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纺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150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纺丝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两组分纤维为一种常见的复合纺丝纤维。它是通过将两种不同成分的成纤高聚物的熔体或者溶液从一个纺丝孔喷出而形成。通常情况下,它兼备两者的性能,同时具有较高的体积蓬松性、延伸性以及可回复性等。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一字型aba两组分纺丝纤维的纺制还不能被实现。在此,所谓一字型aba两组分纺丝纤维是指该纤维由a、b两组分构成,并且组分a被形成在组分b的两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一字型aba两组分纺丝纤维的复合纺丝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复合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配板,其具有原料流入面和原料流出面,在所述原料流入面上设置有第一汇流槽以及与第一汇流槽互不干涉的第二汇流槽,在所述原料流出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汇流槽相对应的导流槽,所述第一汇流槽与贯穿所述分配板的第一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汇流槽与所述导流槽由贯穿所述分配板的第二流道连通;喷丝板,其以与所述分配板层叠的方式而被配置在所述分配板的下游侧,并对从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所流出的原料以及从所述导流槽所流出的原料进行复合,从而对所复合的两组分纤维进行喷丝,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导流槽的数量比例为1:2,两个所述导流槽被配置在它们所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的两侧,所述喷丝板具有喷丝孔,所述喷丝孔与所述第一流道的数量比例为1:1,所述喷丝孔被配置为,一个所述喷丝孔与一个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以及与该第一流道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导流槽的一部分重叠。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纺丝装置中,所述导流槽具有至少一个原料流入端和一个原料流出端,所述原料流入端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原料流出端与所述喷丝孔的一部分重叠。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纺丝装置中,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导流槽的数量比例为2:1。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复合纺丝装置,能够实现一字型aba两组分纺丝纤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纺丝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配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配板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喷丝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喷丝孔的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纺丝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配板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配板的仰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丝板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丝孔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纺丝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纺丝装置1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复合纺丝装置1包括:分配板2和喷丝板3。

如图1至图3所示,分配板2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圆板,并具有原料流入面21、原料流出面22以及螺纹定位孔25。

如图2所示,在原料流入面21上设置有第一汇流槽211和第二汇流槽212。第一汇流槽211位于原料流入面21的中央,并呈圆状。第二汇流槽212位于第一汇流槽211的外周,并呈圆环状。由此,第一汇流槽211与第二汇流槽212并不干涉。向第一汇流槽211供给第一原料b,而向第二汇流槽212供给与第一原料b不同的第二原料a。

如图1所示,由于在剖视观察分配板2时,第一汇流槽211从周边朝向中心逐渐倾斜,因此有利于第一原料b向第一汇流槽211的中心汇集。此外,由于在剖视观察分配板2时,第二汇流槽212从外周以及内周朝向中心逐渐倾斜,因此有利于第二原料a向第二汇流槽212的中心汇集。

第一汇流槽211与贯穿分配板2的第一流道23的一端连通。具体而言,第一流道23的一端与位于第一汇流槽211中心的开口连通,而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位于原料流出面22的中央,并呈圆孔状(参照图3)。

如图3所示,在原料流出面22上设置有导流槽222。导流槽222与第二汇流槽212相对应。此外,导流槽222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的两侧。具体而言,两个导流槽222以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为中心而对称。即,第一流道23与导流槽222的数量比例为1:2。每个导流槽222呈y字状,y字状的基端222a(相当于原料流出端)与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相邻,而y字状的两个顶端222b、222c(相当于原料流入端)位于同一圆周上,该两个顶端222b、222c与基端222a相比到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的距离(最短距离)较远。

另一方面,第二汇流槽212与导流槽222由贯穿分配板2的第二流道24连通。具体而言,在呈圆环状的第二汇流槽212上隔开相等的角度(90度)设置有四个开口212a、212b、212c、212d,而每个开口212a、212b、212c、212d对应有一个第二流道24,即第二流道24的一端分别与开口212a、212b、212c、212d连通,第二流道2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导流槽222的y字状的顶端222b、222c(相当于原料流入端)连通。即,第二流道24与导流槽222的数量比例为2:1。

螺纹定位孔25用于通过螺纹定位从而连接固定分配板2和喷丝板3。螺纹定位孔25由多个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三个构成,三个螺纹定位孔25均配置在同一圆周上,并分别隔开相等的角度(120度)。此外,螺纹定位孔25与第一流道23以及第二流道24均不干涉。

如图1以及图4所示,喷丝板3也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圆板,并以与分配板2层叠的方式而被配置在分配板2的下游侧,并对从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所流出的第一原料b以及从导流槽222所流出的第二原料a进行复合,从而对所复合的一字型aba两组分纤维进行喷丝。此外,喷丝板3具有三个定位安装槽孔31和一个喷丝孔32。

三个定位安装槽孔31与三个螺纹定位孔25相对应,通过将螺丝柠入定位安装槽孔31以及螺纹定位孔25,从而使喷丝板3固定在分配板2的原料流出面22上。

在该情况下,由于喷丝板3的一面33与原料流出面22抵接,因此由导流槽222与喷丝板3的一面33所形成的密封空间作为流道能够对第二原料a进行导流。具体而言,通过第二原料a的压力从而使第二原料a从第二汇流槽212起依次经由第二流道24、导流槽222的顶端222b、222c(相当于原料流入端)流入至导流槽222的基端222a(相当于原料流出端)。

如图4所示,该喷丝孔32贯穿喷丝板3,并位于喷丝板3的中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喷丝孔32与第一流道23的数量均为一个,因此两者的数量比例为1:1。在将喷丝板3固定在分配板2的原料流出面22上的情况下,喷丝孔32与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以及两个导流槽222的一部分重叠。具体而言,喷丝孔32与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以及两个导流槽222的基端222a(相当于原料流出端)重叠(参照图5)。即,基端222a(相当于原料流出端)与喷丝孔32的一部分重叠。由此,能够确保从基端222a所流出的第二原料a以位于从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所流出的第一原料b的两侧的方式而流入喷丝孔32,从而在喷丝孔32内对第一原料b以及第二原料a进行复合,形成一字型aba两组分的纤维。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复合纺丝装置1,能够实现一字型aba两组分纺丝纤维。而且,能够保证原料在流动过程中停留时间较短,保证从喷丝孔排出的纤维具有相同的压力和流量分布。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6至10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纺丝装置1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喷丝孔的数量与位置不同。

如图6所示,复合纺丝装置10包括:分配板2和喷丝板3。

如图6至图8所示,分配板2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圆板,并具有原料流入面21、原料流出面22以及螺纹定位孔25。

如图7所示,在原料流入面21上设置有第一汇流槽211和第二汇流槽212。第一汇流槽211呈圆环状。第二汇流槽212由圆环状的外汇流槽212a以及圆状的内汇流槽212b构成。此外,圆环状的外汇流槽212a位于第一汇流槽211的外周,而圆状的内汇流槽212b位于第一汇流槽211的内周。由此,第一汇流槽211与第二汇流槽212并不干涉。向第一汇流槽211供给第一原料b,而向第二汇流槽212供给与第一原料b不同的第二原料a。

第一汇流槽211与贯穿分配板2的第一流道23的一端连通。具体而言,在呈圆环状的第一汇流槽211上隔开相等的角度(72度)设置有五个开口211a、211b、211c、211d、211e,而每个开口211a、211b、211c、211d、211e对应有一个第一流道23,即第一流道23的一端分别与开口211a、211b、211c、211d、211e连通,而五个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以在原料流出面22上分别隔开相等角度(72度)的方式而被设置在同一圆周上(参照图8)。

如图8所示,在原料流出面22上设置有导流槽222。导流槽222与第二汇流槽212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流槽222为十个,每两个导流槽222分别位于它们所对应的一个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的两侧,具体而言,每两个导流槽222以它们所对应的一个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为中心而对称。即,第一流道23与导流槽222的数量比例为1:2。每个导流槽222呈y字状,y字状的基端222a(相当于原料流出端)与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相邻,而y字状的两个顶端222b、222c(相当于原料流入端)远离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此外,第一流道23一侧的导流槽222被设置在同一圆周(外侧)上,而第一流道23另一侧的导流槽222被设置在另一同一圆周(内侧)上。

另一方面,第二汇流槽212与导流槽222由贯穿分配板2的第二流道24连通。具体而言,在呈圆环状的外汇流槽212a上设置有十个开口,而每个开口对应一个第二流道24,即第二流道24的一端分别与外汇流槽212a的开口连通,而第二流道24的另一端分别与五个导流槽222的y字状的顶端222b、222c(相当于原料流入端)连通。此外,在呈圆状的内汇流槽212b上也设置有十个开口,而每个开口对应一个第二流道24,即第二流道24的一端分别与内汇流槽212b的开口连通,而第二流道24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五个导流槽222的y字状的顶端222b、222c(相当于原料流入端)连通。即,第二流道24与导流槽222的数量比例为2:1。

螺纹定位孔25用于通过螺纹定位从而连接固定分配板2和喷丝板3。螺纹定位孔25由多个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三个构成,三个螺纹定位孔25均配置在同一圆周上,并分别隔开相等的角度(120度)。此外,螺纹定位孔25与第一流道23以及第二流道24均不干涉。

如图6以及图9所示,喷丝板3也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圆板,并以与分配板2层叠的方式而被配置在分配板2的下游侧,并对从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所流出的第一原料b以及从导流槽222所流出的第二原料a进行复合,从而对所复合的一字型aba两组分纤维进行喷丝。此外,喷丝板3具有三个定位安装槽孔31和五个喷丝孔32。

三个定位安装槽孔31与三个螺纹定位孔25相对应,通过将螺丝拧入定位安装槽孔31以及螺纹定位孔25,从而使喷丝板3固定在分配板2的原料流出面22上。

在该情况下,由于喷丝板3的一面33与原料流出面22抵接,因此由导流槽222与喷丝板3的一面33所形成的密封空间作为流道能够对第二原料a进行导流。具体而言,通过第二原料a的压力从而使第二原料a从第二汇流槽212起依次经由第二流道24、导流槽222的顶端222b、222c(相当于原料流入端)流入至导流槽222的基端222a(相当于原料流出端)。

如图9所示,五个喷丝孔32均贯穿喷丝板3,并以隔开相等角度(72度)的方式被设置在同一圆周上。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喷丝孔32与第一流道23的数量均为五个,因此两者的数量比例为1:1。在将喷丝板3固定在分配板2的原料流出面22上的情况下,每个喷丝孔32与一个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以及与该一个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相对应的两个导流槽222的一部分重叠。具体而言,每个喷丝孔32与一个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以及与该一个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相对应的两个导流槽222的基端222a(相当于原料流出端)重叠(参照图10)。即,基端222a(相当于原料流出端)与喷丝孔32的一部分重叠。由此,能够确保从基端222a所流出的第二原料a以位于从第一流道23的另一端所流出的第一原料b的两侧的方式而流入每个喷丝孔32,从而在每个喷丝孔32内对第一原料b以及第二原料a进行复合,形成一字型aba两组分的纤维。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复合纺丝装置10,能够实现一字型aba两组分纺丝纤维。而且,能够保证原料在流动过程中停留时间较短,保证从喷丝孔排出的纤维具有相同的压力和流量分布。此外,能够从多个喷丝孔获得一字型aba两组分纺丝纤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