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滤清器的贴边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963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发动机滤清器的贴边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边治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滤清器的贴边治具。



背景技术:

为了使发动机正常运作,必定要有大量的纯净空气吸入。如果空气中对发动机有害的物质(灰尘、胶质、氧化铝、酸化铁等)被吸入,缸筒、活塞组件会增加负担,出现异常磨损的状况,以至混入发动机机油,造成更大幅度的磨损,导致发动机性能劣化、寿命缩短。同时空气过滤器还具有消音功能。空气滤清器一般要求10000公里换一次,才能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制作时,先将无纺布通过设备折叠好,然后再通过人工进行贴边将无纺布折叠好的宽度通过梳子状的治具进行固定,其中在贴长条边的时候,然后人工先将边贴在一边,然后再通过人工用手压紧边条等待胶水凝固,一边贴好后,人工再将另外一边的边条用同样的方式将边条贴置在无纺布上,由于贴边是直接人工贴上去的而且还需要人手压紧边条等待胶水凝固,使得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人手容易滑动贴边的质量也难以保证两边一样平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贴边质量的汽车发动机滤清器的贴边治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发动机滤清器的贴边治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折叠后无纺布间距的梳齿,所述梳齿左侧设置有第一压边装置,所述梳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压边装置,所述第一压边装置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压边板,所述第一气缸驱动第一压边板做左右压边运动,所述第二压边装置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压边板,所述第二气缸驱动第二压边板做左右压边运动,还包括一上压紧板,所述上压紧板设置在梳齿上方,用于将折叠后的无纺布压紧在梳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边板内开设有通风通道,所述第一压边板相对应压边条的那面设置有多个出风口,所述通风通道与出风口相连接,所述通风通道内还设置有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边板和第二压边板相对应压边条的侧面上均设置有一层海绵。

进一步地,所述上压紧板用于压紧无纺布的一面上设置有防滑部。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部为多条防滑凹槽。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折叠后的无纺布对应梳齿插置在梳齿上,然后再通过上压紧板从无纺布的上部将无纺布压紧在梳齿上,然后人工将边条通过胶水贴置在无纺布的左右两侧,最后通过第一压边装置和第二压边装置分别在无纺布的左右两侧将边条进一步压紧在无纺布上,并停留一段时间等待胶水凝固,最后第一压边装置和第二压边装置复位,人工取出条边后的无纺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人工压边,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而且还提高贴边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比较好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第一压边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比较好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无纺布贴边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折叠后无纺布间距的梳齿2,所述梳齿2左侧设置有第一压边装置3,所述梳齿2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压边装置4,所述第一压边装置3包括第一气缸31和第一压边板32,所述第一气缸31驱动第一压边板32做左右压边运动,所述第二压边装置4包括第二气缸41和第二压边板42,所述第二气缸41驱动第二压边板42做左右压边运动,还包括一上压紧板5,所述上压紧板5设置在梳齿2上方,用于将折叠后的无纺布压紧在梳齿2上。

一种比较好的实施例,如图2到图3所示的,所述第一压边板32内开设有通风通道33,所述第一压边32板相对应压边条的那面设置有多个出风口34,所述通风通道33与出风口34相连接,所述通风通道33内还设置有风扇35,当第一气缸31驱动第一压边板32在复位后,再通过设置风扇35,风扇35产生的风通过通风通道33,最后由出风口34吹出,可以加快边条与无纺布之间胶水的凝固速度,从而可以提高贴边效率。

另一种比较好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的,所述第一压边板32和第二压边板42相对应压边条的侧面上均设置有一层海绵6,当第一压边板32和第二压边板42通过一层海绵6再对边条进行压紧时,可以防止第一压边板32和第二压边板42压坏无纺布的侧边。

另一种比较好的实施例,如图1、2和4所示的,所述上压紧板5用于压紧无纺布的一面上设置有防滑部,这样当上压紧板6在压紧无纺布上防止上压紧板打滑,通过设置防滑部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进一步,所述防滑部为多条防滑凹槽51。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使用时,先将折叠后的无纺布对应梳齿2插置在梳齿上2,然后再通过上压紧板5从无纺布的上部将无纺布压紧在梳齿2上,然后人工将边条通过胶水贴置在无纺布的左右两侧,最后通过第一压边装置3和第二压边装置4分别在无纺布的左右两侧将边条进一步压紧在无纺布上,并停留一段时间等待胶水凝固,最后第一压边装置3和第二压边装置4复位,人工取出条边后的无纺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人工压边,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而且还提高贴边质量。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