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捻机磁滞阻尼张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9959阅读:1380来源:国知局
倍捻机磁滞阻尼张力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中的捻线机械部件领域,特别是一种倍捻机磁滞阻尼张力器。



背景技术:

在纺织行业中,工业丝倍捻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设备,在捻线过程中,纱线从锭罐内的筒管退绕时,需要纱线具有一定的张力,尽可能使纱线拉直,同时防止纱线的摆动和缠绕,可见张力调节器是工业丝倍捻机上的重要部件。在工业丝倍捻机进行初捻时,用张力调节器就可以调节内纱退绕的张力,但在多股纱线进行复捻时,内纱退绕过程中纱线容易缠死或者退绕张力不均匀,严重影响纱线的捻度和等长参数,甚至导致纺纱时断纱,则需要用锭翼和张力调节器共同来调节内纱的退绕张力。传统的锭翼是靠摩擦阻尼来实现对纱线的调节功能,由于是靠压力产生阻滞,工作时间长了后,必然产生磨损,阻滞转矩的精度就会发生变化,存在张力值不稳定的情况,从而影响纱线加捻质量,而且当对纱线进行不同张力调节时,需要改变配重质量,操作比较麻烦。

中国专利文献CN2861204Y公开了一种磁滞阻尼器,采用了永磁体和阻尼磁片作为产生旋转阻尼力矩,存在的问题是,其轴向间距通过螺纹调节,由于螺纹配合的间隙较大,调节精度较低,在较高的运转速度下,张力控制不均匀。且螺纹配合的轴向定位操作较为麻烦。在该文献记载的应用方式中,纱线绕过旋转体7的外表面,通过摩擦力实现磁滞阻尼,该结构也不是用于倍捻机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倍捻机磁滞阻尼张力器,能够提高阻尼调节的精度,张力控制均匀,优选的方案中,轴向定位操作简便,零件便于加工。且能够用于倍捻机中,用以调节锭翼对内纱的退绕阻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倍捻机磁滞阻尼张力器,支撑轴中空设有纱管通道,支撑轴的外壁设有导向结构,调节旋钮与支撑轴可旋转的套接,调节旋钮设有与导向结构相配合的滑动结构,由调节旋钮的旋转带动磁片座旋转实现升降运动;

调节旋钮与磁片座固定连接,磁片座内固设有多个沿圆周均布的永磁体,永磁体磁极交错布置;

旋转套与支撑轴可旋转的套接,旋转套内设有一个阻尼片,阻尼片与永磁体之间设有间隙。

优选的方案中,在支撑轴的外壁设有导槽,在调节旋钮的顶部设有弹性部,弹性部上设有与导槽滑动配合的滑块部,所述的导槽为水平圆弧导槽。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导槽位于圆周180°~260°的范围内。

优选的方案中,在支撑轴的外壁设有盘旋轨道,在磁片座内壁设有齿块与盘旋轨道滑动配合。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盘旋轨道位于圆周180°的范围内,共两条盘旋轨道关于中心对称,所述的齿块共两块也是关于中心对称。

优选的方案中,弹性部上还设有定位凸起,在支撑轴的外壁设有多个定位齿槽,当调节旋钮旋转,定位凸起沿着定位齿槽跳动;

调节旋钮与刻度罩连接,刻度罩上设有刻度,在支撑轴上设有定位点。

优选的方案中,磁片座与导磁片固定连接,导磁片与永磁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间隙的最小值为0.5mm。

优选的方案中,调节旋钮的底部设有调节旋钮连接部,磁片座的顶部设有磁片座连接部,调节旋钮连接部与磁片座连接部嵌合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旋转套与锭翼固定连接,锭翼的端头设有导纱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倍捻机磁滞阻尼张力器,通过设置的导向结构与滑动结构的配合,与现有技术的螺纹配合相比,实现了较高的配合精度。优选的方案中,导槽被限制在一个较小的圆周范围内,从而便于提高加工精度。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设置的定位凸起与定位齿槽的结构,能够方便可靠的定位调节旋钮的位置,从而使永磁体与阻尼片之间的间隙保持恒定,以使张力调节均匀。将锭翼与旋转套固定连接,在支撑轴的底部设有限位部与主张力调节器张力杆固定联结,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用于倍捻机中,实现了锭翼对内纱退绕阻力的调节。本实用新型用于工业丝倍捻机内纱退绕时,可以有效保证纱线均匀退绕,不缠纱、不断纱,以达到更好的纺纱质量。选用钕铁硼永磁体材料可以保证磁性的稳定性和长久性,可长时间连续运转。精确的刻度显示可更加方便的调节,大部分零件采用塑模成型,生产率高,经济实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轴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永磁体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磁片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磁片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磁片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旋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旋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旋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倍捻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撑轴1,定位齿槽101,导槽102,限位部103,纱管通道104,盘旋轨道105,旋转套2,阻尼片3,永磁体4,导磁片5,磁片座6,磁片座连接部61,齿块62,调节旋钮7,定位凸起71,滑块部72,卡槽73,弹性部74,调节旋钮连接部75,刻度罩8,轴承9,锭翼10,导纱管11,间隙a,顶部表面K。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中,一种倍捻机磁滞阻尼张力器,支撑轴1中空设有纱管通道104,支撑轴1的外壁设有导向结构,支撑轴1是本实用新型的骨架,起固定支撑、连接和限位的作用。导向结构可以使导槽102或可以导向的凸起。

调节旋钮7与支撑轴1可旋转的套接,调节旋钮7设有与导向结构相配合的滑动结构,相应地,滑动结构可以是滑块部72或凹槽,由调节旋钮7的旋转带动磁片座6旋转实现升降运动;

调节旋钮7与磁片座6固定连接,磁片座6内固设有多个沿圆周均布的永磁体4,永磁体4磁极交错布置;永磁体4采用数量为偶数的钕铁硼永磁体材料。

旋转套2与支撑轴1可旋转的套接,在旋转套2与支撑轴1之间设有轴承9,旋转套2内设有阻尼片3,阻尼片3与永磁体4之间设有间隙a。阻尼片3也为磁性材料,初始状态不充磁。采用N、S极沿圆周交错分布的永磁体,对旋转的阻尼片,连续进行充磁、强制退磁并反向磁化,使得永磁体总是吸引阻尼片,阻碍阻尼片的旋转,产生阻尼力矩。通过转动调节旋钮7来调节间隙a的数值,当间隙a发生变化时,永磁体4和阻尼片3之间的磁滞阻力值也发生了改变,实现了阻力的调节。

优选的方案如图10中,旋转套2与锭翼10固定连接,锭翼10的端头设有导纱管11,支撑轴1的底部设有限位部,所述的限位部为近似半圆的限位槽,可与主张力调节器张力杆固定连接,限制支撑轴1的旋转。实现了锭翼对内纱退绕阻力的均匀调节。

优选的方案如图2中,在支撑轴1的外壁设有导槽102,如图7、8中,在调节旋钮7的顶部设有弹性部74,弹性部74上设有与导槽102滑动配合的滑块部72,所述的导槽102为水平圆弧导槽。由此结构,便于精加工以提高配合精度,进而提高间隙a的调节精度。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导槽102位于圆周180°~260°的范围内。范围内。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导槽102位于圆周221°的范围内。由此结构,便于加工和调节操作。

优选的方案中,在支撑轴1的外壁设有盘旋轨道105,在磁片座6内壁设有齿块62与盘旋轨道105滑动配合。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盘旋轨道105位于圆周180°的范围内,共两条盘旋轨道105关于中心对称,所述的齿块62共两块也是关于中心对称。

优选的方案如图2、7、8中,弹性部74上还设有定位凸起71,在支撑轴1的外壁设有多个定位齿槽101,当调节旋钮7旋转,定位凸起71沿着定位齿槽101跳动。由此结构,当定位凸起71卡在不同位置的定位齿槽101,即可对应不同的间隙a,从而提高调节精度。

优选的方案如图4、5、9中,调节旋钮7的底部设有调节旋钮连接部75,磁片座6的顶部设有磁片座连接部61,调节旋钮连接部75与磁片座连接部61嵌合连接。本例中采用了键和键槽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紧固连接方式。

优选的方案如图1中,磁片座6与导磁片5固定连接,导磁片5与永磁体4固定连接。导磁片5为纯铁制造而成,主要目的是让永磁体4形成封闭磁场,不让磁场散发到导磁片5直径以外的区域。本例中优选的导磁片5为圆环形,永磁体为圆形沿圆周均布为8片,也可以采用一整块环形磁体分8个磁极分别充磁后磁极交错布置。

优选的方案如图1、3中,间隙a的最小值为0.5mm。旋转套2安装阻尼片3位置的外缘设有顶部表面K,顶部表面K略高于阻尼片3的表面,而永磁体4的外径略大于阻尼片3的外径,从而确保永磁体4与阻尼片3之间不会吸合。同时通过在支撑轴1外壁设置的导槽105行程,使顶部表面K略低与永磁体4的下表面,以避免永磁体4与旋转中旋转套2的顶部表面K接触。

优选的方案如图1中,调节旋钮7与刻度罩8连接,刻度罩8上设有刻度,在支撑轴1上设有定位点。由此结构,便于调节间距a的大小。

如图10所示,箭头所示为纱线运动路线,多股纱线从筒管退绕后通过锭翼10的导纱管11,再进入到张力杆纱管通道104中,通过调节磁滞阻尼张力器的调节旋钮7到相应的刻度,让锭翼为纱线提供退绕阻力,使得纱线张力变化,在退绕过程中纱线处于伸直状态,不会缠纱。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