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弹力纬纱生产的张力片,属于弹力纬纱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纺弹力纬纱过程中丝的喂入需要一定张力,张力太小容易跑出,张力太大造成额外伸长,并且要求同一台车所有丝的张力一致,在进行张力调节时,多采用更换张力片的方式,张力片重量固定,调节范围过宽,无法进行精细调节,而且更换张力片耗费时间多,需要准备多种张力片,浪费资源和增加成本,不利于生产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弹力纬纱生产的张力片,具有可以实现较小的张力,张力调节方便,简单实用,缩减工作时间和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弹力纬纱生产的张力片,包括立柱1、可调张力片2、固定张力片3和固定螺母4,所述立柱1的下方固定有固定螺母4,固定螺母4的上方依次设有固定张力片3和可调张力片2;
所述可调张力片2上设有第一通孔21,第一通孔21内贯穿有立柱1;
所述固定张力片3上设有第二通孔31,第二通孔31内贯穿有立柱1;
以下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可调张力片2的重量为0.1g。
所述可调张力片2的上方设有压重块5,压重块5上设有第三通孔51,第三通孔51内贯穿有立柱1;
所述压重块5的上方设有调节螺母6,调节螺母6与立柱1螺纹连接,调节螺母6与压重块5之间设有弹簧7;
所述调节螺母6进行调节时,压重块5对可调张力片2的施加压力范围为0~0.2N;
所述第三通孔51与立柱1之间设有密封圈8,密封圈8与压重块5固定连接;
所述密封圈8包括密封圈本体81,密封圈本体81的内圈内设有四个凸起82和四组倒钩组,四个凸起82和四组倒钩组的上下端与密封圈本体81的上下端平齐;
所述四个凸起82沿密封圈本体81的轴线均匀分布,四组倒钩组沿密封圈本体81的轴线均匀分布;
所述两个凸起82之间设有一组倒钩组,两组倒钩组之间设有一个凸起82;
所述凸起82远离密封圈本体81内圈的一面为圆弧面,其圆弧角为55°,其半径与密封圈本体81的内圈半径比为8:3。
所述倒钩组包括第一倒钩83和第二倒钩84,第一倒钩83和第二倒钩84相对设置,第一倒钩83的钩尖与密封圈本体81内圈的距离小于第二倒钩84与密封圈本体81内圈的距离,第一倒钩83的钩尖位于第二倒钩84与密封圈本体81之间;
所述第一倒钩83的两个面均为弧形面,第一倒钩83靠近密封圈本体81的弧形面的弧度为70°,第一倒钩83远离密封圈本体81的弧形面的弧度为140°;
所述第二倒钩84的两个面均为弧形面,第二倒钩84靠近密封圈本体81的弧形面的弧度为80°,第二倒钩84远离密封圈本体81的弧形面的弧度为100°。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实现较小的张力,还可以方便调节,缩减了工作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2中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立柱,2-可调张力片,21-第一通孔,3-固定张力片,31-第二通孔,4-固定螺母,5-压重块,51-第三通孔,6-调节螺母,7-弹簧,8-密封圈,81-密封圈本体,82-凸起,83-第一倒钩,84-第二倒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一种用于弹力纬纱生产的张力片,包括立柱1、可调张力片2、固定张力片3和固定螺母4,立柱1的下方固定有固定螺母4,固定螺母4的上方依次设有固定张力片3和可调张力片2;
可调张力片2上设有第一通孔21,第一通孔21内贯穿有立柱1;
固定张力片3上设有第二通孔31,第二通孔31内贯穿有立柱1。
立柱起支撑用途,直径小于张力片内孔,保证张力片能自由下落;可调式张力片能实现从3g到5g或者到20g的调整,只需更换或者增加的方式获得不同张力;固定式张力片不需改动;将该装置固定在支架上,位置可以调整。
实施例2,如附图2所示,一种用于弹力纬纱生产的张力片,包括立柱1、可调张力片2、固定张力片3和固定螺母4,立柱1的下方固定有固定螺母4,固定螺母4的上方依次设有固定张力片3和可调张力片2;
可调张力片2上设有第一通孔21,第一通孔21内贯穿有立柱1;
可调张力片2的重量为0.1g;
固定张力片3上设有第二通孔31,第二通孔31内贯穿有立柱1;
可调张力片2的上方设有压重块5,压重块5上设有第三通孔51,第三通孔51内贯穿有立柱1;
压重块5的上方设有调节螺母6,调节螺母6与立柱1螺纹连接,调节螺母6与压重块5之间设有弹簧7;
调节螺母6进行调节时,压重块5对可调张力片2的施加压力范围为0~0.2N;
第三通孔51与立柱1之间设有密封圈8,密封圈8与压重块5固定连接;
密封圈8包括密封圈本体81,密封圈本体81的内圈内设有四个凸起82和四组倒钩组,四个凸起82和四组倒钩组的上下端与密封圈本体81的上下端平齐;
四个凸起82沿密封圈本体81的轴线均匀分布,四组倒钩组沿密封圈本体81的轴线均匀分布;
两个凸起82之间设有一组倒钩组,两组倒钩组之间设有一个凸起82;
凸起82远离密封圈本体81内圈的一面为圆弧面,其圆弧角为55°,其半径与密封圈本体81的内圈半径比为8:3。
倒钩组包括第一倒钩83和第二倒钩84,第一倒钩83和第二倒钩84相对设置,第一倒钩83的钩尖与密封圈本体81内圈的距离小于第二倒钩84与密封圈本体81内圈的距离,第一倒钩83的钩尖位于第二倒钩84与密封圈本体81之间;
第一倒钩83的两个面均为弧形面,第一倒钩83靠近密封圈本体81的弧形面的弧度为70°,第一倒钩83远离密封圈本体81的弧形面的弧度为140°;
第二倒钩84的两个面均为弧形面,第二倒钩84靠近密封圈本体81的弧形面的弧度为80°,第二倒钩84远离密封圈本体81的弧形面的弧度为100°。
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调节调节螺母6的位置,从而改变压重块5对可调张力片2的施加压力,从而达到所需要的数值,调节简单快速,减少了成本和时间。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