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安装消防设备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大厦都安装有消防系统。消防系统能够减轻火势,保护生命安全与财产的安全。消防系统需要布置有很多的消防水管。消防水管一般固定于屋内顶面。在发生火灾时,消防水管里的水会通过喷水装置喷洒到屋内,对屋内进行降温,进而扑灭火灾。
但是,在安装固定消防水管时,工作人员需要站在人字梯上,双手紧握着电钻,在屋内顶面上进行打孔。然后再通过膨胀螺丝将消防水管固定于屋内顶面。工作人员只能通过双脚站立在人字梯上,失去了手对人体的控制,容易从人字梯上掉下来。同时,双手发力较难,工作人员容易双手疲惫,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安装消防设备的装置,具有在地面就可以对屋内顶面用电钻打孔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安装消防设备的装置,包括电钻,所述电钻连接于限定其活动轨迹的导轨以及连接于使其靠近或远离屋内顶部的驱动装置,所述导轨的下端连接有使其固定于地面的支撑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钻固定于支撑架上,使人不需要站在梯子上操作电钻对屋内屋顶进行打孔。电钻沿着固定与支撑架顶部的导轨进行活动,导轨起到限制电钻的活动轨迹。驱动装置驱动电钻沿着导轨运动,进而使电钻从下往上靠近屋内顶面并对屋内顶面进行打孔,从而代替人工用电钻进行打孔和人不需要爬到高处进行打孔。同时人站在高处进行电钻打孔的作业时,双手容易因操作电钻而造成劳累,所以该装置能够省力和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导轨设为内卷边钢,所述电钻的外表面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背离电钻的一端固定有放置于内卷边钢的第一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块沿着内卷边钢的内部进行滑动,进而使固定杆沿着内卷边钢滑动,进而使电钻沿着内卷边钢滑动。由于内卷边钢的开口向内包边,进而内包边限位第一滑块,从而使第一滑块在滑动的过程中不易脱离内卷边钢,达到使固定杆能够稳定沿着导轨滑动和使电钻在使用时不易脱离导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以及铰接于支撑板下表面的三个支撑脚,所述内卷边钢垂直固定于支撑板,所述三个支撑脚与支撑板下表面的铰接点呈三角设置,所述三个支撑脚朝支撑架的外侧旋转固定后形成三角支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起到垂直固定内卷边钢的作用。支撑板的下表面铰接有三个支撑脚,支撑脚使支撑板固定于远离地面的位置,进而使电钻远离地面,从而使电钻靠近屋内顶面并使电钻更加容易对屋内的顶面进行打孔。三角支撑使支撑架的三个支撑脚之间形成稳定的固定结构,使支撑板能够与地面保持平行,进而使电钻能够稳定的工作。三个支撑脚铰接于支撑板的下表面。在不使用支撑架时可以将三个支撑脚收拢到一起。当需要使用支撑架时,将向内收拢的三个支撑脚向支撑架的外部旋转打开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三个支撑脚之间连接有使三个支撑脚形成稳定支撑的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使三个支撑脚之间稳定连接,使三个支撑脚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进而使支撑板保持水平于地面和使电钻能够在支撑板上稳定工作,从而支撑架在使用时保持稳定的支撑结构和提高支撑架的使用安全性,达到保证了电钻在打孔时的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一支撑脚的外表面旋转连接有两个连接杆,所述两连接杆背离支撑脚旋转连接点的一端设有锁合开口,所述另外两个支撑脚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卡嵌于锁合开口的锁合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旋转连接有两个连接杆。当不需要使用连接杆时,将连接杆沿着支撑脚的外侧旋转,使连接杆靠近旋转连接其的支撑脚。当需要连接另外两个支撑脚时,只需将连接杆的锁合开口对准另外两个支撑脚外侧壁上的锁合柱,然后将锁合开口卡嵌到锁合柱中,进而使使三个支撑脚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进而使支撑架在使用时保持稳定的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旋转连接于电钻外表面的控制杆,以及旋转连接于控制杆背离电钻一端的联动杆,以及连接于联动杆背离控制杆一端的圆盘,所述圆盘的内部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有旋转块,所述联动杆穿过旋转块,所述旋转轴背离旋转块的一端连接有控制柄,所述联动杆在旋转块内能够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驱动电钻沿着导轨靠近或远离屋内的顶部。旋转控制柄,使控制柄带动旋转轴旋转,进而使固定于旋转轴一端的旋转块进行旋转。控制杆的穿过旋转块,联动能够在旋转块内来回活动。旋转块在旋转的过程中,使联动杆在旋转块内部来回移动,进而使控制杆施予电钻推力或者拉力。当控制杆施予电钻推力时,电钻会沿着导轨靠近屋顶的顶面,进而使电钻对屋顶进行打孔;当控制杆施予电路拉力时,电钻会沿着导轨远离屋顶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圆盘的下表面固定有支撑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盘的下表面固定有支撑座,使圆盘稳定固定于地面上,进而方便操作控制柄,从而使驱动装置稳定工作,以能够更好地控制电钻的活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圆盘外表面开有限制控制杆与联动杆铰接点的运动轨迹的滑槽,所述圆盘外表面开有限制控制杆与联动杆铰接点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背离限制控制杆的一端固定有放置与滑槽的第二滑块,所述滑槽的内侧面设有用于限位第二滑块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使控制杆与联动杆铰接点的沿着其进行运动。联动杆的一端穿过旋转块,并在旋转块上来回滑动。如果不对控制杆与联动杆铰接点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定,在旋转块旋转的过程中,联动杆在旋转块旋转到某一位置时脱离旋转块,进而造成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滑槽的轨迹为椭圆圆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的轨迹为椭圆圆弧,当控制杆与联动杆铰接点从椭圆圆弧靠近地面的一端运动到椭圆圆弧远离地面的一端时,联动杆相对于旋转块向上滑动,进而联动杆推动控制杆,进而控制杆推动电钻沿导轨向上滑动。当控制杆与联动杆铰接点从椭圆圆弧远离地面的一端运动到椭圆圆弧靠近地面的一端时,联动杆相对于旋转块向下滑动,进而联动杆拉动控制杆并使控制杆拉动电钻沿导轨向下滑动,从而使电钻远离屋内的顶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是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钻;2、导轨;3、驱动装置;4、支撑架;21、内卷边钢;11、固定杆;112、第一滑块;41、支撑板;42、支撑脚;43、连接杆;431、锁合开口;432、锁合柱;31、控制杆;32、联动杆;33、圆盘;331、旋转轴;332、旋转块;333、控制柄;34、支撑座;334、滑槽;335、滑杆;336、第二滑块;334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用于安装消防设备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导轨2,导轨2为内卷边钢21。内卷边钢21的内部放置有长方形不锈钢的第一滑块112。第一滑块112的外表面焊接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的另外一端焊接于电钻1的外表面。导轨2垂直焊接于方形的支撑板41的上表面。支撑板41的下表面铰接有三个支撑脚42。
三个支撑脚42朝支撑架4的外侧旋转固定后形成三角支撑。一支撑脚42的外表面旋转连接有两个连接杆43。请参照图2,连接杆43一端开有具有弹性的锁合开口431。另外两个支撑脚42的外侧壁上焊接有卡嵌于锁合开口431的锁合柱432。
请结合图1和图3,电钻1外表面铰接有控制杆31,控制杆31的另一端铰接有联动杆32,联动杆32的另一端穿过旋转块332。在圆盘33的外表面开有滑槽334。滑槽334的轨迹为椭圆圆弧。控制杆31与联动杆32的铰接点焊接有滑杆335,滑杆335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滑块336。第二滑块336被焊接于滑槽334内侧面的挡板3345限位于滑槽334中。使第二滑块336能够沿着滑槽334的轨迹活动。当控制杆31与联动杆32的铰接点从椭圆圆弧靠近地面的一端运动到椭圆圆弧远离地面的一端时,联动杆32相对于旋转块332向上滑动,进而联动杆32推动控制杆31,从而控制杆31推动电钻1沿导轨2向上滑动。当控制杆31与联动杆32铰接点从椭圆圆弧远离地面的一端运动到椭圆圆弧靠近地面的一端时,联动杆32相对于旋转块332向下滑动,进而联动杆32拉动控制杆31并使控制杆31拉动电钻1沿导轨2向下滑动,从而使电钻1远离屋内的顶面。
请参照图1和参照4,圆盘33的下表面固定有支撑座34,使圆盘33稳定固定于地面上,进而方便操作控制柄333,从而使驱动装置3稳定工作,以能够更好地控制图1中的电钻1的活动。
圆盘33的内部设有旋转轴331,旋转轴331的一端焊接有控制柄333,旋转轴331背离控制柄333的一端焊接有图1中的旋转块332。
使用过程:选择一水平地面,支撑脚42打开,使其呈三角固定的状态。然后将一支撑脚42上的两个连接杆43分别卡嵌于另外两个支撑脚42。再将圆盘33水平放置在地面上。在钻孔前,调整控制柄333,使电钻1在未通电时靠近或远离要打孔的位置,确定好圆盘33放置的位置。最后,给电钻1通电,旋转控制柄333,施以控制杆31推力,进而控制杆31推动电钻1沿着导轨2上升,进而对墙顶进行打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