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镂空型花式纱线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纱工艺中,有通过后期将成品毛衣或布片,利用专门助剂将纱线中的某种成分烧蚀掉,形成不规则镂空效果,在常规花式纱中,只有粗细节形成的凹凸效果,没有真正意义上镂空纱线。在花式纱成品纱线中,必须由芯线,压线,饰线组成,芯线和压线是必不可少的,想要做镂空型纱线只能在饰线的断裂上想办法。由于常规生产中,芯线和饰线的距离在两公分左右,饰线停止没问题,再次启动时,饰线无法迅速再次缠绕到芯线上,会被高速旋转的中空锭产生的气流吹离路线,当再次附着到芯线上时,会形成一个大型的折叠疵点,导致纱线报废,无法生产镂空型花式纱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镂空区域的大小可调,镂空段和毛纱段落过度自然的生产装置和工艺方法。
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镂空型花式纱线生产装置,包括相互联动的前罗拉和输出罗拉,以及分别安装其上的前皮辊和输出压辊,其特征是,还包括:
芯线罗拉,以及其上的芯线压辊,用于控制芯线的张力;
弹簧导纱钩,用于限定两根芯线的运行位置;
中空锭,其上设有压线,并设有入锭口和出锭口;
控制器,用于控制各组罗拉的转速;
所述的前罗拉,以及其上的前皮辊,用于牵引饰线;两根分开的芯线经弹簧导纱钩在中空锭的入锭口处并和,并在前罗拉和中空锭中间形成一个三角区,被前罗拉牵伸的饰线位于两根芯线之间,且落在这个三角区内;
所述中空锭的出锭口设有输出罗拉及输出压辊。
作为优选,还包括纱锭,输出罗拉下设有纱锭。
作为优选,还包括后罗拉、中罗拉,以及分别安装其上的后皮辊、中皮辊,设置于前罗拉上,用于进一步牵引饰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产品的装置简单可靠,解决了常规技术方案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生产出来的镂空型纱线质量好,成品率高,且生产过程中的镂空区域的大小可调,镂空段和毛纱段落过度自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芯线a、压线b、饰线c、前罗拉1、输出罗拉2、前皮辊3、输出压辊4、芯线罗拉5、芯线压辊6、弹簧导纱钩7、中空锭8、入锭口81、出锭口82、控制器9、后罗拉10、中罗拉11、后皮辊12、中皮辊13、纱锭1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镂空型花式纱线生产装置,包括相互联动的前罗拉1和输出罗拉2,以及分别安装其上的前皮辊3和输出压辊4,本实施例还包括芯线罗拉5,以及其上的芯线压辊6,用于控制芯线a的张力;弹簧导纱钩7,用于限定两根芯线a的运行位置;中空锭8,其上设有压线b,并设有入锭口81和出锭口82;控制器9,用于控制各组罗拉的转速;其中前罗拉1,以及其上的前皮辊3,用于牵引饰线c;两根分开的芯线a经弹簧导纱钩7在中空锭8的入锭口81处并和,并在前罗拉1和中空锭8中间形成一个三角区,被前罗拉1牵伸的饰线c位于两根芯线a之间,且落在这个三角区内;中空锭8的出锭口82设有输出罗拉2及输出压辊4。
本实施例还包括纱锭14,输出罗拉2下设有纱锭14;还包括后罗拉10、中罗拉11,以及分别安装其上的后皮辊12、中皮辊13,设置于前罗拉1上,用于进一步牵引饰线c。
具体操作方法,其13支镂空纱织造工艺技术:
前期准备,芯线a:40D尼龙长丝两根;压线b:70D尼龙长丝一根;饰线c:100%特级棉条,0.8G/M(每米的克重),本实施例即为粗纱。
在实验时,取消了常规芯线瓷口的做法,将芯线a从常规的右侧芯线罗拉5经芯线瓷口在中空锭8上和压线b饰线c合并的做法,改到摇架左侧芯线罗拉5出口,从前罗拉1和饰线c(粗纱)一起牵伸到中空锭8上方和压线b合并。由于饰线c(粗纱)的幅宽一般在0.5CM左右,用70D的丝类无法全盘控制饰线c的分散,后期实验将芯线a原料换成40D两根,通前罗拉1上方的弹簧导纱钩7分别固定在饰线c的两边,形成三根原料并行下落牵伸的位置。
在出前罗拉1时,控制器9控制输出罗拉2和芯线罗拉5之间的张力比例,速度比固定在1:1.06,由于两根分开的芯线a在中空锭8的入锭口81处并和,会在前罗拉1和中空锭8中间形成一个三角区,被牵伸的饰线c放在两根芯线a之间,会刚好落在这个三角区内,分散的饰线c纤维会同时附着在两边的芯线a上,减少饰线c的自由游离状态。将后罗拉10控制的饰线c从停止状态再次启动时,分散的饰线c纤维头会很松散的附着在两边的芯线a上,纱线头部效果不理想。后改进为由原来的直接100%启动喂入,在工艺上调整出纱喂入率为10%-30%-50%-80%-100%这样的分级启动喂入状态(出纱喂入率调整时间间隔在0.5-1秒之间),用前期只占10%比例的饰线c现行牵伸缠绕至芯线a上,这10%比例的饰线c就算有飘头现象由于比例极少,疵点不明显到可以忽略不计。再由这10%比例的饰线c逐步分级引导剩下的饰线c全部缠绕到芯线a上。
通过工艺上对后罗拉10的速度,停顿控制,形成一段有芯线a,压线b,饰线c做成的常规波纹纱,一段只有芯线a,压线b极细的光丝段。分别做至少5段长度不等的波纹纱段,5段长度距离不等的光丝段,波纹纱和光丝段分别交替穿插循环,防止在布片上形成有规律的花纹。半成品在针布型号28#的针布上将波纹纱全部挑破,形成一段拉毛纱,一段光丝。拉毛纱有助与掩盖常规波纹纱段形成的头尾辨识度,做成风格统一的镂空型花式纱线。
在制衣织片工序,通过纱线编织的交互重叠,将部分光丝段落重合,部分拉毛纱段落随机重合,在布面上形成块状,或条纹状的镂空效果。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