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4165发布日期:2019-05-03 19:41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客车安全的要求,中国的法规规定,每辆客车都必须在其靠近车窗的座位旁边装备有安全锤。乘客在客车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通过破窗锤击破车窗玻璃而逃生。但是这种传统的逃生方式有其明显的弊端:首先,没有使用过破窗锤的乘客不一定能正确的使用;而且用破窗锤不一定能能快速的击碎车窗,使用安全锤破窗的效率低下,影响逃生效率;最后,安全锤还存在丢失风险。

目前也有一些汽车自动破窗装置,采用机械、电力但未能有效兼顾可靠性、成本、结构尺寸、安装便利、防止误触发等方面,影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的普及。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能固定安装在靠近车窗的位置,手动或电动控制冲头产生出稳定的冲击力,能可靠的实现破窗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包括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主体梁、冲头、第一弹簧和顶杆,所述冲头和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主体梁的一端所形成的腔体内,所述腔体一端开口,所述冲头的尖端位于所述腔体的开口处,所述顶杆的第一端沿所述主体梁移动穿入腔体和所述冲头实现卡接,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冲头和所述腔体的底面之间,并处于压缩状态;在所述顶杆上施加向外的作用力可使所述顶杆从所述腔体退出,并和所述冲头脱离,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所述冲头的动能。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包括连接端和旋转基座,所述旋转基座和所述主体梁轴连接,所述旋转基座的基座侧面和所述顶杆的第二端接触,并推动所述顶杆穿入所述腔体;

所述第一部件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沿所述顶杆的轴向设置在所述顶杆和所述主体梁之间,提供预紧力使所述基座侧面和所述顶杆的第二端保持接触;

所述旋转基座的基座侧面设置有凹槽;当所述顶杆的第二端和所述凹槽接触时,所述第二弹簧推动所述顶杆向凹槽的底部移动,所述顶杆的第一端从所述腔体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件的连接端固定,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旋转基座的底部,水平状态的所述主体梁在重力作用下旋转,当所述主体梁旋转至垂直状态时,实现所述顶杆和所述凹槽的接触。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部件,所述第三部件包括挂钩、挂钩弹簧和挂钩固定架,通过所述挂钩和所述主体梁的挂架卡合,使第一部件保持水平状态;所述挂钩可旋转和所述挂架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梁固定,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旋转基座的指定位置,通过所述第二部件的连接端带动所述旋转基座旋转,实现所述顶杆和所述凹槽的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顶杆和所述旋转基座之间还设置有小球,所述小球可落入所述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件的主体梁固定,所述第一部件还包括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所述顶杆所述主体梁之间,用于提供预紧力使所述顶杆和所述冲头保持卡接状态;直接施加在所述顶杆的第二端一个向外的拉力,可实现所述顶杆和所述冲头的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腔体的开口处设置有阻挡装置,所述冲头设置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和阻挡装置接触时,完成所述冲头的撞击工作行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自动破窗装置,通过触发所述顶杆的移动,实现所述冲头的尖端在所述弹簧的弹性势能的作用下从所述腔体的开口冲出,实现破窗目的。作用力恒定,破窗效果稳定、可靠,同时可有效地避免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汽车自动破窗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一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一部件触发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二部件;11-连接端;12-旋转基座;121-基座侧面;122-凹槽;2-第一部件;21-主体梁;211-挂架;22-第一弹簧;23-冲头;231-限位面;24-顶杆;241-第一端;242-第二端;25-腔体;251-阻挡装置;26-旋转轴;27-小球;28-第二弹簧;29-第三弹簧;3-第三部件;31-挂钩;32-挂钩弹簧;33-挂钩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包括相互关联的第一部件2、第二部件1和第三部件3,第二部件1安装在车窗上方。第一部件2包括主体梁21、第一弹簧22、冲头23、顶杆24、小球27和第二弹簧28;第一弹簧22和冲头23设置在主体梁21的一端形成的腔体25中,第一弹簧22设置在冲头23和腔体25的底面之间;顶杆24和腔体25的轴向垂直,冲头23设置有限位面231,顶杆24穿入腔体25和限位面231接触,将第一弹簧22和冲头23限止在腔体25的下部,并使得第一弹簧22处于压缩状态。

第二部件1包括连接端11和旋转基座12,连接端11上设置有安装孔111。主体梁21的另一端设置有旋转轴26,旋转基座12和旋转轴26轴连接,旋转基座12的基座侧面121为圆弧面,基座侧面121上设置有凹槽122,顶杆24通过小球27间接与基座侧面121接触,基座侧面121顶推顶杆24穿入腔体25和冲头23实现卡接;第二弹簧28沿顶杆24的轴向设置,第二弹簧28从顶杆24的第一端241给顶杆24施加一个向外的预紧力,使顶杆24和基座侧面121保持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第一部件2的上方设置有第三部件3,第三部件3为一挂钩装置,包括挂钩31、挂钩弹簧32和挂钩固定架33。挂钩31和主体架21上的挂架211卡接,将第一部件2保持在水平状态,第一部件2处于锁定状态。挂钩弹簧32提供一预紧力,使挂钩31和挂架211的卡接保持稳定。

凹槽122设置在旋转基座12的下方;当挂钩31从挂架211上脱离,第一部件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旋转到垂直方向,此时冲头23的位置对应车窗玻璃的边角。此时小球27和凹槽122接触,第二弹簧28提供的预紧力推动顶杆24和小球27向上移动,使小球27落入凹槽122,顶杆24移动退出腔体25,和冲头23脱离接触。冲头23的尖端在第一弹簧22的作用下从腔体25冲出,直线撞击车窗玻璃,完成撞击动作,实现破窗目的。

使用小球27,可克服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1相对旋转产生的切向力,可保证顶杆24和冲头23脱离的快速和可靠性。凹槽122的宽度大于小球27的直径,凹槽122的长度不小于顶杆24的直径,保证小球27有效落入凹槽122。

腔体25的开口处设置有阻挡装置251,用于防止在破窗是冲头23整体飞出。在撞击状态,冲头23在第一弹簧22的推动下向外移动,当冲头23的限位面231和阻挡装置251接触,冲头23的撞击停止,限位面231的移动距离为冲头23的撞击工作行程。限制冲头23冲出的方式有很多种,腔体25的开口处设置有金属材质的阻挡装置251具有很好的抗冲击强度。

第二实施例:

如图5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部件2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但第一部件2的主体梁21直接固定安装车窗旁,冲头23对准破窗的优选位置-车窗玻璃的边角,连接端11为操作杆,手动或电动扳动操作杆,使得凹槽122和顶杆24直接或间接接触,顶杆24移动退出腔体25,和冲头23脱离接触冲头23在第一弹簧22的作用下完成撞击动作。

第三实施例:

如图6所示,第一部件2的主体梁21直接固定安装在车窗旁,第一部件2还包括第三弹簧29,第三弹簧29沿顶杆24的轴向设置,给顶杆24施加一个预紧力,使顶杆24和冲头23的卡接保持稳定;顶杆24的第二端242穿出主体梁21,在顶杆24的第二端242上施加拉力,克服第三弹簧29提供的预紧力,则触发顶杆24移动,和冲头23脱离,冲头23在第一弹簧22的作用下完成撞击动作。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