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转移卡纸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1530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卷烟配套材料技术领域,涉及烟用包装卡纸,特别涉及一种水性转移卡纸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卷烟行业中,大量使用的转移卡纸与更早之前所使用的复合卡纸相比较,由于减少使用了一层很难降解的塑料薄膜,不仅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而且在环保方面也有较大改进。但是,此类产品的环保问题仍然存在,主要原因在于:所使用的转移涂料都是溶剂型的,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并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卷烟辅料行业每年用掉的转移涂料在2万吨左右,其中80%以上是有机溶剂;再加上生产过程中所用的稀释剂,每年总的排放量在16万吨以上,给大气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在雾霾严重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迫切需要环保的水性转移涂料来替代现有的溶剂型转移涂料。

自2007年以来,业内开始进行水性转移涂料的有关研究,至今已有将近10年的时间,专利cn103343493a《一种转移卡纸的制备方法》,公开了水性转移卡纸的生产方法;专利cn103866646a《一种生产无酮转移卡纸的工艺》,公开了无酮转移卡纸及设备。但还是存在着如下问题:第一,转移涂料不仅要求成膜后涂层跟基膜pet膜的剥离性要好,而且还需要在后道印刷工序进行匹配;其二,制造成本较高,由于性能要求特殊,可选用的材料范围较小,比如,使用较多的丙烯酸水性乳液就不太适合配制成水性转移涂料。目前仅有聚氨酯乳液较为合适,但该材料的成本比溶剂型转移涂料高出20%以上,业内相关企业较难承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将溶剂型转移涂料改用为水性转移涂料,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性转移卡纸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所公开的水性转移卡纸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对pet基膜进行电晕处理,处理电压5000~15000v,速度25~40m/min,所述pet基膜的厚度为10~20μm;其中优选处理电压10000v,速度30m/min,pet基膜的厚度15μm;

b、在pet膜电晕面上用网辊涂布涂覆预处理剂,所述预处理剂为含氟树脂,所述网辊的网线150~300线,湿涂量4~8g/m2,60~130℃烘干,时间9~14s;其中优选网辊的网线200线,湿涂量6g/m2,120℃烘干,时间10s;

c、经涂覆预处理剂的pet膜表面用网辊涂布水性转移涂料,60~130℃烘干,时间10~14s,干涂量1.0~1.4g/m2;其中优选120℃烘干,时间10s,干涂量1.3g/m2

d、烘干后的水性转移膜经真空镀铝,然后在铝层表面涂布复合胶水,与普通卡纸进行复合,再剥离pet膜;

e、分切、分等、包装、入库,即可制得水性转移卡纸。

本发明所述水性转移涂料由市售的丙烯酸乳液配制而成。

较优的,本发明公开一种丙烯酸乳液,按质量份数组成如下:40-60份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10-20份乙醇、10-20份水、10-20份水分散型硅乳胶、0.1-1份丙烯酸酯类流平剂、0.1-1份水性交联剂、0.1-1份氨水,配制而成的溶液固含量15~25%。

本发明在pet基膜上首先进行预处理,使预处理后的基膜表面形成一层预处理层,烘干后在薄膜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预处理层,该处理层与基膜结合良好,很难从基膜上剥离下来,而其表面具有较低的表面能,表面张力18~30达因,然后在预处理层上涂上水性转移涂料,经过烘干、镀铝、复合后将水性涂层及镀铝层转移到卡纸上,从而获得光泽度高,金属感强的水性转移卡纸,同时,预处理层仍然留在pet基膜上,可重复使用。

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水性转移卡纸,包括卡纸层(7),依次包括:复合胶层(6)、镀铝层(5)和水性转移层(4)。

其中,所述复合胶层2~3g/m2,所述镀铝层(5)200埃米厚度,所述水性转移层(4)1.3g/m2

本发明由于对pet基膜表面进行预处理,使pet基膜本身具有良好的剥离性,因此在选择水性转移涂料时可无须考虑剥离性的问题,而只需要考虑印刷适性等其他方面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比如本发明中所采用的丙烯酸水性涂料,虽然成本低,印刷适性好,耐折、耐擦伤性能突出,但是如果直接用在未经处理的pet基膜上,则会有剥离不干净的问题而难以作为水性转移涂料使用;而用在经过预处理的pet基膜上则不存在剥离不干净的问题,这使它可以配制成水性转移涂料。这大大拓宽了水性转移涂料原材料的选用范围,因此水性转移涂料的性能改进及成本降低都有了较大的空间。

本发明所用原料均为工业级,市售;预处理剂为含氟树脂,由münzing公司提供,型号为m04920。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公开的生产工艺,由于采用的pet基膜经过预处理,本身具有很好的剥离性,因此在选择水性转移涂料时可以不用考虑剥离性能的影响,选材范围得到拓宽,本发明突破了之前研究水性转移卡纸时只从水性转移涂料单方面进行性能改进的局限性,解决了行业中多年来存在的难以解决的性能及成本方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依据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水性转移卡纸复合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各部件名称分别为:1、pet基膜,2、电晕层,3、预处理层,4、水性转移层,5、镀铝层,6、复合胶层,7、卡纸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品牌烟包用水性普通转移卡纸的生产工艺,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厚度为15μm的pet基膜进行电晕处理,处理电压10000v,速度30m/min,pet基膜长度6000m;

(2)在pet基膜电晕面上涂覆一层预处理剂,采用网辊涂布,陶瓷辊,网线250线,湿涂量5g/m2,60~120℃烘干,时间10s,烘干后预处理层表面张力26达因;

(3)在pet基膜预处理层上涂布丙烯酸水性转移涂料,该水性转移涂料固含量20%,采用网辊涂布,陶瓷辊280线,速度100m/min,120℃烘干,时间12s,干量1.2g;

(4)镀铝、复合、剥离、分切,包装,剥离后的预处理pet基膜可重复使用;

(5)送福建某烟标印刷厂印刷,印刷成品的耐擦、耐折、光泽度及印刷适性等性能良好,与溶剂型转移卡纸无明显区别。

实施例2

“**”品牌烟包用水性普通转移卡纸的生产工艺,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厚度为16μm的pet基膜进行电晕处理,处理电压10000v,速度30m/min,pet基膜长度6000m;

(2)在pet基膜电晕面上涂覆一层预处理剂,采用网辊涂布,陶瓷辊,网线250线,湿涂量55g/m2,60~120℃烘干,时间10s,烘干后预处理层表面张力30达因;

(3)在pet基膜预处理层上涂布丙烯酸水性转移涂料,该水性转移涂料固含量20%,采用网辊涂布,陶瓷辊250线,速度100m/min,60~130℃烘干,时间12s,干量1.2g;

(4)镀铝、复合、剥离、分切,包装,剥离后的预处理pet基膜可重复使用;

(5)送深圳某烟标印刷厂印刷,印刷成品的耐擦、耐折、光泽度及印刷适性等性能良好,与溶剂型转移卡纸无明显区别。

实施例3

“**”品牌烟包用水性普通转移卡纸的生产工艺,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厚度为10μm的pet基膜进行电晕处理,处理电压5000v,速度25m/min,pet基膜长度6000m;

(2)在pet基膜电晕面上涂覆一层预处理剂,采用网辊涂布,陶瓷辊,网线150线,湿涂量4g/m2,60℃烘干,时间9s,烘干后预处理层表面张力18达因;

(3)在pet基膜预处理层上涂布丙烯酸水性转移涂料,该水性转移涂料固含量15%,采用网辊涂布,陶瓷辊300线,速度100m/min,60℃烘干,时间10s,干量1.0g;

(4)镀铝、复合、剥离、分切,包装,剥离后的预处理pet基膜可重复使用;

(5)送福建某烟标印刷厂印刷,印刷成品的耐擦、耐折、光泽度及印刷适性等性能良好,与溶剂型转移卡纸无明显区别。

实施例4

“**”品牌烟包用水性普通转移卡纸的生产工艺,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厚度为20μm的pet基膜进行电晕处理,处理电压15000v,速度40m/min,pet基膜长度6000m;

(2)在pet基膜电晕面上涂覆一层预处理剂,采用网辊涂布,陶瓷辊,网线300线,湿涂量8g/m2,130℃烘干,时间14s,烘干后预处理层表面张力30达因;

(3)在pet基膜预处理层上涂布丙烯酸水性转移涂料,该水性转移涂料固含量25%,采用网辊涂布,陶瓷辊250线,速度120m/min,130℃烘干,时间14s,干量1.4g;

(4)镀铝、复合、剥离、分切,包装,剥离后的预处理pet基膜可重复使用;

(5)送福建某烟标印刷厂印刷,印刷成品的耐擦、耐折、光泽度及印刷适性等性能良好,与溶剂型转移卡纸无明显区别。

实施例5

“**”品牌烟包用水性普通转移卡纸的生产工艺,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厚度为15μm的pet基膜进行电晕处理,处理电压10000v,速度30m/min,pet基膜长度6000m;

(2)在pet基膜电晕面上涂覆一层预处理剂,采用网辊涂布,陶瓷辊,网线280线,湿涂量5g/m2,95℃烘干,时间13s,烘干后预处理层表面张力19达因;

(3)在pet基膜预处理层上涂布丙烯酸水性转移涂料,该水性转移涂料固含量25%,采用网辊涂布,陶瓷辊260线,速度110m/min,100℃烘干,时间11s,干量1.3g;

(4)镀铝、复合、剥离、分切,包装,剥离后的预处理pet基膜可重复使用;

(5)送深圳某烟标印刷厂印刷,印刷成品的耐擦、耐折、光泽度及印刷适性等性能良好,与溶剂型转移卡纸无明显区别。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