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纱回拉用整经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1665发布日期:2018-07-13 18:2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整经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经纱回拉用整经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经纱回拉用整经辅助设备,是一种在整经过程中用于将断裂的经线回拉的设备。

整经是指将一定根数的经纱按照规定长度和宽度平行的卷绕在经轴或织轴上的工艺过程。

目前,在整经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由于经纱较细,在利用整经机整经时,经纱只要前后段稍有受力不均,就会断裂,影响经纱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现今市场上出现有各类断线检测器或是装置。

例如公开号为CN20550152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用于整经机的断线检测装置,其技术要点是: 包括输送座,所述输送座上设有输送转轴,所述输送座下方设有电机,所述输送转轴由电机带动,所述输送座上设有计数器,所述输送座沿着线料的输送方向侧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整线组件,所述整线组件包括支撑柱、平行杆,所述平行杆设置于支撑柱上并可以旋转,所述平行杆上均匀设有整线口,所述支架上端设有摄像机和照明灯,所述整线组件下方设有反光板,所述支架下方设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和摄像机、电机之间通过信号线相连。利用实时图像对比技术来做为整经机断纱的检测手段,一旦发现差异度超多预设值,就控制电机关闭。

上述方案可以在经纱断裂后马上停止电机,以方便使用者将断裂的经纱重新连接,保证整经效果,但是还是存在问题,因为不论是整经机的经轴还是上述方案的输送转轴在转动之后都是存在一定惯性的,在电机停止后其仍旧会继续转动一段时间,从而导致断裂的经纱继续被经轴卷绕,使得断裂的经纱两段之间近距离过大,不方便使用者后续将断裂经纱相连。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纱回拉用整经辅助设备,可以方便使用者将经纱断裂的两段重新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经纱过程的高可靠性,保证整经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经纱回拉用整经辅助设备,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基座上部用于纵向拉扯经纱的拉动组件,所述拉动组件包括转动臂以及设置于转动臂活动端的抵触辊,所述转动臂长度沿经纱传输线长度方向设置,且纵向铰接于基座,所述抵触辊沿经纱传输线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转动臂远离抵触辊一端横向并垂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于转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在使用者发现经纱断裂后,先将整经停止,接着开启伺服电机驱动转动臂向上移动,就可以利用抵触辊将经纱向上拉扯,使得卷绕于经轴上经纱被拉扯回来,一方面可以减小断裂经纱两段之间间距,便于使用者将断裂经纱重新连接,另一方面因为断裂经纱难以绷直,在向上拉扯时非常容易显现出来,从而方便使用者快速准确找到具体哪一根经纱断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上部,于靠近经纱传输线前部和后部的对称两侧分别设置有压辊,所述压辊长度沿经纱传输线宽度方向延伸,且置于绞纱传输线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抵触辊向上拉扯经纱时,可以利用两个压辊将经纱被拉起部分限制在基座这一块,避免对其他设备上经纱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上部设置有用于阻止经纱从初始位置被拉出的止动组件,所述止动组件位于经纱传输线上,且位于基座靠近经纱初始位置一侧,所述止动组件包括设置于经纱传输线上方的静夹板以及设置于经纱传输线下方的活动夹板,所述静夹板和活动夹板均沿经纱传输线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活动夹板竖直滑移连接于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活动夹板升降的气缸,所述气缸竖直设置于活动夹板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抵触辊拉起经纱之前,可以利用气缸驱使活动夹板上升,配合的静夹板夹持住经纱,以避免经纱被向上拉扯时,经纱被从初始位置拉出,导致只有较少的经纱被从经轴上拉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静夹板和活动夹板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具有弹性,所述垫片相向一侧设置有若干防滑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具有弹性的垫片减少经纱被夹持时受到的伤害,同时利用防护棱增加摩擦,加强夹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静夹板背离经纱初始位置一侧设置有次级压辊,所述次级压辊长度沿辅助辊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经纱传输线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次级压辊对被向上拉起的经纱做进一步的限定,避免经纱被拉起时,置于止动组件的经纱受到影响,一部分呈倾斜向上的状态,影响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上部设置有用于配合拉动组件回拉经纱的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处于经纱传输线上,包括设置于基座上部的底座以及横向设置于底座上的辅助辊,所述辅助辊为多个,且其长度沿抵触辊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辅助辊沿经纱传输排列,且呈间隔设置,所述辅助辊位于纱传输线上方,所述抵触辊为多个,多个所述抵触辊沿转动臂长度方向排列,且间隔设置,所述抵触辊位于经纱传输线下方,且位于辅助辊侧面下方,所述抵触辊直径小于相邻两个辅助辊之间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抵触辊向上拉起经纱时,抵触辊最终移动至辅助辊的侧面配合辅助辊将经纱拉扯成破浪结构,从而抵触辊可以在向上移动较小距离的时候拉扯长度更大的经纱,方便使用者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上方设置有用于靠放抵触辊的停止块,所述停止块位于抵触辊下方,所述抵触辊抵触停止块,所述停止块具有弹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触辊在未使用时靠放在停止块上,由于停止快具有弹性,所以可以减小其放下时受到的损伤,从而保证抵触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包括抵触地面的下基座以及设置于下基座上方的上基座,所述下基座和上基座之间呈竖直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下基座上开设有若干呈上开口结构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用于辅助支撑上基座的螺杆,所述螺杆上端抵触上基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经纱传输线的实际高度对基座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同时可以利用螺杆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保证上、下基座可以更为稳定;因为螺杆螺纹连接螺纹槽,所以不会影响第二气缸的升降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位于经纱传输线的基座,基座上设置纵向拉动经纱的拉动组件,从而在使用者发现经纱断裂后,可以先将整经过程停止,接着利用拉动组件将经纱向上拉动,使得卷绕在经轴上的经纱被拉扯回来,以减小断裂经纱两段之间的间距,方便使用者将断裂经纱重新连接;基座包括下基座和设置于下基座上方的上基座,上基座和下基座之间设置有第二气缸,从而使用者可以根据经纱传输线的不同高度对基座高度进行调节,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用以展示正常工作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主要用以展示拉动组件和螺纹槽的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主要用以展示辅助组件和止动组件的结构;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垫片的结构。

图中:1、基座;11、下基座;12、上基座;121、转动臂安装块;13、第二气缸;14、螺纹槽;2、拉动组件;21、转动臂;211、转轴;22、抵触辊;23、伺服电机;3、压辊;4、止动组件;41、静夹板;42、活动夹板;43、气缸;44、垫片;441、防护棱;5、辅助组件;51、底座;511、辊筒安装板;512、连接臂;513、夹板固定块;52、辅助辊;6、次级压辊;7、停止块;9、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经纱回拉用整经辅助设备,参照图1,包括基座1,基座1放置在经纱传输线正下方,以便本实用新型可以起应有的作用。

在基座1上部设置有用于纵向拉扯经纱的拉动组件2,拉动组件2包括纵向转动连接于基座1的转动臂21以及设置于转动臂21活动端的抵触辊22,抵触辊22沿经纱传输线宽度方向设置,且位于经纱传输线下方。

当使用者发现经纱断裂后,驱使转动臂21活动端朝向上方转动,使抵触辊22抵触经纱,以将经纱朝向上方拉动;此时卷绕于经轴(一般安装在整经机上)上的经纱受力开始回退,直到抵触辊22停止移动。在按上述方法操作之后,可以使得被卷绕于经轴上的断裂经纱回退,避免断裂分成两段的经纱相距太远,不方便使用者将两者重新连接在一起;同时因为断裂后的经纱难以绷直,所以在抵触辊22拉动经纱后,断裂的那根经纱会因为松弛而非常容易显现,从而方便使用者快速确定哪根经纱断裂,进一步方便使用者将断裂经纱重连。

参照图1,基座1包括抵触地面的下基座11,在下基座11上方设置有与之适配的上基座12;下基座11和上基座12之间设置有第二气缸13,第二气缸13呈竖直设置;第二气缸13的缸体固定连接于下基座11, 活塞杆固定连接于上基座12底部。第二气缸13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基座1的高度进行调节,以便可以更好的适应各类经纱传输线,从而适用性更广。

进一步的,第二气缸13为两个,两个第二气缸13呈对称设置,以更稳定的升降上基座12。

参照图1,为了加强上基座12的稳定性,在下基座11和上基座12之间设置有用于辅助第二气缸13支撑的螺杆9,螺杆9呈竖直设置;在下基座11上开设契合螺杆9的螺纹槽14(标示于图2),螺纹槽14纵向延伸,且呈上开口结构;螺杆9螺纹连接于螺纹槽14,且上端抵触于上基座12,从而起到辅助支撑效果。

螺杆9设置有四个,均匀的分布于下基座11上;因为螺杆9为螺纹连接螺纹槽14,所以使用者可以根据上基座12所处位置对螺杆9延伸出下基座11的长度进行调节,保证螺杆9始终可以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同时不会影响第二气缸13的使用效果。

参照图2,拉动组件2设置于上基座12上部;在上基座12上部一体成型有两个转动臂安装块121,两个转动臂安装块121呈对称的设置于经纱传输线左右侧,用于连接转动臂21。转动臂安装块121位于经纱传输线下方,在两个转动臂安装块121之间设置有转轴211,转轴211纵向转动连接于转动臂安装块121,且端部分别延伸出两个转动臂安装块121,转动臂21固定连接于转轴211延伸出转动臂安装块121的端部,从而实现和转动臂安装块121,或者说和上基座12连接。

自然状态时,转动臂21长度方向平行于经纱传输线,且转动臂21置于经纱传输线侧面下方;抵触辊22呈横向垂直设置转动臂21活动端,且纵向转动连接于转动臂21。

使用时,使用者驱使转轴211转动,以带动转动臂21向上转动,转动臂21向上转动带动抵触辊22向上移动,以利用抵触辊22向上拉扯经纱,使经纱回退。

参照图2,为方便使用者操作,在转轴211上连接有伺服电机23。伺服电机23通过一连接板安装于基座1侧面,伺服电机23输出轴呈横置,穿设转动臂21,并固定连接转轴211,从而可以通过伺服电机23驱动转动臂21转动。

参照图2和图3,为了使得抵触辊22可以在向上移动较小距离的同时拉动更多的经,在上基座12上部设置有配合抵触辊22使用的辅助组件5。辅助组件5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上基座12上的底座51,底座51位于经纱传输线下方;在底座51上设置有两个辅助辊52,辅助辊长度沿抵触辊22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经纱传输线上方;为了实现对辅助辊52的连接,同时尽量避免对转动臂21造成干涉,底座51在经纱传输线中部位置向上延伸形成有两个辊筒安装板511,两个辊筒安装板511沿沿经纱传输排列,并将经纱传输线分为对称的左右两部分;辅助辊52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辊筒安装板511,且辅助辊52两端对称的延伸出辊筒安装板511。

两个辅助辊52沿经纱传输排列,且呈间隔设置。安装在转动臂21上的抵触辊22为三个,三个抵触辊22沿转动臂21长度方向排列设置,且各个抵触辊22分别位于各个辅助辊52的侧面下方,或者说,两个辅助辊52分别位于三个抵触辊22形成的两个间隔上方;进一步的,抵触辊22的直径小两个辅助辊52之间间距。

在抵触辊22向上移动后,各个抵触辊22可以分别移动至对应的辅助辊52侧面,从而使得此时的经纱传输线形成一个波浪形的结构,从而抵触辊22在向上移动较小距离时就可以将经纱拉动更多的距离,保证使用效果。

参照图2和图3,可以知道按照上述设置,实际抵触辊22置于底座51上方,以保证可以实现,且位于中间的抵触辊22置于两个辊筒安装板511之间,所以两个辊筒安装板511之间间距相对抵触辊22直径应该更大,以保证抵触辊22可以正常滑移。

为了对底座51实现更加充分的利用,且方便自然状态 ,即未工作的抵触辊22停止,在底座51位于抵触辊22的位置固定连接停止块7,停止块7位于抵触辊22下方,且具有弹性,选择橡胶制成,抵触辊22抵触于停止块7上,从而在方便抵触辊22停靠的同时尽量避免损坏抵触辊22。

参照图3,因为经纱传输时基本呈水平状态,此时若使用者将经纱向上拉动,会改变经纱在其他设备上所处的位置,影响后续操作,所以在上基座12上设置压辊3;压辊3为两个,分别设置于上基座12靠近经纱传输线前部和后部的两侧,且呈对称设置。

两个压辊3均位于经纱传输线上方,贴近经纱,且其长度沿经纱传输线宽度方向延伸。

靠近转轴211的压辊3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于转动臂安装块121。

另一个压辊3设置于靠近转动臂21活动端一侧,且置于转动臂21外侧;为了实现对这个压辊3的连接,底座51先是朝向的远离上基座1一侧延伸,后续弯折向上形成有连接臂512;连接臂512置于经纱传输线中部,并延伸出经纱传输线;靠近转动臂21活动端的压辊3通过连接柱配合连接板固定于连接臂512。

参照图3,因为抵触辊22向上拉经纱时实际不光有卷绕于经轴上的经纱回退,实际还有从初始位置的出来的经纱被被拉扯过来,这将会导致卷绕于经轴的经纱回退的长度较小,而使用者向上拉动经纱还有将断裂线头从靠近经轴一侧朝向经纱初始位置一侧回退的目的,所以在上基座12上端面设置有用于阻止经纱从初始位置被拉出的止动组件4,止动组件4位于转动臂安装块121和底座51之间,且处于两个转动臂21之间。

止动组件4包括设置在经纱传输线上方的静夹板41,底座51向上延伸形成有用于安装静夹板41的夹板固定块513,夹板固定块513延伸出经纱传输线,静夹板4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夹板固定块513。

静夹板41长度沿经纱传输线宽度方向延伸,且侧投影呈L状;在静夹板41下方设置有适配的活动夹板42,活动夹板42位于经纱传输线下方;在活动夹板42下方呈竖直且对称设置有两个气缸43,气缸43缸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上基座12,活塞杆连接于活动夹板42。从而必要时,可以利用气缸43驱使活动夹板42向上移动,配合静夹板41夹持住经纱,避免经纱被从初始位置拉扯过来,保证更多卷绕在经轴上经纱被拉扯回退出来,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

参照图4,为了在更好的夹持住经纱的同时,可以避免损伤经纱,静夹板41和活动夹板42相向的端面上分别通过胶水粘连有垫片44,垫片44具有弹性,选择橡胶制成;进一步的,位于上部的垫片44下部端面上一体成型有若干防护棱441。

参照图3,因为抵触辊22在静夹板41的前方(以经纱传输方向为标准),所以在抵触辊22拉动经纱时,靠近静夹板41的经纱会被拉起,影响止动组件4的使用效果,所以在静夹板41背离经纱初始位置一侧设置次级压辊6,次级压辊6长度沿抵触辊22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经纱传输线上方;进一步的,次级压辊6固定连接于夹板固定块513,从而实现连接。

以上所述各个辊筒和夹板均靠近经纱,以便保证使用效果 。

使用过程:在使用者发现有经纱断裂时,使用者先停止整经,即停止经纱传输,接着开始气缸43抬升活动夹板42,利用活动夹板42配合静夹板41夹持住经纱,之后开启伺服电机23驱动转动臂21向上转动,此时转动臂21带动抵触辊22向上移动,抵触辊22后续移动至辅助辊52侧面,配合辅助辊52将卷绕于经轴上的经纱拉扯回来,以尽量减少断裂经纱两段之间间距,从而方便使用者将断裂经纱连接,以保证整经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