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油导引器和纺纱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177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给油导引器和纺纱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给从纺纱装置纺出的纱线付与油剂的给油导引器以及具备该给油导引器的纺纱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给从纺纱装置纺出的纱线付与油剂的给油导引器,有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在专利文献1的给油导引器中,在比纱线接触的接触面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油剂供给孔,通过纱线在与从油剂供给孔供给的油剂流动(附着)的接触面接触了的状态下行走,给纱线付与油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9342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的给油导引器中,在比给油导引器靠纱线行走方向的下游侧将纱线拉拽到使纱线按压到接触面上的一侧(专利文献1的图1中的右侧)地使纱道弯曲。通过这样,纱线成为确实地与接触面接触的状态,容易将油剂付与纱线。但是,为了使纱道弯曲,纱线离开接触面的地方成为了拐角,存在附着在纱线上的油剂因纱线与该拐角接触而被刮掉的问题。

并且,如果在纱线被付与油剂之前纱线与接触面接触,则存在纱线的品质因与接触面的摩擦而劣化的担忧。这一点通过像专利文献1那样在接触面的上方设置油剂供给孔,使接触面总是处于附着油剂的状态,就能够避免没被付与油剂的纱线与接触面接触。但是,在接触面的上方设置有油剂供给孔的情况下,在油剂从油剂供给孔向接触面流动的过程中,油剂量容易产生不均匀,存在难以均匀地给纱线付与油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以在给从纺纱装置纺出的纱线付与油剂的给油导引器和具备该给油导引器的纺纱牵引装置中、使适当地控制付与纱线的油剂的量成为可能为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给油导引器,给从纺纱装置纺出的纱线付与油剂,其特征在于,具备导引器主体,该导引器主体具有所述纱线行走的通路、朝所述通路排出所述油剂的排出口、以及在所述通路内行走的所述纱线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具有形成有所述排出口的第1弯曲面、和位于比所述第1弯曲面靠纱线行走方向的下游侧的第2弯曲面;所述纱线在所述排出口的周边部开始与所述接触面接触,并且通过在所述第2弯曲面的预定位置、沿该预定位置的切线方向行走而离开所述接触面。

根据本发明的给油导引器,在形成在第1弯曲面上的油剂排出口的周边部纱线开始与接触面接触。因此,从排出口排出的油剂马上被付与纱线,能够降低油剂付与量的不均匀。并且,在纱线离开接触面之际,由于纱线朝第2弯曲面的预定位置的切线方向行走,因此油剂不会被拐角刮掉。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降低油剂付与量的不均匀,同时能够抑制付与的油剂被意外地刮掉,因此适当地控制付与纱线的油剂的量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中,最好从所述第1弯曲面横跨到所述第2弯曲面的接触面的整个区域为弯曲面。

在接触面的一部分为平面的情况下,在该平面部的中央部纱线容易变成从平面部浮起的状态,由于将纱线按压到接触面上的力变弱,因此存在油剂没有适当地从接触面向纱线付与的担忧。但是,如果像上述那样接触面的整个区域为弯曲面的话,则容易维持纱线与接触面紧密接触的状态,能够良好地付与油剂。

并且,本发明为具备上述给油导引器的纺纱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冷却筒,该冷却筒设置在所述纱线行走方向上比所述给油导引器靠上游侧、具有所述纱线行走并提供冷却风的内部空间,配置所述给油导引器,使得所述排出口位于在所述排出口的开口方向离所述冷却筒的中心轴的延长线20mm以下的范围内。

在使用冷却筒冷却纱线的情况下,为了在周向均匀地提供冷却风,纱线最好尽量在冷却筒的中心轴上行走。因此,通过像上述那样使排出口位于在所述排出口的开口方向离冷却筒的中心轴的延长线20mm以下的范围内,能够使从纺纱装置经由冷却筒到给油导引器的纱道大致沿着冷却筒的中心轴,能够良好地进行冷却筒中的纱线的冷却。

其中,所述延长线与所述第2弯曲面的所述预定位置的切线所成的角度在13度以上、16度以下。

在上述角度小的情况下,将纱线按压到接触面上的效果变弱。另一方面,如果上述角度过大,则将纱线按压到接触面上的力变得过强,存在附着在纱线上的油剂被刮掉的担忧。因此,通过使上述角度在13度以上、16度以下,纱线被适度地按压在接触面上,能够维持油剂被良好地付与纱线的状态。

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降低油剂付与量的不均匀,同时能够抑制被付与的油剂被意外地刮掉,因此能够适当地控制付与纱线的油剂的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具备给油导引器的纺纱牵引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给油导引器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Ⅲ-Ⅲ线剖视图;

图4为用来说明给油导引器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中,1-纺纱牵引装置;2-纺纱装置;10-冷却筒;10a-内部空间;11-给油导引器;20-导引器主体;21-通路;24-接触面;24a-第1弯曲面;24b-第2弯曲面;25-排出口;Y-纱线;S-预定位置;T-切线;A-冷却筒的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纺纱牵引装置)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为具备给油导引器的纺纱牵引装置的示意图。纺纱牵引装置1分别牵引由从纺纱装置2纺出的多根单纤维F构成的合成纤维纱Y,分别卷绕到多个筒管B上而形成多个卷装P。另外,将图1所示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分别定义为纺纱牵引装置1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

纺纱牵引装置1具备冷却部3、给油部4、拉伸部5、牵引辊6、7、络交装置8和卷绕装置9等。首先,在纺纱装置2中,从由齿轮泵等构成的聚合物供给装置(图示省略)供给的聚合物从在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喷丝 头2a挤出到下方,由多根单纤维F构成的多根纱线Y以在图1的纸面进深方向排列的状态纺出。

从纺纱装置2的喷丝头2a纺出的多根纱线Y,在沿图1的纸面进深方向排列的状态下在沿着冷却部3、给油部4、拉伸部5、牵引辊6、络交装置8和牵引辊7的纱道中行走。而且,多根纱线Y在从牵引辊7在前后方向分配后,在卷绕装置9中分别卷绕到多个筒管B上。

冷却部3具有多个圆筒状冷却筒10,各冷却筒10分别配置在设置于纺纱装置2中的多个喷丝头2a的下方。从纺纱装置2的喷丝头2a纺出的多根纱线Y在各冷却筒10的内部空间10a中沿着冷却筒10的轴向向下方行走。在内部空间10a的周围设置有整流部10b,从未图示的压缩空气供给装置供给的冷却风被整流部10b整流并流入内部空间10a。整流部10b主要使流入内部空间10a的冷却风的流量在冷却筒10的周向上大致均匀地进行整流。

给油部4具有分别配置在各冷却筒10下方的多个给油导引器11。给油导引器11具有将从喷丝头2a纺出的多根单纤维F汇集成一根纱线Y,并且将油剂付与纱线Y(多根单纤维F)的作用。有关给油导引器11后面将详细说明。

拉伸部5配置在给油部4的下方。拉伸部5具有保温箱12和收容在该保温箱12内的多个加热辊(图示省略)。拉伸部5利用多个加热辊分别加热并拉伸多根纱线Y。

被拉伸部5拉伸过的多根纱线Y利用牵引辊6、7送到卷绕装置9。另外,在牵引辊6、7之间配置有使构成一根纱线Y的多根单纤维缠绕、付与络交的络交装置8。

卷绕装置9具备机体13、转台14、2个筒管支架15、支承框体16、接触辊17和横动装置18等。卷绕装置9通过使筒管支架15旋转将从牵引辊7送来的多根纱线Y同时卷绕到多个筒管B上,形成多个卷装P。

机体13上安装有圆板状的转台14。转台14由未图示的电动机旋转驱动。在转台14上以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姿势悬臂支承有长长的2根筒管支架15。在各筒管支架15上沿其轴向以排列的状态安装有多个圆筒状的筒管B。通过转台14旋转,2根筒管支架15能够在上侧的卷绕位置与下侧的退避位 置之间切换。

支承框体16为在前后方向延伸的长长的框形部件。该支承框体16固定安装在机体13上。在支承框体16的下部能够相对于支承框体16上下移动地安装有前后长的辊支承部件19。在辊支承部件19上旋转自由地支承有沿筒管支架15的轴向延伸的接触辊17。该接触辊17与形成中途的卷装P接触,通过给卷装P付与预定的接触压力,梳理卷装P的形状。

横动装置18具有在前后方向排列的多个横动导纱器18a。多个横动导纱器18a由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分别在前后方向往复移动。通过横动导纱器18a在挂着纱线Y的状态下往复移动,纱线Y边以支点导纱器18b为中心被前后横动,边被卷绕到对应的筒管B上。

(给油导引器)

图2为给油导引器11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Ⅲ-Ⅲ线剖视图。给油导引器11为给由从纺纱装置2纺出的多根单纤维F构成的纱线Y付与油剂的装置。给油导引器11具备形成了纱线Y行走的通路21的导引器主体20和与该导引器主体20一体形成、给导引器主体20供给油剂的油剂供给部30。另外,导引器主体20和油剂供给部30由氧化铝、二氧化锆等陶瓷材料形成。

如图2所示,导引器主体20具有互相对置的2块侧壁22和连接这2块侧壁22的底部的连接部23。并且,在2块侧壁22之间形成有纱线Y从上向下行走的通路21。2块侧壁22具有越向底侧(后侧)越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面22a,通路21越靠近连接部23宽度越窄。并且,该倾斜面22a越向下方越向内侧倾斜,通路21越向下方宽度越窄。因此,被以分散状态引导到给油导引器11的多根单纤维F在通路21内行走的过程中逐渐被汇集成一根纱线Y。

在连接部23前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在通路21内行走的纱线Y接触的接触面24。如图3所示,该接触面24具有形成了排出口25的第1弯曲面24a、和形成在第1弯曲面24a的纱线行走方向的下游侧的第2弯曲面24b。第1弯曲面24a和第2弯曲面24b都为向前方凸出状的弯曲面。在本实施形态中,第1弯曲面24a和第2弯曲面24b连续地形成,从第1弯曲面24a横跨到第2弯曲面24b的范围内接触面24的整个区域为弯曲面。

在第1弯曲面24a上,在横跨通路21的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范围内形成朝通路21开口的排出口25。该排出口25与形成在连接部23和油剂供给部30内部的、在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油剂供给孔31连通。该油剂供给孔31与未图示的油剂供给装置连接,从油剂供给装置供给的油剂经由油剂供给孔31从排出口25向通路21排出。

其中,排出口25形成在纱线Y大致开始与接触面24(第1弯曲面24a)接触的位置上。换言之,纱线Y被在排出口25的周边部开始与接触面24接触地规定纱道。并且,该纱道被使纱线Y在第2弯曲面24b离开接触面24地规定。具体为,通过在第2弯曲面24b的预定位置S、沿预定位置S上的切线T的方向行走,纱线Y离开接触面24。

图4为用来说明给油导引器11的配置的示意图。给油导引器11配置在冷却筒10的下方。严格地说,为了增加将纱线Y按压到接触面24上的力、良好地进行油剂的付与,最好使接触面24前端部的位置(本实施形态中为排出口25的位置)位于离冷却筒10的中心轴A的延长线稍微靠前的地方。但是,如果使离开冷却筒10的中心轴A的延长线的距离过大的话,则在冷却筒10的内部空间10a中行走的纱线Y过大地偏离中心轴A,在周向上难以将冷却风均匀地提供给纱线Y。

因此,本实施形态中使排出口25位于比冷却筒10的中心轴A的延长线靠前方、在排出口25的开口方向(前后方向)离该延长线的距离L(从多个喷丝头2a排列的方向看时离延长线的离开距离L)在20mm以下的范围内地进行配置。另外,由于喷丝头2a与排出口25在上下方向上的离开距离约为600~1600mm,因此距离L与该离开距离的比例为约0.033(=20/600)以下。并且,本实施形态中使冷却筒10的中心轴A的延长线与接触面24的预定位置S上的切线T所成的角度θ在13度以上、16度以下。

(效果)

根据本实施形态的给油导引器11,由于纱线Y在形成于第1弯曲面24a的油剂排出口25的周边部开始与接触面24接触,因此从排出口25排出的油剂马上被付与纱线Y,不会受油剂在给油导引器11上的流动、滞留状态变动的影响,因此能够降低油剂付与量的不均匀。并且,在纱线Y离开接触面24之际,由于纱线Y朝第2弯曲面24b的预定位置S上的切线T的 方向行走,因此油剂不会被拐角刮掉。因此,根据本实施形态的给油导引器11,由于不仅能够降低油剂付与量的不均匀,还能够抑制付与的油剂被意外刮掉,因此能够适当地控制付与纱线Y的油剂的量。

其中,在像本实施形态的纺纱牵引装置1这样设置加热处理纱线Y的拉伸部5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拉伸部5的加热效率,有时使用水分含有量少的油剂,即、使用粘度高的油剂(例如粘度在10mm2/s以上、200mm2/s以下程度的油剂)。在这样使用粘度高的油剂的情况下,如果像专利文献1那样在接触面的上方设置油剂供给孔,则在油剂从油剂供给孔向接触面流动的过程中,由于从油剂供给孔到纱线Y的接触位置的油剂的流动状态、滞留状态时刻变化,因此油剂量的不均匀容易变得特别大,油剂的均匀付与困难。但是,根据本实施形态的给油导引器11,由于从排出口25排出的油剂马上付与纱线Y,因此不容易产生油剂量的不均匀,能够进行更均匀的油剂付与。

并且,本实施形态中虽然纱线Y(多根单纤维F)开始与接触面24接触,但由于是通路21的宽度宽的第1弯曲面24a,因此在与接触面24接触的时刻,容易变成多根单纤维F分散的状态,能够将油剂良好地付与单纤维F。

并且,在接触面24的一部分为平面的情况下,由于在该平面部的中央部纱线Y容易变成从平面部浮起的状态,将纱线Y按压到接触面上的力变弱,因此存在油剂没有适当地从接触面24向纱线Y付与的担忧。但是,如果像本实施形态的给油导引器11这样接触面24的整个区域为弯曲面的话,则容易维持纱线Y与接触面24紧密接触的状态,能够良好地付与油剂。

并且,在使用冷却筒10冷却纱线Y的情况下,为了在周向上均匀地提供冷却风,纱线Y最好尽可能在冷却筒10的中心轴A行走。因此,通过像本实施形态这样使排出口25位于在排出口25的开口方向离冷却筒10的中心轴A的延长线在20mm以下的范围内,能够使从纺纱装置2经由冷却筒10到给油导引器11的纱道大致沿着冷却筒10的中心轴A,能够良好地进行冷却筒10内纱线Y的冷却。

并且,在冷却筒10的中心轴A的延长线与接触面24的预定位置S的切线T所成的角度θ(参照图4)小的情况下,将纱线Y按压到接触面24 上的效果变弱。另一方面,如果角度θ过大,则将纱线Y按压到接触面24上的力过强,存在刮掉附着在纱线Y上的油剂的担忧。因此,通过使角度θ在13度以上、16度以下,纱线Y被适度地按压在接触面24上,能够维持油剂良好地付与纱线Y的状态。

并且,在第2弯曲面24b的曲率半径小到不足20mm的情况下,例如作为适当的纱线弯曲角度情况下的纱线Y与给油导引器11的接触长度短到4.5mm以下了,不能获得油剂付与所必需的接触长度。并且,在反之曲率半径过大到超过40mm的情况下,例如设定为适当的纱线弯曲角度的情况下的纱线Y与给油导引器11的接触长度变成了11mm以上,由于纱线接触长度大到超过需要,因此接触阻力增大,由于纱线Y与给油导引器11的接触引起的纱线Y受到的损害变大。因此,通过使第2弯曲面24b的曲率半径在20mm以上、40mm以下,能够适当的给纱线Y付与油剂,并且纱线Y不会因为与给油导引器11的接触而受到损害。

[其他实施形态]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只要不超出其宗旨,能够将上述实施形态的组成部分适当组合或者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形态中使从第1弯曲面24a横跨到第2弯曲面24b的范围内的接触面24的整个区域都为弯曲面,但也可以在第1弯曲面24a与第2弯曲面24b之间存在平坦面。

并且,为了在接触面24上适度地保持油剂、给纱线Y良好地付与油剂,也可以在接触面24上设置保持油剂用的沟槽等的凹凸部。

虽然本实施形态中,说明了从一个喷丝头2a纺出的多根单纤维F作为一根纱线Y汇集的结构的装置,但也可以是将从一个喷丝头2a纺出的单纤维F分成多根纱线Y的结构。此时,由于存在按多根纱线Y中的每一根设置给油导引器11的需要,因此为一个喷丝头2a对应设置多个给油导引器1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