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声吸尘弹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1774发布日期:2018-06-12 22:23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噪声吸尘弹花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噪声吸尘弹花机。



背景技术:

吸尘弹花机在做被子工艺中主要用于原材料的开松、除杂,该机由进料板、机架、传动系统、进倒档系统、吃花杆(罗拉)系统、风机、尘笼、集风筒、刺辊、排杂系统、收棉系统等组成。工作时:利用高速运转的刺辊产生的离心力,将纤维的各种杂质甩出去,从而达到除杂目的。吸尘弹花机配有风机和除尘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能吸走去材料中的粉尘以及短绒。而传统的弹花机具有收尘效果低、噪声大等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一款新型的低噪声吸尘弹花机来解决上述问题,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噪声吸尘弹花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噪声吸尘弹花机,包括高速回转箱,所述高速回转箱正面设有进棉料板,所述高速回转箱背面设有出棉料板,所述高速回转箱左侧设有除尘风筒,所述除尘风筒端部连接有集尘笼,所述高速回转箱右侧连接有传动链条,所述传动链条底部设有高速传动轮,所述高速传动轮内壁连接有磁力电动机,所述磁力电动机上部设有进退档控制杆,所述高速回转箱底部设有收棉载料盒。

优选的,所述高速传动轮包括自转轴承、齿轮,所述自转轴承设置在高速传动轮中心,所述齿轮设置在自转轴承外部。

优选的,所述除尘风筒的外部设有螺纹,且所述除尘风筒与高速回转箱通过螺纹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磁力电动机包括磁力线圈、电动机体,所述电动机体设置在磁力电动机中心,所述磁力线圈设置在电动机体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进退档控制杆与进棉料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

优选的,所述磁力电动机与高速传动轮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该种低噪声吸尘弹花机的高速回转箱设置为长方体的中空结构,且其中心填充降噪料物,可有效解决弹花机噪音大的缺点;

2、该弹花机的除尘风筒设计为水平直线式,且除尘风筒的端部连接了集尘笼,可更好地采集弹棉废絮,以防对作业环境造成污染;

3、该弹花机的高速传动轮与链条设置在机器外部,可由操作人员手动调节其呲合的松紧度,从而保证机器平稳运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速传动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磁力电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退档控制杆;2、出棉料板;3、传动链条;4、高速传动轮; 401、自转轴承;402、齿轮;5、磁力电动机;501、磁力线圈;502、电动机体;6、收棉载料盒;7、集尘笼;8、除尘风筒;9、进棉料板;10、高速回转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低噪声吸尘弹花机,包括高速回转箱10,所述高速回转箱10正面设有进棉料板9,所述高速回转箱 10背面设有出棉料板2,所述高速回转箱10左侧设有除尘风筒8,所述除尘风筒8端部连接有集尘笼7,所述高速回转箱10右侧连接有传动链条3,所述传动链条3底部设有高速传动轮4,所述高速传动轮4内壁连接有磁力电动机5,所述磁力电动机5上部设有进退档控制杆1,所述高速回转箱10底部设有收棉载料盒6。

具体的,所述高速传动轮4包括自转轴承401、齿轮402,所述自转轴承 401设置在高速传动轮4中心,所述齿轮402设置在自转轴承401外部。

具体的,所述除尘风筒8的外部设有螺纹,且所述除尘风筒8与高速回转箱10通过螺纹转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磁力电动机5包括磁力线圈501、电动机体502,所述电动机体502设置在磁力电动机5中心,所述磁力线圈501设置在电动机体502 外表面。

具体的,所述进退档控制杆1与进棉料板9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

具体的,所述磁力电动机5与高速传动轮4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该种低噪声吸尘弹花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先将待弹棉花清理干净,且保证其在一定的厚度,将其放置在进棉料板9上,打开磁力电动机5后,将进退档控制杆1推进进档后,把棉花推入高速回转箱10中,原料收到刺辊高速回转与击打后,杂质通过除尘风筒8进入到集尘笼7中,而提净的棉花则由出棉料板2输出,完成后,将其放置在收棉载料盒6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