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26092阅读:8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包括自动控温加热锅、反应罐、顶盖和水槽,反应罐与顶盖通过卡箍连接,反应罐下方设有自动控温加热锅,水槽设置在反应罐一侧;顶盖顶部安装有进液管和出气管,进液管一端延伸至反应罐罐体内部,另一端开口设为进液口,出气管一端与顶盖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水槽内,反应罐罐体上方一侧安装有进气管,反应罐罐体中下部设有观察窗;自动温控加热锅包括不锈钢容器、控温传感器、电热管和控温表,不锈钢容器底部与电热管连接、一侧与控温传感器连接;该装置为共轭亚油酸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对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有广泛的实用性。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备共轭亚油酸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共轭亚油酸(CcMjuga iec/ linoleic acids, CLA)是必需脂肪酸-亚油酸的衍生物,是目前所发现的抑癌能力最强的脂肪酸。不仅具有抗癌功能,还具有抗粥状动脉硬化、抗血栓、降血压、降血脂、提高免疫力和促进骨骼组织代谢等一系列独特的生理功能。目前,在普通玻璃瓶制备共轭亚油酸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受热不均匀,保温效果差、反应不完全和安全性能弱等缺点,因此,需要在现有制备共轭亚油酸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从而克服现有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安全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针对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陷的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应装置不仅能够使碱液与溶剂充分反应,而且受热均匀、保温效果好、密封性强,使得制备共轭亚油酸的过程更加安全,该装置为共轭亚油酸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对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有广泛的实用性。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包括自动控温加热锅、反应罐、顶盖和水槽,自动温控加热锅包括不锈钢容器、控温传感器、电热管和控温表,反应罐与顶盖通过卡箍连接,反应罐下方设有自动控温加热锅,水槽设置在反应罐一侧;顶盖顶部安装有进液管和出气管,进液管一端延伸至反应罐罐体内部,另一端开口设为进液口,出气管一端与顶盖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水槽内,反应罐罐体上方一侧安装有进气管,反应罐顶部内槽圈放置密封橡胶圈,反应罐罐体中下部设有观察窗;不锈钢容器底部与电热管连接,不锈钢容器一侧与控温传感器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中,顶盖一侧设置手拉杆,加强与反应罐的紧密结合。
[0007]本实用新型中,反应罐体的顶盖为旋盖,顶盖内径:外径为1:1.5。
[0008]本实用新型中,反应罐罐体底部直径与罐高的比例为1:2。
[0009]本实用新型中,进气管设有进气控制阀门,用于控制氮气流量。
[0010]本实用新型中,进液口处设有进液控制阀门,用于控制液体流量。
[0011]本实用新型中,出气管设有出气控制阀门,用于控制氧气流量。
[0012]本实用新型中,自动控温加热锅呈倒梯形,下窄上宽,下口直径与上口直径比例为1:2。
[0013]本实用新型中,反应罐罐体为不锈钢材质。
[0014]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时,检查反应罐体的底部是否刚好卡紧自动控温加热锅,反应罐与锅底之间的空隙由反应介质硅油进行填充,先以旋转形式打开顶盖放入物料,根据油料装载量的要求适当加大或缩小,每次可进果油1-5 kg,打开进液口和进液控制阀门,注入碱液与溶剂,待入液完毕后,可关闭进液控制阀门,保证反应环境密闭。再开启电源,加热电热管,反应罐体随着硅油的升温而升温,保持电热管温度范围在0-250°C,观察控温传感器,根据控温表设定温度进行控温。
[0015]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不仅能够使碱液与溶剂充分反应,而且受热均匀、保温效果好、密封性强,使得制备共轭亚油酸的过程更加安全。该装置整体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大小,实现装置方便操作,为共轭亚油酸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对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在图1中,1-顶盖,2-反应罐,3-自动控温加热锅,4-电热管,5-控温传感器,6_手拉杆,7-进液口,8-进气管,9-出气管,10-水槽,11-卡箍,12-控温表,13-进液控制阀门,14-进气控制阀门,15-出气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1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装置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20]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中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是根据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是依据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包括自动控温加热锅(3)、反应罐(2)、顶盖(I)和水槽(10),自动温控加热锅(3)包括不锈钢容器、控温传感器(5)、电热管(4)和控温表(12),反应罐(2)与顶盖(I)通过卡箍(11)连接,反应罐(2)下方设有自动控温加热锅(3),水槽(10)设置在反应罐(2)—侧;顶盖(I)顶部安装有进液管和出气管,进液管一端延伸至反应罐(2)罐体内部,另一端开口设为进液口(7),出气管(9)一端与顶盖
(I)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水槽内,反应罐(2)罐体上方一侧安装有进气管(8),反应罐(2)顶部内槽圈放置密封橡胶圈,反应罐(2)罐体中下部设有观察窗;不锈钢容器底部与电热管(4)连接,不锈钢容器一侧与控温传感器(5)连接。
[0022]本实用新型中,顶盖一侧设一手拉杆(6),加强与反应罐(2)的紧密结合。
[0023]本实用新型中,反应罐体(2)的顶盖(I)为旋盖,顶盖(I)内径:外径为1:1.5。
[0024]本实用新型中,反应罐(2)罐体底部直径与罐高的比例为1:2。
[0025]本实用新型中,进气管(8)设有进气控制阀门(14),用于控制氮气流量。
[0026]本实用新型中,进液口处设有进液控制阀门(13),用于控制液体流量。
[0027]本实用新型中,出气管(9)设有出气控制阀门(15),用于控制氧气流量。
[0028]本实用新型中,自动控温加热锅(3)呈倒梯形,下窄上宽,下口直径与上口直径比例为1:2。
[0029]本实用新型中,反应罐(2)罐体为不锈钢材质。
[0030]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时,检查反应罐
(2)体的底部是否刚好卡紧自动控温加热锅(3),反应罐(2)与锅底之间的空隙由反应介质硅油进行填充,先以旋转形式打开顶盖(I)放入物料,根据油料装载量的要求适当加大或缩小,每次可进果油1-5 kg,打开进液口( 7)和进液控制阀门(13 ),注入碱液与溶剂,待入液完毕后,可关闭进液控制阀门(13),保证反应环境密闭。再开启电源,加热电热管(4),反应罐
(2)体随着硅油的升温而升温,保持电热管(4)温度范围在0-250°C,观察控温传感器(5),根据控温表(12)设定温度进行控温。
[00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是一种受热均匀、保温效果好、密封性强、结构简单的反应装置。
[0032]如上所述,即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包括自动控温加热锅、反应罐、顶盖和水槽,其特征在于,自动温控加热锅包括不锈钢容器、控温传感器、电热管和控温表,反应罐与顶盖通过卡箍连接,反应罐下方设有自动控温加热锅,水槽设置在反应罐一侧;顶盖顶部安装有进液管和出气管,进液管一端延伸至反应罐罐体内部,另一端开口设为进液口,出气管一端与顶盖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水槽内,反应罐罐体上方一侧安装有进气管,反应罐顶部内槽圈放置密封橡胶圈,反应罐罐体中下部设有观察窗;不锈钢容器底部与电热管连接,不锈钢容器一侧与控温传感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一侧设置手拉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体的顶盖为旋盖,顶盖内径:外径为1: 1.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罐罐体底部直径与罐高的比例为1: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设有进气控制阀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口处设有进液控制阀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管设有出气控制阀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设有进气控制阀门。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控温加热锅呈倒梯形,下窄上宽,下口直径与上口直径比例为I: 2。
【文档编号】C07C51/42GK205613427SQ201620378888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4月30日
【发明人】马燕, 张谦, 许铭强, 张健, 邹淑萍, 孟伊娜
【申请人】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