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纱线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54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备纱线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造网毯层的装置,该网毯用于一种制备和/或处理料幅的 机械,所述网毯层包括至少一层由至少一束纱线束构成的纱线层;在制造时,单向定向的纱 线束中的各根纱线,借助一个具有相互平行的导向件的定向导引装置,在其纱线层中相对 定向地卷绕在连续循环的卷绕面上,以及在其纱线层中相互固定。
背景技术
已知在多种实施形式中由现有技术公开了多种片状织物,可用作纤维料幅生产机 械用的网毯。视应用领域或者用途而定,这些织物的结构以及规格有所不同。在此,所述织 物是在机器宽度范围内延伸的连续循环带材,以及这些带材用于形成纤维料幅,并引导料 幅通过料幅生产机器。对这类网毯,尤其是对纤维料幅生产机器湿区的基本要求在于尽可 能除去纤维料幅的水分,并且避免回潮,以便尽可能将用于连接在湿区后的干燥装置的能 耗保持在最小。但是这种网毯尤其在用于压榨部之中时的运行方式业已表明,尽管纱编物能起到 加强压榨毛毡的作用,但造纸机中的湿度横剖面却无法对称地构成,而是通常包含另一种 分布。网毯的湿度横剖面通常不均勻,并且在宽度范围内变化。这里主要通过调整压榨毛 毡的湿度来形成湿度横剖面。但是有针对性且有选择性地调整毛毡的湿度比较困难,而且 成本高昂。专利US2003/0192665公开了一种实施形式,在该实施形式中,通过在横向采用不 同的纤维网含量/纤维网密度以及可变的纬纱密度,就可以形成垂直于纵向以及因而垂直 于网毯通过方向的湿度剖面。而专利DE1020050307731则阐述了一种用于料幅生产或处理机械的网毯,该网毯 具有单向地沿纵向定向的纱线纱线层,其中,可以通过如此定向的纱线的排列方式和/或 特性来确定网毯的横向特性。就这两种实施形式而言,生成这种剖面非常费事,因而成本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单且成本低廉的装置,用于制 造一种具备应用所需特性的网毯。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用于制备一种料幅制备和/或处理机械的网毯层的装置 来解决,该网毯层包括至少一层由至少一束纱线束组成的纱线层,该装置包括导向装置, 用来支承构成连续循环卷绕面的基材;具有相互平行导向件的定向导引装置,该定向导引 装置在基本功能位置中这样来进行设计并相对于卷绕面进行布置,即,使得所述导向件平 行于卷绕面的纵向取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导引装置的导向件可以从所述基本功能位 置移出。有一种与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配套使用的制造网毯层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单向纱线束的各纱线,借助具有相互平行的导向件的一种定向导引装置,在其层中相互定向地卷 绕在连续循环的卷绕面上,以及在其层中相互固定,其特征在于,可以将各束纱线束相对于 可运动卷绕面可调的卷绕宽度和/或纱线密度作为定向导引装置相对卷绕面纵向的定向 函数来进行控制。采用这种方法,仅利用一种设备配置,就可以利用卷绕技术,制备包括纱线层的单 向定向纱线束层,在该方法中,可以针对应用要求,通过定向导引装置来调整各束纱线束垂 直于如此制备的网毯纵向的特性。在此可以通过制造和存放各束纱线束,有针对性地影响 在纱线束内垂直于网毯纵向的特性,以及可以通过制造和存放的彼此组合,有针对性地影 响网毯宽度方向的特性。所谓网毯纵向,指的是与待支撑料幅的运行方向以及因而料幅的输送方向相同的 方向。与其垂直的方向即为宽度方向。所谓纱线指的是一种在未变形状态下细长柔韧或硬的织物,其沿假想轴线或纵轴 线的纵向延伸段明显大于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的尺寸。单根纱线可以设计成单丝、复丝、 线、捻线或纱,和/或为了调整、控制其它机械或物理特性而植入包覆层的单丝或复丝。对 横断面的形状没有任何限制,可根据所要实现的特性进行选择,例如可以是圆形、圆环形、 椭圆形、多边形或者其它任意形状。可以通过至少间接描述下列特性的至少一个量来描述 每一根纱线的特征-几何形状,-尺寸-材料以及与之相关的特性_可能也由生产工艺所决定的特性。纱线往卷绕面的输送以及纱线的排列始终平行于卷绕面的纵轴线进行。定向导引 装置在纱线喂入其内和纱线从其内出来的过程中,其特征在于若干导向件,它们用来使单 向定向的纱线束相互平行地排列。在基本功能状态下,纱线的喂入、导引以及引出均平行于 卷绕面的纵轴线排列。本实用新型人发现在各根纱线在定向导引装置内完成平行取向的 情况下,可调的卷绕宽度和/或纱线密度作为定向导引装置的位置变化函数是可调整的, 尤其可按照第一种特别有益的实施形式,通过定向导引装置围绕垂直于卷绕面展开平面的 回转轴线作回转运动进行控制,或者按照第二种实施形式,将其作为定向导引装置在至少 两个相交成一定角度的方向中相对于卷绕面的叠加运动的函数进行控制。第一种实施形式 的优势在于可进行简单、迅速的调整,其中回转轴可以布置在定向导引装置之外或之内。在 相互不同的方向中叠加调整运动的第二种方案的优点在于,可非常精确、细致地进行调整。 所有调整运动的共同点在于通过由调整运动引起的导向件的倾斜布置,使得相邻布置在 定向导引装置上的两个纱线出口之间垂直于纵轴线方向的绝对间距,基于由此产生的彼此 沿纵向的位移而变小,当纱线数量以及纱线特性保持不变时,这样就会增大纱线密度,同时 减小卷绕宽度。垂直于纵向可调的绝对缩小间距是定向导引装置上两个相邻出口之间的偏 转角度和实际间距的函数。此外,或可选将可调卷绕宽度和/或纱线密度作为定向导引装置内各个导向件的 平行调整运动的函数对其进行控制。前提条件是已经适当配置了定向导引装置。可以垂直于卷绕面的纵向以相同或不同的间距将各根纱线定位、存放在纱线束之
4中,此外既可以对称于、也可以不对称于纵向定位的纱线束中心轴线以不同的间距将纱线 定位、存放在纱线束之中。定向导引装置优选具有相互平行且间距相等地布置的导向件,且这些导向件优选 也全都布置在一个平面之中。通过给定向导引装置供应纱线,然后再输送给定向导引装置 上各个入口,在纱线束中产生不同的对称性。可以采用对定向导引装置进行定位的方式来调整卷绕宽度和纱线密度,然而也可 以按照一种扩展设计,可以将垂直于卷绕面纵向的纱线束的其它特性作为至少一个能间接 描述纱线特征的物理量的函数对其进行调整。所述物理量尤其指利用纱线层所产生的透 气性、纱线束的密度、形貌等等。可以这样来选择和存放纱线束中的各根纱线,即,使得能够 在垂直于卷绕面纵向的纱线束内部恒定地保持由纱线选择决定的特性,或者可以在横向对 其进行控制。根据垂直于网毯纵向的待调整特性,选择下列至少某一个物理量作为至少间接描 述纱线特征的物理量-单根纱线的横断面几何形状-单根纱线的尺寸-单根纱线的材料可以将至少一个、优选多个纱线束垂直于纵向相互平行分布形成纱线层。可以相 隔一定间距,或者在横向依次分布各束纱线束。分布方式在此取决于需要待调整的网毯横 断面。因此可以考虑,单独或成组地相互对称或者不对称地分布各束纱线束。类似地,这种 说法在高度方向,也就是垂直于卷绕面的方向也成立。在此,优选在各纱线束之间布置至少 一个分隔层,该分隔层可同时用来固定各束纱线束,并且将其作为纱线束的载体。卷绕面可以由连续循环带形式的基材构成,其中所述基材要么在卷绕过程中纯粹 起到支承作用,并且在结束卷绕过程并固定好纱线之后将纱线的排列组合从中抽出,或者 同时作为用来支承、植入纱线束的载体。优选选用第一种实施型式,因为这里可以在卷绕过 程中以及在卷绕之后以最佳方式赋予基材不同的功能。这种情况下,可直接将纱线束的各纱线固定在卷绕过程所需的部件上。按照另一 种实施形式,还可以附加或任选地利用覆盖纱线束的无纺纤维层来进行固定。这两种情况 下都优选采用热固定方式, 中固定层含有热熔性纤维。固定层具有高强度特征,且可以用 简单的方式和较少的花费制成。按照另一种实施形式,可采用机械方式进行固定。可以在单侧或者两侧给按本实用新型所述制备的、包含至少一个纱线束的层补充 其它的层。按照一种扩展设计,可以规定的是,在某一层的纱线之间可以至少局部设置填充 了透气材料的间隙。由此可例如局部提高某些区域的透气性。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网毯层的装置,所述网毯用于料幅制备和/或处理 机械,所述网毯层包括由至少一束纱线束构成的至少一层纱线层,包括一个导向装置,用 来支承构成连续循环卷绕面的基材;一个具有相互平行导向件的定向导引装置,它在基本 功能位置这样来进行设计和相对于卷绕面这样布置,即,使得导向件平行于卷绕面的纵向 定向,其特征在于,从横向,亦即垂直于卷绕面纵向的方向观察,可以调整定向导引装置的 相邻出口之间的间距。按照第一种特别有益的实施形式,定向导引装置可以从基本功能位置移出,从而实现这种可调性。可以通过围绕垂直于卷绕面定向的回转轴线进行回转来实 现这种运动,也可以通过定向导引装置在三个轴线上的有针对性的调整运动来执行这一运 动。就这两种实施形式而言,定向导引装置的结构保持得相对简单,且各个导向件以及进出 口装置和定向导引装置内将它们相连的导向件均没有变化。按照第二种实施形式,可以通过调整出口的间距来改变卷绕宽度,其中,例如可以 平行移动定向导引装置内的导向件。这种情况下,尽管可以固定安装定向导引装置,但是调 整运动会非常复杂。为了产生较宽的纱线层,可以多次利用相同的定向导引装置,优选在垂直于纵向 的方向相对彼此移动所述定向导引装置和卷绕面。其间可以先后依次放置各束纱线束。也 可考虑一种具有多个垂直于卷绕面纵向平行布置的、能够单独或成组进行供纱和调整的定 向导引装置,其中同时可以由各束纱线束构成覆盖卷绕面宽度的纱线层。被称作钢筘或织梳的定向导引装置尤其可以在产生织物时沿着卷绕面的纵向移 动。

以下将依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解释。详细附图如下附图1是包含多个纱线束的网毯层的一种可行实施形式的俯视图;附图2是按本实用新型的纱线层生产装置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的右侧简化示意图;附图3a和3b用俯视图简化示意地示出了网毯卷绕宽度因控制卷绕宽度而发生的 变化;附图4通过图表简化示意地示出了卷绕密度与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压 榨间隙内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网毯时;附图5a至5d示例性地示出了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法生产的网毯的轴向剖面结 构。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以俯视图简明示出了用于料幅制备或处理机械的网毯4层2的一种实施形 式,所述网毯层2包括至少一层纱线层3。附图1所描述的是安装位置中的定位。为了清楚 描述各个方向,网毯层2配有一个坐标系。X方向表示纵向,在安装位置中相当于料幅制备 或处理机械中的机器方向MD。Y方向表示宽度方向以及垂直于机器方向CD的方向。Z方向 相当于高度方向。纱线层3包括至少一束单向排列的沿网毯层2的纵向、因而平行于网毯 层2纵轴线L2取向的纱线Fl至Fn。各根纱线Fl至Fn卷绕在由基材15构成的可运动的 连续循环卷绕面上。基材15是一根连续的环形带,视实施形式而定,该环形带相当于支承 纱线Fl至Fn以及/或者植入这些纱线的载体6,或者仅仅在卷绕过程中起到支承纱线Fl 至Fn的作用,随后通过一个将纱线完全覆盖的层,尤其是无纺布层将各纱线相互固定在它 们的纱线层中。各根纱线Fl至Fn如此设计,并且在宽度方向亦即垂直于网毯4的纵向如此排列, 即,由此形成具有不同特性例如不同液体渗透性的区域。这些特性通过这些区域中不同的 纱线密度和/或纱线特性产生。如附图1所示,各纱线Fl至Fn例如放置在纱线束FSl至 FS3之中。所述纱线束FSl至FSn指的是单向排列的若干纱线Fl至Fn。纱线束FSl和FS2
6指的是纱线F在网毯4层2侧面边缘区16、17中的排列,而FS3则表示纱线F在中间区域, 也就是垂直于纵向在边缘区16、17之间的排列。纱线束FSl和FS2的纱线密度大于中间区 域中的纱线束FS3。例如可通过单位长度内相同规格不同数量的纱线Fl至Fn和/或布置 不同纱线特性(如几何形状、尺寸、材料)的纱线来实现这一点。为了特别能用相同规格的 纱线产生不同特性的区域,可改变单向排列纱线的密度。纱线束FSl至FS3的各根纱线均 定位在相同的方向,并且基本上相互平行。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法,并且利用本实 用新型所述将纱线排列组合卷绕在连续卷绕面13上的装置1,以简单方式制备不同的纱线 束 FSl 至 FS3。例如附图2所示即为这种装置1。该图简明描绘了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1的构造 以及工作原理,该装置用于制备包括纱线层3的网毯4形式的非织造平面织物层2,所述网 毯可供料幅制备或处理机械使用。它包括提供纱线Fl至Fn的装置5以及用于可沿周向运 动的卷绕面13的导向装置9。可运动的卷绕面13由基材15的一条环形带的外圆周18构 成,基材15同时可以作为纱线层3的层2的载体6。通过导向装置9引导基材15运动,所 述导向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导向辊19、20,至少其中一个导向辊可以被驱动。所述至少两个导 向辊19、20可以保持其相对位置不变,或者可以根据基材15的周长进行移动调整。通过在 纱线束FSl至FSn内排列装置5所提供的纱线Fl至Fn,生成非织造的平面织物层2的纱线 层3。例如装置5可以是包括若干纱筒7. 1至7. η的筒子架7,这些纱筒在水平和/或垂直 方向相互错开排列,并且提供纱线Fl至Fn。纱线Fl至Fn指的是细长柔软的形体,可以具 有不同的规格,它们经由定向导引装置8导引,所述定向导引装置用于定向以及调整各通 过纱筒7. 1至7. η提供的纱线Fl至Fn间的间距。定向导引装置8也称作钢筘,且在纱线 Fl至Fn存放位置的前端布置在可运动的卷绕面13上。在该存放位置处,在调整纱线相互 间间距的情况下,纱线层3的各束纱线束的纱线Fl至Fn在该纱线层中相对定位。沿纵向 进行定向,并且沿横向进行彼此相对间距的位置配置,其中,可以通过这些横向间距来调整 纱线密度。为了清楚描述各个方向,在附图2中同样也注明了 一个坐标系,与附图1中纱线层 3以及层2的坐标系一样。X方向表示成品网毯4的纵向,Y方向表示横向以及网毯在安装 位置中的宽度方向。Z方向表示高度方向。用于定位和调整纱线密度的定向导引装置8的特征在于,它包含导向槽10,经由 纱筒7. 1至7.η提供的纱线Fl至Fn在其层中,在横向(也就是网毯4在安装位置中的宽度 方向)彼此相隔一定的间距排列在该导向槽中。纱线束FSl至FSn中的各根纱线Fl至Fn 平行排列。导向槽10同样也相互平行地定向,并且在定向导引装置8的基本位置(相当于 最大卷绕宽度的功能位置),在整个宽度范围内相隔一定间距排列。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 可以对装置8进行调整,以便改变纱线束FSl至FSn的宽度尤其是卷绕宽度或者某一纱线 束的纱线数量,从而改变在横向相隔一定距离的纱线Fl至Fn的排列方式。在此,这样来实 现可调性,即,使得用于进行定位和调整纱线密度的装置8适用于提供数量不变的纱线所 组成的纱线排列组合,从而改变卷绕宽度。用于调整纱线密度的定向导引装置8使得各根 纱线Fl至Fn各自经过通过导向槽相互连接的入口 11与出口 12。在第一基本功能位置I中,定向导引装置8垂直于卷绕面13的纵向,也就是从网 毯4的纵向观察,入口与出口 11、12前后依次排列并且相互平行。连接入口与出口的导向槽10平行于卷绕面13的纵向。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整,入口 11与出口 12之间的位 置和理论连线改变为,使其与沿横向形成的垂直于纵向的垂线之间呈一定的倾斜角度。只 要相对于基本功能位置I调整定向导引装置8及其垂直于纵向的位置,即可进行适当的调 整。采用一个简单的旋转轴承21就能以十分简单的方式实现这种可调整性,其中回转轴线 S21布置成垂直于X、Y方向展开的平面。沿纵向分配纱线Fl至Fn的定向导引装置在此可 以围绕回转轴线S21转动。也可以通过定向导引装置8在至少两个方向中的叠加调整运动 来实现这种可旋转性。这样就可以在纱线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任意改变由纱筒7. 1至7. η 所提供纱线Fl至Fn构成的纱线束的卷绕宽度,从而在垂直于卷绕面13纵轴线的方向中改 变单位长度的纱线密度。定向导引装置8可以在卷绕面13的整个宽度范围内延伸,但也可以优选在其局部 宽度范围内延伸。为了覆盖卷绕面13的全部宽度,装置8优选在宽度方向可移动地布置和 支承。附图3a和3b是相互对照的示意图,以是纱线层3至少一层组成部分的形式表示 在定向导引装置8的各个功能位置中所产生的纱线束FSl的纱线Fl至Fn的分布图样。附 图3a表示定向导引装置8的基本功能状态I,装置正好垂直于卷绕面13的纵向,且入口 11 与出口 12平行布置以及导向槽10在纵向延伸。以附图标记hi表示所产生的最大卷绕宽 度。而附图3b则表示围绕回转轴线S21相对横向移动一定角度后的实施方案。这里可以 看出,所产生的纱线束FSl的卷绕宽度h2已有变化,但是纱线数量保持不变。以附图标记 h2表示改变后的卷绕宽度。纱线密度增大。以附图标记II表示该功能状态。此外,采用本 实用新型所述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可变地调整各根纱线Fl至Fn之间的间距。这同样也是在 层2的横向,通过调整定向导引装置8,尤其是通过定向导引装置的移动运动实现。通过垂直于层2的纵向移动所述定向导引装置8,利用若干平行排列且纱线密度 不同的纱线束FSl至FSn形成层2,以此来调整横断面。附图4示例性示出了纱线束FSl至 FS4所组成的纱线层3的层2,其中各纱线Fl至Fn在相当于卷绕宽度h2的总宽度范围内 的间距至少变化10%。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纱线束FSl的纱线Fl至F7在横向(也就是 垂直于纵向)相互之间的平行排列间距为al,而第二个相邻纱线束FS2的纱线F8至F9的 间距则为a2,此外在横向紧接于该区域之后还有相隔不同间距的纱线束FS3的纱线FlO至 F12以及纱线束FS4的纱线F13至F14。下方的曲线示意图简单地示出了卷绕密度与压力 变化之间的关系,横轴表示卷绕密度,竖轴表示压力变化P。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形成多种不同规格的纱线层3,以用于料 幅制备和/或处理机械所需的网毯4。在此,按照一种特别有益的实施形式,可以在一层或 多层中沿纵向上下叠置平行排列的纱线排列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可在各根纱线层3. 1至 3. η之间分别布置一个分隔层,以附图标记14表示该分隔层。附图5a是网毯4的一种实施形式在XZ平面的剖面示意图,网毯包括多个上下叠 置的层2. 1至2. η,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将纱线排列成纱线层3. 1至3. η的形式。如图所 示,包含载体6的第一层2. 1设有纱线层3. 1,在第一层上方布置有分隔层14,在分隔层上 方设包含纱线层3. 2的另一层2. 2,纱线层3. 2的纱线密度相对层2. 1发生变化。层2. 2在 此例如构成与料幅接触的表面。按照一种有利的扩展设计,可这样来控制和运行卷绕装置1,即,使得可以形成不
8同的分布图样。附图5b借助YZ平面内的轴向剖面,以极度简化示意的形式,借助层2. 1的 一种实施形式,示出了用纵向纱线以及与纵向纱线相交的横向纱线FQ所排列而成的纱线 层3,图中仅可看见一根横向纱线FQ。至少可以选择将层2. 1的纱线Fl至F6以不同的间 距相互既对称又不对称地排列,其中两个相邻纱线Fl至F6的间距bl至b3最好沿着纱线 层3. 1的走向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连续的、跳跃式的、周期性的、局部的或类似方式的变 化。层2. 1的纱线Fl至F6在多个组中相互对称或不对称排列,层2. 1的纱线排列组 合也是相互对称或不对称地排列。可根据某种花样选择不同的间距bl至b5,但也可以不加 选择,或者组合选择。层2. 1的纵向纱线以及横向纱线FQ至少局部相交成彡0和彡90°之间的某个角度。附图5c则示出了一种实施形式,包括构成纱线层3. 1,3. 2的两种相邻纱线排列 组合Fl至F5和F6至F10,这些纱线具有至少局部相同或者近似于相同的取向,并且至少 局部具有至少一层不同的特性,且这种不同的特性对纱线Fl至F5和F6至FlO彼此成对地 定位具有补充作用。这种不同的特性就是附图所示实施形式中各根纱线Fl至FlO的尺寸。 但按照另一种实施形式,也可以是纱线硬度、纱线结构以及所使用的纱线材料等等。在层2. 1的纱线Fl至F5和层2. 2的纱线F6至FlO之间至少局部设有填充了透 气材料的间隙Zl至Z11。这种透气材料包括至少一层聚氨酯泡沫。此外在纱线Fl至F5和 F6至FlO的纱线排列组合3. 1和3. 2组成的两个相邻层2. 1和2. 2之间至少局部布置有分 隔层14形式的优选全面可渗透层,且两个相邻的纱线层至少局部相交成>0至<90°之间 的某一个角度。本实施例中的角度值为0°,也就是说,纱线Fl至F5和F6至FlO的各个层 2. 1和2. 2具有近似相同的取向。层2. 2的纱线层3. 2布置在载体6上。附图5d所示为网毯4的另一种实施形式,其中设纱线Fl至F5和F6至FlO组成 的两个纱线束FSl和FS2,这些纱线具有至少局部相同或者近似相同的取向,并且至少局部 具有至少一层不同的特性,且这种不同的特性对纱线彼此成对定位起补充作用。在这里,纱 线束FSl的纱线Fl至F5至少交替地具有一种不同的特性,并且与相邻纱线束FS2的纱线 F6至FlO错开。这种不同的特性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就是纱线厚度。但按照另一种实施 形式所述,也可以是纱线硬度、纱线结构、纱线材料等等。层2的纱线束FSl的纱线F1、F3、 F5的纱线厚度小于纱线束FSl的相邻纱线F2、F4以及纱线束FS2的纱线F6、F8、F10。但 同一纱线束FSl和FS2的相邻纱线Fl至F5和F6至FlO均具有相反的纱线厚度。这些几 何参数反复重复,最终在整个纱线层3上形成均勻的厚度。也可以在同一纱线束的多个纱 线上具有相同的纱线厚度,和/或在同一层中具有相同的花样。纱线Fl至F5和F6至FlO组成的两个相邻纱线束FSl和FS2至少局部相交成彡0 和<90°之间的某一个角度。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角度为0°。附图5a至5d所示的纱线层例如可以是压榨毛毡的一部分中间层,所述压榨毛毡 在朝向料幅的一面具有细密的无纺纤维层,并且在支承面具有粗糙的无纺纤维层。附图标记列表1 装置2 层
9[00643纱线层,非织造平面织物[00654网毯[00665提供纱线的装置[00676载体[00687筒子架[00697. 1至7. η纱筒[00708定向导引装置[00719导向装置[007210导向槽[007311入口[007412出口[007513卷绕面[007614回转轴承[007715基材[007816边缘区[007917边缘区[008018分隔层[008119导向辊[008220导向辊[008321回转轴承[0084MD机器方向[0085CD垂直于机器方向的方向[0086al,a2 间距[0087bl--b5 间距[0088hl,h2卷绕宽度[0089Fl--Fn 纱线[0090FSl-FSn纱线束[0091Zl--Zn间隙[0092S21 回转轴[0093I,II功能状况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制备一种料幅制备和/或处理机械的网毯层的装置,该网毯(4)层(2,2.1,2.2)包括至少一层由至少一束纱线束(FS1 FSn)组成的纱线层(3,3.1,3.2),该装置包括导向装置(9),用来支承构成连续循环卷绕面(13)的基材(15);具有相互平行导向件(10)的定向导引装置(8),该定向导引装置(8)在基本功能位置(I)中这样来进行设计并相对于卷绕面(13)进行布置,即,使得所述导向件(10)平行于卷绕面(13)的纵向取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导引装置(8)的导向件(10)可以从所述基本功能位置(I)移出。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一种料幅制备和/或处理机械的网毯层的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定向导引装置(8)绕一条垂直于卷绕面(13)的回转轴线(S21)回转。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制备一种料幅制备和/或处理机械的网毯层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导引装置(8)沿三条轴线移动地被支承。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制备一种料幅制备和/或处理机械的网毯层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导引装置(8)和所述卷绕面(13)相对移动。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制备一种料幅制备和/或处理机械的网毯层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导引装置(8)垂直于所述卷绕面(13)的纵向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造网毯(4)层的装置,该网毯用于一种制备和/或处理料幅的机器,所述网毯(4)的层(2,2.1,2.2)包括至少一层由至少一束纱线束(FS 1-FSn)构成的纱线层(3,3.1,3.2);该装置包括导向装置(9),用来支承构成连续循环卷绕面(13)的基材(15);具有相互平行导向件(10)的定向导引装置(8),该装置(8)在基本功能位置(I)中这样设计并相对于卷绕面(13)这样布置,即,使得所述导向件(10)平行于卷绕面(13)的纵向取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导引装置(8)的导向件(10)可以从基本功能位置(I)移出。在制造过程中,可将各束纱线束垂直于卷绕面(13)纵向相对于可运动卷绕面(13)可调的卷绕宽度(h1,h2)和/或纱线密度作为定向导引装置(8)相对于卷绕面(13)纵向的定向函数,对其进行控制。
文档编号D21F7/08GK201648701SQ20092017801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9日
发明者阿维德·维斯特坎普 申请人:沃依特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