无需人工操作(背景技术所述的需人工开启存沙箱的侧盖板),不仅提高了电池隔离装置的运行效率,而且保证了作业的安全性。

方案1、一种电池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隔离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漏沙板,该漏沙板将所述箱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其中,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具有电池入口,该电池入口允许所述动力电池进入所述第二腔体;

所述电池隔离装置还包括落沙机构,所述落沙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并且

在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的过程中,所述落沙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漏沙板移动,且该移动能够使储存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隔离沙流入所述第二腔体。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电池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沙机构包括:

隔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靠近所述漏沙板的一侧,并且所述隔板能够相对于所述漏沙板移动;

导向轮,其设置于所述箱体;

第一绳结构,其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一绳结构的第二端绕过所述导向轮后与所述隔板相连接;

在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动力电池能够推动所述第一绳结构,该推动能够使所述第一绳结构拉动所述隔板相对于所述漏沙板移动。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电池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沙板上开设有若干漏沙孔,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漏沙孔对应的隔板孔,

在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漏沙孔与对应的所述隔板孔能够以至少部分对准的方式形成允许所述隔离沙流入所述第二腔体的通道。

方案4、根据方案2所述的电池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在远离所述漏沙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滑轮,

对应地,所述第二腔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若干个滑轮匹配的第一滑道,并且

在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隔板通过所述若干个滑轮在所述第一滑道上的移动相对所述漏沙板移动。

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电池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隔离装置还包括挡沙门,

对应地,所述箱体在设置有所述电池入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道,并且

在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的情形下,所述挡沙门能够以在所述第二滑道上移动的方式到达能够封闭所述电池入口的位置。

方案6、根据方案5所述的电池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沙机构还包括第二绳结构和插销,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插销匹配的销套,

其中,所述第二绳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隔板相连接,所述第二绳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插销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并且

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插销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销套,并使所述挡沙门处于所述电池入口为打开状态的位置;

在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绳结构能够拉动所述插销远离所述销套,进而使所述挡沙门能够沿所述第二滑道移动,且通过该移动能够封闭所述电池入口。

方案7、根据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隔离装置还包括电池辊道,所述电池辊道允许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到达所述目标位置。

方案8、根据方案7所述的电池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辊道包括斜面以及设置于所述斜面的若干组无动力辊筒,并且

所述动力电池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所述斜面移动,该移动能够使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到达所述目标位置。

方案9、根据方案7所述的电池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若干个辅助轮。

方案10、一种具有方案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隔离装置的充换电站,包括换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换电站还包括:

电池输送装置,其能够将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移动至所述电池入口。

方案11、根据方案10所述的充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输送装置包括承载平台和驱动机构,

其中,所述承载平台用于承载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并且

所述换电机器人能够将所述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移动至所述承载平台;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使所述动力电池沿所述承载平台移动至所述电池入口。

方案12、根据方案11所述的充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上的若干组动力辊筒。

方案13、根据方案11或12所述的充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换电站还设置有电池出口,且该电池出口与所述电池入口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方案14、根据方案13所述的充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出口上设置有单向门,所述单向门能够封闭所述电池出口,并且该封闭仅允许所述动力电池沿所述电池出口至所述电池入口的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隔离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填埋前);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隔离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填埋后);

图4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充换电站的第一种优选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充换电站的第二种优选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隔离方法的流程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隔离方法的过程示意图一;

图8B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隔离方法的过程示意图二;

图8C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隔离方法的过程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的漏沙板设置有斜面,但是这种结构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自动地将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隔离的电池隔离装置,以克服现有的动力电池消防箱在使用时由于使用步骤繁琐并且需要人工辅助而存在的效率低、安全性差等缺陷。

需要说明的是,动力电池的异常状态可以是动力电池在充电时处于热失控的状态。当然,异常状态也可以是其他任何非正常状态,如动力电池由于跌落而处于冒烟的状态等。通过采用及时掩埋的方式对其进行隔离,避免了由此导致的安全性事故。

如图1所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隔离装置1。该装置主要包括箱体11、落沙机构12以及电池辊道13。箱体11中设置有具有若干个漏沙孔1111的漏沙板111,并且该漏沙板111将箱体11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第一腔体主要用于储存隔离沙3,如第一腔体的顶部开设有装沙口113,装沙口113可以配有对应的装沙盖114,待用的隔离沙3可以通过装沙口113放入第一腔体。其中,第二腔体的一侧开设有电池入口112,动力电池4可以通过该电池入口112到达第二腔体内的目标位置。电池辊道13设置于第二腔体内,并且电池辊道13由该电池入口112延伸至第二腔体的相对侧。电池辊道13主要包括辊道斜面131和设置于辊道斜面131上的若干组无动力辊筒132,无动力辊筒132主要用于减小动力电池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在辊道斜面131上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这样一来,进入第二腔体内的动力电池4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若干组无动力辊筒132自动移动至目标位置。优选地,漏沙板111可以在形成第一腔体的一侧围绕若干漏沙孔1111设置若干对应的斜面(如大致为由漏沙孔1111向外缘的厚度逐渐增加的环形斜面),从而漏沙孔1111与环形斜面大致形成漏斗形状,便于将隔离沙3聚集至就近的漏沙孔1111,加快隔离沙3的流动速度。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漏沙板111也可以不设置斜面,设置成其他能够加快隔离沙3聚集和流动的结构形式。

按图1所示方位,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的漏沙板111将箱体11分隔为位于漏沙板111上方的第一腔体和位于漏沙板111下方的第二腔体,漏沙板111上设置有若干漏沙孔1111,围绕若干漏沙孔1111设置有对应的若干斜面。其中,第一腔体内储存有隔离沙3,并且第一腔体的顶面开设有装沙口113和对应的装沙盖114。其中,第二腔体的右侧面开设有电池入口112,设置于第二腔体的电池辊道13则由该电池入口112延伸至第二腔体的左侧面。电池辊道13的辊道斜面131上设置有若干组无动力辊筒132,并且电池辊道13的辊道斜面131朝向第二腔体的左侧面设置。

如图2和图3所示,落沙机构12主要包括隔板121、第一绳结构123以及导向轮124。其中,隔板12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滑轮125,隔板121设置于第二腔体内靠近漏沙板111的一侧,导向轮124与箱体11相对固定。若干个滑轮125设置于隔板121远离漏沙板111的一侧,并且隔板121上开设有与漏沙孔1111对应的若干个隔板孔122。第二腔体内还设置有与若干个滑轮125匹配的第一滑道115,并且隔板121可以通过若干个滑轮125在第一滑道115上滑动而移动。其中,第一绳结构123的第一端与第二腔体的远离漏沙板111的一侧连接,第一绳结构123的第二端绕过导向轮124与隔板121连接。在动力电池4移动至目标位置的过程中,通过动力电池4推动第一绳结构123,第一绳结构123拉动隔板121在第一滑道115上相对于漏沙板111滑动的方式,使若干漏沙孔1111与对应的若干隔板孔122至少部分对准,并且该对准形成的通道允许隔离沙3从第一腔体流入第二腔体并将处于目标位置的动力电池4掩埋。优选地,第一绳结构123可以为钢丝软绳。当然,第一绳结构123的具体形式和材料并非固定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环境灵活地调整,只要采用该形式和材料的第一绳结构123可以被动力电池4推动并且拉动隔板121移动。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也可以是相对独立的箱式结构,如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在这种情形下,漏沙板111相当于第一箱体的箱底。第二箱体的箱顶为无盖结构,前述的第一滑道115可以通过焊接、螺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二箱体的箱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目标位置可以是能够让若干漏沙孔1111与若干隔板孔122至少部分对准时的动力电池4所在的位置。具体而言,该位置可以是使若干漏沙孔1111的孔轴与对应的若干隔板孔122的孔轴处于共线的状态下时(即漏沙孔1111和隔板孔122完全对准或其中一孔的投影包含于另一孔的投影之中),动力电池4在推动第一绳结构123后所停的位置。此位置可以使隔离沙3快速地流入第二腔体,并将动力电池4掩埋。当然,该位置也可以是使若干漏沙孔1111与对应的若干隔板孔122处于部分对准状态时的位置,动力电池4推动第一绳结构123后所停的位置。此位置可以使隔离沙3较快地流入第二腔体,并将动力电池4掩埋。

按照图3所示方位,落沙机构12的隔板121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于漏沙板111的下方,若干个滑轮125设置于隔板121的底部,并且隔板121上设置有与若干漏沙孔1111对应的若干隔板孔122。第一滑道115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于隔板121的下方,导向轮124则设置于隔板121的左侧。第一绳结构123的左端沿大致竖直方向固定连接于第二腔体的底面上,第一绳结构123的右端绕过导向轮124后沿大致水平方向固定连接于隔板121的左端。

如图3和图4所示,电池隔离装置1还包括挡沙门14,箱体11上还设置有与挡沙门14对应的第二滑道116,挡沙门14可以通过沿第二滑道116滑动的方式封闭电池入口112。参照图4,落沙机构12还包括第二绳结构126和插销127。其中,第二绳结构126的第一端与隔板121连接,第二绳结构126的第二端与插销127的第一端连接。此外,箱体11上还设置有与插销127对应的销套117,插销127的第二端可以通过穿出该销套117的方式固定挡沙门14。并且在动力电池4到达目标位置的过程中,第二绳结构126能够拉动插销127远离销套117,进而使挡沙门14能够沿第二滑道116滑动,且通过该滑动封闭电池入口112。

可以看出,插销127的长度远大于销套117的长度,以便在组装好的状态下,使插销127的第一端能够位于销套117内,而插销127的第二端能够伸出销套117且伸出的部分能够足以支撑挡沙门14,使其保持当前位置。

按图4所示方位,第二滑道116沿大致竖直方向设置于与第一腔体右侧面对应的箱体11外侧,挡沙门14可以在第二滑道116上沿大致竖直方向滑动。第二绳结构126的左端沿大致水平方向与隔板121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二绳结构126的右端沿大致水平方向与插销127的左端固定连接。销套117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于第一腔体的右侧面,插销127的右端可以通过穿出该销套117的方式固定挡沙门14,即挡沙门14的底部可以被插销127的伸出部分托起。

如上所述,当电池隔离装置1处于非使用状态时,若干漏沙孔1111与对应的隔板孔122处于彼此“错开”的状态,并且此“错开”的状态可以使处于第一腔体内的隔离沙3无法流入第二腔体。当电池隔离装置1进入使用状态时,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4可以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沿倾斜的电池辊道13的辊道斜面131由电池入口112移动至目标位置,并且在动力电池4移动至目标位置的过程中,在接触到第一绳结构123之后推动第一绳结构123产生推力,该推力使第一绳结构123拉动隔板121相对于漏沙板111移动的方式,使若干漏沙孔1111与若干隔板孔122至少部分对准形成通道,进而使得隔离沙3流入第二腔体并掩埋处于目标位置的动力电池4。在第一绳结构123拉动隔板121移动的同时,隔板121可以通过拉动第二绳结构126,第二绳结构126拉动插销127远离销套117的方式,使挡沙门14沿第二滑道116滑动,并封闭电池入口112,动力电池4的隔离完成。可以看出,通过动力电池4的自身重力、倾斜的电池辊道13、第一绳结构123、漏沙板111和隔板121之间的配合,无需人工介入即可自动完成整个动力电池4的隔离过程。因此明显提高了装置的运行效率。而且,由于无需工作人员接近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4(如过热),大大提高了装置在完成对动力电池4隔离过程中的安全性。进一步地,落沙机构12由于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还可以重复利用。

此外,为了方便进一步处理隔离后的动力电池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箱体11的底部安装若干辅助轮15,以提高隔离装置的利用性。此外,参照图1所示,为了防止动力电池4由于惯性过大与第二箱体11的内壁产生碰撞,可以在与动力电池4移动方向相对应的第二腔体的左侧的内壁设置缓冲层16(如橡胶层),以进一步增加电池隔离装置1的安全性。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动力电池4的左侧抵靠至缓冲层16时在第二腔体内的位置定义为前述的目标位置。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池隔离装置1的充换电站2,该充换电站2主要包括换电机器人(图中未标出)以及电池输送装置22。其中,在相应的位置可以设置有电池出口23,且电池出口23的设置位置应当与电池隔离装置1的电池入口11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即电池出口23出来的动力电池4能够顺利地通过电池入口112进入第一腔体。举例而言,在电池隔离装置1紧靠充换电站2的电池出口23放置的情形下,动力电池4可以通过该电池出口23直接通过电池入口112进入电池隔离装置1的第二腔体。其中,电池输送装置22主要包括承载平台221和驱动机构(图中未标出),承载平台221主要用于承载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4,并且换电机器人能够将动力电池4移动至该承载平台221。驱动机构则主要用于将承载平台221的动力电池4运送至使其能够进入第二腔体的位置。如驱动机构可以包括设置在承载平台221上的若干组动力辊筒222,即动力辊筒222配置有相应的动力部(如电机)。这样一来,在电机的驱动下,承载平台221上动力电池4得以从电池出口23移动至电池隔离装置1的电池入口112。

按照图5所示方位,充换电站2内设置有电池输送装置22,如电池输送装置22设置于用于存放和为亏电电池补电的储能单元21的底部。输送装置的承载平台221上设置有若干组动力辊筒222,且承载平台221的高度与电池入口112相匹配。对应地,电池出口23则设置在位于电池输送装置22左侧的储能单元21的壳体/墙壁上,并且该电池出口23位置与形状与设置在电池隔离装置1的第二腔体右侧的电池入口112相对应,以使得驱动机构使动力电池4移出电池出口23之后,能够恰好对接至电池入口112,进而通过电池入口112进入第二腔体。

进一步地,为保障充换电站2的安全运行,还可以在电池出口23处设置有单向门24,并且该单向门24只允许动力电池4从电池出口23移动至电池入口112。这样一来,在动力电池4移动出电池出口23后,单向门24关闭,使充换电站2与外部环境隔开,保证充换电站2的运行安全。

进一步参照图5,优选地,在电池隔离装置1的箱体11底部设置有辅助轮15,该辅助轮15的设置可以增加电池隔离装置1的可移动性,从而便于对第二腔体中被隔离的动力电池4进行进一步处理。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电池隔离装置1的箱体11底部也可以不设置辅助轮15,而是直接将电池隔离装置1配置于充换电站2内的固定位置(参照图6)。

上述具有电池隔离装置1的充换电站2通过换电机器人与电池输送装置22可以将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4移动至电池隔离装置1,并利用电池隔离装置1将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4隔离。也就是说,动力电池4的隔离过程中,无需引入外部设备便可实现动力电池4的移动,即仅靠充换电站2中的换电机器人便可完成这一操作,隔离步骤简单。进一步地,由于电池隔离装置1隔离动力电池4的过程也无需工作人员辅助操作,即仅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即可实现进入电池隔离装置1的第二腔体以及在第二腔体内被掩埋隔离。因此不仅提高了隔离过程的运行效率,而且还由于无需工作人员接近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4,从而大大提高了隔离作业的安全性。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隔离方法,主要用于将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4以掩埋的方式隔离。以将前述的电池隔离装置1应用于充换电站2为例,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100、换电机器人将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4移动至电池输送装置22的承载平台221。

S200、电池输送装置22将动力电池4移动至电池入口112,在动力电池4移出电池出口23后,单向门24封闭电池出口23。

S300、由于电池辊道13的设置,动力电池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进入箱体11的第二腔体,并在第二腔体内到达目标位置。

S400在动力电池4到达目标位置的过程中,隔离沙3从箱体11的第一腔体流入第二腔体,直至将动力电池4掩埋。并且在隔离沙3流入第二腔体之前或同时,挡沙门14封闭电池入口112。

参照图8A、图8B和8C所示,该电池隔离方法的主要流程可以包括:当充换电站2内有动力电池4处于异常状态发出警报时,首先,换电机器人将该动力电池4快速取下并移动至电池输送装置22的承载平台221上。其次,电池输送装置22利用若干组动力辊筒222将该动力电池4通过电池出口23移动至电池隔离装置1的电池入口112,并且在动力电池4完全移动出电池出口23后,设置于电池出口23处的单向门24关闭。再次,位于电池入口112处的动力电池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电池辊道13的辊道斜面131逐渐下滑至目标位置,在下滑至目标位置的过程中,动力电池4推动第一绳结构123,第一绳结构123拉动隔板121相对于漏沙板111移动,当隔板孔122与漏沙孔1111连通(即至少部分对准)时,位于第一腔体内的隔离沙3流入第二腔体,直至动力电池4被掩埋。在第一绳结构123拉动隔板121移动的同时,隔板121通过第二绳结构126拉动插销127向退出销套117的方向移动,直至最后挡沙门14落下将电池入口112封闭,动力电池4即被完全隔离。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隔离装置1、具有该装置的充换电站2和电池隔离方法中,电池隔离装置1包括开设有电池入口112的箱体11以及设置于箱体11内的漏沙板111电池辊道13和落沙机构12。开设有漏沙孔1111的漏沙板111将箱体11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落沙机构12包括第一绳结构123和开设有隔板孔122的隔板121。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电池入口112沿电池辊道13的辊道斜面131到达目标位置的过程中,动力电池4可以推动第一绳结构123,第一绳结构123以拉动隔板121相对于漏沙板111移动的方式,使隔板孔122与漏沙孔1111对应连通(即至少部分对准),从而储存于第一腔体内的隔离沙3可以流入第二腔体,直至将动力电池4掩埋。可以看出,通过动力电池4的自身重力、电池辊道13的辊道斜面131、第一绳结构123以及隔板121和漏沙板111之间的相互配合,无需人工或外部设备介入便可以完成对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4的隔离。因此本实用新型明显提高了装置的运行效率。而且由于无需工作人员接近处于异常状态的动力电池4,因此大大提高了电池隔离过程中的安全性。进一步地,落沙机构12的设置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并且,由于落沙机构12可以重复利用,因此改善了电池隔离装置1的整体性能。

具有电池隔离装置1的充换电站2设置有电池出口23和电池输送装置22,并且电池出口23处还设置有单向门24。电池输送装置22可以通过换电机器人把动力电池4从电池出口23输送至电池隔离装置1的电池入口112,进而使电池隔离装置1将动力电池4隔离。可以看出,用换电机器人代替外部设备移动动力电池4,而且整个隔离过程中无需工作人员接近动力电池4,因此大大提高了隔离作业的安全性。此外,单向门24的设置可以在动力电池4移动出电池出口23后将充换电站2与外部环境隔开,进一步保证了充换电站2的运行安全。

此外,电池隔离方法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换电机器人将动力电池4移动至电池输送装置22;电池输送装置22将动力电池4移动到电池入口112;动力电池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到达第二腔体的目标位置;以及在动力电池4到达目标位置的过程中,隔离沙3从第一腔体流入第二腔体,直至将动力电池4掩埋。可以看出,在隔离动力电池4的完整过程中,是通过换电机器人和电池输送装置22的配合将动力电池4移动到电池隔离装置1,由于无需引入外部设备,因此节省了成本。由于无需人工操作,因此大大提高了隔离作业的安全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