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打印制备的转印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2761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打印制备的转印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打印制备的转印膜,包括载体膜和转印层,所述载体膜为透明载体膜,所述的转印层设置在透明载体膜上且可通过转印方式与透明载体膜分离及固化于承印物上,所述的转印层包括设置在透明载体膜上的由PVB树脂或/和丙烯酸树脂构成的透明吸收涂层,将定制图稿通过喷墨打印机和打印墨水打印在透明吸收涂层上的图文层。采用本实用新型,通过打印机打印图案的方式代替印刷版印刷的方式,简化了转印膜的制备工序,颠覆了传统转印膜打样或生产所需要的排版、制版、上机印刷等繁杂的工序、排期、时间耗用和高额成本,彻底解决单张起印,实现个性转印,满足小批量、快速生产的需要,更可以为大批量特殊形态承印物转印膜作印前验证,极为有效减少失误和浪费。
【专利说明】—种可打印制备的转印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打印制备的转印膜。

【背景技术】
[0002]将作为中间载体膜或纸上的图文,利用适用的温度、压力、时间等条件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法统称为转印,根据采用的方法不同,转印可分为热转印、烫金、冷烫转印、升华转印、真空转印、模内转印、水转印等。
[0003]转印膜的印刷,离不开印刷版,不管凹印、柔印、胶印、轮转印,还是简单的网印、移印,都需要制版,而且,一些制版的造价是非常高昂的,例如凹印的电雕版、激光版,这是一笔可观的负担。而各种制版都有特定的程序和工艺要求,即有特定的制版时间周期的需求,由于基本上,制版的工艺是不可逆向还原的,当制版过程出现纰漏和瑕疵时,很可能整个制版工作要推倒重来,甚至连最最初始的图稿都需要修改处理,这些都需要大量工时。
[0004]更重要的,一些制版工艺有其客观的局限性,如丝网印、凸印表现出的像素偏低,浅网点显现性能偏低的情形,对于精美要求、高规格档次要求,无疑存在不足。任何转印膜的生产,即使是再小批量的生产或上机打样,都离不开套印对准和颜色对准的最基本要求,肯定存在印刷过程并直接产生浪费。
[0005]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026825.5所公开的“一种可喷墨打印的热转印纸及其制备方法”中所述的转印纸和专利申请号201210246514.X所公开“一种激光打印专用的热转印纸及其制作工艺”中所述的专用热转印纸,均采用牛皮纸涂布复合纸、相纸等非透明的纸基,由于使用了非透明纸基,不能在打印时同步进行图稿正面对色和套印检视,转印纸既不能用于变形处理和异形面的转印,也不能用于热转印以外的其他方式转印,更由于非透明纸基阻挡视线,使得待转印图稿无法对准承印物精准定位,不能配合透射电眼跟踪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连续性量产的致命缺陷,其用途非常非常之局限。
[0006]综观国内外转印膜的制备工艺,不是存在传统工艺的高成本、耗时多、流程长、人员多、浪费大问题,就是存在对转印膜无法进行质量及效果的检查,易造成转印后的产品为废品的局限。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透明的可打印制备的转印膜。特别是解决转印膜的图文透明可视可检查及透明吸收涂层与透明载体膜的粘附、分离及与图文层的打印问题,可节省印刷过程,省略制版工序,实现转印膜快速制备、高效应用。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打印制备的转印膜,包括载体膜和转印层,所述载体膜为透明载体膜,所述的转印层设置在透明载体膜上且可通过转印方式与透明载体膜分离及固化于承印物上,所述的转印层包括设置在透明载体膜上的由PVB树脂或/和丙烯酸树脂构成的透明吸收涂层,将定制图稿通过喷墨打印机和打印墨水打印在透明吸收涂层上的图文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透明载体膜为PET膜或PVC膜,所述的透明载体膜为PET膜时,其厚度为20-40微米;所述的透明载体膜为PVC膜时,其厚度40-80微米。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的PET膜为非电晕处理膜,厚度20-40微米。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载体膜为PVC膜时,透明吸收涂层由PVB树脂层和丙烯酸树脂层叠加构成,所述PVB树脂层设置于透明载体膜上,其设置量为1.0-1.6g/m2,所述的丙烯酸树脂层叠加于所述PVB树脂层上,丙烯酸树脂层设置量为1.0-1.5g/m2 ;所述的透明载体膜为PET膜时,透明吸收涂层由丙烯酸树脂层构成,所述的丙烯酸树脂层设置于PET膜上,设置量为1.0-1.5g/m2。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打印墨水可以是水基型染料墨水、溶剂型颜料墨水或UV墨水。
[0013]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载体膜为PET膜时,所述透明吸收涂层的图文层上依次设置有聚氨酯白墨层、氯化聚丙烯胶水层。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承印物为发泡制品,所述的转印层与所述的承印物通过模内发泡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转印层与所述的承印物通过热压转印连接。
[0016]更进一步地,将转印膜以图文层向内方式在吸塑机上进行吸塑成与产品造型相同的转印膜,吸塑温度为200°C?250°C,加热时间5?10秒,真空时间2?5秒。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转印层既可在转印过程与透明载体膜分离且可固化于承印物上,又可通过打印机将图案打印在透明吸收涂层上的转印膜,代替现有印刷版印刷的转印膜生产方式,简化了转印膜的制备工序,颠覆了传统转印膜打样或生产所需要的排版、制版、上机印刷等繁杂的工序、排期、时间耗用和高额成本,彻底解决单张起印,实现个性转印,满足小批量、快速生产的需要,更可以为大批量特殊形态承印物转印膜作印前验证,极为有效减少失误和浪费。同时,转印膜在热转印、冷转印、模内转印、真空转印广泛应用,可满足平面,曲面,异形面等多种形体和材质的承印物表面装饰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实施例1的转印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将实施例1的转印膜进行吸塑定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实施例1中经吸塑定型的转印膜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实施例2的转印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实施例3的转印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实施例3的转印膜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5]实施例1: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可打印制备的转印膜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载体膜和转印层,所述载体膜为透明载体膜,所述的转印层设置在透明载体膜上且可通过转印方式与透明载体膜分离及固化于承印物上,所述的转印层包括设置在透明载体膜上的由PVB树脂或/和丙烯酸树脂构成的透明吸收涂层,将定制图稿通过喷墨打印机和打印墨水打印在透明吸收涂层上的图文层。
[0027]选取PVC膜作为透明载体膜,其厚度可在40-80微米之间,太薄易起邹纹,太厚会增加成本,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厚度为60微米的PVC膜作为透明载体膜,接着在透明载体膜通过涂布印刷方式设置转印层的透明吸收涂层,为解决转印层既可在转印过程与透明载体膜分离且可固化于承印物上,又要与透明载体膜有一定的粘附强度,由于丙烯酸树脂与打印墨水及承印物有良好的吸附及结合力,与PVC膜也有良好的粘附力,不易在转印过程中与PVC膜分离,因此,当选用的透明载体膜为PVC膜时,PVC膜与丙烯酸树脂层之间应加入一层与PVC膜有一定的粘附强度又易在转印过程中与PVC膜分离良好的PVB树脂层,即透明吸收涂层由PVB树脂层20和丙烯酸树脂层30叠加构成,所述PVB树脂层20设置于透明载体膜10上,其设置量为0.5-0.8g/m2,所述的丙烯酸树脂层30叠加于所述PVB树脂层20上,丙烯酸树脂层30设置量为1.0-1.5g/m2 ;通过烘干箱53烘干形成PVB树脂层和丙烯酸树脂层叠加构成的透明吸收涂层。
[0028]所米用的打印墨水还可以是水基型多色墨水、溶剂型颜料墨水或UV墨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为水基型多色墨水,所采用的打印机为间歇式压电喷墨打印机。
[0029]在上述制备所得的透明吸收涂层上通过歇式压电喷墨打印机及水基型染料墨水将定制的个性图案打印于丙烯酸树脂层上,形成图文层40,即构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印膜。
[0030]将转印膜以墨水层40向上的方式,在吸塑机上进行吸塑成与产品造型相同的转印膜,如图2所示,将转印膜放置于模具61之上,通过吸气孔62进行吸塑定型,吸塑温度为200°C?250°C,加热时间5?10秒,真空时间2?5秒。
[0031]将吸塑完成后的转印膜多余部分修剪掉,将其套于成形膜具63中,如图3所示,加注入PU的A.B组份材料64,经过8-12分钟反应和定型时间,取出I3U发泡制品,揭去PVC载体膜,PU制品表面即得到精美图案。
[0032]实施例2:
[0033]当所述的透明载体膜为PET膜特别是PET非电晕处理膜时,其厚度为20-40微米;在实施例2中,选用PET非电晕处理膜作为透明载体膜,厚度30微米,由于丙烯酸树脂与PET膜在常温下有较强的粘附下,在加热加压状态下分层良好,故二者之间不再设置PVB树脂层,直接将丙烯酸树脂通过涂布印刷方式设置于PET膜11上构成透明吸收涂层30,丙烯酸树脂层设置量为1.0-1.5g/m2,如图4所示结构示意图。
[003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其余制作条件和效果同实施例1。
[0035]实施例3:
[00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还提供一种由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依次涂布溶剂型聚氨酯白墨层31和溶剂型氯化聚丙烯胶水层32,如图5所示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氯化聚丙烯胶水层的组份为氯化聚丙烯树脂10%?20%、附着力促进剂5?10%、消光剂I?5%、苯50%?60%、丁酮 15% ?20%ο
[00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还提供一种由实施例3制成的转印膜的应用,将转印膜通过热转印机,并配合相应承印物的夹具,将转印膜转印层一侧朝向承印物71,在热转印机硅胶辊70温度180° C-250。C,施压气缸外置空气压力6-8kg/cm2的条件下,在承印物71上进行热转印,紧接着,揭去另一种转印膜表面的PET载体膜,便可在承印物71表面得到精美的图案。
[0038]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转印膜制备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全新工艺生产的转印膜,可以有效简化传统印刷工艺程序,省去制版设备,缩短作业准备和生产周期,对市场反应快,能实现可变数据印刷、大幅面全景作品的复制、个性定制印刷、“一张起印”、远程印刷服务,并适合于大多数数码打印机,彩色复印机,同时,转印膜在热转印、冷转印、模内转印、真空转印广泛应用,可满足平面,曲面,异形面等多种形体和材质的承印物表面装饰需求。
[0039]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打印制备的转印膜,包括载体膜和转印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膜为透明载体膜,所述的转印层设置在透明载体膜上且可通过转印方式与透明载体膜分离及固化于承印物上,所述的转印层包括设置在透明载体膜上的由PVB树脂或/和丙烯酸树脂构成的透明吸收涂层,将定制图稿通过喷墨打印机和打印墨水打印在透明吸收涂层上的图文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打印制备的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膜为PVC膜时,所述透明吸收涂层由PVB树脂层和丙烯酸树脂层叠加构成,所述PVB树脂层设置于透明载体膜上,其设置量为1.0-1.6g/m,所述的丙烯酸树脂层叠加于所述PVB树脂层上,丙烯酸树脂层设置量为1.0-1.5g/m ;所述的透明载体膜为PET膜时,透明吸收涂层由丙烯酸树脂层构成,所述的丙烯酸树脂层设置于PET膜上,设置量为1.0-1.5g/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打印制备的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印墨水可以是水基型染料墨水、溶剂型颜料墨水或UV墨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打印制备的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载体膜为PET膜或PVC膜,所述的透明载体膜为PET膜时,其厚度为20-40微米;所述的透明载体膜为PVC膜时,其厚度40-8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打印制备的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ET膜为非电晕处理膜。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打印制备的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载体膜为PET膜时,所述透明吸收涂层的图文层上依次设置有聚氨酯白墨层、氯化聚丙烯胶水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打印制备的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印物为PU发泡制品,所述的转印层与所述的承印物通过模内发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打印制备的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印层与所述的承印物通过热压转印连接。
【文档编号】B32B27/36GK204109589SQ201420404971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2日
【发明者】陈炯垯 申请人:陈炯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