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132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系涉及一种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
背景技术
[0002]触控面板(Touch Panel)系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输入装置,它们作为一种代替或补充普通键盘与滑鼠的输入设备用以操控电子设备实现各种功能。[0003]习知触控面板的结构包括具有中央区域与周边区域的盖板、具有线路层的触控层及位于盖板与触控层之间的粘合层,其中,粘合层系用以粘合盖板与触控层且粘合层的材料通常采用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盖板上形成有位于周边区域的遮光层,该遮光层是用以遮蔽触控层上的线路层。遮光层越薄,越容易透光,故遮光层需达到一定厚度才可起到遮光的作用。当使用光学胶接合盖板与触控层时,光学胶在与遮光层接合的位置会出现爬坡断差,接合时气泡会在断差位置的空隙积聚,使触控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实用新型内容[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及其制备方法。[0005]一种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其中该触控面板包括一盖板与一触控层,该触控层包括一电极层与一线路层,该线路层位于该电极层周边且与该电极层电性连接,其中该粘合层是设置于该盖板与该触控层之间,且该粘合层包括一对应于该电极层的透明主体以及一对应于该线路层的遮光部。[0006]一种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其中该触控面板包括一盖板与一触控层,该触控层包括一电极层及一线路层,该线路层位于该电极层周边且与该电极层电性连接,其中该粘合层是设置于该盖板与该触控层之间,该粘合层包括一设置于该触控层上的第一透明主体、一设置于该第一透明主体上且对应于该线路层的遮光部及一设置于该第一透明主体及该遮光部上的第二透明主体。[0007]由于直接采用具有遮光部的粘合层,故可解决先前技术光学胶爬坡产生气泡等信赖性问题。


[0008]图1系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0009]图2系图1所示触控面板的主视图。[0010]图3系图2所示触控层的主视图。[0011]图4a系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0012]图4b系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0013]图5系第四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0014]图6a系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制备方法流程图。[0015]图6b系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遮光部的制备方法流程图。[0016]图6c系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标志或按键图案的制备方法流程图。[0017]图7a至图1Ob系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制备过程示意图。[0018]图1la至图14b系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标志或按键图案的制备过程示意图。[0019]图15a系另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制备方法流程图。[0020]图15b系另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遮光部的制备方法流程图。[0021]图15c系另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标志或按键图案的制备方法流程图。[0022]图16a至图17b系另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制备过程示意图。[0023]图18a至图20b系另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遮光部的制备过程示意图。[0024]图21a至图25b系另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标志或按键图案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及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和优势作更详细的说明。[0026]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其为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及主视图。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00包括盖板12、触控层14及设置于盖板12与触控层14之间的粘合层16。[0027]盖板12可为各种透明材质,不限于硬质盖板或是可挠式盖板,例如玻璃、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 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mesacrylate, PMMA)、聚讽(Polysulfone, PES)或其他环烯共聚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0028]请参阅图3,触控层14形成于由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PET)或其他透明的绝缘材料构成的一基板141上,其包括一电极层142及一线路层144,线路层144位于电极层142周边且与电极层142电性连接。[0029]本实施方式中,电极层142包括复数沿第一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电极区块143、复数电连接于两相邻第一电极区块143之间的第一导线145、复数沿第二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二电极区块147与电连接于相邻的第二电极区块147之间的第二导线149,以及设置于第一导线145与第二导线149之间的绝缘块P。其中第一电极区块143、第一导线145、第二电极区块147可采用氧化铟锡、奈米银线、奈米碳管等透明材料制作。绝缘块P可采用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制作。第二导线149可采用银、铝等金属材料、钥铝钥等合金材料、或氧化铟锡等透明材料制作。但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层142并不仅限于此单层双轴结构设计,亦可采用单层单轴、双层双轴等其它设计结构。[0030]线路层144包括复数第一周边线路146与复数第二周边线路148。每一第一周边线路146连接一组第一电极区块143,每一第二周边线路148连接一组第二电极区块147。线路层144可采用与第二导线149相同或不同的导电材料。[0031]请再次参阅图1,粘合层16包括一对应于电极层142的透明主体162以及一对应于线路层144的遮光部164。[0032]透明主体162的形状及尺寸与电极层142相对应,其由透明光学胶(OCA)固化后形成。[0033]遮光部164的形状及尺寸与线路层144相对应,故能够将线路层144处透射的光进行遮挡,进而避免触控面板使用时,线路层可见影响视觉外观。遮光部164由不透明树脂固化形成,例如,可由黑色、白色或其它颜色的丙烯酸树脂固化形成。[0034]请参阅图4a,其为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2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00大致相同,包括盖板22、触控层24及位于盖板22与触控层24之间的粘合层26,区别在于,粘合层26的遮光部264上形成有镂空的标志或按键图案267。标志(LOGO)或按键图案(例如HOME返回键)268可藉由蚀刻等方式于遮光部264上形成。由于遮光部264系由不透明材质构成,故从盖板22 —侧能够较为清晰地观察到标志或按键图案267。[0035]进一步参阅图4b,于另一实施方式中,还可于该镂空的标志或按键图案267内填充颜色胶268,使标志或按键图案更为显目,提升整体视觉效果。[0036]请参阅图5,其为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3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00大致相同,包括盖板32、触控层34及设置于盖板32与触控层34之间的粘合层36,区别在于,粘合层36包括第一透明主体362、遮光部364及第二透明主体366。[0037]第一透明主体362由透明光学胶(OCA)固化后形成。第一透明主体362设置于触控层34上,即覆盖电极层与线路层。[0038]遮光部364设置于第一透明主体362上,且对应于线路层的位置。遮光部364可选用不透明的材料形成。[0039]第二透明主体366的材质与第一透明主体362相同,其设置于第一透明主体362及遮光部364之上。[0040]本实施方式中,遮光部364与第二透明主体366之间还设有标志或按键图案367。标志或按键图案367由具有颜色的光学胶固化后形成。[0041]请参阅图6a,触控面板100的粘合层16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42]步骤Sll:形成一透明主体。[0043]请同时参阅图7a与图7b,其分别为步骤Sll的剖视图及主视图。透明胶被涂覆于一基材(图未示)上,固化后形成透明主体162。基材可由PET等易于剥离的材料构成。透明胶可为光学胶。透明主体162与触控层的电极层的形状与尺寸相对应。[0044]步骤S12:于该透明主体的边缘形成遮光部。[0045]请参考图6b,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2于该透明主体的边缘形成遮光部包括以下步骤:[0046]步骤S12a:形成一第一保护层于该透明主体上。[0047]请参考图8a和图Sb,其分别为步骤S12a的剖视图及主视图。第一保护层161形成于透明主体162上,其可为可剥离胶。该可剥离胶可由乙醇、甲醇、醋酸乙酯、醋酸丁酯、聚乙烯醇缩丁醛、正丁醇、丁酮,或前述之组合为原料,例如,将聚乙烯醇缩丁醛经改性后制成液体保护涂膜,其具有良好赋形性,能于复杂形状物表面形成一连续、匀贴、强韧的透明保护涂层,无需烘烤,常温下可快速干燥成膜,且易从物体上整张揭下。[0048]步骤S12b:于该透明主体的边缘形成遮光胶。[0049]步骤S12c:对该遮光胶进行固化形成遮光部。[0050]请参考图9a和图%,其分别为步骤S12a和步骤S12c的剖视图及主视图。遮光胶163形成于基材上,且涂布于透明主体162的边缘,且与触控层的线路层的形状与尺寸相对应。在形成遮光胶163之后,可静置一段时间,使得遮光胶163与透明主体162充分结合之后,再对遮光胶163进行固化,形成遮光部。在形成遮光胶163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遮光胶163附着于第一保护层上(图未示),第一保护层161系用以保护透明主体162的表面不被遮光胶163污染,进而确保后续将粘合层应用于触控面板时,具有较佳的外观。[0051]步骤S12d:剥离该第一保护层。[0052]请同时参考图1Oa与图10b,其分别为步骤S12d的剖视图及主视图。在一实施例中,可采用胶带粘附第一保护层161的边角等方法将第一保护层161从透明主体162上剥离。剥离时,形成于第一保护层161的部分遮光胶会同时被剥离。经过以上步骤,即可得到具遮光部164的粘合层。[0053]至此,粘合层16制备完毕。[0054]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在前一实施例制程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如图6c的步骤S13,形成如图4b的触控面板200的粘合层26。[0055]步骤S13a:于该遮光部形成一镂空的标志或按键图案。[0056]请同时参考图1la与图11b,其分别为步骤S13a的剖视图及主视图。在形成遮光部264之后,根据产品需要,在一实施例中,可进一步对遮光部264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镂空的标志(如Logo)或按键图案(例如HOME返回键)267,该步骤可通过蚀刻等方式形成。在另一实施例中,亦可在形成遮光部264时,同时形成镂空的标志或按键图案267。[0057]步骤S13b:于该透明主体及该遮光部上形成一第二保护层,且该第二保护层裸露出该镂空标志或按键图案。[0058]请同时参考图12a与图12b,其分别为步骤S13b的剖视图及主视图。在形成具镂空的标志或按键图案267的遮光部264之后,可进一步形成一第二保护层265,第二保护层265裸露出镂空的标志或按键图案267。第二保护层265可米用与第一保护层261相同的材料。第二保护层265的尺寸和形状可根据镂空的标志或按键图案267的位置和数量作调整。在另一实施例中,亦可在遮光部264与第二保护层265形成后,再一次性地在遮光部264与第二保护层265上形成具镂空的标志或按键图案267。[0059]步骤S13c:形成一颜色胶于该镂空的标志或按键图案中。[0060]步骤S13d:对该颜色胶进行固化。[0061]请同时参考图13a与13b,其分别为步骤S13c和S13d的剖视图及主视图。颜色胶268形成于遮光部264镂空的标志或按键图案中。颜色胶268为具有颜色(例如金色或银色)的光学胶。在形成颜色胶268之后,可静置一段时间,再对颜色胶268进行固化,形成具颜色的标志或按键图案。在形成颜色胶268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颜色胶268附着于第二保护层265上(图未示),第二保护层265系用以保护透明主体262及遮光部264的表面不被颜色胶268污染,进而确保后续将粘合层应用于触控面板时,具有较佳的外观。[0062]步骤S13e:剥离该第二保护层,以使残留在遮光部内的颜色胶形成标志或按键图案。[0063]请同时参考图14a与14b,其分别为步骤S13e的剖视图及主视图。可采用胶带粘附第二保护层265的边角等方法剥离第二保护层265。剥离时,附着于第二保护层365上的颜色胶会连同第二保护层265 —并被剥离,从而使得残留于遮光部264镂空位置的颜色胶被保留形成具有颜色的标志或按键图案267。[0064]至此,粘合层26制备完毕。[0065]当需要组装形成触控面板200时,可将粘合层26从基材上剥离,然后粘合于触控层24上,且使得粘合层26的遮光部264与触控层24的线路层的位置相对应。最后将盖板22贴合于粘合层26上,脱泡加压,即可组装形成触控面板200。[0066]请参阅图15a,触控面板300的粘合层36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67]步骤S21,形成一第一透明主体,并将该第一透明主体的表面划分成可视区域和位于该可视区域边缘的遮蔽区域。[0068]请同时参阅图16a与图16b,其分别为步骤S21的剖视图及主视图。透明胶被涂覆于一基材(图未示)上,固化后形成第一透明主体362。基材可由PET等易于剥离的材料构成。透明胶可为光学胶。第一透明主体362的表面被划分成位于中部的可视区域(ViewArea) 3622和位于该可视区域3622四周边缘的遮蔽区域(BlackMask) 3624。可视区域3622大致为方形,但不限于此,端视触控面板的设计形状而对应成形,其与触控层的电极层的形状与尺寸相对应。遮蔽区域3624与触控层的线路层的形状与尺寸相对应。[0069]步骤S22,对应于该第一透明主体形成一第二透明主体。[0070]步骤S23,在该第一透明主体与该第二透明主体之间形成一遮光部,其中该遮光部位于该第一透明主体的遮蔽区域。[0071]请同时参阅图17a与图17b,其分别为步骤S22和步骤S23的剖视图及主视图。其中,第二透明主体366对应于第一透明主体362,第二透明主体366可选用与第一透明主体相同的材料。遮光部364形成于第一透明主体362与第二透明主体364之间,且遮光部364位于第一透明主体362的遮蔽区域3624。[0072]另请参考图15b,更具体地,可采用以下步骤形成遮光部364包括以下步骤:[0073]步骤S23a,在该第一透明主体上且位于该第一透明主体的可视区域内形成一第一保护层。[0074]请同时参阅图18a与图18b,其分别为步骤S23a的剖视图及主视图。形成于第一透明主体362上且位于可视区域3622内的第一保护层361的材质可为可剥离胶。该可剥离胶可由乙醇、甲醇、醋酸乙酯、醋酸丁酯、聚乙烯醇缩丁醛、正丁醇、丁酮,或前述之组合为原料,例如,将聚乙烯醇缩丁醛经改性后制成液体保护涂膜,其具有良好赋形性,能于复杂形状物表面形成一连续、匀贴、强韧的透明保护涂层,无需烘烤,常温下可快速干燥成膜,且易从物体上整张揭下。[0075]步骤S23b,在该第一透明主体上且位于该第一透明主体的遮蔽区域内形成遮光胶。[0076]步骤S23c,对该遮光胶进行固化形成遮光部。[0077]请同时参阅图19a与图19b,其分别为步骤S23b和步骤S23c的剖视图及主视图。遮光胶363被涂覆于第一透明主体362上且位于遮蔽区域3624内,固化后形成遮光部。遮光胶363可为不透明材料,例如,黑色、白色或其他颜色的丙烯酸树脂。在涂覆遮光胶363时,可能会有少量遮光胶363附着于第一保护层361上,第一保护层361系用以保护第一透明主体362的可视区域3622不被遮光胶363污染。在本实施例中,遮光胶363的厚度小于第一保护层361的厚度,进而方便后续剥除第一保护层361。[0078]步骤S23d,剥离该第一保护层。[0079]请同时参阅图20a与图20b,其分别为步骤S23d的剖视图及主视图。在一实施例中,可采用胶带粘附第一保护层361的边角等方法将第一保护层361从第一透明主体362上剥离。剥离时,形成于第一保护层361的部分遮光胶会同时被剥离。经过以上步骤,即可得到遮光部364。更进一步地,可在第一透明主体362和遮光部364上形成第二透明主体,即可得到如图17a所示的粘合层。[0080]另请参考图15c,在形成如图20a所示的遮光部之后,可进一步采用步骤S24于遮光部上形成标志或按键图案。[0081]步骤S24a,于该第一透明主体及该遮光部上形成一第二保护层。[0082]请同时参阅图21a与图21b,其分别为步骤S24a的剖视图及主视图。第二保护层365完全覆盖第一透明主体362及遮光部364的表面。第二保护层365的材质与第一保护层361相同。[0083]步骤S24b,于该第二保护层上对应该遮光部的部位形成镂空的标志或按键图案。[0084]请同时参阅图22a与图22b,其分别为步骤S24b的剖视图及主视图。镂空的标志(LOGO)或按键图案(例如HOME返回键)367藉由蚀刻等方式设计形成于第二保护层365上。镂空的标志或按键图案367的深度与第二保护层365的厚度相等。[0085]步骤S24c,形成一颜色胶于该镂空的标志或按键图案中。[0086]步骤S24d,对该颜色胶进行固化。[0087]请同时参阅图23a与图23b,其分别为步骤S24c和步骤S24d的剖视图及主视图。颜色胶368形成于第二保护层365的镂空的标志或按键图案中。在形成颜色胶368之后,进一步对颜色胶368进行固化。颜色胶368为具有颜色(例如金色或银色)的光学胶。在形成颜色胶时,可能会有少量颜色胶附着于第二保护层365上,第二保护层365系用以保护第一透明主体362的可视区域3622不被颜色胶污染。[0088]步骤S24e,剥离该第二保护层,以使残留在该遮光部上的颜色胶形成该标志或按键图案。[0089]请同时参阅图24a与图24b,其分别为步骤S24e的剖视图及主视图。例如,可采用胶带黏附第二保护层365的边角等方法将第二保护层365从第一透明主体362及遮光部364上剥离。剥离时,附着于第二保护层365上的部分颜色胶会连同第二保护层365 —并被剥离,从而使得残留于遮光部364上的部分颜色胶被保留形成具有颜色的标志或按键图案367。[0090]请同时参阅图25a与图25b,在完成上述各步骤之后,可进一步地于该第一透明主体及该遮光部上涂覆透明胶,固化后形成第二透明主体。透明胶被涂覆于第一透明主体362、遮光部364及标志或按键图案367上,固化后形成第二透明主体366。第二透明主体366的材质与第一透明主体362可相同。[0091]至此,粘合层36制备完毕。[0092]当需要组装形成触控面板300时,可将粘合层36从基材上剥离,然后粘合于触控层34上,且使得粘合层36的遮光部364与触控层34的线路层的位置相对应。最后将盖板32贴合于粘合层36上,脱泡加压,即可组装形成触控面板300。[0093]由于直接采用具有颜色的遮光部的粘合层,故可解决先前技术粘合层爬坡产生气泡等信赖性问题。[009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已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要件,遂依法提出专利申请。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的申请专利范围。举凡熟悉本案技艺之人士援依本实用新型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涵盖于以下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包括一盖板与一触控层,该触控层包括一电极层与一线路层,该线路层位于该电极层周边且与该电极层电性连接,其中该粘合层是设置于该盖板与该触控层之间,且该粘合层包括一对应于该电极层的透明主体以及一对应于该线路层的遮光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其特征在于,该遮光部由不透明丙烯酸树脂固化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其特征在于,该遮光部上形成有镂空标志或按键图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其特征在于,该镂空标志或按键图案内填充有颜色胶。
5.一种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包括一盖板与一触控层,该触控层包括一电极层及一线路层,该线路层位于该电极层周边且与该电极层电性连接,其中该粘合层是设置于该盖板与该触控层之间,该粘合层包括一设置于该触控层上的第一透明主体、一设置于该第一透明主体上且对应于该线路层的遮光部及一设置于该第一透明主体及该遮光部上的第二透明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其特征在于,该遮光部由不透明丙烯酸树脂固化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其特征在于,该遮光部与该第二透明主体之间还设有由颜色胶形成的标志或按键图案。
专利摘要一种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其中该触控面板包括一盖板与一触控层,该触控层包括一电极层与一线路层,该线路层位于该电极层周边且与该电极层电性连接,其中该粘合层是设置于该盖板与该触控层之间,且该粘合层包括一对应于该电极层的透明主体以及一对应于该线路层的遮光部。触控面板直接采用具有不透明的遮光部的粘合层,可避免传统技术粘合层爬坡产生气泡等信赖性问题。
文档编号B32B37/12GK202965417SQ20122064748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9日
发明者何宽鑫, 云花, 赵峰 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