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吸湿性短纤纱加工工艺及其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1792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吸湿性短纤纱加工工艺及其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纱工艺领域,特别地,是一种纺织用易吸湿性短纤纱加工工艺及其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涤纶纤维的吸水性能较差,纤维刚度较高,严重制约了涤纶产品的广泛应用。涤纶是疏水性纤维,普通涤纶纤维不具备亲水基,且其分子结构较为紧密,吸湿能力差,其在20℃,65%的相对湿度时,回潮率只有0.4%,与棉的7%、粘胶的13%相比,其织物在穿着过程中有闷湿的感觉。将涤纶长丝切断进行短纤纺纱,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短纤纱内部的空隙改善涤纶短纤纱的吸湿性能,但整体效果十分有限。提高涤纶纤维的舒适性,对于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提升产品品质,消化过剩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改善涤纶短纤纱纱线舒适性差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对纤维属性进行改性,增加各类亲水集团,形成异形纤维等方式改善纤维吸水性能;二是对纱线结构进行调整,在纱线内部形成通道,通过纤维间的虹吸效果提升短纤纱的吸湿性能。第一种方式虽然可以从根本内上提升涤纶短纤纱的吸湿性能,但是生产成本较高,加工方式较复杂;第二种方式要求纱线存在较多的虹吸通道,且通道整齐度好,一致性强,因此对短纤纱的生产加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研究结果显示,在捻系数大于150之后,涤纶长丝的吸水性能随着长丝捻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对于涤纶短纤纱而言(成纱捻系数大概350左右),降低短纤纱的捻系数(捻度)将有效的提升短纤纱吸湿性能。然而,捻度的降低,将显著的影响纱线的各个性能,特别是纱线的强力性能,强力随捻度的降低而降低将显著影响相关纱线在后道工序的应用,因此需要考虑在不显著降低纱线强力的基础上,降低纱线捻度。此外,普通环锭纺加工方式中,纤维排列杂乱,不能形成有效的虹吸通道,需要对纱线的加工方式进行调整,优化纱线中纤维的排列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吸湿性短纤纱加工工艺及其加工装置,该易吸湿性短纤纱加工工艺及其加工装置能够制造高吸湿性短纤纱。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易吸湿性短纤纱加工工艺,包括调整以下工艺步骤:

在纺纱过程中,采用紧密赛络纺成纱方式加工纯涤纶纱线,比常规纱线设计捻度降低10-20%,在保证纱线正常后道生产的同时,显著提升纱线的吸水性能。

作为优选,在赛络纺加工工序前、紧密纺加工工序后即紧密赛络纺两股纤维的纤维非控制区增加减少纤维非控制区的限制构件。

作为优选,所述限制构件内设置有螺旋锥形气流,所述螺旋锥形气流的轴向流速沿传输轨迹递增。

该易吸湿性短纤纱加工工艺的加工装置,包括按顺序串联的紧密纺结构和赛络纺结构,所述紧密纺结构包括异形负压管和嵌套在所述异形负压管上的、由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的网格圈,所述网格圈沿纱线加工的方向的下部设置有锥状的涡流罩,纱线穿过所述涡流罩,所述涡流罩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片,所述涡流罩由驱动器驱动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涡流罩的锥顶设置有离心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采用紧密赛络纺纺纱技术生产涤纶短纤纱并降低纱线的捻度,利用紧密赛络纺纺纱技术中的集束优势以及类似股线的结构,帮助涤纶短纤纱在成纱之后在两根须条之间以及两根须条内部形成较好的虹吸通道,同时保证纱线在较低捻度下的成纱强力,满足纱线后道加工工艺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易吸湿性短纤纱加工工艺中涡流罩的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易吸湿性短纤纱加工工艺中涡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易吸湿性短纤纱加工工艺中涡流罩加工纱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例一

(1)采用丰田RX300,生产40S紧密赛络纺纯涤纶纱线

(2)纱线设计捻系数为300(常规产品为345)

经过测试纱线毛效可达4.5cm,吸湿性显著改善。

当纱线设计捻系数相对常规产品下降10%-20%,其纱线毛效在4.3cm~4.9cm之间浮动。

实例二

(1)采用丰田RX300,生产30S紧密赛罗纺纯涤纶纱线

(2)纱线实际捻系数为290(常规产品为340)

经过测试纱线毛效可达5.0cm,吸湿性显著改善。

当纱线设计捻系数相对常规产品下降10%-20%,其纱线毛效在4.5cm~5.4cm之间浮动。

在另外的优选方案中,参阅图1,在赛络纺加工工序前、紧密纺加工工序后即紧密赛络纺两股纤维的纤维非控制区增加减少纤维非控制区的限制构件,所述限制构件内设置螺旋锥形气流,所述螺旋锥形气流的轴向流速沿传输轨迹递增,采用此项措施可以提高纱线毛效果5%~8%。

上述的限制构件由下面的加工装置内的涡流罩10实现相关功能。

紧密纺纱是在传统环锭细纱机的牵伸系统前,增加一个纤维控制区,使纤维束宽度在进入加捻三角区时接近或等于细纱直径,从而减小或消除加 捻三角区,上述的限制构件即减小了纤维非控制区(加捻三角区),同时螺旋锥形气流更是使纺织而成的纱线具有规则的虹吸通道,利于提高纱线的吸湿性能。

参阅图1和图2,该易吸湿性短纤纱加工工艺的加工装置,包括按顺序串联的紧密纺结构和赛络纺结构,所述紧密纺结构包括异形负压管40和嵌套在所述异形负压管40上的、由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的网格圈41,所述网格圈41沿纱线加工的方向的下部设置有锥状的涡流罩10,纱线30穿过所述涡流罩10,所述涡流罩10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片11,所述涡流罩10由驱动器驱动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涡流罩10的锥顶设置有离心扇20,离心扇20的设置利于气流排出涡流罩10,防止产生堵塞。

参阅图3,所述涡流罩10的旋转,其内部的螺旋片11驱动空气进入涡流罩10,涡流罩内的空气形成涡流,当纱线30经过内部时,由于涡流的作用其抖动减小,其表面的短纤按涡流的方向规则的加捻入纱线中,同时由于涡流罩10为锥形,因此涡流罩10锥顶的气流要快于锥底的气流,因此涡流罩10内的纱线10被逐步拉伸,利于降低纱线10加捻时的的抖动,利于纱线10规则的加捻。

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