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合装置及应用于其中的压合方法

文档序号:242914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合装置及应用于其中的压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合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压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针对覆盖有胶膜的物件在压合过程中,先进行一加压与加热动作,且随后再进行另一加压动作,以防止压合后所形成的一压合物件卡入一压合机构中的压合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就纸张文件或卡片等等片状形式的物件的保护措施而言,直接以具有胶性物质的胶膜予以覆盖,是一种较为方便且低成本的做法。例如,可以一护贝装置来进行上述压合动作而得到一护贝物件。因此,能对覆盖有胶膜的物件以较顺利与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压合动作以及实施所述压合动作的压合装置,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研发的方向。
请参阅图1,其为将一物件10以一具有胶性物质113、114的胶膜11黏附于其上的实施原理示意图。即在图1中,该胶膜11包含有一上、下薄膜层111、112,且于所述上、下薄膜层111、112的相互对应表面处分别涂覆有所述胶性物质113、114。另外,所述上、下薄膜层111、112相互形成一开口状的结构,以将该物件10放置于其中。如此一来,即可将上述覆盖有该胶膜11的该物件10,通过使用如图2A、2B所示的公知压合装置20(例如,为一护贝装置),来进行一加压与加热动作,以使该胶膜11可以更为稳固地黏附于该物件10。
当然,有关该胶膜11的另一常见结构,还可以是仅在所述上、下薄膜层111、112之一的表面涂覆有胶性物质,另一薄膜层的表面则未涂覆有胶性物质。然而,有关该胶膜11的具体实施方式

,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且非本发明的发明特征,于此不再予以赘述。
再请参阅图2A、2B,其分别为公知的压合装置20的立体与侧视结构示意图。于图2中,该公知的压合装置20所包含的两个长轴型滚轮22、23(例如,在所述滚轮的滚动面处均可环状包覆着一弹性硅胶层)的一轴端(图中未示出),固设于一滚轮支架21上,且所述两个长轴型滚轮22、23的另一轴端222、232则固设于另一滚轮支架(图未示出)上。另外,为使图1所示的覆盖有该胶膜11的该物件10,能受到加热以使所述胶性物质113、114软化而黏附于该物件10,通常沿着滚轮的外型而在这两个长轴型滚轮22、23的顶部外侧与底部外侧处,分别环设两个加热片24、25。至于用以使这两个长轴型滚轮22、23进行滚动的驱动装置、用以使这两个加热片24、25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设置于该公知压合装置20周围的壳体的各种公知组件,其应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且非本发明的发明特征,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应当说明的是,当覆盖有该胶膜11的该物件10沿图2A、2B中标示的I方向送入之后,通过这两个长轴型滚轮22、23的滚动即可引入覆盖有该胶膜11的该物件10进入由所述两个长轴型滚轮22、23相互对应接触所形成的压合面,由于这两个长轴型滚轮22、23用以构成一压合机构,因此可对于覆盖有该胶膜11的该物件10进行一压合动作。同时,这两个加热片24、25所散发的热能也会同步使该胶性物质113、114软化而黏附于该物件10。最后,再自图2A、2B中标示的O方向脱离该公知压合装置20,以形成一护贝物件。
图2A、2B中所示的该公知的压合装置20的缺陷在于,覆盖有该胶膜11的该物件10受到两个加热片24、25所散发的热能影响通常会有软化弯曲的现象,然而此种结果却容易致使上述护贝物件卡入图2A、2B中位于该加热片24与该长轴型滚轮22之间的间隙槽26(或该加热片25与该长轴型滚轮23之间的间隙槽27)内,造成该长轴型滚轮22或23卡死而无法进行滚动,且所述已扭曲变形的护贝物件也不易取出,增加了使用上的风险与不便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护贝物件卡住压合机构的压合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护贝物件卡住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合装置,包含一压合通道,具有一第一与第二通道区段,其用以使一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进入该压合通道的入口处之后能依序通过该第一与第二通道区段,且分别对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进行一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以及一第二加压动作,以使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脱离该压合通道的出口处时形成一压合物件;以及一加热组件,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的入口处,且覆盖该第一通道区段,以对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进行该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物件为一片状物。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第一通道区段的起始点靠近该压合通道的入口处,而该第一通道区段的结束点靠近该第二通道区段的起始点,且该第二通道区段的结束点靠近该压合通道的出口处。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第一通道区段的结束点与该第二通道区段的起始点相互邻接,而使该第一及第二通道区段形成一连续式的通道区段。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压合通道由一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的压合面相互对应设置地形成,并位于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的第一侧边至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的第二侧边之间。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第一或第二压合组件均被构成为,由两个长轴型滚轮穿过一环形中空弹性带内部,且这两个长轴型滚轮间隔一段距离并分别靠设于该压合通道的入口与出口处,以支撑形成出一带状式滚轮组。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分别为一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的底部矩形面与该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顶部矩形面均为所述压合面,且相互对应设置而构成该压合通道。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是指该物件通过该第一通道区段时,同时受到该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挤压以及一加热组件的加热。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加热组件至少包含一加热片,其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入口处的长轴型滚轮以及包覆该长轴型滚轮的部分环形中空弹性带的外侧。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加热组件至少包含一加热片,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入口处的长轴型滚轮的轮轴内部。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第二加压动作指该物件通过该第二通道区段时,受到该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挤压。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在该第二通道区段中还可包含通过一冷却组件来实施一冷却动作,以使通过该第二通道区段的该物件受到冷却。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冷却组件至少包含一冷却片,该冷却片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出口处的长轴型滚轮以及包覆该长轴型滚轮的部分环形中空弹性带的外侧。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冷却组件至少包含一冷却片,所述冷却片分别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出口处的长轴型滚轮的轮轴内部。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压合装置还至少包含一限制结构,其设于包含该第一或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一压合机构处,以增加其中所述滚论与所述环形中空弹性带之间的弹性束缚力。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限制结构至少包含一圆形横杆,该圆形横杆的两杆端中至少有一杆端配合一弧形限制部而连设于一滚轮支架,且该圆形横杆的杆体抵顶于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的顶部矩形面或该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底部矩形面。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限制结构至少包含一弹性横杆,于该弹性横杆的一侧设有至少两组弹性支撑部,以使该至少两组弹性支撑部压缩设置于该弹性横杆的一侧与该压合装置的顶部或底部间,且该弹性横杆的另一侧为一半圆形抵顶部,以抵顶于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的顶部矩形面或该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底部矩形面。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所述至少两组弹性支撑部中的任一个均包含一设于该弹性横杆的一侧的凸柱以及可套设于该凸柱周围的一螺旋弹簧。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限制结构至少包含一在两个弹簧端均设有环形扣的螺旋弹簧,其中设在该螺旋弹簧的一弹簧端的环形扣环扣于突出一滚轮支架的侧面的长轴型滚轮轮轴,且设于该螺旋弹簧的另一弹簧端的环形扣则环扣于设于该滚轮支架的侧面的固定凸柱。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限制结构指所述第一或第二带状式滚轮组中的该环形中空弹性带的内部表面为齿状结构,且用以与该环形中空弹性带相配合的长轴型滚轮的滚动表面也设有相对应的齿状结构,以与该环形中空弹性带的内部表面相啮合。
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装置涉及一种压合装置,其包含一压合机构,其内设有一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分别位于一覆盖有胶膜的物件的两侧;其中,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中至少有一个为带状式压合组件,且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可带动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从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的第一侧边行进至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的第二侧边,上述行进过程中将该胶膜中的胶性物质压合至该物件而形成一压合物件;以及一加热组件,其设置并靠近于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的该第一侧边,以使该胶性物质受热而软化并黏附于该物件上。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法涉及一种压合方法,其包含提供一覆盖有胶膜的物件;将该物件置放至一压合装置的一压合通道的入口处;以及进行一压合程序,以使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通过该压合通道时,依次分别经过一第一与第二通道区段,而依序实施一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以及一第二加压动作,且之后自该压合通道的出口处脱离该压合装置,以得到一压合物件。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物件为一片状物。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第一通道区段的起始点靠近该压合通道的入口处,而该第一通道区段的结束点靠近该第二通道区段的起始点,且该第二通道区段的结束点靠近该压合通道的出口处。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第一通道区段的结束点与该第二通道区段的起始点相互邻接,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通道区段形成一连续式的通道区段。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压合通道由一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的压合面相互对应设置地形成,并位于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的第一侧边至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的第二侧边之间。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第一或第二压合组件均构造为,由两个长轴型滚轮穿过一环形中空弹性带内部,且所述两个长轴型滚轮间隔一段距离并分别靠设于该压合通道的入口与出口处,以支撑形成出一带状式滚轮组。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分别为一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的底部矩形面与该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顶部矩形面均为该压合面,且相互对应设置而构成该压合通道。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指该物件通过该第一通道区段时,同时受到该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挤压以及一加热组件的加热。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加热组件至少包含一加热片,该加热片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入口处的长轴型滚轮以及包覆该长轴型滚轮的部分环形中空弹性带的外侧。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加热组件至少包含一加热片,该加热片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入口处的长轴型滚轮的轮轴内部。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第二加压动作指该物件通过该第二通道区段时,受到所述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挤压。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在该第二通道区段中还可包含通过一冷却组件而实施一冷却动作,以使通过该第二通道区段的该物件受到冷却。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冷却组件至少包含一冷却片,该冷却片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出口处的长轴型滚轮以及包覆该长轴型滚轮的部分环形中空弹性带的外侧。
依据上述的发明构思,其中该冷却组件至少包含一冷却片,其分别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出口处的长轴型滚轮的轮轴内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防止压合后所形成的压合物件卡入压合机构中,并消除压缩物件的软化弯曲的现象。


图1其为将一物件以一具有胶性物质的胶膜黏附其上的实施原理示意图。
图2A、2B其分别为公知的压合装置的立体和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其为本发明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A、4B其分别为本发明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A、5B其分别为本发明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A、6B其分别为本发明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A、7B其分别为本发明的一第五佳实施例的立体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其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物件10胶膜11上、下薄膜层111、112 胶性物质113、114公知的压合装置20 滚轮支架21长轴型滚轮22、23 加热片24、25轴端222、232 间隙槽26、27压合装置30、40、50、60、70滚轮支架31、41、51、61、71弧形限制部411、412第一及第二滚轮支架611、612压合机构3242、52、62、72加热组件33、43、53、63、73底座34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321~322、421~422、521~522、621~622、721~722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的第一及第二侧边S1、S2第一与第二通道区段C31~C32、C41~C42、C51~C52压合通道的入口与出口C1~C2、C3~C4、C5~C6、C7~C8、C9~C10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321~322、421~422、521~522、621~622、721~722长轴型滚轮3211、4211、5211、6211、7211、3212、4212、5212、6212、7212、3221、4221、5221、6221、7221、3222、4222、5222、6222、7222
轴端32111、32121、32211、32221环形中空弹性带3213、3223、4213、4223、5213、5223、7213、7223第一带状式滚轮组的顶部矩形面32131、42131、52131、752131第一带状式滚轮组的底部矩形面32132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顶部矩形面32231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底部矩形面32232、42232、52232、72232第一及第二加热片331~332、431~432、531~532、631~632、731~732加热延伸部3311、3321 限制结构44、54、64、74圆形横杆441、442 杆体4411、4421杆端4412、4422弹性横杆541、542半圆形抵顶部5411 弹性支撑部5431~5433、5436凸柱5412~5414、5424、6121~6122螺旋弹簧544~546、549、641~642环形扣6411、6412、6421、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一较佳实施例以说明本发明,然其仅仅为一示例,并非用以限制发明本身。
请参阅图3,其为本发明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图3中,压合装置30至少包含一滚轮支架31、一压合机构32、一加热组件33以及一底座34。至于用以使该压合机构32进行滚动与压合动作的驱动装置、用以使该加热组件33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设置于该公知的压合装置30周围的壳体的各种其它公知组件,其均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且并非为本发明的发明特征,在此将不再予以赘述。
在该压合装置中,该压合机构32包含一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321、322,且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321、322的压合面以相互对应的方式设置,而自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321、322的第一侧边S1至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321、322的第二侧边S2之间共同形成包含一第一与第二通道区段C31、C32的压合通道。优选的是,该第一通道区段C31的结束点与该第二通道区段C32的起始点相互邻接,而使该第一及第二通道区段C31、C32形成一连续式的通道区段。
而且,该第一或第二压合组件321、322的较佳实施方式为,两个长轴型滚轮3211、3212(或3221、3222)穿过一环形中空弹性带3213(3223)的内部,且所述两个长轴型滚轮3211、3212(或3221、3222)间隔一段距离并分别靠设于该压合通道的入口与出口C1、C2处,以支撑形成一带状式滚轮组。即,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321、322分别为一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其中,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321的底部矩形面32132与该第二带状式滚轮组322的顶部矩形面32231均为一压合面,其相互对应设置而构成该压合通道。当然,所述两个长轴型滚轮3211、3212(或3221、3222)的一轴端(图中未示出)固设于该滚轮支架31,至于该两个长轴型滚轮3211、3212(或3221、3222)的另一轴端32111、32121(或32211、32221)则固设于另一滚轮支架(图中未示出)。
当然,有关其它的等同变化与设计,例如,仅保留该第一或第二带状式滚轮组321、322中的任一个,另外辅以一可供该第一或第二带状式滚轮组321、322在其上进行滚动的一平滑表面代替,以形成该压合机构的另一实施例(图中未示出)。或者,在该压合机构32中仅保留该第一或第二带状式滚轮组321、322中的任一个,另外一个则改成图1中所示的单个长轴型滚轮组22或23(即,非带状式滚轮组)所得的实施例(图中未示出),应均能达到改善公知压合装置20的缺陷的目的。
另外,该加热组件33的较佳实施方式可包含两个加热片331、332,分别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入口C1处的长轴型滚轮3211、3221并包覆该长轴型滚轮3211、3221的部分环形中空弹性带的外侧。或者,设置于该长轴型滚轮3211、3221的轮轴内部。当然,为了加强加热效果,所述两个加热片331、332的一加热延伸部3311、3321,均可延伸位于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321的顶部矩形面32131与该第二带状式滚轮组322的底部矩形面32232,以至少覆盖到该第一通道区段C31的通道区段,但不会覆盖整个该压合通道。
上述有关加热组件的设置数量、方式与结构,均仅为一优选方式但并非以此为限,其它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设计,也属于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围。
应说明的是,当覆盖有该胶膜11的该物件10以图3中标示的I1方向送入该压合通道的入口C1之后,通过该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321、322的滚动即可引导覆盖有该胶膜11的该物件10进入分别由该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321、322的该底部矩形面32131与顶部矩形面32231所共同形成的该压合通道。其中,覆盖有该胶膜11的该物件10在通过该第一通道区段C31的过程中,受到该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321、322以及该加热片331、332的同步加压与加热动作,之后,覆盖有该胶膜11的该物件10再进入该第二通道区段C32,以再一次单独接受该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321、322的加压动作,并以图3中标示的O1方向自该压合通道的出口C2处脱离,以形成一护贝物件。如此一来,因如上所述该护贝物件在脱离该第一通道区段C31时,有再经过该第二通道区段C32的重复压合动作但未予以加热的过程,所以,将不会有如公知的压合装置20所示的那样会使得该护贝物件因受热而软化弯曲的问题。当然,也不会有所谓卡死该压合机构32的问题产生。
当然,如果能在靠近该压合通道出口C2处的长轴型滚轮3212(或3222)以及包覆该长轴型滚轮3212(或3222)的部分环形中空弹性带的外侧,另外设置一冷却片(图中未示出)来实施一冷却动作,将可使通过该第二通道区段C2的该物件10,因另外受到冷却而更能改善上述该护贝物件因受热而软化弯曲的问题。当然,该冷却片也可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出口C2处的长轴型滚轮3212(或3222)的轮轴内部。
更进一步而论,为防止该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321、322产生弹性疲劳以致降低压合该物件10的压合力度,可增加一限制结构,以增加其中所述滚轮与所述环形中空弹性带间的弹性束缚力。因此,本发明下面所欲提出要公开的的各种压合装置的实施方式,将特别着重于说明所述限制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

,其余有关用以进行压合动作的压合机构以及进行加热动作的加热片的具体实施内容与其它的等同变化或设计,则请参阅上述有关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该压合机构32以及该加热组件33(或包含上述另外增加的冷却片)的相关示例说明,在下面将不再予以赘述。
请参阅图4A、4B,其分别为本发明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与侧视结构示意图。在图4A、4B中,压合装置40至少包含一滚轮支架41、一压合机构42以及一加热组件43。其中,该压合机构42可包含一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421、422,且该加热组件43所包含的一第一及第二加热片431、432均设置于靠近包含有一第一及第二通道区域C41、C42的压合通道的通道入口C3处,即,分别设置于靠近该长轴型滚轮4211、4221以及包覆该长轴型滚轮4211、4221的部分环形中空弹性带的外侧,且可至少覆盖该第一通道区域C41的通道区域,但不会覆盖整个该压合通道。完成压合与受热动作的护贝物件可自压合通道的通道出口C4处平顺地离开该压合装置40。其中,两个长轴型滚轮4211、4212(或4221、4222)的轴端固设于滚轮支架上。
其中,该压合装置40还可包含一限制结构44,以增加其中所述滚轮与所述环形中空弹性带间的弹性束缚力。即,该限制结构44至少包含一圆形横杆441,该圆形横杆441的两杆端中至少有一杆端4412配合一弧形限制部411而连设于该滚轮支架41,且该圆形横杆441的杆体4411抵顶于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421的顶部矩形面42131。当然,该限制结构44还可包含另一圆形横杆442,该另一圆形横杆442的两杆端中至少有一杆端4422配合另一弧形限制部412而连设于该滚轮支架41,且该另一圆形横杆442的杆体4421抵顶于该第二带状式滚轮组422的底部矩形面42232。
再请参阅图5A、5B,其分别为本发明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与侧视结构示意图。在图5A、5B中,压合装置50至少包含一滚轮支架51、一压合机构52以及一加热组件53。其中,该压合机构52可包含一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521、522,且该加热组件53所包含的一第一及第二加热片531、532,均设置于靠近包含有一第一及第二通道区域C51、C52的压合通道的通道入口C5处,即,分别设置于靠近该长轴型滚轮5211、5221以及包覆该长轴型滚轮5211、5221的部分环形中空弹性带的外侧,且至少覆盖该第一通道区域C51的通道区域,但不会覆盖到整个该压合通道。完成压合与受热动作的护贝物件即可自压合通道的通道出口C6处平顺地离开该压合装置50。其中,两个长轴型滚轮5211、5212(或5221、5222)的轴端固设于滚轮支架上。
其中,该压合装置50还可包含一限制结构54,以增加其中所述滚轮与所述环形中空弹性带间的弹性束缚力。即,该限制结构54至少包含一弹性横杆541,在该弹性横杆541的一侧设有三组弹性支撑部5431~5433,以使所述三组弹性支撑部5431~5433压缩设置于该弹性横杆541的一侧与该压合装置50的顶部(图中未示出)之间,且该弹性横杆541的另一侧为一半圆形抵顶部5411,以抵顶于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521的顶部矩形面52131。其中,该三组弹性支撑部5431~5433分别包含设于该弹性横杆541的一侧的凸柱5412~5414以及可套设于该些凸柱5412~5414周围的三个螺旋弹簧544~546。
另外,该限制结构54还可包含另一弹性横杆542,在该弹性横杆542的一侧设有另外三组弹性支撑部(在图5B中仅示出位于最外侧的弹性支撑部5436),以使所述另外三组弹性支撑部设置于该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底部矩形面52232与该压合装置50的底部(图未示出)之间。当然,所述另外三组弹性支撑部也分别包含设于该弹性横杆542的一侧的三根凸柱(在图5B中仅示出位于最外侧的凸柱5424),以及可套设于所述凸柱周围的另外三个螺旋弹簧(在图5B中仅示出位于最外侧的螺旋弹簧549)。且该弹性横杆542的另一侧为一半圆形抵顶部5421,以抵顶于该第二带状式滚轮组522的底部矩形面52232。
再请参阅图6A、6B,其分别为本发明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与侧视结构示意图。在图6A、6B中,压合装置60至少包含一滚轮支架61(包含有一第一及第二滚轮支架611、612)、一压合机构62以及一加热组件63。其中在图6A、6B中仅示出该压合机构62所包含的一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621、622、长轴型滚轮6211、6212、6221、6222、以及包含有一第一及第二通道区域的压合通道的通道入口与出口C7、C8等组件,其余组件与功能均类似于本发明其它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在此将不再予以赘述。
其中,该压合装置60还可包含一限制结构64,以增加其中所述滚轮与所述环形中空弹性带间的弹性束缚力。即,该限制结构64至少包含在两个弹簧端均设有环形扣6411、6412(或6421、6422)的螺旋弹簧641(或642),其中设于该螺旋弹簧641(或642)的一弹簧端的环形扣6412(或6422)环扣于突出该第二滚轮支架612的侧面的长轴型滚轮6212(或6222)的轮轴,且设于该螺旋弹簧641(或642)的另一弹簧端的环形扣6411(或6421)则环扣于设于该第二滚轮支架612的外部侧面的固定凸柱6121(或6122)。当然,在该第一滚轮支架611的外部侧面也有相类似的结构。
再请参阅图7A、7B,其分别为本发明的一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立体与侧视结构示意图。在图7A、7B中,压合装置70至少包含一滚轮支架71、一压合机构72以及一加热组件73。其中在图7A、7B中仅示出该压合机构72所包含的一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721、722、长轴型滚轮7211、7212、7221、7222以及包含有一第一及第二通道区域的压合通道的通道入口与出口C9、C10等组件,其余组件与功能皆类似于本发明其它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在此将不再予以赘述。
其中,该压合装置70还可包含一限制结构74,以增加其中所述滚轮与所述环形中空弹性带间的弹性束缚力。即,在该限制结构74中,该第一或第二带状式滚轮组721、722中的该环形中空弹性带7213(或7223)的内部表面为齿状结构,且用以与该环形中空弹性带7213(或7223)相配合的长轴型滚轮7211、7212(或7221、7222)的滚动表面也设有相对应的齿状结构,以与位于该环形中空弹性带7213(或7223)内部表面的齿状结构相互啮合。
而且,有关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法如图8中的较佳实施步骤所示,下面将配合参阅图1及图3进行说明步骤a开始;步骤b提供该覆盖有胶膜11的物件10;步骤c将该物件10置放至该压合装置30的一具有第一及第二通道区域C31、C32的压合通道的入口C1处;以及步骤d进行一压合程序,以使该覆盖有胶膜11的物件10通过该压合通道时,借助同时覆盖所述第一及第二通道区域C31、C32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321、322以及仅覆盖所述第一通道区域C31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加热片331、332,而在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与第二通道区段C31、C32时,依序分别实施所述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以及该第二加压动作,且之后自该压合通道的出口C2处脱离该压合装置30,以得到该不易弯曲与软化的压合物件;步骤e结束。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压合装置和应用于其中的压合方法,确实能有效解决公知压合装置容易发生被压合物件卡入压合机构的问题,且能更进一步强化压合的力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所作的各种修饰,均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压合装置,包含一压合通道,其具有一第一通道区段与一第二通道区段,该压合通道用以使一覆盖有胶膜的物件在进入该压合通道的入口处之后能依序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区段与第二通道区段,且分别对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进行一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以及一第二加压动作,以使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脱离该压合通道的出口处时形成一压合物件;以及一加热组件,其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的入口处且覆盖该第一通道区段,以对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进行所述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中该第一通道区段的起始点靠近该压合通道的入口处,而该第一通道区段的结束点靠近该第二通道区段的起始点,且该第二通道区段的结束点靠近该压合通道的出口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中该压合通道由一第一压合组件及第二压合组件的压合面相互对应设置地形成,并位于该第一压合组件及第二压合组件的第一侧边至该第一压合组件及第二压合组件的第二侧边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压合组件及第二压合组件均被构成为,由两个长轴型滚轮穿过一环形中空弹性带内部,且所述两个长轴型滚轮间隔一段距离并分别靠设于该压合通道的入口与出口处,以支撑形成一第一带状式滚轮组及一第二带状式滚轮组,且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的底部矩形面与该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顶部矩形面均为所述压合面,且相互对应设置而构成该压合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是指该物件通过该第一通道区段时,同时受到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挤压以及该加热组件的加热,且该加热组件至少包含一加热片,该加热片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入口处的长轴型滚轮以及包覆该长轴型滚轮的部分环形中空弹性带的外侧,或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入口处的长轴型滚轮的轮轴内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合装置,其中该第二加压动作是指该物件通过该第二通道区段时,受到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挤压。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合装置,其中在该第二通道区段中还可包含通过一冷却组件来实施一冷却动作,以使通过该第二通道区段的该物件受到冷却,且该冷却组件至少包含一冷却片,该冷却片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出口处的长轴型滚轮以及包覆该长轴型滚轮的部分环形中空弹性带的外侧,或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出口处的长轴型滚轮的轮轴内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合装置,其中该压合装置还包含至少一限制结构,该限制结构设于包含所述第一带状式滚轮组或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一压合机构处,以增加其中所述滚轮与所述环形中空弹性带之间的弹性束缚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合装置,其中该限制结构至少包含一圆形横杆,该圆形横杆的两杆端中至少有一杆端配合一弧形限制部而连设于一滚轮支架上,且该圆形横杆的杆体抵顶于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的顶部矩形面或该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底部矩形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合装置,其中该限制结构至少包含一弹性横杆,在该弹性横杆的一侧设有至少两组弹性支撑部,以使所述至少两组弹性支撑部压缩设置于该弹性横杆的一侧与该压合装置的顶部或底部间,且该弹性横杆的另一侧为一半圆形抵顶部,以抵顶于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的顶部矩形面或该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底部矩形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合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两组弹性支撑部中的任一个均包含一设于该弹性横杆一侧的凸柱以及可套设于该凸柱周围的一螺旋弹簧。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合装置,其中该限制结构至少包含一在两弹簧端均设有环形扣的螺旋弹簧,其中设于该螺旋弹簧的一弹簧端的环形扣环扣于突出一滚轮支架的侧面的长轴型滚轮轮轴,且设于该螺旋弹簧的另一弹簧端的环形扣则环扣于设于该滚轮支架的侧面的固定凸柱。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合装置,其中该限制结构被设置为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或第二带状式滚轮组中的该环形中空弹性带的内部表面为齿状结构,且用以与该环形中空弹性带相配合的长轴型滚轮的滚动表面也设有相对应的齿状结构,以与该环形中空弹性带的内部表面相啮合。
14.一种压合装置,包含一压合机构,其内设有一第一压合组件及第二压合组件,该第一压合组件及第二压合组件分别位于一覆盖有胶膜的物件的两侧;其中,该第一压合组件及第二压合组件中至少有一个为带状式压合组件,且该第一压合组件及第二压合组件可带动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自该第一压合组件及第二压合组件的第一侧边行进至该第一压合组件及第二压合组件的第二侧边,并在上述行进过程中将该胶膜中的胶性物质压合至该物件而形成一压合物件;以及一加热组件,其设置并靠近于该第一压合组件及第二压合组件的该第一侧边,以使该胶性物质受热而软化并黏附于该物件上。
15.一种压合方法,包含提供一覆盖有胶膜的物件;将该物件置放至一压合装置的一压合通道的入口处;以及进行一压合程序,以使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通过该压合通道时,依次分别经过一第一通道区段与第二通道区段,而依序实施一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以及一第二加压动作,且之后自该压合通道的出口处脱离该压合装置,以得到一压合物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压合方法,其中该第一通道区段的起始点靠近该压合通道的入口处,而该第一通道区段的结束点靠近该第二通道区段的起始点,且该第二通道区段的结束点靠近该压合通道的出口处。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压合方法,其中该压合通道由一第一压合组件及第二压合组件的压合面相互对应设置地形成,并位于该第一压合组件及第二压合组件的第一侧边至该第一压合组件及第二压合组件的第二侧边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压合方法,其中该第一压合组件及第二压合组件均被构成为,由两个长轴型滚轮穿过一环形中空弹性带内部,且所述两个长轴型滚轮间隔一段距离并分别靠设于该压合通道的入口与出口处,以支撑形成一第一带状式滚轮组及一第二带状式滚轮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合方法,其中该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是指该物件通过该第一通道区段时,同时受到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挤压以及一加热组件的加热,且该加热组件至少包含一加热片,该加热片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入口处的长轴型滚轮以及包覆该长轴型滚轮的部分环形中空弹性带的外侧,或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入口处的长轴型滚轮的轮轴内部。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合方法,其中该第二加压动作是指该物件通过该第二通道区段时,受到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挤压。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合方法,其中在该第二通道区段中还可包含通过一冷却组件来实施一冷却动作,以使通过该第二通道区段的该物件受到冷却,且该冷却组件至少包含一冷却片,该冷却片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出口处的长轴型滚轮以及包覆该长轴型滚轮的部分环形中空弹性带的外侧,或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出口处的长轴型滚轮的轮轴内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合装置,包含一压合机构以及一加热组件;其中,该压合机构内设有位于一覆盖有胶膜的物件的两侧表面的一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且该加热组件靠近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的该第一侧边,以使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进入一压合通道而依序进行一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与一第二加压动作,以得到一压合物件;同时,本发明也公开了一种压合方法,包含提供一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输入该物件至一压合装置中的一压合通道;以及进行一压合程序,以使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通过该压合通道时,依次分别经过一第一与第二通道区段,而依序实施一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以及一第二加压动作,以得到一压合物件。
文档编号B32B37/06GK1948002SQ200510113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4日
发明者高志聪 申请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