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分体式切缝印刷收料全自动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296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多用途分体式切缝印刷收料全自动一体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用途分体式切缝印刷收料全自动一体机。



背景技术:

编织袋加工需要多重工序,现有的设备多需要多台设备进行并行加工,即各台设备独立且每台设备都需要有单独的上料、收料结构,而且多重工序间需要来回搬运,自动化程度差且人工需要较多,劳动强度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用途分体式切缝印刷收料全自动一体机,自动化程度高,简化各设备重复结构,降低设备投资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多用途分体式切缝印刷收料全自动一体机,包括上料总成,上料总成为全自动一体机切的环节进行自动上料,还包括裁切总成、缝纫总成、过渡总成、印刷总成、收料机构和控制器;

所述上料总成与裁切总成左右紧邻,裁切总成的裁切刀安装在上料总成出料一端的位置,裁切总成还包括承接裁切后的袋体用的平板、支撑并可以调节平板高低的支撑部件;平板靠近上料总成一侧设有长条孔,在长条孔对应位置安装有可前后位置调节的光电开关;

所述缝纫总成与裁切总成前后紧邻并位于裁切总成的前侧,包括传送平台、传送带、压料部件和缝纫机,平板上的袋体经压料部件作用进入传送平台,传送平台上的传送带将袋体不断移动上料至缝纫机,缝纫机固定安装在传送平台的一侧,与袋体边缘待缝合位置对应;

过渡总成与缝纫总成前后紧邻并位于缝纫总成的前侧,包括过渡板、传送带和可以调节过渡板高低的调节部件,传送带位于过渡板上,传送带将缝纫完成后的袋体送入过渡总成前侧的印刷总成;

所述印刷总成可对袋体进行双面印刷,在印刷总成出袋位置设有晾干传送带,晾干后的袋体进入收料机构;

所述收料机构包括第一收料机构和第二收料机构,且第一收料机构和第二收料机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收料机构位于缝纫总成下方,第二收料机构位于晾干传送带的下方;

控制器控制一体机各部件结构的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件与调节部件结构相同,包括支撑杆、底座和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电机、链轮、链条、丝杠和丝母座,所述电机通过链轮与链条与丝杠连接并带动丝杠转动,丝杠转动带动固定在支撑杆上的丝母座移动,实现平板或过渡板的上下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压料部件包括固定杆、转动杆、第一气缸、压料杆和压料轮,所述固定杆和转动杆均安装在传送平台的上方,所述转动杆的两端通过轴承铰接连接在传送平台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杆在转动杆的前侧且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传送平台的左右两侧,固定杆和转动杆通过第一气缸连接,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转动杆上的过渡件连接,在转动杆上固定设有至少两个压料杆,在压料杆的端部设有压料轮,第一气缸动作带动压料轮上下翻转移动完成对袋体的压紧和松开。

进一步地,还包括挤压上料部件,所述挤压上料部件位于传送平台上方,包括上下两排对应布置的压辊,每排压辊均包括若干个压辊,上下两排压辊转向相反,两排压辊间有供袋体通过的压实传送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料机构和第二收料机构均包括过渡栅板、第二气缸和计数器,只进行裁切和缝纫工序时,第一收料机构动作,第二收料机构不动作,第一收料机构的过渡栅板位于缝纫总成下方,过渡栅板可在第二气缸带动下上下翻转至得到设定数量后移走,过渡栅板每翻转一次计数器计数一次;进行裁切、缝纫和印刷工序时,第一收料机构不动作,第二收料机构动作,第二收料机构的过渡栅板位于晾干传送带的下方;过渡栅板可在第二气缸带动下上下翻转至得到设定数量后移走,过渡栅板每翻转一次计数器计数一次。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两两交叉铰接分布在平板的前后两侧,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交叉支撑杆的左端分别与平板和底座铰接连接,另一端通过滑动连接与平板和底座连接,滑动连接的一端通过滑道和滚轮配合左右滑动。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自动化程度高,简化各设备重复结构,降低设备投资成本。

需要单独进行裁切时,可以通过不断调节裁切总成的平板的高度来完成单独的裁切工序,当需要进行裁切、缝纫等其他工序时,可以通过升高裁切总成的平板的高度至其顶面与传送平台的顶面高度一致,保证裁切后的袋体可以顺利平稳进入缝纫总成。

当需要进行裁切、缝纫工序时,通过调节部件动作将过渡板抬高一定高度,保证传送平台上的袋体可以自动落入第一收料机构,此时第一收料机构动作,完成收料。当需要进行裁切、缝纫、印刷工序时,通过调节部件动作将过渡板落下至过渡板的顶面与传送平台的顶面平齐,此时第一收料机构不动作,袋体通过过渡板进入到印刷机,印刷完成后的袋体进入第二收料机构,此时第二收料机构动作,完成收料。该设备可以进行单独的裁切工序,也可通过自动调节进行多工序的动作,简化了一些不需要的上料和收料机构,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设备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双箭头方向为袋体移动方向);

图2为裁切总成(除裁切刀外)的A向视图;

图3为裁切总成(除裁切刀外)的B向视图;

图4为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缝纫总成与印刷总成除去过渡总成后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6为收料机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7为收料机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8为压料部件结构示意图(压紧状态);

图9为压料部件结构示意图(抬起状态);

图中:

1上料总成,2裁切总成,21裁切刀,22平板,23支撑部件,231支撑杆,232底座,233电机,234链条,235丝杠,236丝母座,237滑道,238滚轮,24长条孔,25光电开关,3缝纫总成,31传送平台,32传送带,33压料部件,331固定杆,332转动杆,333第一气缸,334压料杆,335压料轮,336轴承,34缝纫机,35压辊,4过渡总成,41过渡板,5印刷总成,6收料机构,61第一收料机构,62第二收料机构,63过渡栅板,64第二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该实用新型包括上料总成1,上料总成为全自动一体机切的环节进行自动上料,还包括裁切总成2、缝纫总成3、过渡总成4、印刷总成5、收料机构6和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各个部分的协同动作。

上料总成与裁切总成左右紧邻,裁切总成的裁切刀21安装在上料总成出料一端的位置。裁切总成除了裁切刀外还包括承接裁切后的袋体用的平板22、支撑并可以调节平板高低的支撑部件23。平板靠近上料总成一侧设有长条孔24,在长条孔对应位置安装有可前后位置调节的光电开关25。光电开关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可以检测裁切完后的袋体离开平板后,上料总成再上料,防止袋体在平板上堆叠;另外一个作用时,可以通过前后调节光电开关的位置,调整相邻两个袋体进入缝纫总成的间隔距离。根据不同规格的袋体进行对应调节即可。

其中支撑部件与调节部件结构相同,包括支撑杆231、底座232和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电机233、链轮、链条234、丝杠235和丝母座236,所述电机通过链轮与链条与丝杠连接并带动丝杠转动,丝杠转动带动固定在支撑杆上的丝母座移动,实现平板或过渡板的上下调节。需要单独进行裁切时,可以通过不断调节裁切总成的平板的高度来完成单独的裁切工序,当需要进行裁切、缝纫等其他工序时,可以通过升高裁切总成的平板的高度至其顶面与传送平台的顶面高度一致,保证裁切后的袋体可以顺利平稳进入缝纫总成。当需要进行裁切、缝纫工序时,通过调节部件动作将过渡板抬高一定高度,保证传送平台上的袋体可以自动落入第一收料机构,此时第一收料机构动作,完成收料。当需要进行裁切、缝纫、印刷工序时,通过调节部件动作将过渡板落下至过渡板的顶面与传送平台的顶面平齐,此时第一收料机构不动作,袋体通过过渡板进入到印刷机,印刷完成后的袋体进入第二收料机构,此时第二收料机构动作,完成收料。该设备可以进行单独的裁切工序,也可通过自动调节进行多工序的动作,简化了一些不需要的上料和收料机构,提高自动化程度。

所述支撑杆两两交叉铰接分布在平板的前后两侧,即前侧有两条交叉铰接的支撑杆,后侧有两条交叉铰接的支撑杆。位于同一侧的两交叉支撑杆,其中一个支撑杆的左端与平板铰接连接,另一端与底座滑动连接,另一个支撑杆的左侧与底座铰接连接,另一端与平板滑动连接。滑动连接可以通过在支撑杆滑动连接的一端设置滚轮238,在对应平板和底座位置设置滑道237,通过滑道和滚轮配合实现左右滑动。

所述缝纫总成与裁切总成前后紧邻并位于裁切总成的前侧,包括传送平台31、传送带32、压料部件33和缝纫机34。其中平板上的袋体经压料部件作用进入传送平台,传送平台上的传送带将袋体不断移动上料至缝纫机,缝纫机固定安装在传送平台的一侧,与袋体边缘待缝合位置对应。

还包括挤压上料部件,所述挤压上料部件位于传送平台上方,包括上下两排对应布置的压辊,每排压辊均包括若干个压辊35,上下两排压辊转向向反,两排压辊间有供袋体通过的压实传送缝隙。

所述压料部件包括固定杆331、转动杆332、第一气缸333、压料杆334和压料轮335,所述固定杆和转动杆均安装在传送平台的上方,所述转动杆的两端通过轴承336铰接连接在传送平台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杆在转动杆的前侧且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传送平台的左右两侧,固定杆和转动杆通过第一气缸连接,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转动杆上的过渡件连接,在转动杆上固定设有至少两个压料杆,在压料杆的端部设有压料轮,第一气缸动作带动压料轮上下翻转移动完成对袋体的压紧和松开。

过渡总成与缝纫总成前后紧邻并位于缝纫总成的前侧,包括过渡板41、传送带和可以调节过渡板高低的调节部件,传送带位于过渡板上,传送带将缝纫完成后的袋体送入过渡总成前侧的印刷总成。

所述印刷总成可对袋体进行双面印刷,在印刷总成出袋位置设有晾干传送带,晾干后的袋体进入收料机构。

所述收料机构6包括第一收料机构61和第二收料机构62,且第一收料机构和第二收料机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收料机构位于缝纫总成下方,第二收料机构位于晾干传送带的下方。第一收料机构和第二收料机构均包括过渡栅板63、第二气缸64和计数器,只进行裁切和缝纫工序时,第一收料机构动作,第二收料机构不动作,第一收料机构的过渡栅板位于缝纫总成下方,过渡栅板可在第二气缸带动下上下翻转至得到设定数量后移走,过渡栅板每翻转一次计数器计数一次;进行裁切、缝纫和印刷工序时,第一收料机构不动作,第二收料机构动作,第二收料机构的过渡栅板位于晾干传送带的下方;过渡栅板可在第二气缸带动下上下翻转至得到设定数量后移走,过渡栅板每翻转一次计数器计数一次。

控制器控制一体机各部件结构的动作。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