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的智能消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1744发布日期:2018-08-07 18:1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车辆的智能消防装置,属于消防装置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的车辆在实际行驶中存在很大的消防隐患,这是汽车制造企业在大型货车设计上最大的一个漏洞。车辆上的消防设备多为手提灭火器,手提灭火在使用时很难保证驾驶室被困人员的安全,更无法控制火势的蔓延。当车辆在行驶中着火时,手提灭火器几乎没有作用,只有等待消防队前来灭火救援,当等到消防队来到时可能已经是车毁货尽了。还有的意外事故引发的车辆着火等消防队赶到现场时,已经是一片火海,车毁人亡,货物已变为灰烬。这给多少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惨重的损失,给多少货主造成无力回天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交通堵塞,路面损坏、地面污染、空气污染和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等,需要一种用于车辆的智能消防装置。

但是,现有技术在对车辆进行智能消防操作的过程中,虽然在车辆出现火情可以及时扑救,但是无法在火情出现时及时对车内人员进行一定的提示警报处理,从而车内人员不能及时逃出车外,可能导致由于设备在车内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便开启进行消防操作而引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遭到损坏,安全性能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智能消防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对车辆进行智能消防操作的过程中,虽然在车辆出现火情可以及时扑救,但是无法在火情出现时及时对车内人员进行一定的提示警报处理,从而车内人员不能及时逃出车外,可能导致由于设备在车内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便开启进行消防操作而引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遭到损坏,安全性能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车辆的智能消防装置,其结构包括装置主体、红外感应控制装置、射水灭火头、过水筒、控制阀门、火情实时报警机构,所述红外感应控制装置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空腔最上处,所述射水灭火头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空腔最下处且其贯穿出装置主体的外侧,所述过水筒垂直贯穿于装置主体的内部空腔右部且其与射水灭火头的内部互相贯通,所述控制阀门机械连接于过水筒的右端表面,所述火情实时报警机构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空腔左部,所述红外感应控制装置由红外传感器、控制转换器、控制转轴、转动架、内滑轮组成,所述红外传感器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顶面中间处且其向上贯穿出装置主体的外部,所述控制转换器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空腔右上处且其与红外传感器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控制转轴固定连接于控制转换器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其与控制转换器之间电连接,所述转动架活动嵌套于控制转轴的外侧表面且其向控制转轴的下端延伸,所述内滑轮活动连接于转动架的内部空腔最下处,所述火情实时报警机构由转动连接装置、滑动控制结构、齿轮组结构、转动轮装置、传动控制结构、实时报警装置组成,所述转动连接装置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右表面中上处,所述滑动控制结构垂直连接于过水筒的上端表面中间处,所述齿轮组结构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空腔左上处,所述转动轮装置活动连接于齿轮组结构的下端表面且其与装置主体的内部左表面相连接,所述传动控制结构活动连接于转动轮装置的下端表面,所述实时报警装置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左表面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连接装置由转动杆转轴、转动杆、第一齿轮固定架、第一齿轮、第一齿轮输出轴、轮齿结构组成,所述转动杆转轴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右表面中上处,所述转动杆活动嵌套于转动杆转轴的外侧表面最左处,所述第一齿轮固定架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右表面中上处且其位于转动杆转轴的下端,所述第一齿轮活动连接于第一齿轮固定架的左端表面,所述第一齿轮输出轴机械连接于第一齿轮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它们之间呈同心圆状态,所述轮齿结构均匀等距分布于第一齿轮的外侧表面边缘处。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控制结构由竖向滑轨、滑动轴、h型滑动架、传动齿、第二齿轮固定架、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输出轴组成,所述竖向滑轨垂直连接于过水筒的上端表面中间处,所述滑动轴滑动连接于竖向滑轨的滑槽内,所述h型滑动架固定嵌套于滑动轴的外侧表面且其向滑动轴的左、右两侧延伸,所述传动齿均匀等距分布于h型滑动架的左、右端表面,所述第二齿轮固定架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靠上处一分隔板的下端表面,所述第二齿轮活动连接于第二齿轮固定架的下端表面,所述第二齿轮输出轴机械连接于第二齿轮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它们之间呈同心圆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组结构由第三齿轮固定架、第三齿轮、第三齿轮输出轴、第四齿轮固定架、第四齿轮、第四齿轮输出轴、第五齿轮、第五齿轮输出轴组成,所述第三齿轮固定架通过预压螺栓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左表面中上处,所述第三齿轮活动连接于第三齿轮固定架的右端表面,所述第三齿轮输出轴机械连接于第三齿轮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它们之间呈同心圆状态,所述第四齿轮固定架通过预压螺栓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中间处一分隔板的下端表面,所述第四齿轮活动连接于第四齿轮固定架的下端表面,所述第四齿轮输出轴机械连接于第四齿轮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它们之间呈同心圆状态,所述第五齿轮活动连接于第四齿轮的右端表面,所述第五齿轮输出轴机械连接于第五齿轮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它们之间呈同心圆状态,所述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的外侧表面边缘处接均匀等距排列有轮齿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轮装置由第一转动轮转轴、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转动杆、第三转动轮组成,所述第一转动轮转轴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左表面中间处,所述第一转动轮活动嵌套于第一转动轮转轴的外侧表面最右处,所述第二转动轮活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轮转轴的下端表面,所述转动杆垂直连接于第二转动轮的下端表面中间处,所述第三转动轮活动嵌套于转动杆的外侧表面最下处。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控制结构由横向滑轨、第六齿轮、横向滑动轴、横向传动架、上部啮合齿组成,所述横向滑轨垂直连接于过水筒的左端表面最下处,所述横向滑动轴滑动连接于横向滑轨的滑槽内,所述第六齿轮机械连接于横向滑动轴的外侧表面,所述第六齿轮的外侧表面边缘处均匀等距排列有轮齿结构,所述横向传动架横向活动连接于第六齿轮的下端表面,所述上部啮合齿均匀等距分布于横向传动架的上端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实时报警装置由报警提示器主体、接线柱、固定电源接触头、活动电源接触头组成,所述报警提示器主体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左表面下部,所述接线柱固定连接于报警提示器主体的下端表面且其与报警提示器主体之间电连接,所述固定电源接触头固定连接于横向滑轨的下端表面最右处且其与接线柱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活动电源接触头垂直连接于横向传动架的右端表面且其接线柱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滑轮、第一齿轮输出轴、第二齿轮输出轴、第三齿轮输出轴、第四齿轮输出轴、第五齿轮输出轴的外侧表面皆活动嵌套于有传动皮带,所述转动杆的外侧表面紧密缠绕有传动皮带,所述内滑轮、转动杆、第一齿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连接,所述h型滑动架与第一齿轮之间、h型滑动架与第二齿轮之间皆通过轮齿结构与传动齿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第三转动轮的外侧表面皆均匀等距排列有外螺纹,所述第五齿轮与第一转动轮之间、第三转动轮与第六齿轮之间皆通过轮齿结构与外螺纹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第六齿轮与横向传动架通过轮齿结构、上部啮合齿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传感器对火情进行感应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转换器,所述控制转换器在由火情出现的情况下控制其转动架绕控制转轴向右转动,所述内滑轮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随之被拉动向右,所述转动杆、第一齿轮输出轴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依次被拉动并使得第一齿轮进行转动,所述h型滑动架在啮合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所述第二齿轮在轮齿结构与传动齿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所述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依次在传动皮带的作用下进行传动并使得所述第一转动轮在轮齿结构与外螺纹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轮在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并通过转动杆带动第三转动轮进行转动,所述第六齿轮在轮齿结构与外螺纹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所述横向传动架在轮齿结构、上部啮合齿之间的啮合作用下向右传动,所述横向传动架右端表面的活动电源接触头与固定电源接触头相接触并使得报警提示器主体通电开启。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智能消防装置的方案,通过设有火情实时报警机构,在对车辆进行智能消防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对车内人员进行一定的提示警报处理,从而车内人员得以及时逃出车外,红外传感器对火情进行感应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转换器,控制转换器在由火情出现的情况下控制其转动架绕控制转轴向右转动,内滑轮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随之被拉动向右,转动杆、第一齿轮输出轴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依次被拉动并使得第一齿轮进行转动,h型滑动架在啮合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第二齿轮在轮齿结构与传动齿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依次在传动皮带的作用下进行传动并使得第一转动轮在轮齿结构与外螺纹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第二转动轮在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并通过转动杆带动第三转动轮进行转动,第六齿轮在轮齿结构与外螺纹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横向传动架在轮齿结构、上部啮合齿之间的啮合作用下向右传动,横向传动架右端表面的活动电源接触头与固定电源接触头相接触并使得报警提示器主体通电开启,防止出现由于设备在车内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便开启进行消防操作而引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遭到损坏的现象,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车辆的智能消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主体的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红外感应控制装置、射水灭火头、过水筒、控制阀门、火情实时报警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红外感应控制装置、射水灭火头、过水筒、控制阀门、火情实时报警机构的另一工作状态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装置主体-1、红外感应控制装置-2、射水灭火头-3、过水筒-4、控制阀门-5、火情实时报警机构-6、红外传感器-21、控制转换器-22、控制转轴-23、转动架-24、内滑轮-25、转动连接装置-61、滑动控制结构-62、齿轮组结构-63、转动轮装置-64、传动控制结构-65、实时报警装置-66、转动杆转轴-611、转动杆-612、第一齿轮固定架-613、第一齿轮-614、第一齿轮输出轴-615、轮齿结构-616、竖向滑轨-621、滑动轴-622、h型滑动架-623、传动齿-624、第二齿轮固定架-625、第二齿轮-626、第二齿轮输出轴-627、第三齿轮固定架-631、第三齿轮-632、第三齿轮输出轴-633、第四齿轮固定架-634、第四齿轮-635、第四齿轮输出轴-636、第五齿轮-637、第五齿轮输出轴-638、第一转动轮转轴-641、第一转动轮-642、第二转动轮-643、转动杆-644、第三转动轮-645、横向滑轨-651、第六齿轮-652、横向滑动轴-653、横向传动架-654、上部啮合齿-655、报警提示器主体-661、接线柱-662、固定电源接触头-663、活动电源接触头-66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智能消防装置,其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红外感应控制装置2、射水灭火头3、过水筒4、控制阀门5、火情实时报警机构6,所述红外感应控制装置2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空腔最上处,所述射水灭火头3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空腔最下处且其贯穿出装置主体1的外侧,所述过水筒4垂直贯穿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空腔右部且其与射水灭火头3的内部互相贯通,所述控制阀门5机械连接于过水筒4的右端表面,所述火情实时报警机构6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空腔左部,所述红外感应控制装置2由红外传感器21、控制转换器22、控制转轴23、转动架24、内滑轮25组成,所述红外传感器21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顶面中间处且其向上贯穿出装置主体1的外部,所述控制转换器22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空腔右上处且其与红外传感器21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控制转轴23固定连接于控制转换器22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其与控制转换器22之间电连接,所述转动架24活动嵌套于控制转轴23的外侧表面且其向控制转轴23的下端延伸,所述内滑轮25活动连接于转动架24的内部空腔最下处,所述火情实时报警机构6由转动连接装置61、滑动控制结构62、齿轮组结构63、转动轮装置64、传动控制结构65、实时报警装置66组成,所述转动连接装置61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右表面中上处,所述滑动控制结构62垂直连接于过水筒4的上端表面中间处,所述齿轮组结构63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空腔左上处,所述转动轮装置64活动连接于齿轮组结构63的下端表面且其与装置主体1的内部左表面相连接,所述传动控制结构65活动连接于转动轮装置64的下端表面,所述实时报警装置66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左表面下部,所述转动连接装置61由转动杆转轴611、转动杆612、第一齿轮固定架613、第一齿轮614、第一齿轮输出轴615、轮齿结构616组成,所述转动杆转轴611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右表面中上处,所述转动杆612活动嵌套于转动杆转轴611的外侧表面最左处,所述第一齿轮固定架613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右表面中上处且其位于转动杆转轴611的下端,所述第一齿轮614活动连接于第一齿轮固定架613的左端表面,所述第一齿轮输出轴615机械连接于第一齿轮614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它们之间呈同心圆状态,所述轮齿结构616均匀等距分布于第一齿轮614的外侧表面边缘处,所述滑动控制结构62由竖向滑轨621、滑动轴622、h型滑动架623、传动齿624、第二齿轮固定架625、第二齿轮626、第二齿轮输出轴627组成,所述竖向滑轨621垂直连接于过水筒4的上端表面中间处,所述滑动轴622滑动连接于竖向滑轨621的滑槽内,所述h型滑动架623固定嵌套于滑动轴622的外侧表面且其向滑动轴622的左、右两侧延伸,所述传动齿624均匀等距分布于h型滑动架623的左、右端表面,所述第二齿轮固定架625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靠上处一分隔板的下端表面,所述第二齿轮626活动连接于第二齿轮固定架625的下端表面,所述第二齿轮输出轴627机械连接于第二齿轮626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它们之间呈同心圆状态,所述齿轮组结构63由第三齿轮固定架631、第三齿轮632、第三齿轮输出轴633、第四齿轮固定架634、第四齿轮635、第四齿轮输出轴636、第五齿轮637、第五齿轮输出轴638组成,所述第三齿轮固定架631通过预压螺栓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左表面中上处,所述第三齿轮632活动连接于第三齿轮固定架631的右端表面,所述第三齿轮输出轴633机械连接于第三齿轮632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它们之间呈同心圆状态,所述第四齿轮固定架634通过预压螺栓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中间处一分隔板的下端表面,所述第四齿轮635活动连接于第四齿轮固定架634的下端表面,所述第四齿轮输出轴636机械连接于第四齿轮635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它们之间呈同心圆状态,所述第五齿轮637活动连接于第四齿轮635的右端表面,所述第五齿轮输出轴638机械连接于第五齿轮637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它们之间呈同心圆状态,所述第二齿轮626、第三齿轮632、第四齿轮635、第五齿轮637的外侧表面边缘处接均匀等距排列有轮齿结构616,所述转动轮装置64由第一转动轮转轴641、第一转动轮642、第二转动轮643、转动杆644、第三转动轮645组成,所述第一转动轮转轴641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左表面中间处,所述第一转动轮642活动嵌套于第一转动轮转轴641的外侧表面最右处,所述第二转动轮643活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轮转轴641的下端表面,所述转动杆644垂直连接于第二转动轮643的下端表面中间处,所述第三转动轮645活动嵌套于转动杆644的外侧表面最下处,所述传动控制结构65由横向滑轨651、第六齿轮652、横向滑动轴653、横向传动架654、上部啮合齿655组成,所述横向滑轨651垂直连接于过水筒4的左端表面最下处,所述横向滑动轴653滑动连接于横向滑轨651的滑槽内,所述第六齿轮652机械连接于横向滑动轴653的外侧表面,所述第六齿轮652的外侧表面边缘处均匀等距排列有轮齿结构616,所述横向传动架654横向活动连接于第六齿轮652的下端表面,所述上部啮合齿655均匀等距分布于横向传动架654的上端表面,所述实时报警装置66由报警提示器主体661、接线柱662、固定电源接触头663、活动电源接触头664组成,所述报警提示器主体661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左表面下部,所述接线柱662固定连接于报警提示器主体661的下端表面且其与报警提示器主体661之间电连接,所述固定电源接触头663固定连接于横向滑轨651的下端表面最右处且其与接线柱662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活动电源接触头664垂直连接于横向传动架654的右端表面且其接线柱662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内滑轮25、第一齿轮输出轴615、第二齿轮输出轴627、第三齿轮输出轴633、第四齿轮输出轴636、第五齿轮输出轴638的外侧表面皆活动嵌套于有传动皮带,所述转动杆612的外侧表面紧密缠绕有传动皮带,所述内滑轮25、转动杆612、第一齿轮614之间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626、第三齿轮632、第四齿轮635、第五齿轮637之间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连接,所述h型滑动架623与第一齿轮614之间、h型滑动架623与第二齿轮626之间皆通过轮齿结构616与传动齿624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642、第二转动轮643、第三转动轮645的外侧表面皆均匀等距排列有外螺纹,所述第五齿轮637与第一转动轮642之间、第三转动轮645与第六齿轮652之间皆通过轮齿结构616与外螺纹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第六齿轮652与横向传动架654通过轮齿结构616、上部啮合齿655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21对火情进行感应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转换器22,所述控制转换器22在由火情出现的情况下控制其转动架24绕控制转轴23向右转动,所述内滑轮25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随之被拉动向右,所述转动杆612、第一齿轮输出轴615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依次被拉动并使得第一齿轮614进行转动,所述h型滑动架623在啮合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所述第二齿轮626在轮齿结构616与传动齿624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所述第三齿轮632、第四齿轮635、第五齿轮637依次在传动皮带的作用下进行传动并使得所述第一转动轮642在轮齿结构616与外螺纹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轮643在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并通过转动杆644带动第三转动轮645进行转动,所述第六齿轮652在轮齿结构616与外螺纹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所述横向传动架654在轮齿结构616、上部啮合齿655之间的啮合作用下向右传动,所述横向传动架654右端表面的活动电源接触头664与固定电源接触头663相接触并使得报警提示器主体661通电开启。

本专利所说的报警提示器主体以声音、光、气压等形式来提醒或警示我们应当采取某种行动的电子产品。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式报警器越来越多地被先进的电子报警器代替,经常应用于系统故障、安全防范、交通运输、医疗救护、应急救灾、感应检测等领域,与社会生产密不可分。

使用时,首先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各部分是否稳固连接,确认设备完好之后,将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将设备的过水筒4与水管相连接,确保设备的射水灭火头3处于通畅的状态,控制转换器22在由火情出现的情况下控制其转动架24绕控制转轴23向右转动,内滑轮25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随之被拉动向右,转动杆612、第一齿轮输出轴615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依次被拉动并使得第一齿轮614进行转动,h型滑动架623在啮合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第二齿轮626在轮齿结构616与传动齿624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第三齿轮632、第四齿轮635、第五齿轮637依次在传动皮带的作用下进行传动并使得第一转动轮642在轮齿结构616与外螺纹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第二转动轮643在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并通过转动杆644带动第三转动轮645进行转动,第六齿轮652在轮齿结构616与外螺纹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横向传动架654在轮齿结构616、上部啮合齿655之间的啮合作用下向右传动,横向传动架654右端表面的活动电源接触头664与固定电源接触头663相接触并使得报警提示器主体661通电开启,之后该设备即可开始正常工作。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在对车辆进行智能消防操作的过程中,虽然在车辆出现火情可以及时扑救,但是无法在火情出现时及时对车内人员进行一定的提示警报处理,从而车内人员不能及时逃出车外,可能导致由于设备在车内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便开启进行消防操作而引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遭到损坏,安全性能不足,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设有火情实时报警机构,在对车辆进行智能消防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对车内人员进行一定的提示警报处理,从而车内人员得以及时逃出车外,红外传感器对火情进行感应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转换器,控制转换器在由火情出现的情况下控制其转动架绕控制转轴向右转动,内滑轮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随之被拉动向右,转动杆、第一齿轮输出轴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依次被拉动并使得第一齿轮进行转动,h型滑动架在啮合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第二齿轮在轮齿结构与传动齿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依次在传动皮带的作用下进行传动并使得第一转动轮在轮齿结构与外螺纹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第二转动轮在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并通过转动杆带动第三转动轮进行转动,第六齿轮在轮齿结构与外螺纹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横向传动架在轮齿结构、上部啮合齿之间的啮合作用下向右传动,横向传动架右端表面的活动电源接触头与固定电源接触头相接触并使得报警提示器主体通电开启,防止出现由于设备在车内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便开启进行消防操作而引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遭到损坏的现象,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