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纱机用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3852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纱机用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纱机用除尘装置,属于细纱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细纱机在运转过程中,用吸风机通过笛管-风道将断头后的棉须条吸入车尾集棉箱内,集棉箱由过滤网将棉纤维留住,风从过滤网眼吹到外面,有一部分棉纤维会被带出去,分散到车间内,经过一段时间聚集成堆,影响车间的卫生,有外力扰动还要四处飞散,造成纱线疵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细纱机用除尘装置,具有吸尘时避免气流回返形成的阻力,不破坏车间的温湿度,留住棉短纤维和杂质,可降低工人职业病,清理方便和清理效果好的优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细纱机用除尘装置,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从滤尘机的一端向另一端直径逐渐变小;

以下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主管道的尾部连接有滤尘机;

所述主管道上连接有若干条连接管道,连接管道在车位上方接在主管道上,连接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到细纱机上,若干个细纱机与若干条连接管道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细纱机车尾防尘罩侧面开孔,接铁质管道,管道用导线接地,消除静电。

所述主管道的管壁内部设有沟槽;

所述沟槽呈螺旋形分布在主管道的管壁上;

所述沟槽上设有若干个钢丝刷,钢丝刷可沿沟槽滑动;

所述钢丝刷的钢丝与主管道的管壁相接;

所述两个细纱机之间的主管道上设有至少一个钢丝刷;

所述钢丝刷与主管道的管壁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

所述钢丝刷运动的最大距离等于两个相邻钢丝刷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主管道采用直径逐渐由细变粗的方式,避免气流回返形成的阻力。

滤尘机将细纱机排出的气流进行过滤,产生干净的空气再回到车间,不破坏车间的温湿度,留住棉短纤维和杂质,车间环境大大改善,减少了对工人身体的损害,职业病的病发率降低到千分之一。

本技术适合细纱机已投入生产,没有预留排风沟和滤尘室的改造,简单有效,投入小不耽误生产,成本低,有推广价值。

主管道清理方便,清理效果好,清洁率达到99%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主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管道,11-沟槽,2-滤尘机,3-细纱机,4-连接管道,5-钢丝刷,6-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一种细纱机用除尘装置,包括主管道1,主管道1的尾部连接有滤尘机2;

主管道1从滤尘机2的一端向另一端直径逐渐变小;

主管道1上连接有若干条连接管道4,连接管道4在车位上方接在主管道1上,连接管道4的另一端连接到细纱机3上,若干个细纱机3与若干条连接管道4一一对应设置。

细纱机3车尾防尘罩侧面开孔,接铁质管道,管道用导线接地,消除静电。

实施例2,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细纱机用除尘装置,包括主管道1,主管道1的尾部连接有滤尘机2;

主管道1从滤尘机2的一端向另一端直径逐渐变小;

主管道1上连接有若干条连接管道4,连接管道4在车位上方接在主管道1上,连接管道4的另一端连接到细纱机3上,若干个细纱机3与若干条连接管道4一一对应设置。

细纱机3车尾防尘罩侧面开孔,接铁质管道,管道用导线接地,消除静电。

主管道1的管壁内部设有沟槽11;

沟槽11呈螺旋形分布在主管道1的管壁上;

沟槽11上设有若干个钢丝刷5,钢丝刷5可沿沟槽11滑动;

钢丝刷5的钢丝与主管道1的管壁相接;

两个细纱机3之间的主管道1上设有至少一个钢丝刷5;

钢丝刷5与主管道1的管壁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6;

钢丝刷5运动的最大距离等于两个相邻钢丝刷5之间的距离。

使用时,开启滤尘机2,细纱机3内的杂物通过相应的连接管道4进入到主管道1中,并通过主管道1进入到滤尘机2中,滤尘机2将细纱机排出的气流进行过滤,产生干净的空气再回到车间.

再清理主管道1时,将滤尘机2按照开启关闭的步骤重复进行三次即可完成清理。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